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不屈意志,「阿爾勒攝影季」26場展覽集美集結

2020-12-01 騰訊網

今冬廈門,盛事雲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剛剛落幕,2020環東半程馬拉松又將鳴槍。與此同時,「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日前正在廈門集美舉辦。8個單元,26場展覽,87位藝術家,組成了本年度集美·阿爾勒的陣容。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獲悉,攝影師沈綺穎憑藉《保持沉默的大多數》和《流沙志》系列在11月29日下午揭曉的「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摘得該獎項。提名沈綺穎參評的策展人認為,「對於攝影來說,我想唯有在拍攝的那個動作和圖像中找到人生行跡、心靈所向,才是真意。」

今年的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迫於疫情,取消了第51屆的全部展覽。作為合作夥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經過種種努力,將2020年的阿爾勒影像盛會再次請到廈門集美,這也是2015年首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舉辦以來的第5次影展。

展覽現場

本屆集美·阿爾勒共計26場展覽,包含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1場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致敬攝影大師」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2場「在地行動」展覽。

本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藝術總監顧錚用「人類的不屈意志,通過攝影表達」形容疫情下的此次活動。「我們通過如期舉行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的方式,來展示和強調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能夠在集美與廣大觀眾見面的這26場展覽,都是人類對於病毒的某種形式的回擊,也是人類信心的一種證明。」顧錚在開幕發言時說。

李舸,選自《見證》系列,2020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展出於「無界影像」單元。

劉抗,《廈門虎溪巖附近之景》,1917年,圖片由新加坡劉抗家庭提供。展出於「回家——劉抗相冊裡1928年前後的福建影像」單元。

發現獎、優秀女性攝影師獎公布

從10位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中脫穎而出、摘取「集美·阿爾勒發現獎」的是1978年出生於新加坡,現居倫敦和北京的攝影師沈綺穎,她獲得了十萬元獎金。

沈綺穎,越南,選自《流沙志》系列,2017年 圖片由藝術家/馬格南圖片社提供

沈綺穎2018年成為瑪格南圖片社提名成員,目前亦是倫敦國王學院軍事研究系博士候選人。「此次展出的《保持沉默的大多數》與《流沙志》都是現代國家和全球進程如同滾滾運轉的歷史機器生產出的現實痕跡,是一套厚實與沉甸的歷史感的記錄。」提名沈綺穎的策展人劉瀟說。在劉瀟看來,「發現」的是年輕還是成熟藝術家,甚至是不是近兩年的能稱之為「新」的作品,都沒關係。而是暫時的呈現出一些事物的聚合,發現我們感受和想像世界的一些框架。「對於攝影來說,我想唯有在拍攝的那個動作和圖像中找到人生行跡、心靈所向,才是真意。

沈綺穎,中國,選自《流沙志》系列,2017年 圖片由藝術家/馬格南圖片社提供

藝術總監顧錚在頒獎詞中表示:「作為一個成熟的報導攝影師,沈綺穎的工作主要在新聞與報導攝影的領域裡被認識,在當代藝術攝影領域裡還不是特別為人所知。藝術家一直關注國際現實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母題,而且她有能力實現對這樣的母題的追蹤和表達。她探討了一系列事關人類現實和命運的問題。用既審美又具批判性的立場,去面對隱藏著深刻危機現實,並加以呈現。她的作品,在現場呈現上看非常完整並具有視覺震撼力,也表明藝術家有能力將新聞與報導攝影轉換成當代藝術的語言表達,因此從藝術語言運用的角度看也非常具有說服力。總體而言,沈綺穎的作品是在人類紀的時空框架下,對人類當下和未來的關注和思考。」

其他入選發現獎提名的藝術家有:華偉成、蔣鵬奕、李舜、馬海蛟、馬良、蒲英瑋、孫瑞祥、徐曉曉、周裕隆。策展人分別為劉瀟、魯小本、沈奇嵐、於渺、鄭梓煜。曾經獲得「集美·阿爾勒發現獎」的藝術家有:易連、雷磊、馮立、劉思麟和朱嵐清。

