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簡稱「PF6線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並將於本月底海運至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9月20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徐旻昊攝9月20日,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在安徽省合肥市竣工交付,其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開工建設。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網站 圖新華社合肥9月23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ITER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大、影響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了多項ITER採購包研發任務。
-
我國核聚變研發躋身世界一流!中科院研製的PF6線圈通過驗收測試
近日,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線圈測試現場傳來喜訊,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ITER PF6線圈一次性通過所有驗收測試項目,即將作為磁體系統中首個線圈安裝至ITER主機中,為ITER計劃2025年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的重大工程節點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ITER計劃進度具有積極的提速推進意義
-
「合肥造」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最大的超導磁體順利抵運法國
法國當地時間6月26日上午11時,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現場,總幹事Bernard BIGOT主持舉辦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極向場6號超導線圈(PF6線圈)的抵達歡迎儀式。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PF6線圈正式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7-26 16:17
-
每日一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ITER project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2020年6月26日,中國生產的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運抵法國ITER現場。(圖片來源:中新網)【知識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
-
我國首項核聚變國際標準成功立項
近日,我國提出的《核聚變堆高溫承壓部件的熱氦檢漏方法》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功立項,本項標準是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立項的首項國際標準;是在國家標準委、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的支持下,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統籌部署和組織推動下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也是我國消化吸收ITER(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這一項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
-
中國核聚變研究再獲新進展 試驗創世界最高紀錄
我國核聚變研究19日再次獲得重要進展,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的科研人員在高溫超導大電流引線試驗中獲得了通過90千安電流的成果,這是目前世界各國獲得的最高記錄。 用於本次試驗的電流引線是世界七國籤署建造人類首座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協議後,第一個原型尺寸的重要部件,這也表明我國正在順利執行承擔的ITER任務。 ITER計劃,即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兩年前在法國巴黎總統府愛麗舍宮籤訂聯合實施協議。參加這個計劃的國家包括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核心部件「合肥造」 「PF6線圈」運抵法國ITER現場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6月29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法國當地時間6月26日上午11時,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現場ITER計劃極向場6號超導線圈(PF6線圈)抵達歡迎儀式上,由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PF6線圈正式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我國承擔的超導磁體通過驗收,將率先安裝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
近日,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線圈測試現場傳來喜訊,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ITER極向場6號磁體PF6一次性通過所有驗收測試項目,驗收工作圓滿完成,即將作為磁體系統中首個線圈,安裝至ITER主機中。PF6線圈是等離子體所通過國際競標承接的歐盟採購包製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