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好書|與美國人相關的五本經典攝影畫冊

2020-12-06 澎湃新聞

攝影好書|與美國人相關的五本經典攝影畫冊

《美國人》,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

如果將現代美國作為一個研究的對象,那麼其自身的影像一定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評論家布魯克斯曾經寫道,「漫無邊際的,如廣袤的雲層般覆蓋的理想主義」遍及19世紀的整個民族的文化層面。這就是一種自我的影像的描述,瀰漫的,持續不變的。當然,更重要的,不是如雲霧般的理想主義空間,更重要的是在雲霧之下的日常生活,日復一日,遍及各地,涉及所有的人。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對美國人描述的大師:馬克·吐溫,愛德華·霍普,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沃克·伊文思,雅各·勞倫斯,威廉姆·福克納,道格拉斯·薩爾科,拉爾夫·埃裡森,諾曼·梅勒,海倫·裡維特,羅伯特·弗蘭克,羅伯特·奧爾馬,託米·莫裡森,等等。這樣的名單還可以列舉一長串。

通俗的或者前衛的,兩者交替出現,從而將一個時代的風貌變得如此繽紛多彩。

隨著20世紀30年代雜誌上圖像的激增,一個國家的形象限定也許逐漸偏向了影像的空間。作為一種宣傳報導和社會的紀實,不管是在官方還是在民間,攝影在這一領域中的出現完勝所有的對手。當《生活》雜誌在1936年誕生的時候,思想體系上的強大力量就已經無可爭辯。當然許多人反感它的獵奇,它的感情用事,它的偏向「流行」的自傲,以至於所形成的粗糙的平民色彩。這時候受《財富》雜誌的委託,沃克·伊文思和詹姆斯·阿基提出了一種和《生活》雜誌分道揚鑣的實驗空間,申請作為一種「藝術的」和「戲劇化」的攝影方式,以對抗徠卡攝影的隨意鬆散。

和雜誌齊頭並進的還有畫冊。儘管讀者群相對少了些,但是在政治傾向和裝幀形式上則更為多樣化。伊文思和阿基在1941年就出版了《現在讓我們來讚美名人》一書,一開始僅僅銷售四百本。伊文思在1938年出版的畫冊《美國人圖像》也只是稍好一些。但是相對短命的雜誌來說,畫冊的影響力更為持久。畫冊可以反覆閱讀,重新評價,深入闡釋,甚至可以再版。畫冊還可以不斷地找到新的讀者,影響其他人的工作方式。因此這也就形成了持續以恆的影響力,從伊文思的《美國人圖像》到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接下去是雅各·霍爾達特的《美國圖片》,喬爾·斯騰菲爾德的《美國景色》,直至2010年道格·裡卡德的《新美國圖像》。

那麼,「美國人」在這裡意味著什麼?從一開始其中的含義就是模稜兩可的。伊文思的攝影是指美國人的個體,還是一個主題,抑或是兩者皆有之?是陳述一種客觀的現實還是另有所指?是對以往的美國人攝影的拒絕還是替代?是否帶有諷喻的色彩?

所有的這些計劃都是源於一種真誠的邀請,都試圖去檢驗或者證實一個民族所應有的開放的觀念。

難度在於,每一個「美國人」的詞彙都可能在某些意義上聯想到「理想主義的雲遮霧繞」。也許可以這樣說,真正的「美國人」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涉及到很寬泛為文化範疇。即便是持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是與美國人為敵的。這樣

一個還在進行中的主題

,可以讓你生發出更多的聯想空間。

下面是五本和美國人相關的畫冊簡介——

沃克·伊文思《美國人圖像》American Photographs(現代藝術博物館,1938年)

這本畫冊是現代藝術博物館個展時同時推出的,融合了伊文思對歐洲畫冊的借鑑,以日記體的方式構成了錯綜複雜的順序,表現了攝影家對人物身體、臉部以及晦暗的空間敏銳的關注,帶有當代意識的傾向。沒有名人,沒有高聳的摩天大樓,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然而那些高深莫測的圖像是有隱喻的,隱藏著挑釁的意味,是伊文思對他所討厭的《生活》雜誌報導形式的巧妙對應。他的導師和老闆克斯滕幫助他完成了全書的結構。其中運用了現代攝影編輯中的兩個關鍵原理:第一部分通過主題和形式連接在一起,第二部分是美國人日常建築縮略圖索引。隨著每一幅畫面的鋪展,讓政治的隱喻慢慢消解。的確,這是現代美國人攝影的裡程碑之作。

