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

2020-11-22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  
  

  「我們的事業並不是顯赫的,但它卻是永久存在的。在我們的骨灰面前,高尚的人將流下熱淚。」中國原子能奠基人、核物理專家錢三強老先生生前曾對從事核物理研究的專家們這樣說道。

  昨(16)日,被稱為「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長邢洪業平靜豁達地重述了這一段話。他翻開一組黑白老照片,時光退回到41年前,中國核聚變歷史在他的講述中生動呈現……

  寂寂無聞,但卻是永久存在的

  邢洪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喜歡親切地稱他為「老院長」。昨日下午,在邢洪業家裡,記者見到了這位被人稱為「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的核聚變專家。花白的頭髮、高挺的鼻梁、深凹的眼窩,70歲的邢洪業舉手投足之間都瀰漫出老專家特有的帥氣和魅力。

  1985年,該院名譽院長李正武向錢學森介紹邢洪業時用一句話概括:「他,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當年就是他第一個提出建造託卡馬克實驗裝置的。」

  然而,這位對中國核聚變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聚變專家的名字卻寂寂無聞,在百度、google搜索網站裡打出「邢洪業」3個字後,搜索結果卻只有廖廖幾條。「因為以前我們做核聚變研究是完全保密的。」邢洪業的一句話回答了所有疑問。

  「即使做的事業是為整個人類、為子孫後代造福,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你們的名字。你覺得虧不虧?」對於記者的抱不平,邢洪業豁達一笑,平靜地念了一段話:「我們的事業並不是顯赫的,但它卻是永久存在的。在我們的骨灰面前,高尚的人將流下熱淚。」邢洪業說,這句話是中國原子能奠基人----錢三強老先生說的。「他說得很對。」邢洪業的眼裡發出奇異的光彩。

  「人造太陽」在群山嶂巒中升起

  神秘:群山嶂巒中的「牙膏廠」

  介紹講起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西物院」)的建院之初,邢洪業翻開一段段歷史:1965年8月,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和二機部共同決定:將東北503所遷至三線地區的四川樂山一個叫肖壩的山裡重建,這就是西物院。

  當時選址,「樂山是在『山、散、洞』的選址要求下最後確定的」。邢洪業解釋道:山就是要地點靠山;散就是可以分散,不至於發現後實驗機構被全部炸掉;洞則是指可以打洞,為了讓研究所更隱蔽。而且,公路不能超過8米寬。否則,很容易被偵察出此地有大型研究機構的危險。

  樂山多是丘陵地區,研究院便建在群山嶂巒之間。「我們建『工號』(即實驗室)先把丘陵挖開,然後在洞裡造『工號』,最後再用土掩埋起來,讓實驗室和山連為一體。這樣,偵察機從上至下看,便是一座山。」而對於樓房,他們有另一套隱蔽辦法:「在樓頂加水做成水池,讓人俯瞰誤以為是稻田。」對外,他們則稱是做「化工機械」,當地人再追問,便回答說「牙膏那一類的」。「即便是當地市長都不知道我們是做什麼的,直到1977年,中央批准可以有限制對外開放後,他們才第一次知道我們院是做核聚變的。」

  艱苦: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從柜子翻出一本塵封已久的老相冊,裡面清一色是泛黃的黑白照片。「當時我們住的房子是『幹打壘』。」也就是用沙和水泥壓制的磚塊搭建的簡易房,這種房屋一經雨水浸泡,便像麵包一樣,用手指輕輕一摳,就能挖個小洞出來。「房頂蓋的是水泥瓦片。一到下雨天,就是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最初一兩年,建設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邢洪業和專家們喝的水全都是從山下大渡河裡的泥沙水。滿是泥沙的河水完全無法下咽,這也難不倒這些核專家們。「用明礬放在水裡『鎮』一下,舀上面的清水喝。沒有明礬,就用仙人掌的肉葉,可以沉澱泥沙……」

