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意攝影第一人:郎靜山

2021-01-08 騰訊網

攝影大師郎靜山

Master of Photography-Long Jingshan

郎靜山

Lang Jingshan

郎靜山(1892-1995),浙江蘭溪人,中國攝影界的先驅,也是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郎靜山的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郎靜山受到父親的影響,對藝術充滿興趣。少年的郎靜山在上海念書時,接受了中國畫的訓練,但卻愛上了相機,從此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郎靜山被稱為「無可爭議的中國藝術攝影史上最傑出的人物」和「亞洲攝影之父」。他於1937年加入英國皇家攝影學會(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於1940年和1942年分別獲得會士資格和高級會士資格。1980年,美國攝影學會(Photographic Society of America)將他評為世界十大攝影大師之一。

郎靜山以其獨特的「集錦攝影(Composite Picture)」技術而聞名。他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藝術實驗,直到30年代後期逐漸走向成熟,開始提倡融合中國傳統繪畫原則的創造性攝影技法,即「集錦攝影」法,一種利用暗房技術將多張底片,數次曝光於一張相紙上的獨特技法,將「暗房疊放技術」發揮到了極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集錦攝影是解決中國畫風格攝影問題的一種技術解決方案,可將數張底片組合成無縫的風景、靜物,以及中國畫風格的肖像畫。

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郎靜山先生就為我國的新聞攝影、藝術攝影和攝影教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是東西方文化與藝術交融的開拓者。一生致力於推動攝影教育和活動的郎靜山,曾發起組織了許多藝術團體。1928年,他與胡伯翔(1896-1989)、陳萬裡(1892—1969)等人成立了中國南方第一個攝影藝術團體「中華攝影學社」,簡稱「華社」。不久「華社」組織舉辦了一系列的展覽,這些展品還遠赴日本、美國和英國。1930年,郎靜山率先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開設攝影課程,是我國攝影教育的創先之舉。1932年,為了推動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點的藝術作品走向國際沙龍的舞臺,郎靜山又與黃仲長、徐祖蔭(後由劉旭滄替補加入)組成了「三友影會」,影會存在的6年多間,共有多達五千幅作品入選各國際影展。1951年,郎靜山主持開辦了攝影研習班,這個班培養了很多人才,很多人後來成為攝影界的中堅力量。1966年,郎靜山主編《二十世紀之藝術》攝影部分並撰寫前言、結語及第一章《六十年來之中國攝影》,該書對中國攝影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它是當代有關攝影史研究的第一本專著。

郎靜山的作品致力於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攝影界贏得了崇高的聲望。他先後獲得美國、英國皇家、義大利等二十幾個攝影學會的榮譽職銜,國際攝影界贈予郎靜山「亞洲影藝協會之父」榮譽稱號,1980年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首屆授予其世界十大特藝專家榮譽稱號。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郎靜山的攝影轉向創作帶人物風景,模特主要為國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顯示出道家文化的影響。他將道家裝束的張大千,作為集錦山水中的主角,創作了《松蔭高士》、《松蔭靜坐》和《飛泉幽澗》等作品。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古代著名畫家之作,如《松蔭高士》和南宋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十分相似。

1991年「郎靜山百齡百幅攝影作品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1995年,郎靜山在臺北逝世,享年104歲。

1990年,「郎靜山影藝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為配合這次研討會,出版了《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集》。影上書房館藏的2003年再版版本,在原版基礎上重新編排,力求為世人留下郎靜山大師的傳世之作。畫冊中所收錄的郎靜山作品雖然不是全部,但卻是「精益求精」(著名攝影史學家陳申語),基本體現了郎靜山作為一代攝影大師的藝術概貌,畫冊中還收錄了郎靜山年譜等重要歷史資料。

中國攝影史學家陳申在本書序言中寫道:「19世紀後50年,「畫意攝影」作為攝影藝術問世後不久形成的創作主流,曾在歐洲有過長達半個世紀一統天下的局面。而那時的中國,掌握攝影技術的多是些工匠或手藝人,他們為人拍照謀生而已。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西學東漸,攝影才被稱為「藝術」,在中國的文化階層中登堂入室......後又以創「集錦攝影」而聞名天下,毫無疑問地值得在中國攝影史上大書一筆。」

