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作者:趙雅琦
2020 年 6 月 7 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日。一百年時光變遷,堅守銘記責任,竭誠奉獻的原則,在松花江畔培育工業人才;一世紀歲月如歌,奏響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一校三區書寫科研華章。
哈工大雲校慶(圖片來源: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
特殊時期,百年校慶改為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官方上線了初心、追尋、致敬、奮鬥、啟航,等多個版塊,多個單元精彩節目,15 小時不間斷全媒體直播,將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平臺、央視頻、Zaker 客戶端和學校,官方微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等同步呈現。學校官網直播地址:
http://100.hit.edu.cn/xqgwsy/yxqlb?flag=1B 站官方帳號地址:
https://space.bilibili.com/210180066?from=search&seid=7466385526250349601
多方矚目,它是「何方神聖」
5 月 21 日,Nature 雜誌發布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 100 周年特刊,向全世界展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辦學歷史、優勢特色、哈工大在科研領域取得的多個「第一」、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校三區辦學格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並展望了新百年學校的發展前景。同月,哈爾濱工業大學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低調的「國防七子」之一,「被迫」高調的走入人們的視線。哈爾濱工業大學(HIT)成立於 1920 年,是航空航天技術的領導者,也是培育工程師的搖籃。它以科學和工程為核心,還開發了涵蓋文科,管理,經濟學和法律的多學科課程。哈工大是於 1996 年進入國家「211 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 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 工程」重點建設的 9 所大學之一。2000 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工大。2009 年加入被稱為中國「常春藤聯盟」 C9 聯盟。2017 年入選「雙一流」建設 A 類高校名單。
《自然》雜誌特刊推介百年哈工大(圖片來源:Nature)
多位第一,鑄就百年輝煌
它是中國第一所建立航空學院的大學,也是第一所獨立研發小型衛星的大學,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包括首次發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等;它率先實現了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它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衛星(Longjiang-2),以完成地對月轉移,近月制動力和繞月飛行,它是中國第一個實現衛星對地面雷射鏈路通信設備的機構;它是實現大型雷射設備的目標和多光束雷射自動對準以及磁聚焦霍爾推力器在空間上的應用的先驅;它開發了中國第一臺下棋並可以與人類對話的計算機;它發明了中國第一臺新型遠程海洋探測雷達系統,以及第一臺電弧焊和點焊機器人;它是第一個揭示 HIV 病毒中連接酶複合物結構的機構;等等。一百年間,HIT 制定嚴格的規格,堅持到家的功夫,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工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科研奇蹟。
多區聯動,擴展國際影響
1985 年,HIT 在華東沿海城市威海市設立分校;2002 年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簡稱哈工大威海校區)。HIT 威海校區重點發展海洋研究和海洋經濟,以及智能製造和智能城市。它已經進行了 1,000 多個項目,包括海洋探測技術,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機器人,新信息技術,網絡安全,新材料,水淨化和可再生能源,獲得了數百項專利。
HIT 威海校區(圖片來源:Nature)
2002 年,HIT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成立 HIT 深圳研究生院,經過多年發展後,2016 年第一招收本科生。
HIT 深圳校區覆蓋了多種專業學位課程,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樞紐。它的 10 院系和 4 個研究中心專注於從材料和人工智慧到空間科學和生物製藥的研究。通過改革創新高等教育,積極加強國際合作,HIT 深圳校區正在努力成為一個國際化,高技能,以研究為導向的校園。
HIT 深圳(圖片來源:Nature)
此外,HIT 已與 39 個國家/地區的 278 所大學籤署了交流與合作協議,自 2011 年以來,已領導了 180 多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011 年,HIT 發起並聯合成立了中俄技術大學協會(ASRTU),目前已有 67 所精英大學成為其會員。2018 年,HIT 成為北極圈最大的國際學術組織北極大學(UArctic)的成員。
多院並進,綻放各自光芒
為祝賀哈工大百年華誕,AMiner 平臺上線了包括 3461 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者專家庫,包含了 26 個子庫,涵蓋了部分學者的基本信息、科研成就、履歷、多維量化信息、全息深度學者畫像、論文、專利自然基金項目等詳實信息,全方位展示科研實力。
航天學院:成就卓著
HIT 航天學院(HITSA)成立於 1987 年,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培養航天人才並進行前沿航天研究的學院。HITSA 以其在微衛星,雷射通信,複合材料和控制理論方面的研究而聞名,是推動中國航天工業發展的領導者。
