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背後的工業體系介紹

2021-01-09 電子發燒友
德國製造背後的工業體系介紹

今日頭條 發表於 2020-05-13 17:49:02

  工業體系及其產品質量生態構建,是一個國家製造的氣場。強弱之分,只需看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的布局,高下立見。即使在經濟全球化受挫的今天,質量本身仍然是全球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組成部分。就國家製造的國際競爭力而言,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標準制定、計量科學研究、認證認可、合格評定是否有效,會從根本上以一種強大但近乎無形的方式,影響一國的經濟和發展前景。

  德國質量基礎設施NQI的五大支柱

  維護和現代化質量水平的基礎架構是德國經濟和技術政策的核心任務。除了標準化和法律規定的計量方法之外,可靠的質量基礎架構還特別包括合格性評定,即對產品和服務的特定要求的滿足性進行測試和認證。質量基礎設施也包含對獨立第三方合格評定機構的能力證明的授信。

  

  圖1:德國質量基礎設施要素

  質量基礎設施也是德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去壁壘和摩擦中爭取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只有通過國際認可的產品要求和合格評定程序,才能為跨境銷售產品並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兼容性。為了消除貨物跨境交換和克服貿易的技術障礙,德國積極與各個工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進行國際協調。而德國質量基礎設施在本國層面的協調則是依靠於法律、經濟界、標準制定機構和認證機構的協力完整的構建了德國製造的質量基礎設施治理結構。每一個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標準描述了產品、服務、技術或過程,為有形和無形物體的標準化定義了兼容性,質量和安全性標準。它們由公認的標準化組織制定標準。標準的應用通常是自願的,但是如果是合同條款或立法者規定遵守標準則具有強制約束力。德國該領域熟知的參與方包含:德國標準學會(DIN)以及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VDE)等。

  合格評定是對法律、合同和標準或其他規定某些要求的滿足性的檢查和證明。合格評定包括諸如對產品、服務、流程、系統和人員進行校準、認證、檢查和測試的活動。企業和市場中參與方都可以通過法律,合同約定的或自願的要求實施合格性評估。此類機構則包含德國技術監視協會(TÜV),德國機動車輛監視協會(DEKRA)和船舶分類協會等。

  檢測和認證資質授信機構是獨立的第三方確認合格評定機構具有執行某些合格評定活動的能力認定。如果在敏感行業或領域(例如涉及健康保護)進行合格評定,立法者需要對相應合格機構的資質進行認可。此外,很多合格評定機構自願獲得授信,以突出其專業能力並增強被評定方信任。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是德國產品認證制度的協調管理機構,負責對認證機構進行評定和授信。而其下屬眾多授信機構以及專業分委員會則構成了第三方檢測機構質量保證的天然屏障。

  測量與測試是質量保證的必要要素,也是合格評定的基礎。測量系統通過將測量結果與國家標準進行比較來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從而校準測量設備和方法,使其符合產業界要求。此外,計量領域的法律也規定了在國家為公民提供特殊保護的領域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的官方要求。隸屬於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的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PTB)則是德國計量領域的最權威機構。德國政府明確規定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不得參與預計量校準有關的任何市場競爭,只能對國家批准的認證授信機構和各個聯邦州計量標準進行校準。

  市場監督:保證在遵守現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對市場上提供的產品進行控制和監視並會向公眾通報危險產品,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在違反法規的實體重新符合相關規定。德國職業安全健康聯邦協會(BAuA)則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市場監督機構的代表。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也是戰略物資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不僅是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石,也是全球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戰略資源。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和仿真模型研究、行業產品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理論及實踐研究、企業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技術與效能評估研究、效能與市場監管問題研究都是中國急需且必須做好的事情。與國際標準機構、認證機構、計量機構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和標準和諧,也將為中國製造在未來變成如德國製造一樣的金字招牌鋪平道路。

  高技術通常是高質量驅動的,而高質量則是被「苛刻」的客戶挑剔出來的,客戶的嚴苛要求的滿足,則需要質量基礎設施中涉及的計量研究和實施機構、標準制定機構、認證機構授信單位以及認證機構和監督機構共同承擔相應的角色責任,並在法制建設上作為最後一道防線,從而在系統層面完善中國的質量基礎設施。20多年前,寶鋼鋼板在國內供不應求的時候仍然堅持把10%的產品賣給世界上最苛刻的用戶(如日產汽車),從而奠定了寶鋼在汽車領域的行業地位。