  摸索:第一個提出改用託卡馬克

  「我們通過各種方法製造了一批『人造太陽』,但並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邢洪業說。

  「好像是67、68年,我在北京一個外語書店裡看到關於俄羅斯專家運行託卡馬克的實驗裝置,深受鼓舞……」邢洪業第一個提出,應該走託卡馬克實驗裝置路徑。「很多人反對,也有人贊同。我頂住壓力,在我國12年規劃後面寫了一個『7年躍進』規劃的附件,就是建議採用託卡馬克實驗裝置。」1976年,中國環流器一號裝項目開始上馬,1984年,環流器一號研發成功。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蒙明國

  □知不知道

  聚變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穩態運行的核聚堆產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陽產生能量的方式相同,因此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周才品說。「這次大會的核心議題正是研究怎樣控制核聚變,令其可以穩定、連續的產生能量,然後加以利用,就像現在的核電一樣。」

  「目前在役的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原理來發電,但核裂變的燃料鈾的儲量有限,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幾十年內就會耗盡。」周才品說。「而聚變能因其所用反應燃料是從海水中提煉的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據新華社)

  □名詞解釋

  託卡馬克(Tokamak)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性容器。最初是由位於蘇聯莫斯科的庫爾恰託夫研究所的阿齊莫維齊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

