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在學齡前兒童中非常常見,據報導,發病率高達30%。
如果長期存在便秘問題,不僅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還可能會導致肛裂、憋便不排和大便失禁(也稱為功能神經性大便失禁)等。
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幹預,能使孩子受益良多。今天,和睦家兒科王瑞娟醫生就來和寶爸寶媽們聊一聊:如何應對兒童便秘。
什麼是正常的排便模式
在1歲及以上兒童便秘病例中,功能性便秘超過95%。因此,在這篇文章中,將著重探討「功能性便秘」。
便秘通常包括排便頻率減少、排便困難或大便粗硬,患兒排便時可能特別用力,造成排便疼痛。
從排便頻率的角度而言,有的孩子每天排便仍屬便秘,有的嬰兒一周一次大便也正常。那麼,到底什麼情況才算便秘?
正常大便的頻率和類型取決於兒童的年齡:
溫馨提示
每名兒童的情況都會有差異。一些兒童會在每餐後排便,另一些兒童會每2日排便1次。
有一個常見的誤區,不要因為孩子每天都有排便,就排除便秘的診斷。因為有時候孩子報告的情況不一定準確。
有時是因為孩子急於去玩,每天只拉很少一點的大便,憋著沒排出來的大便就會越來越幹,積聚在腸道裡——憋便是便秘的常見原因,這種便秘不容易發現。
如何知道孩子發生了便秘
發生便秘時,孩子可能有以下表現:
1. 排便次數少於平常。
2. 排出的糞便幹硬或粗於平常,大便呈球球狀,或者表面有深的裂縫。
3. 排便時感覺疼痛。
4. 小嬰兒可能會拱起背部並哭鬧。
5. 有便意時不肯去衛生間、「跳舞」或躲藏起來,這常發生在如廁訓練時和開始上學時。
6. 兒童接受了如廁訓練,內褲上漏有少量大便。
便秘的原因是什麼
便秘在整個兒童期都是一個常見問題。但是在一些生命中的裡程碑時段,或者生活中發生一些特別事件時,更容易發生便秘。
了解到這些情況,就可預見到這些發作,並且可能進行預防或迅速治療。可以參考下方表格,了解應對措施。
孩子便秘時該怎麼辦
便秘的處理主要有三大招:膳食調整、行為管理、藥物幹預。
輕度或短暫便秘的兒童,通過一些簡單的改變通常就能改善便秘。
○ 進食更多水果、蔬菜、穀類和其他含有纖維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 幼兒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飲用一些西梅汁、蘋果汁或梨汁,這些水果含的山梨醇成分較高,增加腸道水分含量,有助於軟化大便。多飲水,每日飲用至少4-5杯水(約1L)。
○ 避免攝入過多的牛奶、酸奶、乳酪和冰激凌。過多的奶和含糖食物的攝入,導致孩子減少膳食纖維的攝入。
○ 如果孩子接受了如廁訓練,可以餐後坐在便器上5分鐘或10分鐘。
○ 如果正在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停止一段時間。
另外請注意,除了膳食等調整外,行為療法(有時需要輔以適當的藥物)是治療慢性便秘的重要手段。
行為療法具體內容比較多,包括鼓勵孩子每天定時排便,尊重孩子使用衛生間的習慣,排便時不要看書、玩電子遊戲等。
何時應該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在以下情況下,您應該帶孩子就診,因為這些情況可能存在需要緊急處理或者需要醫生的檢查:
1. 新生兒生後48小時後仍未排便。
2. 嚴重的腹脹、發熱伴有嘔吐或腹瀉。
3. 孩子的便秘從出生或嬰兒早期就開始、大便非常細、體重不增或增長過慢、或伴有生長發育遲緩等其他症狀。
4. 孩子小於4月齡。
5. 孩子常常便秘。
6. 糞便中、尿布上或內褲上帶血。
7. 孩子存在嚴重疼痛。
8. 嘗試本文方法24小時後,孩子仍未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