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弗蘭克原作展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今日廈門開幕

2020-11-30 騰訊網

今天(11月27日)上午,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在廈門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夏天,早已籌備妥當的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遺憾停辦,本屆集美·阿爾勒攝影季的如期舉辦顯得尤為珍貴。

△ 廈門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攝影季開幕當天,進入展館參觀的觀眾。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本次攝影季由著名攝影評論家、策展人顧錚擔任藝術總監,將會展出26場展覽,呈現全球87位藝術家的作品。

△ 策展人顧錚在集美·阿爾勒攝影季現場。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其中包括1場紀念於2019年去世的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的特別展覽,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以及2場「在地行動」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單元特別展出了弗蘭克的10幅攝影原作和18本畫冊,以及與之相關的4本攝影雜誌的專題報導。要知道,由於作品代理機構眾多,能同時於此呈現如此數量的原作,實屬不易。

△ 羅伯特·弗蘭克攝影原作。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展覽詳情

「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展覽

此為本屆集美·阿爾勒的特別展覽單元,是為紀念於2019年逝世的現代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而設立。本展覽將展出弗蘭克珍貴攝影原作、弗蘭克作品出版物,併集結兩代與弗蘭克在影像創作中產生呼應和共鳴的中國攝影人的作品。

△ 羅伯特·弗蘭克,「新澤西」,1961年。圖片致謝藝術家和收藏家靳宏偉

展覽現場

△ 觀眾觀看羅伯特·弗蘭克作品出版物。

△ 羅伯特·弗蘭克攝影畫冊《美國人》的首版。《美國人》以一個「外來客」的眼光,注視著美國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人們被它批判性的創作觀念和視覺語言所打動。與後來再版的不同,此版本的《美國人》上附有評論說明。

△ 觀眾觀看由其他攝影師拍攝的羅伯特·弗蘭克肖像。

「年度阿爾勒」單元展覽

攝影季從今年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資料中精挑出6場展覽,送到中國展出。今年展出的經典攝影作品有雷蒙德·考切提爾(法國)的「新浪潮」;艾爾莎·帕拉&約翰娜·貝納努斯(法國)的「尋找真理」,菲利普·布拉格涅(比利時)的「地球不是圓的」和弗朗索瓦·澤維爾·格布雷(法國)的「子吾之足」。

△ 雷蒙德·考切提爾,「再見菲律賓」選自「新浪潮」,雅克·羅齊爾,196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艾爾莎&約翰娜 ,「地平線購物中心」選自「尋找真理」,卡爾加裡,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和巴黎布魯塞爾La Forest Divonne畫廊提供

△ 菲利普·布拉格涅,「星跡北緯20度」選自「地球不是圓的」,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和Ravestijn畫廊提供

△ 弗朗索瓦·澤維爾·格布雷,「紀念牌匾,非洲象牙海岸民主聯盟」選自「子吾之足」,亞穆蘇克羅,象牙海岸,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及巴黎達喀爾阿比讓塞西爾·法庫利畫廊提供

展覽現場

△ 「尋找真相」展覽現場。

△ 「尋找真相」展覽現場。

△ 「子吾之足」展覽現場。

△ 「新浪潮」展覽現場。

△ 觀眾翻閱「年度阿爾勒圖書獎」展區攝影書。

「日本影匯」單元展覽

每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都會聚焦一個亞洲國家的攝影境況。繼印度(2019)、韓國(2018)、印度尼西亞(2017)之後,今年的攝影季將目光投向日本,展出由川內倫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賀理江子四位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的日本女性攝影師的作品,集結成《時代的洞察——日本寫真的現在》。

△ 川內倫子,「無題」選自「光暈」系列,2016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志賀理江子,選自「耕種者肖像」,200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山城知佳子,選自「土之人」,2017年, 單頻道高清視頻裝置,26秒,與2016年愛知三年展合作。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展覽現場

△ 片山真理作品。

△ 志賀理江子作品。

「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提名展覽

集美·阿爾勒發現獎獲獎者將得到10萬元(稅前)的獎金, 並有機會被邀請到次年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上展示作品。今年有共計10位優秀的華人攝影師獲得提名。

△ 華偉成,選自「到洋人街去」,201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馬海蛟,選自「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到西雙版納」,2019-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沈綺穎,選自「流沙志」,2017年。圖片由藝術家/馬格南圖片社提供

△ 徐曉曉,選自「飲馬長城窟行」,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孫瑞祥,選自「陌生的日子」,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李舜,選自「二手臥遊」,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馬良,選自「彼岸花——獻給老照片裡的佚名者」,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蒲英瑋,選自「寫真倫理:中非影集」,2015-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周裕隆,選自「豔陽高照」,201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蔣鵬奕,選自「半成品」,2000-201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展覽現場

