大同因「造城運動」走紅全國,同樣也受其所累。
2008年,大同強力推行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保護工程。耿彥波提出「一軸雙城,新舊得利」的大格局。按照耿彥波的構想:古城實行整體保護,耗資10億元的城牆修復工程在5年內全面完成,2012年底,大同古城全面合龍……古城內所有現代建築都將搬遷出去,以恢復傳統的城市格局;古城以東建設未來的市中心御東新城;兩城間以御河為軸。西邊傳統,東邊現代,兩相呼應。
2009年4月,大同陸續開工建設東城牆、華嚴寺、善化寺、文廟、清真寺等名城保護十大工程。隨後,修復南城牆、北城牆等項目也陸續上馬,彼時的大同城變成了一座「巨大工地」。大規模推進的古城保護工程也同時招來非議---多名專家指責耿彥波在大同的做法是在造假古董,「是一個謬誤,一股歪風」。也有人表示擔憂:若是耿彥波中途調離,古城保護工程會否爛尾?
2012年伊始,這項「投資500億元,拆遷8萬~10萬戶」的古城保護工程在經歷拆遷上訪、違法用地等波折後終於展現雛形,東南北三面城牆修繕完畢,只剩西面城牆未合龍。御東新城裡多棟高樓拔地而起,太陽宮、大同博物館、大同大劇院、大同美術館、大同圖書館和大同體育中心都在緊張建設中。
2013年2月,耿彥波調離大同,任太原市市長。耿彥波離開後,工地急劇降溫---政府工程停工、拆遷工程擱淺……有人據此擔憂:古城保護工程爛尾或從隱憂變為現實。
護城河:終於開工了!不是挖而是墊!
按照耿彥波的規劃,建成後的大同古城牆周長7270米,其外圍有護城河。時至今日,古城東、南護城河基本完工,北護城河只建有兩座護城河橋以及部分河道,而西護城河只存於規劃中。
2013年11月21日發生的一件事情給尚未完工的護城河工程蒙上陰影。
當天一早,大同市民張全友發現,古城北城牆武定西門東西兩側的護城河被人填埋,「近百米長的建築垃圾山堆在那裡」。
大同當地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大同晚報》刊文說:堆積在古城北城牆武定西門東西兩側的建築垃圾山是11月20日晚上一夜之間形成的,當晚許多居民看到多輛運輸車從大同市二醫院對面的拆遷工地拉建築垃圾傾倒於此。……新傾倒的建築垃圾引來了拾荒者,數十名拾荒者用鐵錘甚至金屬探測儀來撿拾垃圾裡的鋼筋、鐵絲。
後經查實,此處建築垃圾系當地一個運輸車隊從大同市二醫院對面的拆遷工地拉運而來,經過了大同市園林局同意。大同市園林局北城牆帶狀公園建設負責人對媒體解釋說,北城牆武定西門的護城河橋下有兩個大坑,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他們按照上級要求進行回填……
將「運輸車隊」指為垃圾山的始作俑者,未能祛除大同市民心中的質疑,網友瑞麗瀛在百度大同吧裡發表題為「哭泣的北護城河」的帖子:多少人想知道北護城河修不修?終於開工了!不是挖而是墊!老耿修的兩座護城河橋墊土埋在裡面。一直擔心大同建設「半途而廢」今天真的確認了!……站在雨中看到那一車車的土傾倒在護城河河道上時,心在顫抖。武定西門下的護城河成了平地!這是誰的決定?這種做法令人無語……
該帖圖文並茂,在短時間內即有200多個跟帖回復,有網友認為北護城河工程只是一個縮影,古城保護工程「越來越像爛尾了」。
11月23日、24日,數百名大同市民自發來到古城北城牆武定西門,「有人在城牆上懸掛寫有『嚴懲破壞古城風貌的相關責任人』內容的巨型條幅。」大同市民上官夏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大家在條幅上簽名,要求政府恢復北護城河的建設。」
大同市市政管理綜合執法支隊一位知情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該支隊已經對傾倒建築垃圾的車隊作出罰款5萬元的處罰。
這位知情人說,「大同市園林局允許人家往北城牆護城河倒建築垃圾。」該支隊一位領導則告訴本刊記者:「現在老百姓問,耿市長遺留下的工程你們為什麼不做了?其實,現在政府資金不足,護城河修不了,先回填綠化暫時擱置下,這件事情大同市的主要領導是知情的。」
對於政府「先回填綠化,暫時擱置下」的說法,一位在大同做了近10年綠化工程的承包商表示不同意,他說:「先把坑埋了,下面全是建築垃圾,正常標準都不夠,要是下暴雨肯定會下陷。」
2013年11月27日,本刊記者在武定西門看到,北護城河橋洞被掩埋殆盡,橋體附近遍布建築垃圾,所謂護城河河道沒有開挖跡象。據本刊記者調查:2013年2月之前,大同市北護城河已建成兩座護城河橋,橋洞兩側均挖有深達十餘米的大坑。2月之後,北護城河工程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2013年11月29日,大同市官方對外宣布:北城牆護城河明年春天正式開工建設。