  政府、學會等聯合組隊的德國認可委員會

  聯邦政府所指定的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類似中國CNAS,但卻是由政府、學會等聯合組成。它是德國產品認證制度的協調管理機構,根據條例歐盟委員會((EC)765/2008號)和《認證機構法案(AkkStelleG)》,它作為德國認證資格的管理者,代表歐洲最嚴格標準。

  德國認可委員會成立於1991年05月,是由德國聯邦政府、德國經濟技術部(BMWA,現為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德國化學認可機構(DACH)、德國檢測認可機構(DAP)、德國技術認可機構(DARTech)、德國標準化學會(DIN)、德國聯邦材料檢驗研究院(FBAM)等近20個機構共同組建,其中包括了很多能積極影響德國認可政策的工業界代表例如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其主要任務是協調實驗室、檢測機構、認證機構及合格評定機構在認證/認可領域的工作,特別是強制與非強制領域認可組織之間的關係,並在國內外代表德國認可組織,發布被認可的認證機構和被認可的實驗室名錄。其下屬專門成立了各個行業委員會,從而從技術的角度對授信認證機構作出規範。

  

  圖2:德國認可委員會行業分委員會(來源:DAkkS網站)

  此外,2010年根據《認證機構法案(AkkStelleG)》,在聯邦經濟和能源部(BMWi)領導下還成立了認證諮詢委員會(AKB)。它在認證問題上為聯邦政府和德國認證委員會(DAkkS)提供諮詢和支持認證委員會認證合格評定機構(KBS)。只要合格評定機構符合國際和德國國內相應的標準要求就可以進行從事合格評定工作。此外,各個評定機構也被收錄到相應的資料庫(https://www.dakks.de/content/akkreditierte-stellen-dakks)一便於各個參與方查閱和甄別。

  

  圖3:德國合格評定機構的種類(來源:DAkkS網站)

  在認證授信機構之外,法律的保障也構成了認證體系最終可追溯和強制性的屏障。可以說,德國的有關認證的法律包羅萬象,其中最為基礎的則是認證機構法(AkkStelleG),德國立法者於2009年通過了《認可機構法》(AkkStelleG),從而與歐盟委員會第765/2008號法規(EC)的規定相一致。該法律規定了以下要點:認可機構的任務和權力、認可機構的組織形式、認可諮詢委員會、認可標誌、費用及開支、監理、與政府機構的合作以及移交現有監管責任等。

  除開《認可機構法》,直接和間接涉及認證體系的法律也是為數眾多。舉例來說,鑑於產品安全,在產品進入市場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領域的法律是最多的。在德國涉及產品安全的法律規範主要有:《產品安全法》(ProdSG)和一系列的實施規章。例如在一定電壓範圍內使用的機電設備的安全規定(ProdSV),或有關玩具安全的法規(GPSGV);《醫療產品法》(MPG)、《機電設備電磁輻射可承受性法》(EMVG)、《輻射設備及通訊設施法》(FTEG)、《產品能源消耗環境合規法》(EVPG)。

  從內部因素來看,德國政府在產品質量監檢領域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演變模式,不斷強化監管機構的職能,引進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以提高監管效率並加強企業的服務意識。在德國的消費品市場,政企分離的獨立模式,驅動人們對質量和安全的需求。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和技術技能的獨立第三方機構,經由認可機構認可和/或政府部門授權,對企業進行產品的質量測試與認證。

  與時俱進的認證體系

  德國質量監督協會TUV標準,已經走向全世界。TUV應用安全標準的目的是防止家電產品、機械產品、汽車產品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危險所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包括電擊或觸電,溫度過高或火災,機械方面存在的危險,放射性危險,化學性危險。而TÜV標誌是德國TÜV專為元器件產品定製的一個安全認證標誌,在德國和歐洲得到廣泛的接受。而GS認證是以德國產品安全法(ProdSG)為依據,按照歐盟協調標準(EN標準)或德國工業標準(DIN標準)進行自願性檢測認證,是歐洲市場公認的德國安全認證標誌,某些要求比CE指令的要求更嚴格,擁有忠實的顧客群,在歐洲尤其是德國消費者中具有極高的認可度。TÜV認證的標準以歐盟EN/德國DIN等歐洲標準為主,以家電產品為例,世界各地的家電法規,均以IEC標準IEC60335為基礎。

