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郡望在弘農

2020-12-05 華豫未來

楊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子孫,更是黃帝後裔。

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於楊(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建立楊國,為侯爵,春秋時為晉國所兼併,楊侯的子孫以國為氏,姓楊。

晉國滅楊後,楊地成為晉國羊舌肸的採邑。晉武公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在晉國任大夫,是當時著名的賢臣,有大功於晉室,被分封於楊氏邑。

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陝西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在漢代,華陰隸屬於弘農郡。從此楊姓便與弘農二字結下了不解之緣。

東漢楊震,字伯起,生於弘農華陰。相傳楊氏先祖藏書於弘農郡湖縣董社原,即今靈寶豫靈鎮楊家村,楊震為讀書遷居此地,建「校書堂」。他出仕前教學20年,課徒3000餘眾,因世居弘農郡華陰縣,人稱「關西夫子」。

楊震50歲時,大將軍鄧騭聽說他才德兼優,舉薦他任荊州刺史。不久,又調任東萊太守。到東萊上任途中,路經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東南)。昌邑縣縣令王密求見。

王密原為荊州秀才,由於楊震在荊州舉薦而任官。夜裡,王密帶著黃金10斤到驛館,拜見楊震,表示感謝,並說:「學生一介寒士,承蒙恩師舉薦提拔,方有今日,早欲報恩,苦無機會,今日天賜良機,請恩師收下。」

楊震對王密此舉很是生氣,毅然拒絕,正色道:「過去,我知道你德才尚可,才推薦你當了縣令;但你卻不了解我,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王密連忙說:「現在夜黑人靜,是沒有人會知道的,大人且請收下,學生下不為例。」

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你入仕為官,貴在清廉,若以人不知,暗中納賄,豈不是有欺天之罪!」楊震氣憤地將黃金擲於地上。王密自覺羞愧,收起黃金,悻悻地走了。

此後楊震的「四知」名言被傳為佳話,受到人們敬仰。因此楊氏家族便以「四知堂」「關西堂」為堂號。

在東漢中後期近80年中,楊震、楊秉、楊賜、楊彪祖孫四代皆為宰相,人稱「四世三公」,弘農楊氏因此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楊家村就成為弘農楊氏的祖根地。

弘農楊氏到隋代再度輝煌,共出了開國皇帝楊堅等3位皇帝、28位王爺、6位公侯。到了唐代,其後裔中有楊恭仁等11人先後任宰相。

北宋時以楊繼業為首的楊家將更是滿門忠烈、功高蓋世,千百年來為世人敬仰。此外,唐代詩人楊炯、南宋詩人楊萬裡等文化名人,也均出自弘農楊氏。可以說,在姓氏郡望中,弘農楊氏極度繁盛。家國千秋事,尋根歸祖宗。

近年來,海內外弘農楊氏後裔來此尋根祭祖者絡繹不絕。

1994年金秋,來自加拿大、泰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楊氏後裔41人來此尋根祭祖。

1999年5月3日,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的30多位楊氏後裔,組成弘農楊氏尋根拜祖團,在楊家村拜謁楊公祠,並舉行祭祖儀式。

2002年5月,來自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楊氏後裔80多人,組成中原尋根謁祖團,到豫靈鎮楊家村,舉辦「紀念伯僑公封楊受姓2680周年大典」,並進行了公祭儀式。

