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在...

2020-11-24 大眾網

「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現場。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寧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10月27日至29日,「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集成工程設計年會暨聚變堆設計研討會」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主辦,新奧集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學院、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技部ITER專項「CFETR集成工程設計研究」項目辦承辦。來自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核工業集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新奧集團等單位的近500名專家學者線下參會,另有多名學者線上與會。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到新奧聚變技術研發中心參觀「玄龍-50」裝置。

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作為中國在聚變領域自主發起的重大科學工程,匯聚了國內聚變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在集成工程設計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今年是CFETR工程設計項目的收官之年,本次年會瞄準聚變能源開發利用,研討交流CFETR集成工程設計項目一年來的主要進展和磁約束聚變堆設計關鍵問題及如何進一步快速高效推動項目進展。作為國內知名的清潔能源企業,新奧集團長期致力於清潔能源新技術創新,下屬能源研究院現正開展無碳能源技術探索,重點布局緊湊型聚變、深層地熱、能源新材料等技術,2019年自主設計並建造了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的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新奧集團支持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項目,正在開展緊湊型聚變技術研究,並將聯合業內科研機構,開展深度產學研技術合作,構建協同創新生態圈。

相關焦點

  • 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開始工程設計
    近日從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的「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集成工程設計研究」項目啟動會上獲悉,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正式開始工程設計。來自科技部、中國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等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的相關專家和代表出席啟動會。
  • 科學島「聚變堆鋼結構工程」計劃2021年8月竣工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是合肥2017年1月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第一個落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項目園區工程於2018年12月開工建設,目前已進入聚變堆鋼結構工程地上全面施工階段,計劃2021年8月竣工。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來源:央視原標題: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當地時間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開工 國際核聚變最強平臺
    核電已經成為世界最先進、最清潔的能源之一,目前人類掌握的還是可控核裂變,一旦突破可控核聚變,人類就不用為能源發愁了。在核聚變領域,中國又來迎來一座大型工程,日前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獲批,進入建設階段。
  • 第五屆核聚變堆材料論壇在長舉行
    華聲在線5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核聚變能源是未來理想能源。5月11日至12日,第五屆「核聚變堆材料FORUM」在長沙舉行,圍繞核聚變材料堆研究領域展開研討交流。核聚變堆材料論壇是我國核聚變領域的品牌盛會,自2014年來已成功舉辦四屆。今年吸引了來自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3家研究院所、34所高校、20家企業的500餘名專家學者與研發人員參會,盛況空前。
  • 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召開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月28日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精神,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於10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奧集團成功召開。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最關鍵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人造小太陽之磁約束核聚變 | 中國工程院院刊
    在磁約束聚變領域,託卡馬克研究目前處於領先地位。我國正式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的建設和研究,同時正在自主設計、研發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
    綜述及基本情況作為「十三五」規劃中優先部署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的基本思路是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超導磁體研究系統和偏濾器研究系統,為磁約束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研究提供粒子流、電、磁、熱、力等極端實驗條件。
  • 「合肥造」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國際核聚變實驗堆來了 中國承建總裝核心工程
    自從人類正式建設核電站以來,核電技術的基礎都是核裂變,還有一種更有前途的核電技術——核聚變,它跟核裂變的關係就像是原子彈、氫彈那樣,後者威力要大得多,只不過氫彈是不可控的核聚變,人類追求的是可控核聚變,解決這個問題意味著人類真正進入無限能源的時代了。
  • 華能召開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研討會
    華能召開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研討會 來源:華能集團 2020-08-31
  • 每日一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ITER project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2020年6月26日,中國生產的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運抵法國ITER現場。(圖片來源:中新網)【知識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中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簡稱「PF6線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並將於本月底海運至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
  • 中國 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
    在積極改造裝置的同時,等離子體研究所也在不斷創新,於1980年設計了一個更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T-6M。通過鑑定,該裝置性能優良,達到同類裝置的國際水平,充分表明等離子體研究所已經具備建造中型受控核聚變裝置的能力。與此同時,西南物理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頗豐。1984年,該所研製出當時我國規模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HL-1)。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網站 圖新華社合肥9月23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 我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可行性, 是未來實現聚變能商業的關鍵一步。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製的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現場。據介紹,這座重量相當于波音747飛機的PF6線圈,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