  近年來,隨著數位化轉型在德國和在德國主導下在德意法三國的全面鋪開,德國政府專門成立了德國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BSI),確保信息安全與數字能源轉型安全。其下工作領域涉及:為政府、私營部門和社會提供諮詢(部門代號B)、網絡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部門代號CK)、數位化、認證和標準化的網絡安全(部門代號D、其中D2部門專門負責認證和標準化)以及密碼技術和IT管理(部門代號KT)。

  目前認證和標準化部門基於公共和法律框架對信息技術安全產品、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信息技術安全要求進行標準化和認證。該體系運作參與方大多數都持比較積極的態度構建該領域的生態。企業界期待憑藉參與標準強化德國確保信息技術安全和隱私的地位、為國際環境中的德國製造商提供支持、公正地審核私人測試中心,確保製造商的利益最大化;政策層面希望基於此參與編制國際標準並在設計適宜的安全指南方面的專業知識;社會各界也希望藉由該體系得到國際認可的測試質量,如地理信息標準化組織(SOGIS)、通用評估準則互認協議(CCRA)和DAkkS等)和憑藉BSI的授權和聲譽建立信任。

  

  圖4:德國信息安全標準認證體系的參與方

  其認證的範圍則包含產品認證和體系與服務認證兩個大類都需要測試中心/人員的執業資格和資格鑑定人員和服務證書以及安全服務的認證例如:ISO/IEC17025。以華為華為AR系列服務路由器為例,AR1220已經通過BSI認證,而另一款華為OptiXOSN1800VV100R13C00和更多的設備認證也在進行當中。其遵循的原則是:法律(BSIG):滿足必要標準要求並成功完成評估,且公權不與此類證書的頒發相牴觸,則可頒發證書。

  

  圖5:德國信息安全認證基本過程

  當前,德國BSI作為信息安全方面的獨立國家認證機構,制定技術標準和認證為政府進行監管的工具。在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領域涉及了眾多的專題,包含:電子健康、能源網、eID文件、交通方面的遠程信息處理和付款交易等。BSI通過量身定製的技術標準和認證過程為政府法律倡議提供支持,也從歐洲和國家層面上提供支持每年發布超過100張證書,其中大約75%的證書為高保障級別證書。此外,它還運營著9個國家評估實驗室。

  中國認證檢測機構急需接軌

  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基於上述對國際認證檢測機構,特別是德國認證檢測機構的介紹和業內人士觀察,不難看出,中國目前的認證檢測機構主要還是「國家隊」居多,而民營的檢測認證機構與國際檢測機構相比還是鳳毛菱角。例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CQC在國外,包含德國也有分支機構。目前,其海外機構也為眾多出口中國的企業提供認證,以便他們可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面對國內和國際電子商務近些年井噴式的發展,國外認證機構曾嘗試跟淘寶合作,引導消費理念,提供對工廠的第三方檢驗,讓網購更放心。而這一塊認證卻恰恰是中國有可能主導的標準和認證檢測市場,如果依然只有國際檢測認證機構佔領市場,則未免可惜。

  中國檢測認證機構,更重要的挑戰是如何走過國門,是要成為中國製造的全球化的驅逐艦。要在國際檢測認證市場打開局面,首要的第一關就是與認證檢測機構的授權單位達成信任和授信關係。以全世界認證最權威的德國認證委員會(DAKkS)和德國安全認證技術中心(ZLS),類似中國認監委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並沒有對國外的認證機構設限制,因此在符合相應規定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在國外逐步建立起聲譽。另一條適合擴張的道路則是利用某過當地認證企業的資質,拓展當地市場。全球資質布局,特別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質認證尤為重要,拿到的產品種類越多,發展就越快。以CQC為例,目前在全球布點很多,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有機構。但是,只經營國外產品進入中國,沒有經營進入歐盟國家的檢測和認證資質,而這樣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鋪開逐漸拓展到全品類。合理利用資本市場和我們國家的體制推動力,則是更能為民營檢測認證企業建立自身信譽和開拓市場實現加速。