馬良,選自《彼岸花》系列,2020年。

老照片,植物,動物骸骨等,用工業級平板掃描儀獲得最終圖像,藝術微噴輸出,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早前的11月28日,2020「集美·阿爾勒」優秀女性攝影師獎率先揭曉。中國藝術家徐曉曉憑藉作品《飲馬長城窟行》奪得該獎項,獲得三萬元獎金。

徐曉曉,雪地裡的牧羊人和羊群,2018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攝影師徐曉曉1984年出生在浙江溫州附近的青田縣,14歲移民至荷蘭。在荷蘭度過半生的她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2014年,30歲的攝影師徐曉曉翻看著《尋路中國》。何偉筆下,獨屬於中國北方的荒蕪和蒼涼吸引她,包裹她。「那種氛圍讓我有非常強烈的感應。」 徐曉曉此前接受騰訊穀雨影像採訪時說。她渴望看到具體的人,真實的生活環境和氛圍,感受到時空裡的溫度。2017年3月,徐曉曉開始了以山海關為起點的長城之旅。為此,她收集了關於長城的書籍、畫冊和幾百集紀錄片,做好詳盡的資料梳理和調查。

在策展人魯小本看來,徐曉曉的作品充滿詩意、令人觸動,她並沒有把長城看作是一個承載著軍事意義的屏障,而是關注長城腳下的人類活動,捕捉著人們平凡的日常生活和長城沿線的中國鄉村景致。

《飲馬長城窟行》系列 展覽現場

評委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總館長王璜生說:「藝術家把長城作為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的中介。這個系列的創作把長城從相對固定的『中國符號』中解放出來,打開了被過往長城話語所限定的中國故事的敘事空間。」

紀念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

兩個獎項之外,本屆攝影季亦有頗多亮點。在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特別展覽單元「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是為紀念於2019年逝世的現代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而策劃。弗蘭克珍貴攝影原作、弗蘭克作品出版物,以及陳榮輝、韓磊、黃慶軍、盧恆、駱丹、莫毅、鳥頭小組、王軼庶、魏來、姚瑤、曾翰、周強、朱浩兩代與弗蘭克在影像創作中呼應和共鳴的中國攝影人的作品集結展出。

羅伯特·弗蘭克,《新澤西》,1961年 圖片致謝藝術家和收藏家靳宏偉

陳榮輝,如意鏡,龍井,選自《空城計》,2017年

莫毅,風景No.7,選自《冬日裡的陽光和兩個讀報人》,天津,1987年

姚瑤,窗,2016年

「這些藝術家形成了一組自1980年代以來近40年的中國攝影人的個體實驗樣本,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體現出了將攝影作為藝術語言的自覺性。他們在看向西方的同時,尋求著自身本土經驗在世界藝術史中的價值對位。」策展人今木說。

走進半世紀前法國新浪潮片場

從三影堂移步到主會場,更多單元在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裡呈現。觀眾將走進半世紀前法國新浪潮片場,一睹雷蒙德·考切提爾的影像。這位1920年生於法國巴黎的攝影師,在其100歲生日之際,與中國觀眾分享關於「新浪潮」的記憶以及他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老照片合集。

法國新浪潮產生於1958年的法國。當時安德烈·巴贊主編的《電影手冊》聚集了一批青年編輯人員,如克洛德·夏布羅爾、特呂弗、戈達爾等50餘人。他們深受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提出「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又被稱為「電影手冊派」或「作者電影」。

雷蒙德·考切提爾在25歲時開始接觸攝影,同年他在印度支那成立了法國空軍新聞處。1953年,考切提爾發行了首張攝影專輯《印度支那的天空》並獲得了巨大成功。20世紀50年代末,他開始拍攝電影場景,幾年後成為見證法國新浪潮的非官方攝影師。如今他的電影攝影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

