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ST球形託卡馬克裝置正式投入運行

2021-01-15 中化新網

自主設計製造,填補省內空白

1月13日,記者從南昌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由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 12日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據介紹,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陳小昌介紹,託卡馬克裝置使熱核反應在一定約束區域內,根據人們的意圖有控制地進行,即受控核聚變,因此該裝置被通俗地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儲量豐富、安全環保等特點,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夢想」,據測算,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

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博士錢玉忠告訴記者,「首次放電成功,標誌著江西省已初步具備了設計、製造及運行中小型託卡馬克裝置的能力。」 錢玉忠補充說,NCST裝置內部安裝有兩個上下對稱的極向場線圈,使其成為我國首個可利用壓縮融合方式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

據了解,南昌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聯合成立磁約束聚變聯合實驗室,為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重大工程建設及相關核聚變研究提供探索性的實驗經驗。同時,江西省還將圍繞NCST模擬太空輻照環境的特性,積極開展交叉應用研究,目前針對極端材料和生物醫藥研究已配套設計了兩套多功能樣品平臺,應用於極端材料獲得及改性、生物細胞輻照、植物育種等領域,為該省新能源、生物育種、醫學醫藥及航空特種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記者姜小毛 通訊員饒勇 許航)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我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
  • 我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該裝置是託卡馬克聚變和仿星器聚變裝置之後的另一種磁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實驗裝置。
  • 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在廊坊建成啟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河北日報8月9日消息,8月8日,由新奧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在廊坊建成,並實現了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該裝置是託卡馬克聚變和仿星器聚變裝置之後的另一種磁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實驗裝置。
  • 除了東方超環、中國環流器,你還知道哪些託卡馬克試驗裝置
    1982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最早的ASDEX託卡馬克裝置中發現了H模式,這種最佳的高約束運行模式已成為大部分高級別託卡馬克裝置的運行基礎MAST-U由英國的庫爾漢姆核聚變能源中心(CCFE)運行,自2000年投入使用以來,這個巨型安培球形託卡馬克裝置在理解等離子體邊緣形成不穩定性方面提供了實驗數據
  • 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建成—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 (記者操秀英)我國首座中等規模球形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新奧「玄龍-50」8日在河北廊坊建成,並實現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正式啟動物理實驗。
  • 我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正式退役
    5月7日,等離子體所正式宣布,在歷經退役必要性論證、退役實施方案論證、環評驗收與設備監測等工作後,HT-7正式被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環保部批准退役,成為我國首個獲批退役的大科學工程裝置。HT-7是一個傳奇、一段歷史,也是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走向世界前沿的見證。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1.2 HT-7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1990年10月,與俄協議正式生效;1991年3月,HT-7正式立項;1991年6月T-7所有部件運抵等離子體所;1993年國際上12位著名核聚變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評估小組對HT-7進行評估,稱HT-7是「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託卡馬克裝置,並能進行準穩態運行,使中國核聚變研究接近世界核聚變的前沿」;1994年5月HT
  • 科學家嘗試建造球形託卡馬克獲得能量增益—新聞—科學網
    ,重量是艾菲爾鐵塔的3倍,並且將花費其7個國際合作夥伴超過180億美元。不過,形似甜甜圈、被稱為託卡馬克的容器仍是佔主導地位的聚變策略,並且是ITER的基石。託卡馬克裝置旨在利用磁場控制超高溫等離子體。然而,即使在託卡馬克中間,一種更加靈巧的替代方案也出現了:球形託卡馬克。 想像一下傳統託卡馬克的甜甜圈形狀鼓起來,變成一種更像去核蘋果的形狀。該想法的倡導者認為,這種簡單的改變有可能打開同ITER前景相匹配的聚變發電廠之路,同時無須龐大的規模。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核科普】核聚變裝置「託卡馬克」簡史
    自這次會議後,50年來,全世界共建造了上百個託卡馬克裝置,在改善等離子體加熱和磁場約束上下足了功夫。在託卡馬克裝置上努力提高「聚變三重積」,提高能量增益因子Q值(即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一直是核聚變研究的核心目標。早在1933年,人們用加速器使原子核獲得所需的動能,在實驗室實現了核聚變。可是從這樣的核聚變中得到的能量比加速器消耗的能量要小得多,根本無法獲得增益的能量。
  • 自主設計製造運行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自主設計製造運行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來源:江西日報原標題:自主設計製造運行我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充電完成,觸發!」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本文小編將帶您了解三個大科學裝置之一的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說起全超導託卡馬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人造小太陽」,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又稱「東方超環」或「人造小太陽」。它坐落於合肥西北部董鋪水庫上面的科學島。
  • 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向泰國核技術研究所贈送HT-6M託卡馬克裝置...
    去年八月,等離子體所與泰國核技術研究所籤署協議,決定向對方贈送HT-6M託卡馬克裝置。此外,等離子體所還將在人才培養、低溫技術、電源、安裝、運行等方面向泰國核技術研究所提供幫助。   HT-6M裝置是等離子體所建成的第二代託卡馬克裝置,它建成於1984年底。該裝置運行了18年,於2002年正式退役。
  • 託卡馬克裝置穩定運行方案已找到,人類向能源自由又邁進1步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被稱為人造太陽的託卡馬克裝置上。》太陽約束聚變材料的是重力,而在地面上模擬核聚變的託卡馬克裝置的運行時,依靠強大的磁力線,把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一個真空腔內。這些等離子體圍繞著真空腔做高速運動,最快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鐘5公裡。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真空腔內運行的高溫等離子體的可見光照片。
  • 託卡馬克:可控核聚變裝置
    託卡馬克是磁約束裝置的幾種類型之一,並且是用於生產受控熱核核聚變能中的一個最深入研究的候選類型。而超導託卡馬克可長時間約束等離子體。世界上第一個超導託卡馬克為俄制的T-7(託卡馬克7號)。另一種託卡馬克的一種替代方案是仿星器。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為了降低線圈消耗的能量,實現穩態運行,託卡馬克採用超導材料來製造線圈,工作在零下269攝氏度的極低溫條件下。同一個裝置裡既要實現極低溫又要實現上億度的高溫,可謂冰火兩重天。與人類發明的其它類型的核聚變裝置相比,目前看來,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參數最接近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條件,因此最有希望率先實現聚變能的和平利用。問:託卡馬克這種關鍵裝置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 《最強蝸牛》託卡馬克裝置怎麼樣 託卡馬克裝置介紹
    最強蝸牛託卡馬克裝置怎麼樣?
  • ...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
    2020-12-04 15:25:46來源:FX168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今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的現狀及發展
    摘要 一個經濟實用的商用堆必須是高效、緊湊和穩態運行的。未來商用堆必須是全超導,才能實現穩態運行。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研究始於1991年,在將原蘇聯T7超導託卡馬克改成HT-7後並在其上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1997年開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計劃,2006年建成並投入運行。
  • 【獨家·24小時】一朝成名的託卡馬克
    大型託卡馬克裝置的代表有歐洲的JET、美國的TFTR、日本的JT-60、中國的EAST和多國合作的ITER。        位於英國牛津卡勒姆聚變中心的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JET,是世界上已建成的大型常規託卡馬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