羅伯特·弗蘭克《美國人》The Americans(Deipire / crove,1958/59年)

如果說伊文思的美國人在情緒調性和技巧上具有突破性的話,那麼羅伯特·弗蘭克的圖像有著驚人的相似:一個民族日常生活的標誌布滿了反諷的機智。作為一個憂鬱的外來者,弗蘭克更容易被看作是比伊文思更為冷靜而保持距離的旁觀者,儘管相隔了一段時間。過度的曖昧不清,令人不舒服的畫面切割,以及幾乎不加控制的意外,構成了戰後生存的斷裂層。這些50年代美國人的切片,看上去是放浪的,精神失常的。弗蘭克似乎對當代攝影家的中心議題提出了質疑:如何用圖像入侵當代生活的平庸——一個平庸的年代加上平庸的事物——不管是順其自然還是將其轉換成其它什麼。弗蘭克沒有給出答案,但是留給了人們難題。

喬爾·斯騰菲爾德《美國景觀》American Prospects(時代書屋/休斯頓藝術博物館,1987年)

景觀可以是一種「視野」,也可以是「可能的未來」。喬爾·斯騰菲爾德拒絕快速的抓拍,而是將堅韌的目光穿透8×10英寸大畫幅相機的取景器。《美國景觀》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經典構成的連續性,但是許多畫面都包含著野性的交織:當消防隊員在撲滅一場大火的時候,其中一個消防隊員卻在火焰的輝映下若無其事地撿取南瓜;一個籃球架如同孤獨的哨兵,面對死寂的郊外平原;漂亮的花朵閃爍著迷人的光輝,一側卻是一輛跑車呈現出同樣野性的粉紅色。理想中的半農業的生活實際上是一種令人不安的憂煩,和靜態的、沉默的畫面非常匹配。一種新的超現實主義浮出水面,或者說曾經就隱藏在光芒之下?斯騰菲爾德的美國似乎出自大衛·林肯的電影。的確,1987年,當《美國景觀》出版時,林肯的《藍色天鵝絨》也是通過郊區複合性的隱喻給人驚訝的一擊。

雅各·霍爾達特《美國圖像》American Pictures(美國圖片基金會,1977/85年)

當弗蘭克從攝影轉向電影之際,丹麥出生的雅各·霍爾達特找到了不同的方式試圖擊敗傳統的陳詞濫調,也就是所謂的「詩意的貧乏」。他生活在流動的狀態,睡在地板上,呆在朋友家裡,紀實了不斷發展的邊緣狀態的美國下層階級,使用的是小型的半幅相機(在傳統的36張畫面的膠片上拍攝72幅)。1976年,他回到丹麥,用史詩般的幻燈片展映方式證明了他清醒的、不懈的努力。第二年他自費出版了這些作品,利用了所有可能填滿的頁面,加上了大量的文本。腐敗,濫用毒品,種族主義,窮人的住房和醫療保健,惡化的教育……一下子成為了暢銷書。霍爾達特回到美國之後,於1985年出版了這本《美國圖像》,在數百所大學展示了他的幻燈 。

道格·裡卡德《新美國圖像》A New American Picture(懷特出版/舒登,2010年)

2007年,谷歌推出了「街頭景觀」,通過網際網路關注世界範圍的街頭攝影環境。一輛帶著照相機汽車在街頭秘密巡遊,每隔20米拍攝一組圖像。這些圖像被集中起來通過導航屏幕構成了全景的空間。大都市的中心成為最為關注的視覺焦點。《新美國圖像》呈現給我們的,則是其中單幅的人物和偶然性的群體。這時候焦點退居其次,空間位置也不再重要,關鍵是將種族和階層的政治色彩完全纏繞在一起。谷歌模糊了人物的臉。裡卡德則是用35mm的照相機拍攝計算機的屏幕,從而成為有選擇的經典的「街頭攝影家」。的確,《新美國圖像》是一次邏輯學上的延伸,是多少年來街頭攝影蜿蜒的發展。這本書混雜了人種學的研究,帶有主觀的觀看模式,同時具有尖銳的文化介入。第一版出版了200本,2012年由光圈出版社再版。