雷蒙德·考切提爾《精疲力盡》,片場攝影,195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雷蒙德·考切提爾《再見菲律賓》,片場攝影,雅克·羅齊爾,1960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在接受本屆攝影季採訪時,100歲的考切提爾回憶說:「我做攝影的時候總是很主動,我偏愛抓拍的攝影風格也和傳統的片場攝影很不一樣。雖然我也會拍一些比較傳統的照片,但是製片人選電影宣傳照片的時候無一例外都會接受我的審美偏好。我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電影。人們在電影裡並不能找到這張著名的影像,這是一種個人創作。」

志賀理江子,《螺旋海岸28》,2012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展出於「日本影匯」單元。

塔達斯·卡茲,選自《可預見的告別》系列,2014年-2018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於2015年由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聯合創始人榮榮與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時任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主席薩姆·斯道茲聯合發起。歷經五年,攝影季已成為中國攝影領域的重要活動,迄今吸引了約30萬名觀眾。

本屆攝影季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展覽地點分別為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

相關焦點

  • 釋藤:從色彩到空間:淺談我眼中的集美 . 阿爾勒
    編者按: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於廈門開幕,26場不同主題的展覽,呈現了來自中國、法國、美國、日本、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等國家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為期38天的影像盛會由此拉開序幕。筆者今年是第四屆參觀這個展覽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寫一點屬於個人的觀展體驗和想法!
  • 羅伯特·弗蘭克原作展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今日廈門開幕
    今天(11月27日)上午,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在廈門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夏天,早已籌備妥當的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遺憾停辦,本屆集美·阿爾勒攝影季的如期舉辦顯得尤為珍貴。
  • 展覽丨上海油雕院「167平米極限」行動計劃Ⅱ開幕劇《共通場所》舉行
    11月28日下午1:30,展覽舉行了一場開幕劇《共通場所》,活動由張新、張念、張獻策劃並參與,同時邀請了吳冠軍、姜宇輝、袁可如、王田、黃煒、三木珠瑛等嘉賓。  「雕塑」一詞作為名詞,意指物體佔有空間維度的實體存在形式。  「雕塑」一詞作為動詞,被理解為是一個行動的過程。
  • 影像上海嘗鮮實驗攝影 逾3萬人組成觀展「金字塔」
    9月底,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影像上海)再度登陸上海展覽中心,50家畫廊參展,200位藝術家的上千件作品亮相,吸引了超3萬名觀眾入場。持續探索攝影邊界與深挖中國城市潛力是本屆展會的關鍵詞。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在本書中,作者和書中提到的藝術家思考了從1990年代以來當代攝影中影像構建的發展歷程。」(前言)這部去年出版的著作的選題和討論的焦點是後九十年代,有意識地與先前的歷史和評論拉開距離,可以說在西方攝影理論出版物中也是相當新和處於前沿的著作。講到後現代語境和「影像構建」,該書的作者其實對攝影影像的本質都持有大致相同的後現代觀念,即「所有的照片都是被建構出來的」。
  • 上海展訊 | 用80場展覽為你的2020年畫上句號!
    呈現於此次展覽中的一些新作增添了風格上的處理,而另一些新作則褪去了所有顏色,以展示這些造型形象的自然狀態。另外,本次展覽作品所涉及到的公園都位於上海,因此作品中的公園也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生動的側面。它們不僅呈現出上海公園的一些特有的功用和氣質,也將觸發更多關於這座城市的社會和歷史話題的思考和討論。作為一個影像展,本次展覽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不僅包括攝影和錄像,同時還有聲音、裝置、多媒體等其他類型。在此,影像不再被約束在視覺層面,而是指一種在體驗上更為多元的「形象」,或者說意象。
  • 富士X-SPACE推出「12月分享季」年末特別活動
    12月1日至12月31日,富士膠片影像共享空間X-SPACE(以下簡稱「富士X-SPACE」)舉辦年末特別活動「12月分享季」,聯合知名影像藝術家王軼庶、假雜誌圖書館、攝影藝術教育平臺光圈Aperturist帶來一系列精彩活動,邀請滬上攝影愛好者相聚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一起度過2020
  • 北京國際攝影周 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暨「攻堅」題材...
