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難後如何生存?車諾比的暗黑故事-虎嗅網

2020-12-01 虎嗅APP


一部熱播劇《車諾比》讓全球觀眾重溫了那場災難。


人們為蘇聯的錯誤、誰該為災難負責而爭論,甚至據說因為不滿這部英美製作的劇集抹黑蘇聯,俄羅斯一家電視臺正準備自己拍攝車諾比的電影。


然而,無論是持何種意識形態或敘事立場,核災難後被裹進那場生存戰的人,他們的處境的確不太樂觀。


車諾比的居民,那些以血肉之軀抵禦核輻射的消防員、電廠工人、礦工,以及數十萬「用鏟子對抗原子」的「清理人」,在那場災難之後究竟遭遇了什麼呢?


1986年8月,烏克蘭當局發給輻射區居民的一本小冊子是這樣開頭的:


親愛的同志們!


自從車諾比事故發生後,已經有了對食物和人口居住區輻射值的詳細分析。結果證明,在你們的村莊勞作和生活不會對成人和兒童有任何傷害。主要放射源已經衰變。你們無須限制對當地農產品的消費。


然而,如果人們繼續讀下去,將會發現與這份樂觀自相矛盾的內容。


請遵循以下指示:


不要食用今年採摘的蘑菇和藍莓。


不要讓兒童進入村外的森林。


少吃新鮮蔬菜。不要食用當地的肉和牛奶。


經常衝洗房屋。


將花園的表土挖掉,埋到遠離村莊的掩埋場裡。


最好別再養奶牛,取而代之養豬。


這實際上是一份「生存手冊」,記錄在美國歷史學家凱特·布朗在2019年3月出版的書中。


核災難後時隔3年,蘇聯政府直到1989年才解除對媒體報導的封鎖,在此之前,居民意識到了危險,卻無從知曉自己遭受的輻射劑量。


因為車諾比,人們的生活面臨太多不確定性,未知的輻射、反覆無常的政策、衰退的經濟……任何手冊都難以解釋清楚,在後核災難的時代應當如何生存。




受害者遭遇試驗療法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並燃起大火。事故發生後一小時,莫斯科第六醫院輻射醫療科負責人安吉麗娜·古斯科娃醫生接到車諾比來電,稱現場滅火的消防員開始噁心嘔吐,皮膚泛紅,並請求支援。


儘管電話另一端因信號幹擾沙沙作響,聲音遙遠且絕望,古斯科娃還是迅速判定,這些消防員受到了嚴重的輻射。


在1986年,世界上沒有誰比古斯科娃治療過更多的輻射症病人,這位醫生是蘇聯衛生部秘密設立的第三部門副部長,這個神秘的部門專門負責處理蘇聯核武器實驗中的意外傷亡。


在車諾比事故之前,古斯科娃已經救治過上百位輻射症病人了,那些病人都是冷戰時期核事故受害者,而這些事故對外秘而不宣。


至26日晚,第一批受傷的148人就被轉移到古斯科娃所在的醫院。克格勃警察不允許醫生們了解病人所受輻射的數值,古斯科娃的團隊只能根據臨床症狀和血液中細胞的受損程度,來估計輻射劑量並提供治療。兩周後,受到超過9戈瑞輻射的消防員紛紛因燒傷和器官受損去世。


他們將是蘇聯政府唯一承認的核事故直接死亡人員。


事故發生兩周後,蘇聯與美國開展了前所未有的醫療合作,這一「技術外交」在冷戰鐵幕的背景下備受矚目。


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邀請美國專家前來支援,期望藉此改善蘇聯在國際媒體中的形象;美國團隊的負責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白血病研究專家羅伯特·蓋爾博士,也希望能在這裡試驗一種新產品:GM-CSF,這種藥劑被用來修復因輻射受損的幹細胞。


蓋爾計劃為遭到嚴重輻射的消防員做骨髓移植手術並使用這種藥物,一旦成功,便可以將GM-CSF推向市場。抵達蘇聯後,他與第六醫院的古斯科娃醫生合作,將237位急性輻射症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並為其中的13人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蓋爾的手術嚴重違反了醫學倫理,此前他只在猴子身上測試過,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並未批准相關人體實驗。


幾個月後,13個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僅有兩人在世。蘇聯醫生譴責蓋爾的治療方案,十年後的一份聯合國文件也宣稱,手術弊大於利,只能使少數暴露於特定輻射劑量的患者受益。蓋爾則反駁,手術前病人本身已希望渺茫,很多人最終死於燒傷,而非骨髓移植併發症。


無論如何,當時依靠這種手術以及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當局營造出事態已被控制的幻覺。蓋爾甚至主持了一場媒體發布會,強調第六醫院取得的成果,並將焦點聚集在這些消防員身上,轉移了媒體對事故後續處理的關注。



輻射病,還是輻射恐懼症?


