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原標題: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當地時間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在安裝啟動儀式現場,一個託卡馬克的剖面模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通電時其內部會產生巨大螺旋形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溫度,以達到受控核聚變的目的,託卡馬克又被稱作「人造太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在建的託卡馬克,則是在全世界數百個聚變裝置積累的經驗基礎上設計的,其主要目標是驗證核聚變能的科學和工程可行性。這一託卡馬克設計高度為30米、直徑30米,重達23000噸,而要組裝這一龐然大物的難度更是十分艱巨,一些大型組件需要先在高度為60米的裝配車間裡進行預安裝,之後再利用起重系統將其吊裝到託卡馬克的基坑之中。

總臺記者 鄒合義:對於起重系統來說,一方面要承受大型組件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吊裝的精度。其實在今年5月的時候,託卡馬克的第一個組件就已經成功地安放到了我面前的託卡馬克基坑當中,那就是託卡馬克最外層的杜瓦底座。那麼它的重量就達到了將近1300噸,吊放它的時候誤差不能超過3毫米。

剛才提到的託卡馬克裝置的第一個組件——杜瓦底座的吊裝工作,正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在今年5月28日完成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在7月28日的啟動儀式發布會上說,中國以快速的工程反應和科研進步,成為各合作方中兌現國際承諾的典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非常高興能夠與中方合作。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 貝爾納·比戈: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中核集團合作。我認為他們是全球最強大、最有經驗的核電工程企業之一。我也看到了他們自上而下的投入,他們會竭盡全力,保質、按時地完成任務。

按照計劃,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團隊將承擔託卡馬克主機TAC-1安裝標段工程。這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主機最重要的核心設備安裝工程,裝配部件數以萬計,且精度要求高、標準嚴苛。我國科研機構還為實驗堆研製了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等關鍵設備。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表示,該組織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一直以來都得到中方強有力的支持。中方不但輸送了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在託卡馬克的組件供應方面,中方也一直以嚴謹的態度兌現承諾。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辦公室行政事務官 蘇明星:中方總共承包了14個採購包,這些採購包都是非常重要的領域。中方幫助歐盟做的極向場第6號線圈,上個月也是非常成功地完成並運輸到場址。

中國雖然在利用託卡馬克研究熱核聚變方面比一些發達國家起步晚,但後來居上的速度令人驚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表示,中國自主建成的聚變裝置,已經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產生了重大的借鑑意義。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科學與運行主管 盧斯:我們科學部門的負責人最近也參與了中國「東方超環」託卡馬克的實驗,其目的是研究如何控制聚變的不穩定性。如果無法攻克這一難題,那麼我們的託卡馬克裝置外壁就會受損。所以說中國的研究設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去更深入地理解和實際操作,聚變科學和聚變能。

(編輯 田宏煒)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ITER project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圖片來源:中新網)【知識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
  • 科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問:什麼是ITER計劃?意義何在?
  • 科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 科普: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問:什麼是ITER計劃?意義何在?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正式開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8日上午,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舉行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的啟動儀式。儀式上,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個合作方的代表都發來視頻聲明,對這一重大工程的開啟表示祝賀,並強調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對人類探索未來清潔能源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意義。 託卡馬克,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是目前利用氫的同位素——氘與氚,進行可控熱核聚變的主流裝置。
  • 國際熱核聚變稱為「人造小太陽」,中國在此項目上功不可沒
    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本周在法國正式安裝啟動。中國作為參與方,已經為國際人造小太陽項目,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本周在法國南部的卡達拉什正式安裝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中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簡稱「PF6線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並將於本月底海運至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12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
  • 我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可行性, 是未來實現聚變能商業的關鍵一步。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製的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現場。據介紹,這座重量相當于波音747飛機的PF6線圈,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
  • ITER又有新進展 地球上種的「太陽」已「發芽」
    ITER又有新進展 地球上種的「太陽」已「發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此前在法國南部聖保羅  當地時間8月31日,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託卡馬克裝置杜瓦下部筒體吊裝工作圓滿完成。這是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後的第一個重大部件安裝。  此次吊裝精度和形變控制要求極高,杜瓦下部筒體直徑30米,高10米,重量約400噸,尺寸大約佔ITER託卡馬克裝置的三分之一。
  • 國際熱核「小太陽「中國功不可沒
    全球合作規模最大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站本周在法國正式安裝啟動。中國作為參與方,已經為國際「人造小太陽」項目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本周在法國南部的卡達拉什正式安裝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
  • ITER又有新進展 地球上種的「太陽」已「發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此前在法國南部聖保羅-萊迪朗斯鎮正式啟動安裝(視覺中國供圖)本報記者 陳 瑜發揮主要作用;第二是等離子體高密度條件,氘氚原子核的密度足夠高,可以提高原子核之間的碰撞進而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機率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中方測試項目正式啟動
    原標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中方測試項目正式啟動   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國氦冷固態增殖劑實驗包層項目正式啟動。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ITER中方測試包層模塊項目正式邁入初步工程設計階段。   驗證氚增殖包層技術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三大工程目標之一。
  • 國際科技合作託起「人造太陽」夢想
    圖片來源:ITER官網日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在法國正式啟動,標誌著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項目進入安裝階段。作為當前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ITER計劃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望,對於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正式安裝,受控核聚變研究走過了哪些路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最大「人造太陽」啟動安裝!它會給人類帶來鋼鐵俠嗎?
    7月28日,「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簡稱ITER)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舉行,標誌著ITER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正式啟動。
  • 全球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組裝 中國參與核心部件製造
    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在法國南部舉行安裝啟動儀式,開始了為期5年的組裝工程,這標誌著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我國也承擔了該項目多個方面的重要工作。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最關鍵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中國深度參與、獲評典範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堆芯全揭秘
    國際熱核聚變堆重大安裝工程啟動儀式北京時間7月28日晚17:00在法國馬賽港不遠處的1個小鎮舉行。央視新聞聯播和早間新聞給予了專題的報導,讓這個早就開始實施的世紀大工程現在可能更多的被吃瓜群眾關注了!會上,馬克龍很開心、很激動!裡程碑、新紀元、載入史冊。。。。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