輿論:古城保護工程幹不下去
張樞始終認為,輿論由「北護城河被填」升級到「古城保護工程爛尾」是一種必然。
43歲的張樞是百度大同吧吧主,他告訴本刊,在這個日點擊量為45000次的大同吧裡,帖子能直接反映關注此事的市民的意見。
張樞清楚地記得:2013年2月至今,大同吧裡先後出現過4個涉及古城保護工程的輿論熱點:
2月初,大同市五醫院進行搬遷。2012年12月,大同市重點工程,大同市五醫院御東新院基本完工。按照規劃,大同市五醫院應在2013年初完成搬遷,但直至2013年7月15日該醫院才整體搬遷完畢,「搬遷至少拖延了半年」。據此,網友們開始質疑政府的執行能力。
8月2日,大同承辦的2013年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召開。工程估價5億元的主場館太陽宮倉促完工開放後,被多位網友拍到疑似「豆腐渣」的照片,「有些地磚和井蓋都碎了。」網友說。按照耿彥波的計劃,除太陽宮外,大同博物館、大同大劇院、大同美術館、大同圖書館和大同體育中心亦該在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召開前完工,但時至今日,這些場館均未告竣。
11月初,大同市叫停所有在建工程項目,其中半數左右為政府投資工程。大同稱「叫停」緣於一起事故:11月2日凌晨,正在施工的大同市永久建材市場突然發生樓層坍塌事故,造成5名農民工身亡。事故發生後,大同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安全生產大檢查。
依據大同官方材料:有125項在建工程被叫停。2013年11月8日,大同市政府下發文件,認為「工程手續不全,未經復工批覆,仍然違法違規施工,嚴重影響全市建築工程領域的安全生產」,要求相關部門停止對大同美術館、大同大劇院、大同博物館、大同圖書館等71個在建工程的水、電、建築材料供應。
官方「查封」工地的理由未被廣大網民認可,有網友說:「政府沒錢,修不動了。」而多位開發商也證實,耿彥波走後他們再沒拿到政府的一分錢。
11月下旬,武定西門北護城河被填埋,數百市民集會籤名。
張樞分析,北護城河事件絕非偶然。他說,人們都在觀察新任市長李俊明的一舉一動,並刻意拿他與前任市長耿彥波比較。
張樞給本刊記者講了一件事情:2013年2月8日,大同市委書記豐立祥、市委副書記李俊明等人慰問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幾天後,在大同吧內刷出帖子:早上九點,新任市長李俊明帶攝像團隊去慰問基層環衛工人,老耿當年四、五點騎自行車自己就去了,誰知道他是市長?……
「老百姓會把芝麻小的事情放大了看,目睹很多事,點點滴滴積累到北護城河,爆發了。」張樞說。
對於在大同吧裡接連出現的輿論熱點,大同官方始終未作出澄清和引導,「市長在想什麼?準備做什麼?沒人知道。大家對古城保護工程的未來越來越沒底。」張樞告訴本刊。
他舉了一個例子---2013年6、7月間,大同吧裡出現一則帖子:政府沒錢,古城修不下去了,已經搬走的人一平方米給600元補償款,大家都搬回來。張樞說,當時不少未拆掉住房的拆遷戶都信以為真,很多人竟然準備搬回原住所,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消息是謠言。
「古城保護工程幹不下去的聲音在貼吧裡已經佔據主導。」張樞說。
市民:該拆的樓房都不拆了
攤在北護城牆下的一大片破舊瓦房顯得有些扎眼。
53歲的常燕忠推著自行車在炸彈營街狹窄敗落的巷子裡穿行,巷子盡頭,一扇斑駁的木門後面是他的家---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牆上裂縫裡填著衛生紙,偶爾還能聽到屋外呼呼的風聲。
常燕忠是下崗職工,妻子張麗麗去年剛退休,全家的月經濟收入不到2600元,「只夠維持生活,在溫飽線上活著。」
炸彈營街附近的居民約有400~500戶,這一帶的房屋都因年久失修而變得異常脆弱,「都是危房。」
早在2007年,炸彈營街即被定為棚戶區改造項目,「當時都動遷了,說是要進行改造,可後來就沒了下文。」常燕忠回憶。
2009年,大同市原市長耿彥波掀起規模空前的造城運動,炸彈營街在拆遷範圍內,「炸彈營街是二期工程,在這裡建小四合院,街道的領導來摸過幾次底,還丈量了房屋面積。」常燕忠說。
眼瞅著家門口的古城牆站立起來,常燕忠尋思,這次危房終於可以換新房了,於是,他和妻子開始攢錢。
