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力來源。 今年全球新增電力9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儘管全球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然強勁。今年前10個月,全球可再生能源拍賣產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創歷史新高。
-
IEEFA:印度可再生能源領域吸引投資100-200億美元
印度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在一份新的簡報中說,儘管印度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但近期拍賣的積極結果表明,國內外投資者對建設可再生基礎設施的需求仍然很大。相關的政策以及由於Covid-19危機導致的電力需求暴跌,已經打亂了印度的可再生能源產能招標和投產過程。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ICRA認為,在此情況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將貢獻202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大頭。國際智慧能源指出,在印度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下修關稅等一系列利好條件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並促進印度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轉型。
-
國際能源署: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將超煤炭
國際能源署(IE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五年,太陽能和風能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
-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2021-0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煤炭不一定比可再生能源便宜,印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煤炭不一定比可再生能源便宜,印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5-11-18 06:55 來源:澎湃新聞
-
拜登的能源政策:核能VS可再生能源
拜登在勝選演說中說,他將以美國人而非民主黨人的身份執政,不僅為投票給他的人努力工作,也為沒有投票給他的人努力工作。然而,在他的氣候變化政策中,2萬億美元預算幾乎全部用於可再生能源,這正是國會中的絕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的。
-
可再生能源分析和預測(2019~2024)
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增幅與海上風電增長相當,其中以中國、印度和歐盟的增長最為迅猛。水電增速緩慢,但仍然佔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增幅的十分之一。與去年的報告相比,由於成本下降以及政策更加有效,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部署的預測顯著上調。到2024年,公用事業級應用和分布式應用的光伏發電成本將進一步下降15%至35%。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緩解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變得尤為重要。以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為代表的海洋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據統計,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約佔世界能源總量的70%以上。但是,我們開發利用的海洋能卻微乎其微。
-
最佳可再生能源組合將出現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科技大學的阿納塔普爾的斯裡·文卡茨斯瓦拉工程技術學院(SVCET)的一組科學家創建了一個模型,以尋找可再生能源的最佳組合,用於在農村地區部署離網發電項目通過由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開發的HOMER軟體,以多種不同的配置設計了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統。學者指出:「仿真分析選擇最佳的動態規劃和系統設計,這是電力需求的函數。HOMER還執行混合動力系統的總成本,並確定資本成本,更換成本,運行維護成本,燃料成本等。」此外,他們使用開發成Matlab軟體的遺傳算法(GA)來評估基於約束的優化問題。
-
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佔比在2020年1-6月間上升至23%,提前達到2030年的...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燃料熔化事故,讓日本國民了解到日本的核電站項目所面臨的經濟和社會風險。2011年以後,可再生能源在逐步取代核能成為了日本低碳電力的主角。目前,日本正在逐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比例,並計劃提出更為積極的目標。
-
韓國能源政策大轉向:不再開發核電 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韓國總統文在寅19日宣布,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將終止所有建設新核電站的計劃,也不再批准延期運行現有核電站,以兌現競選承諾。韓國上世紀70年代建成第一臺商業核電機組,進入21世紀以來更積極推進自主研發核電技術,爭奪海外市場訂單,躋身核技術主要出口國行列。放棄開發核能,顯示韓國能源政策重大轉向。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疫情前的項目將在成本持續降低和不間斷的政策支持下穩健運行,促使2021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近10%的新紀錄,其中歐洲和印度將引領增長。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將引領全球電力行業,並在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但在此過程中,世界各國仍需儘快解決由於激勵補貼政策到期所產生的政策不確定性問題。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
海洋可能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美國,中國,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印度在內的由24名成員組成的OES認為,海洋能源由於其巨大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聖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是一個促進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採用和可持續利用的組織,它認為海洋能比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的潛力更大。 根據IRENA的數據,世界上800,000公裡的海岸線中,有2%的波浪功率密度超過了每千瓦30千瓦(kW / m),根據估算,全球技術潛力約為500吉瓦電能(GWe)。
-
熱點評論 | 開採可再生能源或將威脅生物多樣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開採可再生能源或將威脅生物多樣性【每日能源網9月10日報導】研究者周二警告稱,可再生能源正在推動新一代的採礦,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威脅全球生物多樣性。這項研究發現,將近84%已規劃但還未投入使用的礦場將開採可再生能源生產所需的材料,而在已投入使用的礦場中這一比例為73%。研究者表示,與開採其他材料的礦場相比,開採可再生能源材料的礦場在投產前的開採密度似乎更高,這讓人們擔心其對環境的影響會更大。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敦促各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要將全球氣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2攝氏度(3.6華氏度)的水平。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主要匯報三方面的情況:一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些基本情況,二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從戰略高度看,開發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並使其在保障能源供應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經成為了我國可持續的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工業革命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
IEA:可再生能源市場2020年和2021年展望概述
但是,預計兩國政府都將提供一定的靈活性,允許項目在2021年投產,而不會失去其激勵作用。因此,該預測預計一些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在2021年重新安排和投入使用。由於歐洲某些國家推出了世界上最嚴格的封鎖措施,預計施工延誤將直接影響歐洲公用事業規模的項目。但是,產能增加預計將在2021年反彈。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