    開幕式由中國通信攝影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馬建中主持。馬建中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通信攝影協會結合今年的特殊情況,從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都做了相應的調整,一方面使協會工作受到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抓住特殊歷史時期帶來的機遇,使協會各項工作上到一個新的臺階。
  • 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開幕
    11月7日,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雲影像」大眾手機攝影活動暨「攻堅」題材手機攝影公益大展在中華世紀壇拉開帷幕。馬建中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通信攝影協會結合今年的特殊情況,從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都做了相應的調整,一方面將協會工作受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抓住特殊歷史時期帶來的機遇,使協會各項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 湖州日報丨市文化館2021年公益季展覽預約是否已開啟
    市民朱女士致電黨報熱線:現在是否可以申請湖州市文化館2021年公益季展覽?  黨報熱線回覆:湖州市文化館2021年計劃推出公益季展覽15場,上半年6場,下半年9場。現進行2021年第一期預約工作,本期可申請使用時間為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據介紹,公益季展覽申請類型:當代藝術名家的個人展覽或團體展覽;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舉辦的展覽。
  • 12月的申城,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音聲畫海』——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等36項新展在內的130餘項展覽可以觀賞。還有講座、工作坊、特別導覽、書法課堂、手工課等24項活動等你體驗,更有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詳見↓部分免費展覽
  • 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七大活動板塊精彩紛呈
    2019」以「影像:時間·記憶」為學術主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帶一路」為內容主題,以中華世紀壇為主場,涵蓋七個板塊活動,分別為開幕日活動、主題展單元、專題展單元、特別展單元、攝影市場、分會場、影像北京論壇。
  • 「肖像影像」黃虹攝影作品賞析 ·《目光》
    生活中我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目光。朋友相互信任的目光,戰友相互支持的目光,父母飽含愛意的目光,老師溢滿關心的目光,同學貯藏友誼的目光,病人渴望健康的目光,歹徒充滿邪惡的目光……不同的目光給人不同的感受。,我喜歡用攝影記錄生活。
  • 到喜瑪拉雅美術館看「四史」影像
    當天下午,「上海小三線聯誼群」的20多名成員走進展廳,他們面對影像作品時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這是我們的光榮!我們的青春!」小布歷史課堂「三線建設」是中國自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區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
  • 2018中國心博會在廈門集美閉幕 3天吸引兩萬餘人現場體驗
    為期三天的心博會不僅吸引了兩萬餘人來集美玩「心」科技,還舉辦了7場論壇、40多場體驗活動和大眾科普講座,為市民帶來一場「科技+科普」的心理旅行。首次全景式展示 搭建產業平臺在心博會展覽區,眾多的心理學「黑科技」產品與服務,吸引了市民排長龍,等待體驗。本次心博會是中國心理行業的首次全景式展示,致力於搭建心理學產業「雙創」展示平臺。
  • 免票|奇點&怒放: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2014級商業攝影、媒體影像製作本科畢業作品展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2014級媒體影像製作是培養21世紀新媒體環境下全方位媒體人才的班級。劉昀《305倉庫》劉昀是個很可愛的女生,熱愛古風,喜歡聊天。他熱愛攝影,對攝影技術研究得及其透徹。在他的作品《距離》中,運用了極佳的拍攝手法,變焦、追隨……在京郊的荒野,一場緊張刺激的博弈開始了。
  • 德國徠卡亮相第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攝影器材和數碼影像展覽會
    發布全新徠卡 M9-P 相機,徠卡 M 攝影技術精華之作 上海2011年7月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作為亞太及中國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的攝影和影像行業展覽會之一,第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攝影器材和數碼影像展覽會(Photo &
  • 《上海十一長假57場商場活動精選》
    獻上小怪整理的《上海十一商場活動指南》  展覽、娛樂市集、現場演出....整整57場活動  這個假期,一起泡在商場裡度過吧!  MEGA X 攜程跨界環旅季  時間:2020.9.26-10.16  地點: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