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俄羅斯研製出不用加燃料的超級核反應堆:一次用五十年

2020-12-04 鷹眼圖說觀察

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了新一代的潛艇用核反應堆,相對於以往的核反應堆擁有碾壓性的優勢,可以讓潛艇擁有服役期不更換反應堆堆芯的能力。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畢竟核潛艇不需要更換核燃料自然可以極大的增強核潛艇的作戰能力,而且核潛艇的優勢可以極大的發揮,相對於之前的核潛艇,改進以後使用新型反應堆的核潛艇出勤率可以比以前提升一成左右,這等於憑空多了幾艘核潛艇。美海軍沒去最先進的核反應堆就是維吉尼亞級上的核反應堆,這款潛艇的核反應堆也只能使用33年,而俄羅斯此次改進以後的核反應堆預計可以使用50年以上,且不需要加注核燃料。

核動力戰艦都會面臨一個加燃料的問題,且核動力戰艦要添加燃料比其他普通戰艦要麻煩的多,一艘常規戰艦加注燃料只需要數個小時,用最新型的加注設備的話,更是只需要4到6小時即可加注一半以上的燃料,實際上根本不會影響作戰能力。但核動力戰艦就不一樣了,即使是加注燃料比較容易的核潛艇,一般也需要40天到60天,即兩個月左右,按照每5到7年加注一次算,一艘核潛艇服役期間內有一年半到兩年都用在了加燃料上了,其他核動力艦艇只會更多,畢竟潛艇實際上是比較特殊的戰艦。而核動力航母的燃料加注就要複雜的多,按美海軍核動力航母的加注燃料來看,一艘核動力航母的燃料加注先後需要超過5年的時間才能加注完畢,一艘核動力航母的服役周期也不過只有50年。

而服役期內需要加一次燃料就需要5年,直接砍掉了10%的出勤率,而常規動力航母的出勤率就要高很多了。因此對於核動力戰艦而言,如何研發出和艦體同壽命的核反應堆就是個問題,美國之前一直計劃研發這種核反應堆,但一直到福特級航母也沒有研發完畢,福特級目前依舊需要30年左右更換一次核反應堆,維吉尼亞級如果想要服役30年以上,也必須更換。

但目前俄羅斯率先突破了這種技術,研發出了新一代的核反應堆,自然可以讓俄羅斯的水下作戰能力超過美國,尤其是在新一代核潛艇上,俄羅斯的亞森級本來就比美國的維吉尼亞級要強,而俄羅斯下一代的哈斯基型也超過了美國接下來的維吉尼亞級第五批次,再加上新一代的核反應堆技術,俄羅斯在水下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美軍核潛艇在冷戰以後就開始減緩研發力度,從海狼級開始就沒有開始研發更先進的核潛艇,對上俄羅斯不佔據優勢也不奇怪。俄羅斯在核潛艇方面一直比較上心,目前在核潛艇方面再次趕到了美國的前面也不是奇怪的事情,隨著新一代潛艇服役,美國航母又要開始痛苦了。

