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向被譽為製造強國,「德國製造」也一直是工業領域的標杆,而修建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卻讓柏林新機場總裁達爾特魯普自己都自嘲,柏林新機場打臉「德國製造」,讓整個德國成為了笑柄。
不同於北京,柏林雖然是首都但一直不是德國的航空樞紐,甚至在柏林,只有三座規模小、設施陳舊的小機場,為改變柏林周邊航空弱勢的情況,修建柏林新機場計劃應運而生。柏林新機場從計劃到啟用花了近30年的時間,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計劃,2006年開始動工,原計劃於2011年開始啟用的柏林新機場,直到今年10月31號才正式啟用,耗時14年,打臉德國製造高效率的形象。
同樣是修建新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醞釀,於2014年開工,2019年竣工,今年9月17日正式啟用,耗時5年,比「德國製造」快了近10年。
修建機場是一項大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選址、計劃到最後開始動工就花了近20年,而且在全面動工前,花了一年時間開展地基實驗,為全面動工做準備,德國工業的精湛技術是毋庸置疑的,那麼是什麼讓柏林新機場成為德國最大爛尾工程呢?
柏林新機場的建設初期目標是成為德國第三大機場,初期年吞吐量超2000萬人次,遠期超4500萬人次,作為一個大工程,前期需要做非常多的規劃,但是在建設期間,規劃修建機場的方案就幾經變更,2010年,原定的規劃公司破產,導致規劃方案一改再改,影響建設進度。
其次建設團隊也不靠譜,2015年,參與機場建設的建築公司之一Imtech的德國子公司破產,工程進度又被耽擱。
就像我們抱怨城鎮裡,路從來沒修好過,總是修了挖,挖了修,一直在動工,柏林新機場也是如此,從建設到驗收的過程,不斷曝出各種質量問題:小到諸如因為設計師缺乏常識,設計不合理,消防系統不過關以及門的編號錯誤;大到作為一個機場,竟然曾被發現機場跑道設計過於落後,飛機同時起飛時有碰撞的風險。
在不斷發現問題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新機場的建設預算從初定的17億歐元,增長至65億歐元,而且在建設後期,德國政府及民眾都在考慮柏林新機場還有沒有再建的必要,要不要直接作為停車場使用或是拆除。
在柏林新機場的建設中,可以說是完全看不到德國人的嚴謹,而一切的源頭都是由腐敗貪汙造成的,在此次建設過程中,2014年,項目高級管理者格羅斯曼因索取賄賂被判刑,受賄總額達200萬歐元。
建設人員涉嫌腐敗、工程不斷發生質量問題、啟用時間一拖再拖,柏林新機場這個爛尾工程讓整個德國淪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