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前面文章說到小蘇打、泡打粉和鹼這三種物料都是白色粉末,都可以用來發麵,但他們的發麵原理不同,產氣的機制和產氣量也不同,使用的場景和各自的使用邊界也是不同的。本期內容就來說說泡打粉使用到包子行業中的相關問題。
二、六個知識點
1.泡打粉為何會普及到包子行業?
2.泡打粉是由什麼組成的?
3.泡打粉的發麵原理是什麼?
4.泡打粉做出的包子和用小蘇打做出的包子有什麼區別?
5.泡打粉有哪三種類型?
6.不同類型的泡打粉,該如何選擇和使用?
問題一:泡打粉為何會普及到包子行業
泡打粉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了,但是泡打粉是如何普及到包子行業的,知道的人並不多。
在泡打粉還沒有被普及之前,大部分人都是用老面加小蘇打或者鹼來發麵的,這裡有個核心的問題。就是麵團必須呈酸性,這個酸性物質是由發酵產生的,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是一個變量,受時間環境等因素影響,不易控制。所以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包子不是很穩定,對經驗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並且,麵團的發酵時間相對較長,效率非常低,所以,以前做包子是個技術活,泡打粉夏天能解決這個問題,泡打粉的應用就在包子行業出現了。
問題二:泡打粉是由什麼組成的
那泡打粉到底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泡打粉是小蘇打和一種或幾種酸性粉末,再加上玉米澱粉的混合物。
在小蘇打裡,按照比例加入酸性物質,發麵時,就不需要麵團呈酸性了,泡打粉本身就可發泡。這樣做,既簡化了發麵過程,又可使做出來的包子質量穩定,利於標準化的生產。
添加玉米澱粉是為了避免,泡打粉中的酸性和鹼性物質遇到空氣中的水分,提前發生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泡打粉需要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的原因。
問題三:泡打粉的發麵原理是什麼
那用泡打粉發麵產氣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李記用的是雙效泡打粉,像上期使用小蘇打的實驗一樣,將泡打粉放入冷水裡,生成了產氣效果。放入熱水裡,也生成了產氣效果,產氣量更多了些。這個實驗說明,雙效泡打粉,不需要任何前置條件,遇水和遇熱即可產氣,且遇熱,產氣量更大。
泡打粉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本身就能產氣,不再依賴麵團發酵產生的酸性物質。劣勢也很明顯,由於麵團沒有了發酵過程,所以,發酵中產生的風味物質,也就沒有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用泡打粉做的包子,沒有用老面做的,好吃的原因。
問題四:泡打粉做出的包子和用小蘇打做出的包子有什麼區別
( 下圖是李記用同樣的配方,只是把小蘇打換成了泡打粉,直接蒸製後的包子效果)。
用泡打粉做的包子明顯偏白,這是因為,用小蘇打做包子,需要發酵麵團,麵團在發酵的過程中會和空氣接觸,所以面相對發黃。用泡打粉,不需要發酵麵團,所以會偏白一些。
掰開內部組織結構和用小蘇打做出來的區別不大。口感上,李記覺得沒有用小蘇打做出來的好吃。風味上,也少了些麵團發酵的味道。
問題五:泡打粉有哪三種類型
泡打粉共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前置型,俗稱快速泡打粉;一種是後置型,俗稱慢速泡打粉;還有一種就是雙效泡打粉。
快速泡打粉,是與水結合後,產生氣體,起到發麵的作用。和面時,把泡打粉和麵粉,攪拌在一起,倒入水後,有起泡產生,這就是泡打粉遇水產生氣體的效果。
慢速泡打粉,是泡打粉遇熱後,產生氣體,起到發麵的作用。做包子時,只有蒸製環節才有加熱工藝,所以,後置泡打粉,只有在蒸製環節,才能產氣發麵。
雙效泡打粉,就是遇水遇熱都產氣。在和面時會產氣,在蒸製時也會產氣。
問題六:不同類型的泡打粉,該如何選擇和使用
前置泡打粉,適合包子蒸製前,醒發相對成熟的工藝,一般使用二次醒發工藝時,用前置泡打粉較多。這樣做可以讓麵團或是包子在醒發時,同時受到酵母菌與泡打粉的作用,加速醒發。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樣做,蒸製時,不會產生由於表皮泡打粉產氣而導致的起泡現象。
如果想要快速製作包子,也就是說,前期的麵團和包子基本不醒發,後期蒸製時還想要包子鬆軟,這時,可以使用後置泡打粉,讓泡打粉在蒸製時產氣發麵。
總之,我們在使用泡打粉時,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和工藝來確定使用泡打粉的種類。只有做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才能事半功倍,做出更好的包子。
三、結語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下期李記來說說鹼,跟大家聊聊,用鹼發麵的原理。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學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