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看多了您會發現,歷史上總有些人和事驚人的相似,仿佛真有世道輪迴一樣。比如安祿山與和珅二人就有類似的經歷,他們都犯過一個相同的錯誤,最後的結局也十分相似,究竟他們犯了什麼錯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安祿山與和珅都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一個是唐朝反賊,一個是清朝貪官,二人不僅在性質上相差了十萬八千裡,而且在時間上也更是相差了一千多年。即便如此,如果您仔細思考和總結就會發現,安和二人有不少的共同之處。比如,他們的出生都不好,最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還有他們都精通多門語言;當然,他們兩人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人生結局,而歸根結底在於他們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
眾所周知,安祿山實現「上位」依靠了兩樣技能——賄賂和獻媚。史料記載,安祿山早年在平盧使擔任兵馬使,後來通過賄賂朝廷官員才受到唐玄宗的召見,因此他獻媚的技能也才得以發揮。比如他為唐玄宗和楊貴妃跳胡旋舞時,唐玄宗問他肚子為何那麼大,他不說自己生得肥胖,反而說肚子裡裝的是對皇帝的一片忠心;另外他還認作楊貴妃的義子,因此一來二去就和唐玄宗成了「一家人」。最後,安祿山博得玄宗的歡心,實現逆襲。
值得一提的是,安祿山「拍馬屁」的技能也確實有些過頭了,從而為他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安祿山被召見入宮宴飲,玄宗讓他拜見皇太子,但他卻以不知宮中禮儀為由拒絕拜見太子,還表示他在宮裡只認皇帝一人。很顯然安祿山又在「拍馬屁」,雖然玄宗聽完這話心裡美滋滋,覺得他忠心耿耿,但是他此舉卻激怒了皇太子。
說了安祿山,再看看和珅。和珅早年步入仕途就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和珅精通四書五經,尤其能背誦《孟子》全文及其註解,因此當乾隆皇帝讀《孟子》時總找和珅陪著;再比如和珅的筆跡和乾隆皇帝幾乎一模一樣,所以乾隆皇帝對他十分欣賞,但乾隆不知道的是,和珅在未入宮之前就開始模仿他的筆跡了。如此,乾隆皇帝對和珅另眼相看,而和珅也總是在乾隆面前說好話,所以最後和珅得以平步青雲。
俗話說「物極必反」,和珅獻媚固寵深得乾隆歡心,但卻得罪了不少的朝廷大臣,甚至還惹怒了好幾位小皇子。比如,和珅曾向乾隆皇帝表示,第十五皇子顒琰行為不端,但實際這是和珅為了報復顒琰對他的鄙夷。久而久之,和珅也就成為了諸皇子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還一起商量不管以後誰當上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和珅以洩心頭之恨。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乾隆駕崩之後顒琰繼承皇位,即嘉慶皇帝,而他也兌現了當年的諾言——將和珅革職抄家,最後被賜死,而此時距離乾隆駕崩僅十五天。再看安祿山,他得罪了皇太子之後為了避免後患便提前起兵造反,最後在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被其子安慶緒所殺,下場也十分悽慘。對比可知,安祿山與和珅都是阿諛諂媚的行家,他們以此獲得人生所謂的「成功」,但「獻媚」的行為,卻超出為臣子的底線,以至於將自己逼上絕路。
對我們來說,應當以史為鑑,不可將溜須拍馬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而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憑藉自己能力和本領去實現理想。另外,我們還要在生活中有「限度」意識,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過底線,否則必然是害人害己。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