  託卡馬克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的時候託卡馬克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他是百萬年薪都請不動的人,被稱作中國電焊界第一人,他是誰?
    而電焊機中的「狀元」,便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人物,他就是高鳳林。作為中國電焊界的第一人,百萬年薪都請不動他,而他的追求也很簡單,只是在沒事時焊接東風飛彈!與其他焊接工不同的是,高鳳林焊接的並非是普通的機械,他最常接觸的,乃是火箭焊接。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風華正茂的高鳳林就來到了中航集團,而他最先焊接的,則是火箭的外殼和其他一些和火箭有關的東西。
  • 他是中國航天第一人,為何再也不上天?在自傳中說出原因
    中國明朝時期有一個名叫陶成道的萬戶官用火箭飛天,火箭爆炸丟了性命,他被稱為「世界航空第一人」,而真正的「中國航天第一人」是楊利偉。相信大家依然能記得當時有多麼萬眾矚目,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歷時21小時23分,飛行14圈,他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要知道他可是中國太空第一人,當時冒著多大的風險上太空?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參與方共同出資,在法國南部的卡特拉舍建造世界上第一個核聚變實驗堆,全面驗證聚變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這是人類受控熱核聚變研究走向實用的關鍵一步。本報特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國盛向讀者解答相關問題。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0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中國快堆第一人——徐銤
    中國快堆第一人——徐銤2017-08-02 17:26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裡程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37605說起核電,更多人關注的是它的安全問題,而今天的快堆已非早期的核電站反應堆,它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中國實驗快中子反應堆工程的從無到有,花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快堆」工程首席科學家徐銤近50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徐銤卻說自己只有一個簡單的信仰:為了國家。
  •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說起人類歷史上的瘟疫,那就必須提起消滅了2500萬歐洲人的黑死病。那大家是否好奇,是誰消滅了黑死病?
  • 《最強蝸牛》託卡馬克裝置怎麼樣 託卡馬克裝置介紹
    最強蝸牛託卡馬克裝置怎麼樣?
  • 託卡馬克研究的現狀及發展
    2002年,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ASDEX裝置基礎上,建成了HL-2A常規磁體託卡馬克,開始一系列物理實驗並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我國高校的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已經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隨著我國開始談判加入ITER計劃,高校的磁約束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開始陸續恢復和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1994年底,等離子體所成功地建成我國第一臺大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HT-7,使我國進入超導託卡馬克研究階段,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聚變界的廣泛關注。「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計劃的實施,標誌著我國進入國際大型聚變裝置(近堆芯參數條件)的實驗研究階段,表明中國核聚變研究在國際上已佔有重要地位。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本文小編將帶您了解三個大科學裝置之一的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說起全超導託卡馬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人造小太陽」,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又稱「東方超環」或「人造小太陽」。它坐落於合肥西北部董鋪水庫上面的科學島。
  • 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的現狀及發展
    為了培養專業人才,還在中國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核聚變及等離子體物理專業或研究室。 我國核聚變研究從起步之初,即便規模很小時,就以在我國實現受控熱核聚變能為主要目標。
  • 他可以稱得上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為何卻受到了謾罵與詆毀?
    因為錢老學習的是應用物理,他可以直接將知識應用,為中國造出飛彈。但是楊老的方向的前沿物理,其理論並不能很快用於實踐,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科學氛圍與條件還很落後,對前沿物理的研究並沒有多大幫助,所以大家希望楊老能夠繼續留在國外。
  • 他可以稱得上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為何卻受到了謾罵與詆毀?
    因為錢老學習的是應用物理,他可以直接將知識應用,為中國造出飛彈。但是楊老的方向的前沿物理,其理論並不能很快用於實踐,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科學氛圍與條件還很落後,對前沿物理的研究並沒有多大幫助,所以大家希望楊老能夠繼續留在國外。
  • 他對鼠疫奉獻了一生,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伍連德
    伍連德是一名馬來西亞華僑,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他收到委任狀後立即趕到了哈爾濱。由於當地人口繁雜,伍連德決定當務之急是確定病源,而確定病源需要病理學支持,這就要靠解剖了。他勤奮刻苦,在大考中獲得「基本學者」的名銜,並多次獲獎金和獎章。1899年6月,獲得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並考取聖瑪麗醫院獎學金,入該院聽課和實習三年,成為該院的第一個中國實習生。
  • 【核科普】核聚變裝置「託卡馬克」簡史
    自這次會議後,50年來,全世界共建造了上百個託卡馬克裝置,在改善等離子體加熱和磁場約束上下足了功夫。在託卡馬克裝置上努力提高「聚變三重積」,提高能量增益因子Q值(即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一直是核聚變研究的核心目標。早在1933年,人們用加速器使原子核獲得所需的動能,在實驗室實現了核聚變。可是從這樣的核聚變中得到的能量比加速器消耗的能量要小得多,根本無法獲得增益的能量。
  • 他是國內人工育幼袋鼠第一人
    沈偉能獲此殊榮,與他十幾年如一日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密不可分。國內人工育幼袋鼠第一人自2002年進入樂和樂都(原重慶野生動物世界)以來,沈偉始終致力於有袋目動物—澳洲袋鼠的精心管理。因此,沈偉也是國內人工育幼袋鼠第一人。投入保護野生動物事業中沈偉身居平凡崗位,卻志存高遠。他在日常工作之餘,刻苦鑽研袋鼠疾病防治、種族保護的方法。十餘年來,袋鼠家族從零星數量發展成為大家族。
  • 中國人造太陽託卡馬克EAST領先全世界。
    2006年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是英文「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的縮寫,意為「先進實驗超導託卡馬克」,即人工可控核聚變裝置,EAST的主體部分像一個罐子。託卡馬克是「磁線圈圓環室」的俄文縮寫,又稱環流器。這是一個由封閉磁場組成的「容器」,像一個中空的麵包圈,可用來約束電離子的等離子體。
  • 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
    10月8日至11日,由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辦的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專題會議在等離子體所召開。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的Edward Strait教授為本次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國際會議組委會主席,等離子體所胡立群研究員擔任本地組委會主席。等離子體所副所長萬寶年研究員出席會議並做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介紹了等離子體所的基本情況,特別介紹了EAST裝置上最近幾年取得的成果和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
  • 【獨家·24小時】一朝成名的託卡馬克
    大型託卡馬克裝置的代表有歐洲的JET、美國的TFTR、日本的JT-60、中國的EAST和多國合作的ITER。        位於英國牛津卡勒姆聚變中心的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JET,是世界上已建成的大型常規託卡馬克裝置。
  • 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我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