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原創微信公眾號:Renaissance
一 「 模擬矩陣假設 」的魔幻世界
這個世界有可能是魔幻的。
19世紀的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 百年孤獨 》是一部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在這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著作裡,馬爾克斯描繪了一個神奇、神秘而魔幻的美洲大陸。
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大佬馬斯克眼裡:我們活在模擬(simulation)中。早在2016年的Recode's annual Code Conference上,根據宇宙已經存在138億年的事實,馬斯克就曾分享過他的「 矩陣模擬假設 」 理論: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人類文明則很可能與遊戲一樣,是許多模擬文明中的一部分。
物理學家用德雷克方程來推算銀河系及可觀測宇宙能與我們進行無線電通信的高智能文明數目,儘管至今無解,但多少令人遐想人類並非「 孤獨 」地存在於宇宙中的高等生物,地球也不是宇宙中僅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或許是馬斯克「 火星移民 」 計劃的肇始。偉大的成就不能沒有偉大的想像。
然而前幾日一則《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的文章迅速刷屏引發熱議,馬斯克的「 矩陣模擬理論 」 假說被認為得到了驗證,美團、餓了嗎,一時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萬惡的源頭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的「 算法 」。
根據《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披露:
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2017年6月16日美團申請了「 時間估測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專利號:CN201710601700.X) 」發明專利。
從說明書中可知,在這項專利技術未發明之前,外賣平臺對於配送服務完成的時間預估,一般是基於配送服務的歷史數據來估測得出。
這項專利通過時間標識數據、第一天氣數據、區域標識數據、配送服務數據和所述區域特徵數據的機器學習模擬計算,預測得到該目標區域在預設時長內的平均配送時長、訂單量、以及平均訂單負載等配送狀態信息,將騎手接單和服務效率提高到了最大化。其間涉及的算法包括啟發式算法、鄰域搜索算法以及精確算法等人工智慧相關常用算法。涉及的科技還有導航技術。
根據2020年上半年官方數據,美團有近300萬外賣騎手,假設每人每天平均工作10小時,每消失兩分鐘,就意味著美團營收與利潤至少提升17%。
美團2017 、2918、 2019的營收分別是339億、652億、975億。僅此一項關於時間效率的專利,就價值連城。
二 科技巨頭們的競爭是科技之戰 專利之戰
不獨大國PK的核心是科技之戰,時至今日,企業間的核心競爭也早已是科技之戰、專利之戰。
坐擁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字節跳動根據用戶偏好推送信息的核心算法雖遭外界質疑,然而並不妨礙該公司獲得資本追捧,目前估值已超千億美元,成為全球除螞蟻集團外最大的獨角獸企業。該公司旗下TicTok(國際版抖音)繼華為之後遭到川普政府的制裁,TicTok宣稱將出售美國業務,潛在買家從沃爾瑪到微軟再到甲骨文。在中國頒布新法規限制科技出口後,字節跳動方稱,在出售或剝離TicTok業務和資產時,將不會出售或轉讓該視頻共享應用程式背後的核心算法。
另一個科技巨頭亞馬遜最近遭受抗議。據開放市場研究所(一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研究和倡導組織專注於科技公司的壟斷狀況和反壟斷議題的組織)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亞馬遜公司依靠導航軟體、物品掃描器、腕帶、熱像儀、安全攝像頭和錄像設備等工具監視其物流倉庫和門店的員工,通過對工人的全面監控提高產量,並限制該公司在美國各地的工會運作。
引發公眾憤怒後,亞馬遜刪除了其官方招聘網站上職責包括跟蹤「對公司不利的勞工組織威脅」的「 高級情報分析師、情報分析師 」 兩個崗位。
然而據The Verge報導,亞馬遜最近任命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 亞歷山大( 「 稜鏡計劃 」曝光後,其被稱為「 竊聽帝國掌門人 」 )為公司董事會成員。外界揣測亞歷山大將助力亞馬遜獲得國防部訂單。最新消息稱微軟獲得了五角大樓100億美元的雲計算大單。
再來看看科技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構建企業智慧財產權體系的專利數。
根據美國商業專利資料庫(IFI Claims)發布最新專利報告,公布截至2020年1月2日的全球250個最大專利持有者(IFI 250: Largest Global Patent Holders)。從同族專利(patent family)數量來看,韓國三星電子以7.6638萬件位居全球第一,IBM、佳能、通用電氣、微軟分列其後。
中國科技企業中:
騰訊旗下「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數量有3.6萬件。
阿里旗下「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數量有2.5萬件。
美團點評旗下「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3000件。
京東旗下「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 的專利數量有0.8萬件。
支付寶(螞蟻集團)的IPO披露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前後累計向阿里支付了122億元的轉讓費以實現專利資產過戶,由此可知專利的價值可高度量化。專利不僅體現公司的技術價值,也是體現科技企業技術壁壘的硬性標準。