相關焦點

  • 續航超強的核動力汽車,裝一次燃料用幾十年,為何還未生產使用?
    該車將兩個後輪之間的核反應堆中,鈾元素的核裂變作為能源,可以把水變為高壓蒸汽,以此推動渦輪葉片,從而驅動汽車在蒸汽冷卻之後返回核反應堆裡進行再次加熱。只要核反應堆裡還有核燃料,它就能發出源源不斷的動力。按照當時設想,核燃料會在汽車大約行駛八千公裡之後耗盡,然後在路邊的核燃料補充站補充燃料。不過由於人們還是擔心會引起核爆炸,因此這款概念車連同它的配套設施、加油站最終都沒有被投入量產。
  • 不只新型核反應堆!俄羅斯借破冰船之名,把建造核航母的路鋪平了
    我們發現俄羅斯的新型艦用核反應堆很有意思。俄羅斯可能利用建造大型破冰船項目,研發測試新型核反應堆,然後正式裝艦,同時不聲不響的為建造新航母,以及其他大型艦艇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現在曝光研發新航母2023年開始的時間點,是一番權衡的結果,俄方還有數年時間進一步完成技術儲備、驗證、基礎設施等的必要準備。
  • 俄羅斯公布拆除核潛艇的照片,核反應堆曝光,比一輛轎車還小
    然而,俄羅斯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公開了阿爾法級核潛艇的完全照,還公布了拆除該型核潛艇的照片,甚至把最機密的核反應堆吊出來示眾,讓全世界評價。俄羅斯拆毀的核潛艇,是一艘舷號K-123的阿爾法級核潛艇,這種核潛艇是蘇聯研製的第二種核潛艇,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所以船員人數很少。
  • 烏克蘭核電站面臨爆炸風險,直接敢用美國核燃料,俄羅斯嚴重警告
    俄羅斯方面已經發出了警告:烏克蘭境內的核反應堆和核電站,包括車諾比核電站,在技術上不兼容的美國核燃料,因為舊式蘇聯核動力反應堆折騰不起美國核燃料。如果在蘇聯核反應堆裝填美國核燃料實驗失敗,不僅烏克蘭將受苦,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也將受苦,甚至形成第二次車諾比事件,俄羅斯科學專家謝爾蓋·拉特雪夫對外證實了這一點。
  • 天上飛的核反應堆!俄國人的瘋狂之舉,或將實現星際旅行
    主要就是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還不夠,實現跨星際旅行需要充足的燃料,但是需要設計可儲存更大容量飛行器,其技術難度和成本大大提高了。人類解決這個問題的終極方案是:研發出核動力發動機的新型火箭,預計地球到火星所需要的時間只要1個月。
  • 原因竟是核反應堆功率較小
    在核武器的研製過程當中,發現核能可以作為一種新能源使用,有著動力持久、消耗燃料小等優點,具備很大的軍事發展潛力。隨著時代在進步,逐步出現了核潛艇、核動力航母等。 目前世界上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有五個,也就是聯合國五位常任理事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
  • 這種核反應堆不僅能發電,還能消滅全世界的核武器!
    導語: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項技術,可以創建含釷燃料的高溫氣冷低功率反應堆。該大學的科學家們建議可以在這些反應堆中使用武器級鈽作為燃料,將其轉化為電力和熱能。長期以來,釷反應堆一直被認為是傳統核反應堆的一種更清潔、安全的替代品,而且最近俄羅斯的一項新研究為釷反應堆帶來了另一個潛在的優勢。來自託木斯克理工大學(TPU)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新的釷反應堆設計方案,可以在生產電能和熱能的同時燒盡武器級的鈽,並處理核廢料。
  • 加拿大研發新技術不用核反應堆生產醫用同位素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原子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在溫哥華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宣布:加研究人員發明出一種不用核反應堆,不用消耗武器級鈾生產同位素的新方法。        安大略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BC)省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一種升級回旋加速器(Cyclotron)設備製造同位素的方法。
  • 每天50噸氫燃料:NuScale用模塊化核反應堆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 NuScale Power 發布的最新評估報告,單個小型核反應堆 NuScale Power Module(NPM)每天能夠經濟生產將近 50 噸的氫燃料。這項由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進行的初步研究表明,通過改善 NPM 的輸出功率能夠使從水中分離的氫氣比此前多 20%。
  • 核反應堆燃料越燒越多,為什麼不多造幾個?到底是誰的陰謀?
