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可行性, 是未來實現聚變能商業的關鍵一步。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製的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現場。據介紹,這座重量相當于波音747飛機的PF6線圈,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
-
每日一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ITER project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指出,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圖片來源:中新網)【知識點】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
-
「合肥造」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中國核聚變發電技術會成為世界第一嗎?你怎麼看?
圖: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2020.5受控核聚變被喻為人類能源的聖杯,如果實現,因為其核燃料氘儲量巨大(地球上的儲量達42萬億噸),因此,可以在化學能燃料用盡後,繼續支撐人類文明數十億年。總體目標是,依託現有的中、大型裝置開展高參數、高性能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和氚增殖包層設計研究;擴建中國環流器2A(HL-2A)和東方超環(EAST)託卡馬克裝置,開展聚變堆的設計研究,建立聚變堆工程實驗平臺;發展聚變堆關鍵技術;通過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掌握國際前沿的聚變技術,同時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最大的超導磁體順利抵運法國
法國當地時間6月26日上午11時,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現場,總幹事Bernard BIGOT主持舉辦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極向場6號超導線圈(PF6線圈)的抵達歡迎儀式。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PF6線圈正式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來源:央視原標題: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當地時間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
中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簡稱「PF6線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並將於本月底海運至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正式開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8日上午,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舉行了託卡馬克裝置總裝工程的啟動儀式。儀式上,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個合作方的代表都發來視頻聲明,對這一重大工程的開啟表示祝賀,並強調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對人類探索未來清潔能源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意義。 託卡馬克,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是目前利用氫的同位素——氘與氚,進行可控熱核聚變的主流裝置。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最關鍵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專家稱國內多項核聚變技術裝置處國際先進水平
就在上個月,國內核聚變界的100餘名專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抓緊培養和儲備核聚變人才後備力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目前人類利用託克馬克裝置開發核聚變能的科學可行性已經得到證實:「等離子體最高溫度可達2億~4億度;最高聚變輸出功率超過16兆瓦,聚變輸出功率/輸入功率比值已經達到1.25。」也就是說,建造核聚變實驗堆的可能性逐步浮現出來。這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人造太陽」升起的希望。目前國內多項核聚變技術裝置已經邁入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網站 圖新華社合肥9月23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大、影響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了多項ITER採購包研發任務。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中方測試項目正式啟動
原標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中方測試項目正式啟動 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國氦冷固態增殖劑實驗包層項目正式啟動。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ITER中方測試包層模塊項目正式邁入初步工程設計階段。 驗證氚增殖包層技術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三大工程目標之一。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巴黎10月13日電 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組織近日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旨在使公眾進一步了解ITER項目,增強外界對核聚變這一新能源開發探索的信心
-
科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問:什麼是ITER計劃?意義何在?
-
科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
科普: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馮玉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28日在法國舉行,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該舉引來全球關注。那什麼是ITER計劃?託卡馬克裝置又是什麼?中國在ITER計劃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問:什麼是ITER計劃?意義何在?
-
我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