根據一份解密的蘇聯政府文件,截至1986年5月12日,有10198人在車諾比事故後住院治療,345人出現了輻射病變的症狀。但當局仍對外宣稱並無大礙,並參考廣島原子彈倖存者的研究,把人體能承受的安全輻射劑量提高了5倍。


然而,原子彈爆炸後的急性高劑量輻射,與核洩漏後的長期低劑量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何差別,這一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在新標準下,「人們紛紛奇蹟般痊癒」,醫生也讓「脫離危險」的病人出院回家,他們並不知道,很多人將終生被輻射後遺症折磨,而這些折磨往往被官方認定與輻射無關。


烏克蘭前衛生部長安納託利·羅曼年科挪用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出現的「原子恐懼」一詞,將其冠之以「輻射恐懼症」——有關核輻射的謠言與誤解,使受災地區居民被宿命論所麻痺,人們把一切病痛都歸結為輻射。


在《車諾比的悲鳴》書中,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記錄了一位母親:她花了四年時間,從醫生那裡拿到文件,證實先天殘疾的女兒與自己所受低劑量輻射的關聯。然而,政府官員罵她:「你想要車諾比特權!你想要得到車諾比受害者基金!」


醫生稱:「我們得到的指令,是把這種情況稱為一般疾病,二三十年後,等搜集到和車諾比相關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疾病和游離輻射關聯起來,但是現在科學方面的了解還不夠。」所有人都對她說:「你身體不舒服,是因為你感到害怕;你因為恐懼而身體不適,這叫輻射恐懼症。」


第六醫院的那位古斯科娃醫生也是這種說法的擁護者。她堅稱,只有事故發生當晚的消防隊員受到了嚴重的輻射,其後被送進汙染區的六十萬「清理人」——即清理輻射區汙染源的平民與軍人,則完全不同,「新病人根本不想痊癒」。


儘管很多人出現了急性輻射病的臨床症狀,古斯科娃仍將其歸結為「恐懼的軀體化」,認為過度緊張導致病人的神經系統受損,進而造成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狀。她繼承了蘇聯自巴甫洛夫以來的科學傳統,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尋找健康問題的癥結。


與輻射恐懼相關的,還有另一種診斷,被稱作「植物性血管肌張力障礙」。這是種典型且常見的蘇聯疾病,覆蓋的症狀五花八門:心悸、胸痛、高血壓、慢性疲勞、睡眠困難、焦慮、腹瀉或便秘、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出汗、頭痛、頭暈、困難呼吸、虛弱、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等。這一綜合症最初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於蘇聯醫學,很快便風行一時。


1986年5月,蘇聯衛生部下令,要求隔離區的醫療人員將受到高劑量輻射的病人診斷為VvD,而非急性輻射綜合症。儘管這兩種疾病的臨床症狀有重合,但病因卻完全不同:後者自然是輻射導致的,而前者則被認為是由心理因素或環境造成的神經症。


六個月後,烏克蘭衛生部長在文件中匯報,事故後入院的17500人中,沒有出現急性損傷的患者,都被診斷為VvD。這樣一來,真正確診ARS的人數大大減少,輻射所造成的傷亡情況也被嚴重低估了。


美國人類學家阿德裡亞娜·佩特拉納在《暴露的生命》一書中提到了她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做田野調查時的見聞,人們在事故後竭盡所能自救:把子女送去遠方的親戚家,緊閉門窗,清洗地板,絕望地搜尋碘片,給孩子吃「清潔」的食物,有的人甚至自己動手做了輻射測量儀。


佩特拉納指出,對這些人的指責,或是將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缺乏科學知識。「輻射恐懼」,對核輻射受害者的經歷缺乏尊重,「根本不理解在車諾比曾發生過什麼」。



如何證明自己是「受害者」


車諾比引發的危機加速了蘇聯解體。1991年後,前蘇聯國家普遍面臨工業體系崩潰與惡性通貨膨脹,並演化為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這使核事故受害者的生活雪上加霜。


曾經,蘇聯政府像大家長一樣掌控著每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的全過程,這意味著自由的喪失,也意味著人們不用擔心未來。這也許正是當時的幾十萬清理者,以及更多受到輻射影響的居民從醫院回家時的心態。


然而,蘇聯解體後,一切都不同了。曾經,一份輻射區的工作意味著數倍的收入,而當這些清理人的身體惡化後,他們失去的不僅是健康與工作,還有未來的保障。


獨立後的烏克蘭繼承了大部分車諾比「遺產」,包括佔總人口7%的350萬難民以及8.9%的受汙染領土,用於事故後續處理的預算一度佔到政府預算的5%,社會福利體系很快便無力支撐。為此,烏克蘭政府特意向國際組織申請了專項撥款,專門用來支付事故的賠償。


