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圖1 託卡馬克裝置示意圖
在聚變時,燃燒等離子體是要被約束在真空室內的。也就是說,真空室是等離子體直接運行的場所,它不僅要為真空室內部構件提供必要的支撐,在正常運行及非正常運行期間,還要承受自身和內部構件的重力、壓力以及各種電磁力。
這個真空室由歐韓俄聯合製造,設有44個外部接口,可供控制系統對艙內情況進行監控,內部為不鏽鋼壁面,且帖有一層用於將倉內聚變反應輻射隔離的防輻射「布」。其中4個部件來自韓國、5個部件來自歐洲,突出的埠則來自俄羅斯。
具體來講,ITER真空室為雙層不鏽鋼結構,基本形狀為中空的環形,其大環外徑為19.4m,大環高度為11.3m,內部空間高度為10263mm,寬度為5460mm。真空室由9個尺寸一樣的扇形單元組成,每個扇形的跨度為40°。其界面呈「D」形。內外殼體厚度均為60mm,雙層殼體之間的間隙為300~800mm。
圖2 ITER真空室整體結構與40°扇區結構
圖3 真空室內部示意圖
真空室內部有基本的室內部件和可置換的部件,包括孔欄、加熱天線、包層模塊、試驗包層模塊、偏濾器模塊以及診斷模塊等。這些部件需要通過容器上的窗口進入容器內部再進行安裝。真空室上開有三層窗口,分別為上部窗口、赤道窗口和下部窗口。
事實上,為了使國內的工程設計人員掌握相關的設計與分析技術,為國內的託卡馬克裝置設計建造積累經驗,國內也啟動了相關的配套項目,而首先開展的就是真空室的結構分析工作。
ITER的真空杜瓦(低溫恆溫器)是託卡馬克真空室和限制超熱等離子體的超導磁體周圍的「保溫瓶」。真空杜瓦由不鏽鋼製成,重達3850噸,其基座部分(1250噸)是ITER最重的部件。整體來看,真空杜瓦高30米、直徑30米,體積達16000m3,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不鏽鋼高真空壓力室。
真空杜瓦是ITER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到下主要由頂蓋、上環體、下環體和基座這4大部分組成,各部分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個整體。
圖4 杜瓦裝配圖(左)和杜瓦上環體約束模型(右)
圖5 真空杜瓦實物圖
杜瓦除了為系統運行提供穩定的真空環境之外,還要在氦氣洩漏以及等離子體破裂等極端情況下,必須保證整個裝置的安全。
據悉,當地時間5月28日,ITER的真空杜瓦基座平穩地落位到該裝置基坑內的臨時支撐上,杜瓦基座吊裝工作圓滿完成,正是由此開始,拉開了ITER主設備安裝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在疫情嚴峻時期「逆行」法國,「核」力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其起吊重量和安裝精度都打破了中國核能行業大件設備吊裝的記錄。
在真空室與第一壁板之間的屏蔽包層,其基本功能是中子屏蔽,對真空室和外部設備起到保護作用。ITER屏蔽包層模塊總共440塊,中方承擔了其中50%的屏蔽塊的生產與製作,共計220塊。
為了保證屏蔽包層能夠安全地發揮作用,需要對每一個屏蔽模塊進行一次熱態真空室高溫氦檢漏,這種檢漏是科學前沿的研究領域。
ITER熱氦檢漏系統主要由真空系統和高壓系統兩部分組成。真空系統用於檢漏過程的抽真空和加熱,高壓系統提供高溫高壓氣體。
這部分真空系統的真空泵系統由分子泵組、前級泵組和粗抽泵(1臺1600L/s複合分子泵、1臺15L/s前級泵、2臺70L/s的粗抽泵)等組成。抽氣10h後可以達到真空室要求的工作壓力。空載條件下冷態真空度能達到10-6Pa數量級,高溫條件下真空度能達到10-5Pa數量級。整個真空室的關鍵技術指標如下表。真空系統的結構如下圖。
圖6 真空系統結構圖
真空泵系統是真空獲得的關鍵設備,在整個熱氦檢漏系統工作前、工作過程中和工作後,都能對檢測系統的真空度進行控制。通過在主泵和前級泵之間串聯二級分子泵,可大大提高主泵出氣口的氣體壓力,相當於增加了泵組的壓縮級數,提高泵組對氣體的壓縮比,因而提高了泵組對氦氣和氫氣分子的排氣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排氣後,真空室內參與氦氣及氫氣顯著減少,從而提高真空室真空度及降低本底漏率。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還承擔了ITER項目超導磁體的研發任務。超導磁體在經過絞纜、穿管、縮管等工藝之後,還需要進行真空檢漏試驗。
另外,相關材料也用到了真空工藝處理。例如ITER校正場線圈,這是用來補償磁場誤差的,由超導道題繞制而成,而真空壓力浸漬(VPI)是校正場線圈製造的最後一步。
當然,限於能力的不足,除了本文提及的部分,相信在ITER設備中還有更多的結構用到了真空的相關技術,還有更多的材料也用到了真空工藝來生產製造。可以說,「真空」的重要性在ITER這樣一個國際合作的大科學裝置中是不言而喻、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丁亞清.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真空室的設計介紹[J]. 真空與低溫,2005(3):182-186.
[2]彭晉卿,武玉,施毅,等. ITER導體檢漏真空室的設計與優化[J]. 真空,2009(5):30-33.
[3]劉義樑,蔡擇波,方仁俊,等. ITER屏蔽包層模塊熱態真空室高溫氦檢漏[C]. 2018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論文集,2018:568-577.
[4]卓納麟,莊園,梅加化. ITER外真空杜瓦穩定性分析[J]. 機械加工與自動化,2013(3):1-2.
[5]李居平,吳傑峰,俞小伍,等. ITER校正場線圈圓弧段真空壓力浸漬充模數值模擬與實驗[J].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2015(2):225-230.
[6]張旭,劉素梅,丁開忠,等. ITER真空絕熱冷質支撐性能測試平臺設計與研究[J]. 工程設計學報,2020(1):121-127.
[7]張建中,陳科,汪燕. ITER真空室支撐筋板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J].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2017(4):441-445.
[8]李勇,冉紅,曹曾,等. ITER真空室的靜載荷結構分析[J]. 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7冊,2011:348-354.
[9]湛卉,甕松峰. ITER真空室內部構件安裝技術簡介[J]. 科技傳播,2016(6):163-165.
[10]公眾號「科研圈」.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今天啟動組裝!35國曆時14年共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國建造多個核心部件.
[11]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 史上最具野心的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中國作為主要成員國,參與核心組件製造.
[12]公眾號「泵友圈」. 超級工程:ITER.
[13]中核集團. 中核集團牽頭完成ITER杜瓦底座吊裝 「人造太陽」開啟核心安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