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比倫人認為夢境包含了預言,而古埃及人則將夢境視為神靈給予的信息來崇拜。在 19 世紀 90 年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為夢境裡面的人物、物體和場景分配了象徵意義,並著重於性別和侵略性方面的意義。
縱觀歷史,人類一直試圖從夢境中提取它所隱藏的含義。而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種 AI 算法,試圖解讀人們夢境所隱藏的含義。
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Nokia Bell Labs)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 DreamBank.net 資料庫中的 24000 多個夢境。
該算法基於一種心理學家歡迎的「評分」系統,為每個夢境計算出多個「分數」:例如,夢境中人物的攻擊性,或情感之間的關係以及消極、積極的情緒。
當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工具得分與心理學家所計算的得分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算法計算出的分數與心理學家給出的分數匹配率達到了 76%。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利用這個新算法所創建的工具,可以識別並量化夢境中的特徵、互動和情緒,並幫助心理學家快速識別患者潛在的壓力源和心理健康問題。
十幾歲的女孩 Izzy 在夢境日記中記錄到:「我當時在家裡,愚蠢的 Looney Tunes 節目裡面,那個令人恐懼的紅色怪獸仿佛就在我的身邊徘徊,有很多人試圖進入我的身體,我被嚇死了。」
和許多人一樣,Izzy 經常夢到正常情況下不太可能會出現的奇怪角色。
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夢境通常反映了你的日常活動,大多數心理學家也都支持「連續性假說」,該假說認為夢境是清醒生活的延續。
但是對於心理學家來說,夢境分析是一項耗時的任務,他們必須將夢境日記提取為一些組成部分,並搜索主題和模式。
為了加快這一過程,諾基亞貝爾實驗室(Nokia Bell Labs)的計算社會科學家、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 Aiello 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種算法,該算法自動分析了 DreamBank.net 整理的 24000 多個夢境報告——DreamBank.net 是一個公開的夢資料庫,收集了經過驗證的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在使用自動化工具分析了數千個夢境,認為 lzzy 的夢境可能只是她青春期焦慮的一種表現,也是她每日所經歷事情的一種展現。
Aiello 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在更大規模上理解我們的夢境,那麼也許我們可以定製改善我們日常生活的技術。」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所使用的工具,能夠將夢境報告的語言分為較小的部分:段落分為句子,句子分為短語,短語變成單詞。然後,使用這種類似於樹狀的網絡來了解各個單詞之間的關係:如果每個單詞都是一片葉子,那麼連接它們的是分支代表語法規則。
這種算法將這些單詞分類(例如人或動物),並將它們與積極或消極的情緒聯繫起來。它還將單詞之間的互動歸類為攻擊性、友好性或兩性的(sexual)這三種。
最後,使用心理學家中流行的編碼系統,該算法計算出每個夢的許多分數:例如,人物的平均攻擊性或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的比率。
當研究人員將該工具的得分與心理學家計算出的分數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分數的匹配率高達 76%。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系統可以幫助心理學家快速識別「離群」的夢境,這些夢境往往表明壓力源或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此外,該算法還可以使研究人員能夠根據性別、年齡或精神狀況等方面分析夢境的差異。
比如,Izzy 的夢境日記長達 13 年,在她剛開始青春期的那段時間裡,她的負面情緒更為頻繁,而這些消極的情緒通常與社交焦慮相關;而在青少年時代的特徵是性行為開始出現。
同樣,一名越戰老兵被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他的夢境報告的攻擊性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毫無疑問,這種算法工具將有助於快速識別不尋常的夢想,並對可能導致任何嚴重的壓力源或心理健康觸發因素進行更快的評估。
Aiello 表示:「夢境不僅告訴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而且使我們產生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夢想報告中的模式傾向於反映日常生活模式,從而支持連續性假設。
哈佛大學睡眠精神病學家 Robert Stickgold 表示,這項研究是對夢境使用自動文本分析的一個「出色的例子」。他說:「這將被證明是一項有用的技術。」
但是他警告說,不同人群之間夢境的明顯差異實際上可能源於報告的差異。例如,女人在夢中不一定會比男人經歷更多的情感,但她們可能會使用更多充滿情感的詞語來形容它們。Stickgold 說:「我們可能需要對夢境與夢境報告之間的差距稍加注意。」
他還指出,如果不進一步了解做夢者的情況下,很難將夢境與醒著的生活聯繫起來。
Aiello 也認為自己的算法不會很快使心理治療師失業。
Aiello 說:「我認為我們的工具為夢境科學家擴大工作規模、進行分析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專家將沒有更準確的方法來評估量表,並在量表之外進行解釋。」
Aiello 希望有朝一日能以行動應用程式的形式,從更廣泛的夢境報告中提供即時的算法見解。這將有助於增大數據集,並使研究人員更容易得出結論。
而且,做夢的人們也可能會受益,「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對每個人來說可能會很有趣。」
編譯:陽光
排版:趙辰霞
編審:王新凱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8/new-algorithm-can-find-hidden-patterns-your-dreams?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19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