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2020-12-04 環球網

我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該裝置是託卡馬克聚變和仿星器聚變裝置之後的另一種磁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實驗裝置。

據介紹,該裝置由新奧集團自主設計建造。新奧「玄龍-50」裝置建設項目於2018年10月啟動,通過系統組織、分工協同,用10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了裝置的設計、製造、安裝和調試工作。裝置的快速建成,為加速聚變研究提供了一個功能相對齊全的實驗平臺。

新奧集團長期致力於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其所屬的能源研究院於2017年開始對聚變技術進行探索,並以緊湊型、無汙染、低成本為主要研究方向,建有國內首個省級緊湊型聚變重點實驗室,並於2018年4月舉辦了緊湊型聚變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項目推進中,河北省、廊坊市兩級科研主管機構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據悉,作為我國聚變研發的有生力量,新奧緊湊型聚變重點實驗室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中核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單位開展聯盟合作。新奧的國際化聚變團隊具有深厚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基礎,其目標是力爭在30年內實現聚變能源商業化。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在廊坊建成啟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河北日報8月9日消息,8月8日,由新奧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在廊坊建成,並實現了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該裝置是託卡馬克聚變和仿星器聚變裝置之後的另一種磁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實驗裝置。
  • 我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該裝置是託卡馬克聚變和仿星器聚變裝置之後的另一種磁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實驗裝置。
  • 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受控熱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以及相關高技術的開發研究工作,擔負著國家核聚變大科學工程的建設和研究任務,先後建成HT-6B、HT-6M等託卡馬克實驗裝置。1994年底,等離子體所成功地建成我國第一臺大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HT-7,使我國進入超導託卡馬克研究階段,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聚變界的廣泛關注。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0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核聚變發電有望了?我國核聚變裝置已能放電,電流已達250萬安培
    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導,今年12月4日14時02分,位於成都市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掌握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為今後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積累了豐富經驗。
  • NCST球形託卡馬克裝置正式投入運行
    自主設計製造,填補省內空白1月13日,記者從南昌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由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 12日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英國要造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已展開全國選址,卻或被我國甩開
    太陽發光發熱依靠的是核聚變釋放的能量,科學家們製造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也能以核聚變的方式釋放能量,因此也常被叫做「人造太陽」。比如我國的合肥與成都都各有用於核聚變試驗的環流器,這樣的裝置可以創造上億攝氏度的高溫,比太陽內部的溫度(1500萬攝氏度)還高好幾倍。
  • 【核科普】核聚變裝置「託卡馬克」簡史
    蘇聯庫爾恰託夫原子能研究所的阿奇莫維奇於1954年建成了第一個磁約束裝置。但人們很快發現,理論上估計的等離子體約束時間與實驗結果相差甚遠。人們開始認識到核聚變問題的複雜和研究的艱難。在這種情況下,蘇、美等國感到保密不利於研究的進展,只有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才能推進核聚變的深入研究。另外,磁約束核聚變與熱核武器在科學技術上沒有重大的重疊,而且其商業應用的競爭為時尚早。
  • 託卡馬克:可控核聚變裝置
    託卡馬克又稱環磁機,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磁約束聚變的環性容器。達到穩定的等離子體均衡需要圍繞環面移動的螺旋形狀的磁力線。,是以磁場約束核聚變等離子體,穩定運行提供動力的實驗裝置。它是最早期的受控核聚變裝置中,最初美國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在1950年發明,並且在第二年建造在後來的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這個名字指的是利用恆星對象太陽動力源的可能性。
  • 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召開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月28日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精神,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於10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奧集團成功召開。
  • 「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在...
    「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現場。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寧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10月27日至29日,「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中國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在合肥開始總裝
    可控核聚變是當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由於其對技術要求的極端苛刻,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前期預研階段,而且學術界有「核聚變距離成功永遠有25年」的說法。目前世界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
  • 「人造太陽」關鍵裝置建成!中國推動世界核聚變加速
    編輯 | 國際能源網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安徽合肥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退役
    研發一個裝備,可以像太陽那樣通過源源不斷的聚變反應提供能源,這是人類不斷追逐的能源夢。在合肥科學島就有這樣一個實驗裝置,它為未來更為先進的聚變堆提供技術和物理基礎。5月7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宣布,服役18年的中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正式退役。這也是我國首個獲批退役的大科學工程裝置。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科學家嘗試建造球形託卡馬克獲得能量增益—新聞—科學網
    正在法國建造的國際聚變反應堆——ITER將有10層樓高,重量是艾菲爾鐵塔的3倍,並且將花費其7個國際合作夥伴超過180億美元。作為數十年設計的成果,ITER最早將在2027年產生聚變能。同時,在像ITER一樣的電廠將電送入電網前,還將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確信的是,一定有更加快速和成本更低的路線產生聚變能。 聚變能的狂熱者對於達到恆星般的溫度或實現使氫原子核在一個產生能量的聯合體中聚集所需的壓力有著一系列計劃。一些是主流的,比如雷射器,一些則是非正統的。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
  • 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