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當地時間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在安裝啟動儀式現場,一個託卡馬克的剖面模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通電時其內部會產生巨大螺旋形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溫度,以達到受控核聚變的目的,託卡馬克又被稱作「人造太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在建的託卡馬克,則是在全世界數百個聚變裝置積累的經驗基礎上設計的,其主要目標是驗證核聚變能的科學和工程可行性。這一託卡馬克設計高度為30米、直徑30米,重達23000噸,而要組裝這一龐然大物的難度更是十分艱巨,一些大型組件需要先在高度為60米的裝配車間裡進行預安裝,之後再利用起重系統將其吊裝到託卡馬克的基坑之中。
總臺記者 鄒合義:對於起重系統來說,一方面要承受大型組件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吊裝的精度。其實在今年5月的時候,託卡馬克的第一個組件就已經成功地安放到了我面前的託卡馬克基坑當中,那就是託卡馬克最外層的杜瓦底座。那麼它的重量就達到了將近1300噸,吊放它的時候誤差不能超過3毫米。
剛才提到的託卡馬克裝置的第一個組件——杜瓦底座的吊裝工作,正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在今年5月28日完成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在7月28日的啟動儀式發布會上說,中國以快速的工程反應和科研進步,成為各合作方中兌現國際承諾的典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非常高興能夠與中方合作。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 貝爾納·比戈: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中核集團合作。我認為他們是全球最強大、最有經驗的核電工程企業之一。我也看到了他們自上而下的投入,他們會竭盡全力,保質、按時地完成任務。
按照計劃,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團隊將承擔託卡馬克主機TAC-1安裝標段工程。這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主機最重要的核心設備安裝工程,裝配部件數以萬計,且精度要求高、標準嚴苛。我國科研機構還為實驗堆研製了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等關鍵設備。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表示,該組織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一直以來都得到中方強有力的支持。中方不但輸送了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在託卡馬克的組件供應方面,中方也一直以嚴謹的態度兌現承諾。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辦公室行政事務官 蘇明星:中方總共承包了14個採購包,這些採購包都是非常重要的領域。中方幫助歐盟做的極向場第6號線圈,上個月也是非常成功地完成並運輸到場址。
中國雖然在利用託卡馬克研究熱核聚變方面比一些發達國家起步晚,但後來居上的速度令人驚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表示,中國自主建成的聚變裝置,已經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產生了重大的借鑑意義。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科學與運行主管 盧斯:我們科學部門的負責人最近也參與了中國「東方超環」託卡馬克的實驗,其目的是研究如何控制聚變的不穩定性。如果無法攻克這一難題,那麼我們的託卡馬克裝置外壁就會受損。所以說中國的研究設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去更深入地理解和實際操作,聚變科學和聚變能。
(編輯 田宏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