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同期】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 羅德隆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核聚變裝置,體現了人類希望和平利用聚變能的願望,中方作為ITER計劃的參與方之一,出色地完成了ITER裝置中諸多重要部件的生產。今天我們在這慶祝中科院等離子所的首批兩個CC線圈(校正場線圈)的交付,儘管此次線圈尺寸和體積相對較小,但它幾乎集成了大規模超導線圈製造所需要的所有關鍵科學和技術。
【解說】據了解,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是ITER主機重要部件之一,共計包含3組18個線圈,製造工藝極其複雜,涉及到超導、低溫、絕緣、材料、焊接、無損檢測、電測試等多學科交叉。此次交付法國的校正場線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全部設計工藝開發和研製。
【同期】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 羅德隆
過去十年中,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作為CC線圈(校正場線圈)的主要供應商,在CC(校正場線圈)的製造和認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可以肯定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等離子體所的線圈繞制、氦管焊接、真空壓力浸漬、雷射封焊、最終的冷測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解說】WEST裝置是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正在升級改造的一個全鎢偏濾器超導託卡馬克。偏濾器部件是WEST裝置的核心部件,對其實現長脈衝高參數運行及其主要科學目標起到關鍵作用。
【解說】近年來,隨著中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不斷深化和拓展,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與法國聚變研究機構在離子迴旋天線和偏濾器部件研製、聯合物理實驗、託卡馬克長脈衝運行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法在聚變研究領域的合作也越來越成為中法和中歐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
【同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建國
把握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我們將進一步開放共享大科學裝置平臺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進一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為開發利用聚變能做出更多貢獻。
劉鴻鶴 安徽合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