  中國製造企業無法靠自己遨遊世界商海,「中國認證作為驅逐艦需要同步跟上。這是德國製造與德國質量基礎設施,已經給中國工業留下了清晰背影。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德國「講席教授」:榮譽背後的制度體系
    然而,作為一種職位的「講席教授」,其背後的制度體系缺乏明確而統一的建構,各高校的「講席教授」因而大不相同。 一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向記者慨嘆道:「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國內的講席教授是什麼意思。」那麼,我們從國外借鑑的「講席教授」,究竟是怎樣一番面貌?
  • 解碼「德國製造」的七大基因:以高質量之名
    嚴謹的民族性格造就了高質量的德國製造... 9  3.2 「雙軌制」教育體系培育出優秀的製造業者... 9  3.3 德國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大批具有發展活力的「隱形冠軍」:把一件產品做到極致 10  3.4 科研創新是「德國製造」的核心發動機... 10  3.5 工會組織及其他服務型組織為企業提供保護和支持服務... 11  3.6
  • 「德國製造」光學技術現身德國雷射與光電技術展
    在世界光學領域裡,德國企業排行絕對數一數二,來自全德國的60家企業和大學將於2008年3月18日至20日聚集上海「德國雷射與光電特別展」,希望向觀眾展示「德國製造」的產品和技術。該特別活動展由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BMWi)組織,旨在借力2008年慕尼黑上海雷射、光電展特別介紹德國企業在光電技術領域裡的成果。
  • 德國工業4.0的震撼:看看德國人是怎麼造寶馬
    德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強國歷經了100多年的發展之後為本國奠定了良好的製造業基礎。從小到指甲剪,廚具,手錶大到汽車,重型機械都無一例外的成為好品質的代名詞。中國很多企業在德國參過學習,很大原因是因為其傲視群雄的製造能力。德國近些年來提出的工業4.0戰略規劃吸引了各大媒體的眼球,媒體也有機會親自見證德國企業崛起的奧秘,不得不佩服德國當屬工業帝國的王者。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 智能製造 - CIO時代—新技術...
    再工業4.0的橫向價值網絡的體系中,沒有比波音更了解供應商的價值了。   30.AF Architecture Framework 實體體系框架,用來描述體系的頂層架構   點評:中國智能製造的工業頂層框架,一定應該從這裡出發。但從上而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為需要照顧到不同的視角;而自下而上也不可能實現。但一定要一步步建設。這才是工業升級版本的依據。
  • 安全為什麼會成為國家工業網際網路三大體系之一?
    工業網際網路是中國工業超越的機會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新技術融合為典型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席捲全球,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再工業化」,還是「中國製造2025」,核心都是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戰略著力點。
  • 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卡奧斯「中國方案」引領智能製造變革
    11月28日,全球工業4.0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首輪獲獎企業揭曉。在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及其旗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簡稱海爾智研院)賦能下,由海爾智研院、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海爾中德冰箱互聯工廠、海爾中德滾筒互聯工廠、海爾中德熱水器互聯工廠組成的「燈塔基地」——海爾中德智慧園區,獲評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這是該獎項首次花落中國。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 德國製造那麼厲害,為什麼造不出航空發動機?
    小編的話:德國製造的優秀品質得到了全世界認可,德國汽車和工具機製造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德國西門子是工業燃氣輪機巨頭。然而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公司卻沒有德國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不浮躁,有工匠精神,確實德國製造享譽全球,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這些汽車品牌在中國影響力很大。
  • 楊海成:中國製造2050要實現工業與網際網路高度融合
    、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政府和經濟日報社聯合主辦,主題為「網際網路時代工業變革之路」的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於10月15日-16日在青島舉辦。中國經濟網記者石昊鑫/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5日訊 (記者 段丹峰)2015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今天上午在中國青島開幕,大會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政府、經濟日報社主辦,聚焦網際網路時代工業變革之路。
  • 「Made in china」德國走紅記:長虹電源如何打造中國製造「黃金...