此時,被診斷為「受害者」,意味著每月固定的賠償金、家庭津貼、免費醫療與教育,在過世後家人還能繼續領取撫恤金。而「非受害者」則被排除在車諾比賠償制度之外,享受社會福利的機會微乎其微。


如何證明自己是「受害者」?當疾病的診斷變得莫衷一是,政府採取了另一個辦法:申請者需要證明自己曾經接受了超過安全劑量的輻射。


然而,因為當時缺乏足夠的檢測儀器和適當的檢測方法,數十萬的清理人大軍和數量更為龐大的當地居民中,能明確知道自己所受輻射數值的並不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發布的報告,1986年~1989年,烏克蘭共派出17萬清理人,其中有56%清楚自己所受的輻射值,白俄羅斯的91000位清理人中甚至只有9%的人知情。


一位烏克蘭的生物物理學家回憶,新規定公布後,他的實驗室門外排起長隊,居民都想知道自己的輻射值。而在這裡排隊的大多數人,最終的結果往往是申請被拒。拒絕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可能因為缺乏連貫的書面文件,可能是測量方式不嚴謹,也可能有人賄賂了政府官員而你沒有。


人們需要知道一個真實的數字,只有如此,才能將自身的病痛與輻射區工作經歷相聯繫,才能確保自己在政府體系中的地位。歷史的複雜與敘事的局限,在個體命運和那個數字面前,就這麼輕易消解了。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車諾比事件
    車諾比事件是一場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點二十三分四十七秒,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核災難。一分鐘後,車諾比核電廠第二消防站接到火災警報,以為是一場普通的火災,於是派遣第一批消防員出動滅火。隨後又有其他負責人及消防人員到場救火。到了早晨六點三十五分,除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內部火災,其餘明火基本撲滅。緊急又危險的爆炸和火災看似成功控制,可誰又能想到這這是災難的開始。車諾比事故發生時,被炸開的反應堆內部輻射強度高達三萬倫琴。
  • 史上最嚴重核災難《車諾比》事件,謊言下到底隱藏了什麼
    它就是同為HBO出品的《車諾比》。關心歷史和人類重大事件的小夥伴們,也一定聽過這起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災難故事。HBO這部僅有5集的迷你劇,就真實還原了車諾比核災難事故。首先讓人驚嘆的是這部劇的劇本結構,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做了一個故事閉環處理。第一集的開始,直接是第四反應爐爆炸,不管科學家當時選擇避而不信,還是怕而不信,核災發生了。第一集的標題《1:23:45》,是這起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科學家,2年後在家中自殺的時間。
  • 《車諾比核災難清掃者模擬器》真實機器演示體驗車諾比事件
    開發商Live Motion Games在上周公開了新作《車諾比核災難清掃者模擬器》的Beta版實機演示,一起來看看這款以真實車諾比事件為背景的模擬遊戲。根據官方介紹,在本款遊戲中並不存在什麼變異怪物,玩家們在遊戲中的任務是控制輻射、幫助當地的居民並與政府進行合作。
  • 車諾比24000年無法定居,如今卻生機漸起,日本核災難有救了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每當把「能源」和「車諾比」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時,人們都會聯想到1986年那場駭人聽聞的核災難。幾十年來,車諾比核災難的殘骸一直被世人所遺棄、遺忘,成為一片2000平方公裡的廢墟,人類在24000年裡都無法長期定居於此。不過,如今的車諾比正在悄悄轉變成一座龐大的可再生能源工廠…在災難發生之初,當時面積高達75%的歐洲土地被核輻射汙染,足以見得其核汙染之強。
  • 航拍核災30年後的車諾比
    4號反應堆的一聲爆響,揭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核災的序幕。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導致32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的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 《車諾比》登頂榜首,災難改編如何向紀錄片「偷師」?
    災難沒有提前給出哪怕一點點預兆。 《車諾比》劇照爆炸的瞬間,火光點燃了天空,但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人們在遠處欣賞,感嘆火光的壯觀。《車諾比》劇照 爆炸發生後,由於缺乏經驗也缺乏物理知識,包括醫生、技術人員、官員在內的大部分人,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派到現場的消防員沒有做任何防護就直面極大劑量的輻射。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上市 機密檔案高精度還原災難真相
    □半島記者  孟秀麗2020年7月,一部再現和還原車諾比核災難及其地緣政治影響的權威史學作品——《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
  • 車諾比核災區出現成群野豬和巨大鯰魚