本文已由微信公眾號「四月風」授權發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攝影畫冊,美國人,攝影師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小個人攝影畫冊:《地球的密碼》
    《地球的密碼》這部將是世界最小的個人攝影畫冊正式出版了。這本畫冊尺寸:70mm×70mm,是王琛航拍地球,以環境保護為主題典藏畫冊系列之三,精選12年來拍攝南北極、珠峰,及七大洋、五大洲的沙漠、森林、溼地、河流、海洋等極具獨特性、個性的極限攝影作品50幅。
  • 攝影好書|胡塗推薦《攝影師之眼》
    多年來,這本書一直默默無聞,很少有人談起,知道的人也不多,但這是一本被長期低估的書籍,原因無它,因為它首版刊印於1966年,距今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2007年,這本書又在西方再版,說明其價值並未消退。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攝影大師史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在紐約巴德學院教授攝影時,曾經把《攝影師之眼》作為教材使用,後來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寫就《照片的本質》。
  • 藝術攝影之後,攝影何去何從?
    、普遍的運用過程中實際發揮作用的方式緊密相關。 在攝影轉變成現代主義藝術形式的近期發展中,上述構型是重要的代理。如此龐雜的思慮要求重新理清經典構型、鑑賞、藝術學與批評等制度,進而在萬花筒般的攝影領域實現藝術家、風格與作品三者的統一。
  • 想學攝影不知道看什麼書?幾本比較好的書推薦!
    所謂的全能,我們可以理解為,大學專科或者本科的攝影攝像專業的學生所應該掌握的攝影知識體系。具體的基本參考,可以參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列教材。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系列教材,這個有好幾十本,要真正學完,最快也要一年半載了!
  • 誠意邀請,共享攝影盛事!第二屆「國際攝影頒獎盛典」
    屆時將邀請聯合國及其它國際組織的官員、國內外攝影機構的負責人、攝影名家、商界領袖、媒體嘉賓等出席盛會。這是一次宣傳和推廣中華攝影文化的好機會,也是國內外攝影人交流、學習的盛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出席首屆盛典並致辭首屆盛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楊元惺、馮凱文、古江(美國)、鄧大端、駱飛.
  • 中國畫意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1980年,美國攝影學會(Photographic Society of America)將他評為世界十大攝影大師之一。 郎靜山以其獨特的「集錦攝影(Composite Picture)」技術而聞名。
  • 「微攝杯」2019最美家庭照全國攝影大賽
    為家人拍出經典作品,留下永恆的記憶,並將作品在全世界展示,這是現代中國人的大愛和生活方式。  (三)每件作品必須有作品的標題,以及與作品相關的文字說明。凡不符合要求者取消參賽資格。  (四)本此賽事不接受以往參加過各類賽事的獲獎作品,拒絕一稿多投,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 第二屆世界野生動物攝影大賽
    ,世界攝影(旅遊)組織、國家攝影、藝術品銀行、法國達蓋爾攝影學會、挪威自然攝影協會、 美國世界攝影協會、芬蘭自然攝影協會、阿聯自然攝影協會、加拿大北極熊保護組織、俄羅斯青年攝影學會、韓國攝影藝術學會、日本攝影藝術學會、亞洲攝影大會國際委員會、義大利攝影藝術協會、英國海洋攝影協會、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攝影學會、阿根廷自然攝影協會等國際組織支持並協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高規格世界攝影賽事,是全球攝影領域的
  • 羅伯特·弗蘭克原作展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今日廈門開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單元特別展出了弗蘭克的10幅攝影原作和18本畫冊,以及與之相關的4本攝影雜誌的專題報導。要知道,由於作品代理機構眾多,能同時於此呈現如此數量的原作,實屬不易。
  • 攝影構圖你了解多少?圖說攝影十大經典構圖法
    來跟大家聊一下攝影中的構圖問題,構圖在攝影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有了好的構圖,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其實我們攝影和美術是相同的,都是在作畫,只不過美術是用筆來畫,攝影呢是用相機來拍。形式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美術在上萬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非常多的構圖技法。