如今,楊姓人在東南亞的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都有相當數量的分布。

據統計,到目前海內外弘農楊姓已逾6000000眾,在客家大姓中名列第6位。

相關焦點

  • 弘農楊氏,傳奇家族
    弘農楊氏,即華陰楊氏。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置,轄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陝西渭河下遊關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遊、丹江流域。楊氏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秉、孫賜、重孫彪,"四世三公"。楊震子楊奉後代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顯赫。隋朝皇室,越國公素及子玄感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
  • 弘農楊氏走出大隋王朝開國皇帝楊堅,弘農在哪裡?
    楊姓是我國的大姓之一,歷史上名人輩出。尤其是從漢朝到唐朝這千年時間內,楊氏是當時頂級的豪門大族之一,就是著名的弘農楊氏。結束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大亂的隋文帝楊堅就出自弘農楊氏,建立了楊姓歷史上唯一的大一統王朝。晉惠帝司馬衷的母親楊豔、繼母楊芷,以及楊芷的父親楊駿都出自弘農楊氏。
  • 楊氏家訓.祖訓.楊姓的來源
    楊為晉所滅後,其子孫便向西發展繁衍,首先是遷入陝西境,後再遷入山西省汾水中遊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為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至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在此時,多由湖北、陝西省境遷去。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南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
  • 「天下楊氏出弘農」楊氏為何會是中國古代的貴族?
    楊姓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氏更是流傳了一句話:天下楊氏出弘農,可以想像「弘農楊氏」必有其輝煌的歷史。根據資料考證,楊姓為隋朝、南吳的國姓,隋朝就是楊堅創立的,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皇族姓,除了出過皇帝之外,歷史上還有很多的楊姓歷史名人,比如西漢的丞相楊敞,其子孫更是官至太尉,與丞相絲毫不遜色。如今,儘管距離當時的鼎盛時期過去了將近千年的時間,可是「弘農楊氏」之名依舊廣為流傳,遍布在全國各地,遍布天下之間,正應了那句話:「天下弘農出楊氏,弘農楊氏遍天下」!
  • 弘農楊氏四大家族世系精要
    弘農楊氏,乃產生於弘農之楊氏,《漢書》和楊秉碑記等載伯僑封於楊因氏焉。《呂夏卿大宗譜》載伯僑裔孫季夙攜子逃華陰產生弘農,此載有晉公子宮和華陰避難處等古蹟為證。自從弘農楊氏產生後,清白、博學、擔當、忠勇四大弘農文化誕生,構成弘農楊氏四大文化與弘農楊氏整個家族是分不開的,其中弘農楊氏有四個家族族譜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宗人予以篡改,分裂了弘農楊氏,離開了這四大家族,弘農歷史文化將解體。
  • 楊姓十大歷史名人,總有一位讓你膜拜!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
  • 談談弘農楊氏祖源辨析精準辨法
    翻開梅州同治十三年譜(藏於首都圖書館),乾隆五十年梅州楊廷樺等著五修譜,楊如渭《乾隆三十七年譜序》,楊杼是唐叔虞,是朝鮮箕子八代孫,楊澗是箕子後代,不是周宣王子尚父,活脫脫把弘農楊氏寫為朝鮮人後代,姓子,不姓姬,連唐叔虞也弄成箕子的後代,楊家人答應,其他姓氏可能也不答應,應為唐叔虞是姬姓,後代姓氏繁多,楊姓將他變成箕子後代代表不了所有唐叔虞的後代。
  • 弘農楊氏族源概述
    在陝西華陰,有晉公子宮和羊公室等古蹟,都說弘農楊氏是羊舌肸的後代,說羊舌肸沒有後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史譜志和文物古蹟均證明弘農楊氏是羊舌肸的後代,伯僑世系是弘農楊氏公譜,不可以動搖的,不能從史料中斷章取義否定歷史上關於伯僑世系的記載。
  • 談談弘農楊氏的復興
    自從清朝以後,由於外族的統治,弘農楊氏的發展處於低潮期,甚至網上出現,弘農楊氏乏嗣,現在的弘農楊氏都是假造的這種說法。這是對弘農楊氏歷史文化的一種大摧殘。今天,我們研究弘農楊氏歷史文化,就是要拿起歷史的武器,為弘農楊氏正本清源、促進弘農楊氏歷史文化大發展:首先,我們要從歷史的高度,明辨弘農楊氏祖源祖系。
  • 「弘農楊氏」在歷史上顯赫數百年,司馬遷的女兒功不可沒
    「弘農楊氏」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門閥士族之一。從西漢丞相楊敞開始,到「西晉三楊」,再到隋朝皇帝楊堅、楊廣,以及後來唐代楊姓「十一宰相」。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弘農楊氏」歷經了多個朝代的變遷,但家族卻依舊顯赫。
  • 來哥說:2018年最新整理,你所了解的楊姓,姓楊的名人明星有哪些
    楊姓簡介拼音Yang郡望弘農郡名人楊致遠,楊堅,楊炯,楊太真,楊業,楊龜山勝跡>山西永濟市楊貴妃故裡文獻楊氏宗譜歷史楊姓是當今中國第六大姓,人口眾多,分布廣泛,在臺灣排名第十。楊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周宣王姬靜之子尚父,被周幽王封在一個名叫楊的地方,建立了楊國。到春秋時期,楊國被晉國所滅,楊國的後人就以國為姓,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為「羊舌大夫」。突的孫子叔向,生了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
  • 百家姓中楊姓的起源原來這麼源遠流長!楊姓的歷史來源你了解嗎?
    作為中國人口排名第六的大姓,楊姓大約佔了全國3.19%的人口比例。那麼,姓楊的朋友,你了解你的姓氏來源和始祖嗎?起源一:出自姬姓楊姓出於姬姓。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周成王將自己的三弟叔虞封在了唐,也就是現在山西聞喜縣東北,史稱唐叔虞。唐叔虞的次子杼為楊侯,這就是楊姓的開端。
  • 高淳楊姓後裔頒家譜傳家訓
    2019年2月16日,南京市高淳區椏溪街道新牆社區花牆門村楊氏宗祠內格熱鬧,伴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在宗祠的戲樓上,楊姓後裔正在隆重舉辦頒發家譜活動。 據了解,花牆門村是一個300多戶村民的古村落,村裡楊姓村民悠悠傳承。今年74歲的楊永生老人顯得格外忙碌,作為楊氏家譜主編的他,今天這樣隆重的活動很開心。
  • 隋文帝楊堅家族真的是出自弘農楊氏嗎,他真實的出身是什麼?
    楊堅是弘農郡華陰人,也就是所說的弘農楊氏,弘農郡是指黃河以南益陽以西的洛河、伊川、淅川流域,以及陝西洛水、射川、丹江流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一地區屬於關隴地區,楊堅是關隴士族的身份也是不用懷疑的。而且根據史料的記載,楊堅還是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弘農楊氏自稱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後代,從楊震到楊彪,弘農楊氏一門「四世太尉」與我們所知道的「四世三公」的袁紹袁家一樣,在東漢時期都是名門望族,弘農楊氏也正是從楊震開始,成為關隴集團的一支重要力量。
  • 楊素是弘農楊氏的後代,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楊素出生於名門望族,是弘農楊氏的後代。他們世代高官,非常的顯赫,這個家族文武雙全,例如楊素屬於武將,在文壇上也湧現出不少的大才子,例如後來的楊修、楊萬裡等等,他們不僅是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且文化修養也特別的高。因此,弘農楊氏不論在哪個朝代都非常的有影響力。
  • 弘農楊氏世系表,你知多少?
    為弘農族中的第一個宰相,食邑於汝南,後楊氏又有「汝南堂」之稱,封安平侯,居弘農,為弘農一世祖。生子楊忠、楊惲 第二世:楊忠,生子譚 第三世:楊譚,生子寶、並 第四世:楊寶,生子震、衡 第五世:楊震,字伯起,「關西堂」「四知堂」「清白堂」譽稱得於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