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不外乎人情,這是一句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俗語。
可是,我們真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不知還有沒有人記得2005年的偵探劇《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是由何冰、羅海瓊等主演的古裝推理懸疑劇,這部講述法醫學鼻祖宋慈的破案故事的電視劇曾經創下2005年上半年收視率的冠軍,可謂華語神級別的影視劇。
《大宋提刑官》的敘事結構採取的是單元劇的模式,劇中以宋慈破案為敘事主線,以此貫穿多個不同的單元結構。
有梅城縣孟良臣案、王四溺水案、李唐被殺案等等。
劇中多個不同單元的離奇案件讓觀眾看起來很是過癮,而且就算中途漏下一兩集,也不妨礙主線劇情的展開。
加上劇中還誕生很多經典臺詞,這些臺詞至今看來依舊讓人很是感動。
比如梅城縣孟良臣案,宋慈的賢弟孟良臣說:我孟某心裡流淌的那不是酒,是熱血,就算這一腔熱血撒在這梅城的山山水水,我也無怨無悔。
王四溺水案中,宋慈在審判吳淼水時,義正言辭的一句:算了吧,草草結案吧。
和這些經典臺詞一樣,劇中每個不同的單元雖然看似都是在講述破案的故事,但在破案的基礎上,劇集還探討了很多深刻的話題。
有的講述官僚的黑暗,有的講述人性的醜惡。
而其中有個單元叫毛竹塢無名案,它講述的,則是法理和人情之間的故事。
雖然有句話叫法不容情,但這個情是徇私庇佑,官官相護的世故人情。
而法理不外乎人情則是人情道德,是社會的普遍道德。
毛竹塢無名案就是一個講述法律和道德的故事。
自古以來,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平頭百姓殺死人命,總是禍。
可是,若殺死的這個人本是該死之人呢?
在民風淳樸的毛竹塢,突然出現一個來路不明的死者。
毛竹塢人報案後,宋慈和英姑前來勘查真相。
可一番調查下來,宋慈也沒查出被殺者的身份,只查出這個死者是在別處被殺,然後拋屍於此,以及作案兇器是一把用舊的篾刀。
每段故事都有關鍵的信息,被殺者的身份是這個單元的關鍵所在,所以這個單元才叫毛竹塢無名案。
被殺者身份調查無果,宋慈就先調查本案的兇器和作案的第一現場。
宋慈利用蒼蠅噬血的特性找到了本案中的殺人兇器和第一作案現場,並根據殺人兇器,宋慈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毛竹塢的大好人何老二。
宋慈懷疑何老二,但並沒有馬上捉拿審訊何老二,因為宋慈還找不出何老二殺人的動機。
宋慈常說,獄事莫重於大闢,大闢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
毛竹塢無名案,雖然殺人兇手是何老二,可這天底下人世間,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去奪人性命。
關於何老二的殺人動機,宋慈百思不得其解。
與此同時,兩位受過宋慈恩惠的商人在得知宋大人在調查死者的身份後,前來告訴宋慈該死者曾是一個有案底的人。
加上趙捕頭回想起昔日在山陰縣當差的往事,結合兩個商人給出的信息,宋慈才查出死者的身份,所有的線索才得以串聯起來,謎團隨即解開。
原來被殺者名為王鵬,是逃案在外的黑幫幫首,當日,他在山陰縣搶劫作案,被山陰縣捉拿,但被他僥倖逃脫後,王鵬翻陰山往太平縣流竄而來。
路過毛竹塢時,他囊中空空,飢腸轆轆,所以王鵬打算在毛竹塢再作一案。
王鵬進了何老二的家裡,被何老二發覺,王鵬想殺死何老二,幸虧床簷幫何老二擋住了王鵬的砍刀,何老二情急之下拿了一把刀砍死王鵬。
殺人後的何老二因為心中有愧,想散盡家財,以死謝罪,幸虧被宋慈及時救下。
最後,宋慈在毛竹塢公開審理此案。
何老二雖然殺了人,但何老二殺的人是個犯了極刑,是個該死的人,而且何老二是正當防衛下的誤殺。
所以宋慈判了何老二殺人無罪。
《大宋提刑官》之毛竹塢無名案這個單元,宋慈在發現人命案件之後,一如既往展開現場勘查,利用驗屍驗傷的技術分析,最後加以邏輯推理,抽絲剝繭層層剖析最後還原事情的真相。
何老二雖殺了人,本該殺人償命,但宋慈最後判了何老二無罪。
因為這個世界懲的是惡,揚的是善。
何老二是正當防衛下殺的人,而且還是個惡人,所以宋慈判何老二殺人無罪。
法理不外乎人情,正是如此,世間萬物,都逃不過一個理字。
不過,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影視劇中的故事,不能代表現實的。
那麼,再問大家,有誰還記得去年崑山寶馬自衛殺人一案嗎?
崑山寶馬案中,自衛殺人者最後無罪。
法律的存在很好的規範了人類社會的秩序,可法律也有無法觸及的地方。
法律無法管束的地方,就由道德來管。
雖然「道德」既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深深的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
法理不外乎人情正是如此。
文中圖片來源於劇中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