詭異的是另一科技電商巨頭拼多多,只有5件APP的外觀設計專利。眾所周知,專利是科技企業的核心/長期競爭力。沒有專利很容易被上遊產業鏈卡脖子,等於把自己的命脈交在別人的手中,更無法建立企業的技術護城河。雖然自2015年來,拼多多共申請了近40項軟體著作權,涉及電商後臺、前端、物流、消息推送以及各種活動玩法等。但必須指出的是,相比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的含金量與法律保護效力不可同日而語:
*軟體著作權無力保護軟體中最核心的東西:算法。
*軟體著作權保護的是內容,專利保護的是方法(技術)。
*任何軟體都受著作權保護,但只有有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的軟體技術才能申請為專利。
注意:算法是軟體中最核心的東西。
字節跳動因其「 推薦算法 」而一騎絕塵。在紅海競爭的電商領域,異軍突起走「 農村包圍城市 」路線的黃崢曾表示,拼多多是把今日頭條的信息流變成了商品流,其商業模式的邏輯是從人(拼團)推薦商品過渡到物(算法)推薦商品。電商研究專家們認為拼多多的成功是依靠「黃崢的能力+騰訊體系下較低CAC(用戶獲取成本)的運營能力+阿里戰略調整下的供給逃離+部分線下商業的效率優化」。殊不知,黃崢的成功還在:他是最先意識到僅有流量邏輯在今天是無法成功的,騰訊有全中國最大的流量,如果按照騰訊的電商邏輯:GMV= 流量* 轉化率,騰訊投的那些垂直電商早就成功了,哪還有拼多多什麼事兒。背靠鵝廠燒錢砸綜藝卻遭遇「 至暗時刻 」 的唯品會深有體會。
然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作為一家同樣以 「AI+推薦」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對比有5130件專利的字節跳動,僅有5件專利的拼多多,是否真的值千億美元? 「 總規模×市佔率×take rate(貨幣化率)×淨利潤率=星辰大海 」 的故事還能講多久?這是值得投資者深思的。
三 效率 和 「 困在系統裡的螻蟻 」
外賣騎手和美團「 算法專利 」 發酵的背後,是商業利用科技手段不斷追逐效率(利益最大化) 和 被系統(科技)支配時間疲於奔命的底層勞工的「 螻蟻 」生存現狀。
商業的本質是效率。每一次工業化的進程,都是一次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效率和流通效率提升的過程。網際網路、科技很大程度上提升的是效率,這是電商、在線教育等被資本追捧的邏輯。
在美團外賣騎手背後,經濟學家/企業家看到的是商業的本質,社會學家看到的是勞工關係面臨的新的困頓,還有更大的方面——中國的物流效率,這是整個中國經濟都在面臨的大問題!
據券商統計,中國物流成本目前佔GDP的比重為14.8%,不但遠高於美日德韓等製造業強國,比世界平均水平也高出不少。
2019年中國GDP達到99萬億,如果物流成本佔比能夠向世界平均水平看齊,將節省成本近4萬億。如果和美國物流成本佔比一致,那節約的金額更將達到6.7萬億。
高效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上把生產和消費聯繫起來,無論是構建雙循環體系的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
然而,在關注算法提升的效率之餘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外賣小哥「 螻蟻 」 般的生存困境:平均每天就有一個騎手因趕時間交通違章而傷亡;以及時刻被手機語音系統支配「 困在系統裡 」與死神賽跑的恐懼。
美團2017年12月18日申請的 「 業務引導方法、裝置、系統、伺服器及電子設備 」(申請號:CN201711368613.0) ,就是用語音形式對外賣騎手進行從接單、到取貨、到配送、到完成的一氣呵成的業務引導操作的發明專利,其首要目的是效率,次要目的是安全。
關於外賣騎手的安全,一件申請於2019年11月15日的「頭盔、用於頭盔監測的方法、頭盔檢測系統」(申請號:CN201911121450.5) 的發明專利可以證明。但其追求的效率極致化並不能避免騎手的傷亡,尤其在遭遇惡劣天氣時。
外賣騎手遭遇的這種困在系統裡的困境其他行業的底層員工同樣面臨,比如辦公軟體釘釘。
一百多年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核心的科學管理理論被認為是孕育了現代大工業化時代,並開啟了美國領導西方世界繁榮的序曲。然而在馬克思的《 資本論 》中,馬克思揭露了資本/資本家血腥而殘酷的本質。勞資矛盾一度成為西方社會變革的主要原因。
時至今日,監管機構不得不深思的是:在對科技巨頭「 壟斷 」 「 信息洩露 」 監管之外,如何對其利用新型科技手段效率最大化地「 壓榨剝削 」員工進行界定和監管?
某種程度,Zoom的大漲其背後的邏輯是:隨著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勞資矛盾在現代西方只會愈演愈烈。身在局中的巨頭們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除了看好新的辦公模式外,科技巨頭亞馬遜們正在嘗試以無人機、機器人取代人,然而這個萬億賽道顯然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攻克的。
回到當下,我們亟需要做的是:
四 重回管理學的本質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有一句對管理學的經典論斷:管理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而現代管理學卻在與這個理念背道而馳的路上越走越遠。人們普遍認為,現代管理學是一門實用技能,它是與效率、業績、利潤直接相關的。商學院的教授們強調管理的科學性,依賴於定量分析和財務控制,人的因素越來越淡忘。那些拿著數百倍於普通員工年薪的企業高層管理者以為憑著嚴格的財務控制、投資組合工具、市場驅動策略就可以做好管理,其實都忽略了「 人 」 才是最重要的。在所有的生產要素中,人永遠是第一位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最大化地發揮人的價值。
無論是否在 「 模擬矩陣 」 假設中,要使這個世界不荒誕,使無數像外賣騎手一樣普通的勞工不成為「 困在系統裡的螻蟻 」 ,企業/組織是時候重新思考並認識德魯克關於管理學的那句論斷:
管理學是一門人文學科。
它始終關注的是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