2013年2月之後,古城周邊發生的變化讓常燕忠漸漸失去了信心---古城北城牆和西城牆附近的一大片舊樓、平房拆除工作擱置下來,「有的樓房拆了一半就停工了,」 常燕忠說。
順著常燕忠的指引,本刊記者看到:古城北城牆下的確有多棟搬空的舊樓,有些舊樓只拆掉了一半,殘留的部分成了拾荒者的淘金之地;古城西城牆下尚存有一大片破舊瓦房,在古城附近做清掃的環衛工人金二蛋說,這些房子已經擱置了近一年。
今年夏天,大同的雨季長於往年,炸彈營街的危房被理所當然地視為隨時會造成傷害的「炸彈」。
「街道的領導看了房子後說是危房,讓搬出去。目前沒有現房住,什麼時間能住上新房還是個未知數,我必須先在外面租房過渡,」常燕忠說,「當時,我問街道領導,房租誰出?他說,政府出300元,我問錢什麼時間給?他說不知道。」
常燕忠有些偏執地斷定,該拆的樓房都不拆了,政府能有錢給租金?於是,常燕忠一家三口人硬是在危房裡撐過了雨季。
現在,炸彈營街的鄰裡之間已經很少有人再提「拆遷」的事情了,街道的領導也鮮少再在這裡現身。雖然如此,張麗麗對於拆遷卻未息心,她對本刊記者說:「幫忙呼籲一下,什麼時間把我們這個爛平房拆了吧。」
對於妻子的話,常燕忠表現出反感,他說:「能把大的東西弄好就行了,個人將就著活吧。」
承包商:財政吃緊,根本要不出錢
進入11月,古城南城牆護城河的工地上一片冷清,李元嘉(化名)說,因為大同市政府拖欠工程款,工地已經停工很長時間。
南城牆護城河及綠化工程總面積50萬平方米,涉及200多萬噸土方,該工程由三家公司(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市康培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大同市蘭園綠色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承攬。而據本刊記者調查,大同市一半以上的綠化工程都是由上述三家公司承建的。
李元嘉告訴本刊,南城牆護城河及綠化工程當時的投標價為2.4億元,按照合同,截至2013年底,大同市政府應支付工程款1.4億元。事實上,承包商們只收到9000多萬元,而這筆錢還是耿彥波調離之前支付的。2013年2月至今,大同市政府再沒有支付過工程款,三家公司都在墊資施工,「少的也墊資幾千萬元。」
李元嘉所在公司從5月份就開始給大同市園林局打報告要工程款,但時至今日,一分錢也沒有見到。
說起要錢的經歷,李元嘉說,從5月份就開始打報告要工程款,大同市財政評審中心讓公司交預算書,「按照他們的要求組織材料,但多次被打回。」李元嘉說,「預算不合適、軟體不合適抑或表格不合適……改來改去。」
程序上的繁瑣,李元嘉還可以忍受,但是工程款「縮水」就令他難以接受了,「你報多少都不算,把證明、票據封在一個盒子裡給人家交上去。」李元嘉說,「有家公司報了5000萬元,審定後只剩下不到3000萬元。」李元嘉認為政府有關部門的有些人胡亂劃價,「進價4000多元一棵的觀賞樹最後劃價變成了900元。」
前後忙活了幾個月,大同市園林局、大同市財政局、大同市財政評審中心的領導才在報告上簽字。「9月,我找大同市園林局局長問情況,他說,已經報到市長辦公室,估計快了。進入11月,我又去找他,他說,還在市長那裡放著呢。」
南城牆護城河及綠化工程是大同市的重點工程,但是李元嘉覺得,這個重點工程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以前,大同市園林局的正副局長几乎每天都會在護城河綠化工地上出現,耿彥波調走後,他們半年都沒來過一次。」
李元嘉告訴本刊,目前大同的不少工程進度明顯放緩,原本可以結束的工程到現在最多只幹了一半,大家都在「磨洋工」耗時間。按照耿彥波的規劃,在南護城牆附近要建一個10萬平方米的「南城牆廣場」,曾有一家公司中標該項目,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十有八九做不成了。」
近期,有傳言說大同市政府因修建古城背負百億元巨額債務,大同官方對此未作回應。
李元嘉說,現在外地大公司都在撤出大同,暫時沒撤的公司也只是留幾個人在工地上做樣子,「現在,政府上億元的工程根本無人敢接,財政吃緊,根本要不出錢來。」
日前,就上述知情人所講內容,本刊記者先後向大同市政府、大同市財政局、大同市建委、大同市園林局、大同市城區房屋徵收與補償辦公室、大同市房管局求證,但均未得到回覆。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武剛 山西大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