△ 「到洋人街去」展覽現場。

△ 「到洋人街去」展覽現場。

△ 「半成品」展覽現場。

△ 「寫真倫理:中非影集」展覽現場。

△ 「二手臥遊」展覽現場。

△ 「二手臥遊」展覽現場。

△ 「陌生的日子」展覽現場。

「無界影像」單元展覽

「無界影像」單元呈現藝術家在媒介(印刷、視頻、數碼、裝置等)和多元文化等不同層面上展開的攝影多元跨界創造。本年度將展出攝影藝術家李舸赴武漢團隊的新作「見證」(策展人:顧錚)、藝術家陳文令的「每日一頂」(學術主持:李振華);音樂人秦昊的「常客」(策展人:奚韜);立陶宛攝影師塔達斯·卡茲的紀實敘事長篇「可預見的告別」(策展人:齊燕)。

△ 李舸赴武漢團隊,選自「見證」系列,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秦昊,上:「半窗」;下:「孫子」,均選自「常客」,2017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塔達斯·卡茲,選自「可預見的告別」,2014-2018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陳文令,「2020.03.06」選自「每日一頂」,202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展覽現場

△ 「可預見的告別」展覽現場。

△ 「常客」展覽現場。

△ 「每日一頂」展覽現場。

「在地行動」單元展覽

該單元旨在探索攝影與攝影季舉辦地之間的聯繫。

「回家——劉抗相冊裡1928年前後的福建影像」(策展人:王欣)展出了祖籍福建的新加坡藝術先驅劉抗在故鄉福建拍攝的珍貴攝影作品,本展覽是時隔90年的第一次返鄉呈現。

△ 「廈門鳥瞰圖之二」,1928年。圖片由新加坡劉抗家庭提供

「一場關於故鄉的認知試驗——山、水,與城」(策展人:周小登)呈現了6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關於「閩城」與「閩山」,以及「水」與「故鄉」的主題作品。

△ 曾澤鯤,「夢裡江山」,2017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中國律動」單元展覽

該單元每年攜手一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展現中國攝影的新生力量。今年,「光的製圖學——來自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的當代影像展」(策展人:麗莎·奧爾科特)聯合魯迅美術學院,呈現其攝影系優秀在校師生和活躍於當代藝術界的校友的16位攝影師的作品。

△ 李遠明,「有毛病」,201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藏家故事」單元展覽

本單元展出中國或亞洲重要的攝影收藏家的藏品。「身/情——王珺攝影收藏展」呈現光社影像中心創辦人王珺先生收藏的24位海內外攝影師的攝影作品(策展人:顧錚)。

△ 原久路,「室內」習作,2009年。圖片由光社影像中心提供

據了解,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於2015年發起後,經過五年的打造,已經成為了中國攝影領域不容錯過的盛事,迄今吸引了超過30萬名觀眾前往欣賞。

「注」

本屆攝影季展期:2020年11月27日至2021年1月3日

展覽場館: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和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The End-