  • 100張攝影大師的經典黑白人像,學攝影認真欣賞就對了
    讓世界回歸世界,讓攝影只為攝影而存在。讓經典只為經典而存在 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絕不是因為一兩張照片拍得好而已。能夠在攝影史上留下名字的大師,通常都是某種風格的開創者,有著自己個性鮮明的攝影語言並對一個時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 這些為時代作註腳的黑白肖像,是中國攝影最「出圈」的作品【薦書】
    儘管早已知曉肖全的名字,甚至反覆看到那些傳播範圍極為廣泛的經典照片,但我卻一直未曾系統觀看過他的文化人物系列作品,直到終於買下這本十分厚重的攝影畫冊《我們這一代:歷史的語境與肖像》——肖全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
  • 與攝影大師遊船同行 領略伏爾加河兩岸絕美風情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所擁有的紅色印記始終對中國遊客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在炎炎夏日乘坐遊船在伏爾加河上進行一次巡遊,在兩岸五地各具風情的景點登岸參觀    伏爾加河兩岸的五個小城鎮個個精彩:從莫斯科起航之後的第一站烏格裡奇,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 攝影中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識,曼雷用攝影打破單點透視,突破常規!
    攝影中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識,曼雷用攝影打破單點透視,突破常規!如果大家去畢卡索博物館去看他早期的畫,他的那些靜物寫生和人物肖像畫的是相當棒的,包括杜尚弄個小便池籤個名就放在美術館裡當藝術品,但你去看他早年的一些繪畫作品時,小編認為畢卡索在按照學院派的方法去創作的時候,其實是相當有功底的,曼雷早期的繪畫功底是非常深厚的,這個時候小編認為是他的一種探索,小編認為這張作品你拋開他的明暗,他的構圖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構圖,他在嘗試明暗的一種嘗試,如果我們這張照片光線正常了,他就成了一張城市畫冊裡的標準照
  • 這五本都是網文史上數得著的經典好書,每本都不輸《龍王傳說》
    《龍王傳說》是起點白金大神唐家三少經典系列叢書《鬥羅大陸》中的一部。唐家三少的書熱血激情,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生活節奏加快的情況下,不失為拿來小錢時光的好書。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本同樣是熱血爽文的好書,每部都是經典。
  • 經典攝影技巧有哪些 經典攝影技巧分享
    經典攝影技巧有哪些? 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有人說過的一句精闢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12條實用攝影法則。
  • 27張攝影大師經典構圖攝影作品賞析
    遷徙的母親(1936年)20世紀最有名的攝影作品之一,它被視為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普通民眾在艱難歲月中拼搏求生的象徵。這是一幅構圖完美而又讓人心酸的照片。哈代在他漫長而輝煌的攝影生涯裡,記錄下了無數這樣精彩而真切的畫面。  11.威廉·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1918-1978)  美國,新聞攝影家
  • 徵稿|「鄭和杯」大美瀏河全國攝影作品展
    本活動入展作品稿酬由中攝協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負責向入展作者進行給付,並代繳代扣個人所得稅,同一類別中每位作者僅限1件作品入展。五、徵稿細則1.投稿作品須在瀏河鎮區域內拍攝,不限拍攝時間和題材,彩色、黑白作品均可,須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向上。每位投稿者最多可投10幅作品,單幅、組照均可(應由6-10張單幅圖片組成,並附文字說明),組照按1件計算。
  • 攝影專業絕不能錯過的9部紀錄片
    類型: 紀錄片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日本這部影片記錄許多著名攝影師的訪談,暢談他們對攝影的看法,以及他們在參與拍攝電影過程,與各個導演合作的經驗。片中並穿插經典片段,對映攝影師的說法,讓一般觀眾能更了解攝影師的工作與貢獻。
  • 2018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 連州攝影博物館冬季展之四 | 彭可"脫離速度"
    2015年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2017年獲瑪格南基金會和中參館頒發的Abigail Cohen紀實攝影學術基金,2018年出版畫冊《鹽水池塘 Salt Ponds》(假雜誌)並獲哈內姆勒新銳攝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