    一說起「Made in Germany」,也就是「德國製造」,一般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豎起大拇指,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似乎一提起德國製造,就代表著國貨難以企及的高度與品質。但就在近期,一則德國當地媒體刊出的新聞引發中國網友的圍觀,在「Made in Germany」的「故鄉」,「Made in china」引發了一波熱議與讚譽的高潮。眾所周知,雖然身為傳統工業發達國家,但德國的自身能源儲備較為匱乏,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進口達90%以上。也正是有鑑於此,為加速實現能源轉型,德國一直是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
  • 第20屆深圳國際機械製造工業展覽會火熱招商中
    華南地區金屬加工全產業鏈展覽會網址:http://www.simmtime.com/exh-mte.htm MTE展會簡介深圳國際機械製造工業展(SIMM)是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在中國華南地區首家認可並推薦的國際級專業展會,也是深圳品牌展會之一。
  • 福田皮卡大將軍木蘭版於世界級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實力...
    11月18日,"橫刀立馬 巾幗出徵——木蘭版下線暨大將軍預售突破3000臺及首批品鑑官交車儀式"在福田皮卡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隆重舉行。大將軍木蘭版從徵名到下線,幾個月時間內,一直都是行業熱議的焦點。出道即傲視群雄,"木蘭將軍" 終起勢出徵,本次活動匯聚眾多目光,吸引了業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 2019年春季第十屆德國工業4.0考察的九大亮點
    德國經濟在西方發達國家一枝獨秀,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德國製造的產品在全球享有盛譽。近年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受到中國政府和製造企業廣泛關注。     e-works數位化企業網從2014年起,已成功組織九次德國工業4.0考察,每次考察都有新的收穫。
  • 打臉「德國製造」!修了14年,德國最大爛尾工程終於完工
    德國一向被譽為製造強國,「德國製造」也一直是工業領域的標杆,而修建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卻讓柏林新機場總裁達爾特魯普自己都自嘲,柏林新機場打臉「德國製造」,讓整個德國成為了笑柄。柏林新機場從計劃到啟用花了近30年的時間,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計劃,2006年開始動工,原計劃於2011年開始啟用的柏林新機場,直到今年10月31號才正式啟用,耗時14年,打臉德國製造高效率的形象。
  • 德國萊茵TUV專訪李傑教授:檢測認證機構助力「中國製造2025」
    為此,德國推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則推出了「工業網際網路」概念,我國則將這一輪產業革命定義為「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企業必須修煉內功,走出粗放型發展的怪圈,真正實現「中國製造2025」,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核心。那麼,中國製造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檢測認證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 CHIC環球風尚之德國時尚——永恆的德國製造
    德國製造,是一面品質大旗,它意味著:一旦擁有,便可以擁有一生。2016年CHIC春季展德國展團,在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用精華版百貨商場的模式,把德國時尚呈現在您面前。在您親自前來德國展團參觀之前,請允許小編把此次展團中將會展出的品牌一一向您介紹一下。
  • 全球工業4.0大獎為何頒給中國?幕後科技團隊:中國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提到智能製造,你會想到什麼?  無人工廠?工業機器人?大幅解決「用工荒」,還是「生產效率倍數提升」?  都對,但並非全部。  目前,絕大多數人對智能製造的認識,僅是「冰山一角」。沒有深入到智能製造這座巨大冰山的水下部分,就無法縱觀整個龐大的智能製造體系。  只有深度下潛,方可一睹其博大。
  • 德國工業如此先進,為何造不出個棒棒噠航空發動機?
    儘管德國製造也是從「山寨」走過來,但是近百年來,德國製造的品質可謂有口皆碑,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然而,有心人就會發現,現在民航發動機三大家,沒有一家是德國公司,儘管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渦輪技術如此先進,卻也沒有生產出棒棒噠航空發動機,為什麼?
  • 梯度布局「浙江製造」標準體系 培育「浙江製造」品牌叫響世界
    浙江省作為我國首個標準化改革試驗省,再次發力啟動了包括「最多跑一次」服務標準化試點、紡織產業改造提升標準化試點、智能製造標準化試點等標準化戰略十大重點項目建設工程,舉全省之力衝擊中國製造業制高點,助力「浙江製造」品牌叫響世界。「浙江製造」標準體系助力品牌轉型升級事實上,作為外貿大省的浙江一直是全國經濟的排頭兵。
  • 華高萊斯:德國的基礎科研體系(上篇)
    在強有力的經費支持下,德國的科學界結出了累累碩果。本文將要探究的就是這背後的秘密——究竟是怎樣的一套科研體系,支撐起了德國傑出的科學成就。德國基礎科研體系的目標德國研究體系按照機構劃分,整個體系的決策權都分散到各個機構之中。但在德國聯邦政府內部還存在一個主管部門——聯邦教育研究部(BMBF),負責研究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