現場圖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編輯:陳婉婷

校對: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影像中的不屈意志,「阿爾勒攝影季」26場展覽集美集結
    今冬廈門,盛事雲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剛剛落幕,2020環東半程馬拉松又將鳴槍。與此同時,「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日前正在廈門集美舉辦。8個單元,26場展覽,87位藝術家,組成了本年度集美·阿爾勒的陣容。
  • 徐曉曉獲得2020集美·阿爾勒優秀女性攝影師獎
    2020集美·阿爾勒優秀女性攝影師獎於今天在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揭曉。藝術家徐曉曉憑藉作品《飲馬長城窟行》奪得該獎項,獲得三萬元獎金。(因疫情原因,藝術家徐曉曉本人無法來到現場,其策展人魯小本代替其領獎。)
  • 2020集美·阿爾勒發現獎及女性攝影師獎公布
    2020集美·阿爾勒發現獎及女性攝影師獎公布 2020-12-04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共赴海洋盛事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今日起至26日舉辦
    廈門網忙 (廈門日報 文/記者 吳曉菁)今日,一年一度的海洋盛事——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重磅登場。今日起至26日,一場場以海洋為主題的高端論壇、項目籤約、專業展會、推介展示、文化交流等活動將陸續精彩上演,不僅為專家學者、科研院所、涉海企業打造交流、合作、共贏的平臺,也為市民奉上一場家門口的海洋文化饕餮大餐。
  • 首屆廈門國際樂器展開幕 精品雲集對市民免費開放
    布展現場調音師在給展出的樂器調音廈門日報訊(記者 毛慧琴)備受期待的2016中國廈門國際樂器展覽會今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昨日傍晚,記者走進會展中心A1、A2館探營,看到各家展位均已基本搭建布置完畢,靜候觀眾光臨。
  • 《時代的肖像》攝影作品展在鄭州市升達藝術館開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鄧放 文/圖1月10日,《時代的肖像》江融攝影作品展在鄭州市升達藝術館開幕。江融還將他的作品及畫冊捐贈給主辦方。著名攝影師江融1989年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工作。獲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曾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進修。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和評論類)。現任聯合國工作人員文娛理事會攝影協會主席、聯合國展覽審批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庫攝影類專家。
  • 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開幕
    原標題:城市·先行丨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隆重舉辦開幕儀式!   2020年11月22日上午,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了「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開幕式。
  • Factory工廠「像素分子」攝影聯展開幕
    2021年1月1日,由Factory工廠主辦、《領客LINK》雜誌協辦的首個攝影藝術聯展——「像素分子」在新年伊始正式開幕。本次展覽邀請到顧忠升、神思遠、肖賀、裴瞳瞳、孟元5位攝影藝術家,聯合展出攝影作品,展出媒介有平面、影像、多媒體及裝置。
  • 第八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2020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獲獎...
    作為一個別具特色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攝影賽事,由北京國際攝影周組委會、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聯盟、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主辦的「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同時,在各國青少年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不僅為他們搭建出一條連接各國之間的友誼新絲路,還使他們有機會觸摸各國文化脈絡,了解各國的文化變遷,汲取各國文化藝術精髓,讓生活在不同國度和地區的青少年了解各國文化,促進世界各國文化互鑑、相互尊重、和諧共處,以促進青少年成為文化交流的見證者、建設者和傳承者,「我的家園」是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啟動以來一直沿用的常設主題,其內容涵蓋各個國家
  • 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開幕
    11月7日,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暨「攻堅」題材手機攝影公益大展在中華世紀壇拉開帷幕。中國通信攝影協會主席劉立清、中國攝影家協會秘書長高琴、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任國恩,以及中國通信攝影協會部分在京理事、部分入展代表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通信攝影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馬建中主持。
  • 攝影好書|與美國人相關的五本經典攝影畫冊
    攝影好書|與美國人相關的五本經典攝影畫冊 《美國人》,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如果將現代美國作為一個研究的對象,那麼其自身的影像一定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 廈門國際樂器展覽會拉開帷幕 四大樂器產業園齊聚
    (本報記者姚凡攝)  吉他博物館展出的PRS雙頭龍吉他。(本報記者黃曉珍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筠 毛慧琴)昨日上午,伴隨著臺灣「華人指彈吉他天王」陳彥宏帶領5名吉他手的《Fusion Style Boy》吉他演奏,2016中國廈門國際樂器展覽會(以下簡稱「廈門國際樂器展」)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狄更斯小說中的插畫原作在渝展出 水彩畫精品讓你「穿越」回19世紀...
    利用坦培拉繪畫技法而成的人物畫。記者 王瑋攝 華龍網6月19日20時30分訊(記者 王瑋)今(19)日,在2018重慶與世界嘉年華之渝北周活動上,「溯源——英國十九世紀水彩畫精品展」在重慶兩江美術館開幕,五十餘幅英國19世紀水彩畫名家的真跡在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 「這幅畫是展出畫作中唯一一幅不是水彩畫的。」
  • 首屆廈門國際樂器展昨開幕 音樂「嘉年華」將嗨翻鷺島
    閩南網11月12日訊 昨天,首屆「中國廈門國際樂器展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展會將持續至下周一,將對市民免費開放。  據介紹,本屆展會致力於打造音樂全產業的開發與升級,並將重點圍繞「音樂教育」、「音樂文創」兩大核心主題,打造國內首個以「好樂器」為亮點的特色樂器展會。  展會期間,還有多場精彩表演輪番上陣。
  • 北京國際攝影周 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暨「攻堅」題材...
    經過評選,從近萬幅收到的手機照片中評選出300多幅優秀作品,組成了「共渡——公元2020抗疫影像展」的「萬象德彰」專題,於10月19日至24日,在中華世紀壇南廣場面向社會展出。10月14日到16日,中國通信攝影協會策劃組織的「雲影像」手機攝影展參加了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北京國際信息通信展」,這也是疫情緩解後,在北京舉辦的一個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展覽。
  • 《重回微觀自然》攝影作品展在漢開幕
    德法武漢文化基金下的首發項目《重回微觀自然》袁明輝攝影作品展在武漢天地壹方南館開幕。展覽展出武漢微距攝影師袁明輝的50餘幅攝影佳作。《重回微觀自然》攝影作品展現場。 記者潘茜 攝 德國駐華大使葛策說,疫情對於全世界都是挑戰,需要大家共同應對。
  • 17個最值得關注的國際自然攝影比賽
    比賽每年 1 月開幕,參賽作品將由攝影、科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從技術質量、原創性和藝術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審。   獲獎作品將刊登在美國《自然最佳攝影》(特別收藏版)。此外,各組別冠軍作品和部分獲高度讚揚獎作品會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年度展會上展出,展期為一年。該賽事的報名費為 30 美元(約合人民幣 204 元),最多可以提交 20 幅作品。
  • 2018上海藝博會11月8日開幕 特設「榮耀亞洲」展區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0月24日報導:記者獲悉,第二十二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將於2018年11月8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再次為海內外收藏家獻上陣容華麗的藝術盛宴來自國內外的近120家畫廊與藝術機構,將展出5000餘件藝術作品,覆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各種藝術門類。  在主展區的近120家參展畫廊與藝術機構,將為觀眾帶來趙無極、陳佩秋、陳鈞德、黃來鐸、何多苓、龐茂琨、葉永青、劉慶和等從藝壇泰鬥到業界中流砥柱的名家名作;倫勃朗、魯本斯、畢卡索、呂佩爾茨等國際藝術大師的原作也為藝博會帶來世界級的藝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