書名:攝影大師郎靜山

作者:郎靜山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

頁數:102頁

文中圖片由影上書房翻拍自:攝影大師郎靜山, 郎靜山, 中國攝影出版社,2003

編譯:孔德元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位享譽世界的「P圖大神」:為齊白石、張大千留影的郎靜山
    以張大千為模特的《雲淡風輕》 1953年此後郎靜山確定了以攝影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在中國攝影界創造了多項第一:1925年,他創辦了中國攝影學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攝影社團;1926年後他入上海《申報》、《時報》工作,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
  •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金華10月21日電(記者 奚金燕)20日-21日,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在浙江蘭溪遊埠古鎮舉辦。100多位臺商臺胞和攝影愛好者,走進攝影大師郎靜山故裡,近距離感受攝影藝術魅力和千年古鎮的獨特之美。郎靜山紀念館。
  • 郎靜山,一個有風骨的人物,用相機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
    在20世紀30年代,郎靜山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將繪畫的高超境界融入攝影藝術之中,並因之馳譽於世界藝壇。關關雎鳩 1950年 61cmx46.1cm郎靜山,1892年生於江蘇淮陰,其自十三歲(1904年)起從事攝影,至1995年以104歲嵩壽仙逝,九十餘年從未間斷,參與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及世界攝影之發展,歷史地位無出其右;郎靜山是一個有風骨的人物,他對傳統文化精神屬性的認同、延伸和再創造,構成了他作品的一種超然的氣度和個性。
  • 行攝丨古鎮遊埠之郎靜山紀念館
    去遊埠,郎靜山紀念館是必去之地。 郎靜山紀念館,設立在遊埠鎮裡郎村,與「江南早茶第一街"隔街相背,喝完早茶,逛兩步就到了。 郎靜山,蘭溪遊埠鎮裡郎村人(1892一1995),原名郎國棟,生於江蘇淮安,1949年遷居臺灣。
  •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
    今天下午,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在千年古鎮蘭溪遊埠啟動,100多位來自兩岸八方的臺胞臺商和攝影大咖齊聚一堂
  • 兩岸青年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表達「愛」
    」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舉行 繆璐 攝   中新社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繆璐)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頒獎典禮21日分別在上海大世界和臺灣桃園古華酒店隔空同時舉行,來自兩岸的60多名獲獎學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交流互動。
  • 攝影收藏最終必須進入公共空間【黃建鵬訪談(下)】
    在美術館五樓的三個長方形展廳裡,呈現了二十世紀中國攝影領域100位重要攝影家的226幅(組)作品。郎靜山、陳萬裡、劉半農、莊學本、吳印鹹、藍志貴……一連串註定永載史冊的攝影者姓名,與他們拍攝的那些家喻戶曉的珍貴作品齊齊並置。這些經典原作全部由底片洗印而成,並且出自一人之手。
  • 攝影漫談,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特點,米利《走下樓梯》對繪畫的啟示
    談起攝影藝術的本質和特點,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繪畫藝術。繪畫成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成熟後才出現的攝影,攝影與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歷史上攝影作為一門藝術也曾源於繪畫:尼普斯於1826年的攝影嘗試被命名為「日光繪畫」,雷蘭達的攝影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以模仿繪畫的創作方法才得以躋身英國的「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當代中國的攝影家中有郎靜山的「集錦照相」,陳復禮的「影畫合壁」……以至於著名的香港攝影家簡慶福一語驚人:「繪畫像照相是失敗的,照相像繪畫是成功的然而,攝影以其「瞬間的把握和逼真的紀實美」決定了它與繪畫在本質上的區別
  • 《登月第一人》是怎麼拍出來的?
    作者/Bill Desowitz(IndieWire)譯者/戴丁丁 譯者按:對影迷來說,《登月第一人《登月第一人》面世之後,人們津津樂道,大談它特殊的切入角度,和獨特的影像質感,尤其是它不可忽視的主觀視點。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一系列奇妙的觀感,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達成的呢?
  • 《登月第一人》攝影解析