    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災難事件之後形成一個1000平方英裡的疏散區,當地居民紛紛撤離目前,近30年之後攝影師前來車諾比拍攝一組照片,發現這裡棲息著大量野生動物,其中包括:野貓、成群野馬和野豬等。圖中是一隻野貓。
  • 車諾比核災難27年:野生動物神秘回歸(圖)
    核災難27年 「死區」今成「動物天堂」   野生動物神秘回歸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大量強放射性物質洩漏,數百萬人受輻射影響,釀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車諾比災難,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車諾比災難的影響波及全世界,對野生動物、人類和環境造成了長期影響。 災難發生後,蘇聯政府對爆炸和隨後的火災釋放的大量輻射的危險,輕描淡寫,造成了廣泛的錯誤消息的傳播。世界的其他地方很快就發現了車諾比災難的嚴重性。
  • 諷刺的現實:人類離開後,車諾比的動植物生活的反而更好
    1986年,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在烏克蘭普裡皮亞特的車諾比核電站,如今,災難現場周圍有30公裡的隔離區仍然受到事故的影像而有著高度汙染。雖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野生動物的數量已在隔離區顯著恢復;據說有60多種不同類型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那裡,包括野豬和麋鹿。
  • 《車諾比》(全5集)
    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是近代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自核慘劇發生後,關於「車諾比」的報導和傳聞就從未停息過。20年之後,相應的影視劇也開始大量誕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HBO五集迷你劇《車諾比》和俄羅斯劇集《車諾比:禁區》(副標題:無人原樣而歸),目前該劇集已出兩季,2019年第三季以單片電影的形式出現,就是被人們熱烈追捧的《車諾比·禁區》電影版。分享會兩位戰友經過連日奮戰,吐血整理,為廣大影迷提供了目前最全的「車諾比」影劇資源,奉獻在此。
  • 車諾比火災!野火已經蔓延到距離核災難現場2公裡的地方
    提起車諾比,我們都會想起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以此核災難,現在它再次引起了國際的關注,不過這次是森林大火,烏克蘭發生的野火據說離車諾比核電站近2公裡。
  • 《車諾比》:這部迷你美劇是如何成為收視率高的電視劇之一的
    金球獎最佳迷你電視連續劇《車諾比》是近年來最精彩的紀實電視連續劇之一,他在蘇聯車諾比核災難後再現了真相。從關鍵時刻災難爆發的每一步,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經歷災難,科學家向政府高官提出抗議,最後慷慨激昂地公開真相都令人震驚和痛苦,令人遺憾的是世界比電視劇更荒謬和可怕。
  • 車諾比核災難27年:野生動物神秘回歸
    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現場的鳥瞰圖,拍攝於1986年5月。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大量強放射性物質洩漏,數百萬人受輻射影響,釀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人類歷史上三大駭人聽聞的核災難!
    (圖為奧本海默,曼哈頓計劃領導者) 一.長崎廣島事件 1945年,美國為減少盟軍傷亡,加速戰爭進程,迫使日本投降,抑制蘇聯的進一步擴張,美國總統杜魯門考慮多重因素後,
  • 把《車諾比》的核輻射和選擇放入遊戲中,你敢嘗試嗎?
    儘管由HBO創作的歷史劇《車諾比》只有五集,但他在口碑和視覺衝擊力上贏得了大豐收。這是最好的美劇。該劇講述了烏克蘭的故事,是什麼導致了車諾比事故,以及在災難中勇敢的人們如何犧牲自己來拯救歐洲。在這齣戲裡,我們看到英勇消防員,偉大的核物理學家,前蘇聯士兵在第一線衝鋒。正是他們在核洩漏中的勇敢才最終解決了車諾比核電站事故。
  • HBO美劇《車諾比》
    ——S.A.阿列克謝耶維奇《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那裡是現實版的寂靜嶺,看起來處處生機,但卻不屬於人類。那裡盛開著向日葵,樹根處有成片的蘑菇,但靠近意味著死亡。那裡還有老人,無所謂何時死亡的老人。
  • 探究34年前的一次巨大核災難:車諾比事故
    今天就帶你走進這場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車諾比事故!高額的代價是因為災難總共損失了大概兩千億美元(且已計算通貨膨脹)。圖為美劇《車諾比》劇照02距離普裡皮亞季市城區3公裡以外的是列寧核能發電站,每天有數千人在此工作
  • 明日之後:還原車諾比歷史場景,身臨其境感受當年這場災難!
    我想切兒諾貝利絕對可以獲得一席之地,它是人類史上近代以來發生的重大核災難,最近被翻拍成了小型影片,再次還原了當年的情景引起了諸多網友的討論。而最近網易旗下的一款遊戲《明日之後》即將與車諾比地區達成合作,承諾將用數位化還原這段歷史和遺蹟,我想用遊戲詮釋歷史的方法會讓諾貝利那些未公開的事跡得到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