電子和信息工程學院:連接世界
HIT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SEIE)成立於 1959 年,是通信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遙感,電磁場和無線技術研究和教育的領導者。
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精確定位
HIT 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SISE)是最早從事這一跨學科領域的學院之一。它主要研究用於大型科研項目和醫療應用的先進精密設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新語言
HIT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SCST)的研究範圍從計算理論,人工智慧和軟體工程到網絡安全,生物信息學和自然語言處理,都有所涉獵。自 1956 年成立以來,學院為航空航天業,國家安全與經濟以及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助推未來
HIT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SESE)致力於使用最先進的方法來滿足國家能源戰略的需求。它在熱能和動力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和核反應堆工程方面擁有領先的專業水平。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將材料知識轉化為力量
HIT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SMSE)是在金屬材料領域具有領先水平的機構。自1952 年成立以來,它已培養出許多位研究人員,他們在航空航天,汽車及通信等領域做出了貢獻。
經濟與管理學院:引領管理研究之路
HIT 經濟與管理學院(SoM)是亞洲領先的商學院,以其管理研究和教育計劃而享譽全球。
機電工程學院:進入新領域
HIT 機電工程學院(SME)以其在機器人和機電一體化,機械設計以及超精密和微/納米製造方面的研究而聞名,為從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到核能突破等重大國家重大項目做出了重大貢獻。
土木工程學院:悠久的歷史
HIT 土木工程學院(SCE)始於 1920 年的鐵路建設系,已成為高性能結構工程,多災防災和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領導者。它於 1950 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土木工程系,該系連同其力學是國家重點學科,位居全國前列。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探索生命的結構
HIT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SLST)和HIT 生命科學中心(HCLS)將研究與教育相結合,發展迅速,在生命科學領域產生了許多研究成果。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引領電氣智能時代
HIT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SEEA)專注於基礎科學和工程應用,致力於滿足航空航天,高端製造,運輸和清潔能源領域的國家戰略需求。
化工與化學學院:觀察表面之下
HIT 化工與化學工程學院(SCCE)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在中國尚屬首創。利用近 90 年的應用化學歷史,它為開發多種用途的化學工程材料做出了重大貢獻。
建築學院:可持續生活的典範
HIT 建築學院(SA)致力於通過發展可持續的人類住區來改善生活環境,是建築研究和教育領域的領先機構。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建築學校之一,SA 的成立是為了響應中國東方鐵路的建設需求。它在鐵路沿線城鎮的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在 201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中獲得了榮譽獎。
環境學院:應對全球挑戰
HIT 環境學院(SE)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已有 100 年的歷史。學院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優秀畢業生,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的四名成員。
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大科學工程):為地球帶來空間
在 HIT,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的太空科學和技術實驗平臺,即空間環境模擬和研究基礎架構(SESRI),該平臺將提供廣泛的模擬測試功能。SESRI 在九種空間環境因素的仿真能力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包括粒子輻射,太陽電磁輻射,高溫和低溫,熱循環,高速塵埃,等離子體,真空和零磁場。SESRI 預計將於 2022 年向全球用戶開放。
園區效果圖(圖片來源:哈工大官網)
更多學者信息請註冊登錄網站:https://gct.aminer.cn/?from=homepage登錄註冊收藏流程步驟如下:
第一步:註冊第二步:點擊哈爾濱工業大學,進入哈工大專屬學者庫第三步:頁面找到對應的學院,點擊進入第四步:搜索你的老師/隨意瀏覽各位學者專家信息
學者專家信息覆蓋以下五個維度,通過這五個維度可以全方位了解該學者的科研實力
第五步:喜歡的專家學者,點亮右側小心心,添加到收藏列表,建立輸入自己的人才庫。
詳情可參照下方動圖:
規格嚴格的標準百年傳承功夫到家的要求百年堅守這份初心讓哈爾濱工業大學屹立於我國北方乘風雪扶搖直上,踏江水奔湧向前百年過去依舊是少年依舊朝氣蓬勃,依舊鬥志昂揚薪火相傳的「八百壯士」精神願這片科技的沃土愈發閃亮祝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百歲生日快樂。
資料來源:Nature官網、哈工大官網、哈工大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