    登月第一人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Damien Chazelle攝影指導:納斯·桑德格倫 Linus Sandgren《登月第一人》講述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從地球到月球的旅程為了用紀實風格來表現電影的主題,《登月第一人》中大量使用了Super 16mm進行手持攝影,實現粗糙,砂礫感的畫質,營造沉浸式的影像風格。用16mm膠片來表現牽動情感的部分。影片大部分用光偏向於真實自然,但為了突出情緒也會強調暗部和陰影的對比。
  •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緊扣時代脈搏,擘畫攝影篇章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與三門峽有個約會緊扣時代脈搏,擘畫攝影篇章12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宣布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2月20日在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
  • 《登月第一人》不插旗惹爭議 美國網民稱篡改歷史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已過去差不多一半時間,爆出的最大新聞,仍屬於開幕當日放映的《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在第一輪媒體熱評過後,隨著更多現場觀眾的爆料,外界終於得知該片劇情中的一個關鍵缺失:主人公尼爾·阿姆斯特朗並未在月球上插下美國國旗!
  • 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 儀隴三名攝影愛好者獲獎
    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胡威)近日,在2020年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上,我縣攝影愛好者範紅英創作的攝影作品《幸福一家人》,獲記實攝影類優秀獎;唐嗣忠創作的攝影作品《侗族老人》獲人像攝影類銅獎;黃斌中創作的攝影作品《大地指紋》獲航空攝影類銅獎。
  • 中國快堆第一人——徐銤
    中國快堆第一人——徐銤2017-08-02 17:26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裡程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37605說起核電,更多人關注的是它的安全問題,而今天的快堆已非早期的核電站反應堆,它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中國實驗快中子反應堆工程的從無到有,花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快堆」工程首席科學家徐銤近50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徐銤卻說自己只有一個簡單的信仰:為了國家。
  • 《登月第一人》觀後感
    《王冠》中優雅的克萊爾·芙伊除《登月第一人》外,這位憑藉《王冠》第二季再次奪得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視後」還接任了魯妮·瑪拉,主演了《龍紋身的女孩》第二部——《蜘蛛網中的女孩》。金球獎、評論家協會獎等頒獎季各大獎項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便是對她出色演技的有力證明。
  • 愛好攝影的一起補習理論知識吧
    構圖是一門學問,不只攝影。會拍照的都會構圖,但真正懂構圖的不多,尤其是我們業餘攝影愛好者。構圖是熟悉又陌生的攝影技巧,來劃劃重點,我們一起補習專業理論構圖知識吧。以下是我學習網絡上構圖理論的札記,非純原文是個人整合與理解,有可能存在錯漏。
  • 歐米茄腕錶出鏡電影《登月第一人》
    由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出品的電影《登月第一人》 (First Man) 日前已於美國上映,腕錶愛好者、太空迷和電影觀眾能夠在電影中見證歐米茄腕錶在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他,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
    1985年,該院名譽院長李正武向錢學森介紹邢洪業時用一句話概括:「他,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當年就是他第一個提出建造託卡馬克實驗裝置的。」  然而,這位對中國核聚變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聚變專家的名字卻寂寂無聞,在百度、google搜索網站裡打出「邢洪業」3個字後,搜索結果卻只有廖廖幾條。「因為以前我們做核聚變研究是完全保密的。」邢洪業的一句話回答了所有疑問。
  • 北美票房:《登月第一人》亮相贏好評
    12日上映的三部新片《登月第一人》(First Man)、《雞皮疙瘩2:魔書歷險》(Goosebumps 2: Haunted Halloween)和《皇家酒店謀殺案》(Bad Times at the El Royale),雖未能撼動《毒液:致命守護者》和《一個明星的誕生》的優勢地位,但表現不俗,均衝入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