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這是由英特爾的創始人戈登·摩爾博士在 1965 年提出的。也就是每18 至24個月,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就會翻一番,性能也隨之提升一倍。
乍一聽,這個發展速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幾十年來 IT行業始終遵循著這個定律所預測的速度發展。

每18~24個月,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就會提升一倍,性能也相應地提升一倍。個人電腦乃至整個IT行業,數十年來都遵循著這個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前發展。
第二條:安迪-比爾定律
安迪-比爾定律:硬體廠商所帶來的硬體性能的提升,都會被軟體開發商全部消耗殆盡。
安迪是英特爾的傳奇CEO 安迪·格魯夫,代表晶片生產廠商。比爾就是微軟的比爾·蓋茨,代表軟體開發商。這條定律表達的意思是,只要是安迪創造出來的,比爾都會拿走。
當然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每18 個月集成電路性能提升一倍的另一面,就是同樣的時間,那之前的產品價格就會下降一半。
所以這就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個希望,就是如果現在我覺得電腦或者手機太貴了,那我等18 個月之後就可以用一半的價錢來購買到了,那我們會不會這麼做呢?如果真這麼簡單的話,那電腦手機這些IT產品的銷量就上不去了,想買的等個月價格下來之後再買,已經買了的也沒有更換新設備的衝動。那IT行業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發展了。
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呢?如果你現在購買一年半之前的手機或者電腦,你會發現它根本不好用,只有當下最新的硬體產品從才是好用的,那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安迪-比爾定律」
而正是因為「安迪」創造的,「比爾」都會拿走,這才推動整個個人電腦行業不斷的向前發展,安迪這個天使,與比爾這個惡魔是相互依存共生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更新電子設備的原因。
這是著名的安迪-比爾定律,意思就是說硬體廠商研發所提升的計算機性能,會被軟體全部消耗掉,然後硬體廠商再拉動硬體升級。這個定律推動著整個生態鏈不斷的向前發展
在PC 時代,英特爾+微軟的組合,在移動智能時代變成了 ARM 晶片+安卓的組合,依然遵循著這條定律在運行。

第三條:反摩爾定律
反摩爾定律,如果一家IT公司現在和 18個月之前賣掉同樣多的相同產品,那它的營業額就會下降一半。
計算機行業發展的第三條定律,是 Google 的前CEO 埃裡克·施密特指出的,他說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家IT公司如果今天只能和18 個月前一樣,賣掉同樣多相同的產品,那它的營業額將會下降一半。我們把這稱之為反摩爾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