    無論是哪種發動機燃料都是越燒越少的,不過確實有這樣一種核反應堆,它的燃料卻不是越燒越少,而是越燒越多!一般根據核燃料在自然界的豐度、提取成本以及裂變的難易程度,我們選擇了鈾(元素符號為U)的同位素U-235作為核反應堆的燃料,它的裂變過程如下:U-235的鏈式反應
  • 俄羅斯「亞森-M」級核潛艇試射飛彈 銳評:又給西方送「聖誕禮物」了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一直沒有建造大型的水面艦艇,主要加強的是水下的力量。美國海軍認為,俄羅斯「亞森-M」級核潛艇首艇的飛彈試射,已對自己構成了很大威脅。過去俄羅斯的核潛艇,雖然也是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但它是以螺旋槳方式推進,螺旋槳的轉速越高,發出的噪音就相對越大。而「亞森-M」級核潛艇採用了泵噴,就像注射器推水一樣,加之又運用了消聲瓦、整體浮筏減震技術等,不但降低了潛艇的噪音,而且下潛的深度也增加了。其次,使用周期更長。
  • 不用充電還0排放的燃料電池車,為什麼車企不普及?
    原因在於普通電動汽車(EV)是通過電池儲備電能,再通過馬達驅動汽車,而燃料電池車(FCV)是通過不燃燒燃料而直接以電化學反應方式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所以燃料電池車只要保證了其儲燃料罐(一般是氫氣)足夠大,就可以獲得更強的續航能力,這點跟汽油車是一樣的。
  • 發電量為尼米茲級的3倍,福特號航母採用的A1B核反應堆真牛!
    壓水反應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縮寫為PWR)是美國貝蒂斯原子能實驗室開發成功的一種輕水核反應堆。所有的壓水反應堆利用普通水作為冷卻劑和中子慢化劑。壓水反應堆原理示意圖目前在美國運行的壓水反應堆被認為是第二代核反應堆。俄羅斯VVER反應堆類似於美國壓水反應堆。
  • 印度一核反應堆將投產 或成為其可再生能源來源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0月25日報導,印度今年即將投產的一座大型核反應堆很可能成為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的來源。該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是使用特製釷燃料棒的反應堆之一。  這座功率高達500兆瓦的核反應堆將建在孟加拉海灣邊的卡爾帕卡姆,屬於印度核能計劃「三步走」戰略的一部分。
  • 核反應堆控制棒外殼新材料問世
    據俄羅斯國家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NUST MISIS)新聞處消息,材料學家們製造出了一種獨特的三層材料「鋼—釩
  • 未來十年值得關注的5種先進核反應堆
    公司的氟鹽冷卻高溫核反應堆)的縮小版,是一種新型的先進核反應堆,採用卵石狀三結構各向同性顆粒燃料(TRISO)與低壓氟化物鹽冷卻劑相結合,能有效地從燃料中傳遞熱量,產生電力。電力商用設計為140兆瓦,能在比大多數先進反應堆更低的溫度下運行,並可實時進行燃料加注,提供高可用性。該反應堆預計將於2026年投入運營,並將在田納西州橡樹嶺進行演示驗證。
  • 比爾·蓋茨向美國國會推廣新核反應堆,願自掏腰包10億美元
    相比於風電與太陽能,蓋茨對核能青睞有加,稱其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理想能源」。他認為,當前核反應堆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可以通過創新來解決。而擁有世界一流科學家、企業家和資金的美國,是孕育這些創新的理想之地。在這封公開信中,蓋茨預告2019年將更頻繁地談及美國如何重新在核能研究中發揮主導作用,「為了恢復在核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美國需要投入新的資金、更新監管規定,向投資者以示誠意。」
  • 俄研發出三層「鋼—釩—鋼」合金材料 可用於核反應堆控制棒外殼
    ,控制棒外殼是核反應堆的關鍵功能性部件,它們與鈾燃料接觸,控制著核反應流的強度。新一代快中子核反應堆能夠重複利用廢鈾,但其主要問題在於控制棒外殼所承受的巨大負荷。反應堆示意圖3月19日據俄羅斯衛星通信社消息,俄羅斯國家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研發出一種獨特的三層「鋼—釩—鋼」合金材料,能長久耐受高達700℃的高溫、剛性輻射性照射、機械壓力和化學影響,這種複合材料可應用在核反應堆的控制棒外殼中
  • 為什麼全世界的核廢料要運往俄羅斯?
    今天筆者和各位朋友們一同來討論下全世界的核廢料為什麼要運往俄羅斯?就不能運到別的地方,或者是就近處理掉,還大費周章的運到俄羅斯呢?咱們閒言少數,直奔主題吧。什麼是核廢料,是一種什麼樣的原料核廢料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 14歲少年在家搞核反應堆,震驚了美國
    14歲 , 初中生們可能還在上課瞌睡14歲,我們還剛開始學化學方程配平14歲,二元一次方程求解還搞不定…但,這個美少年,已經開始改變世界▼∞泰勒·威爾森,記住這個名字,黑君先隨便撿幾件這個少年的事跡來給大家感受一下:小學給大家講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