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侯孝賢十年磨一劍的武俠電影《刺客聶隱娘》,讓他獲得了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而作為《刺客聶隱娘》的母體《聶隱娘》與唐傳奇也自然而然地進入讀者的視野。原文中,不足兩千字的奇文瑰句,勾勒出一個奪人心魄的女俠形象: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開腦後而藏匕首,「用即抽之」;「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殺人後常用藥將屍體化為水,「毛髮不存矣」;甚至有孫悟空般的魔幻本事,能「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這才叫「謎一般的女子」。
不僅如此,聶隱娘還是個足以讓今天的女權主義者們拍手稱道的「大女人」。一位「磨鏡少年」經過她家門,她一眼相中,「此人可與我為夫」;把這個意思告訴父親,其父竟「不敢不從」,遂成二人之好事;這個男人除了淬鏡之外一無所長,武藝與妻子更不可同日而語——兩人騎著一黑一白兩頭毛驢執行暗殺任務,碰到喜鵲鼓譟礙事,「丈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但聶隱娘始終很照顧有「吃軟飯」之嫌的丈夫,長年託父親「給衣食甚豐」不說,在退隱江湖前,還特意請自己的金主給丈夫謀個職,「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
而這樣一個神出鬼沒、有情有義的聶隱娘,只是唐傳奇中眾多光彩照人的奇女子中的一例而已。在《太平廣記》的「豪俠」部分,光描寫俠女的就有《聶隱娘》、《甘澤謠·紅線》、《集異記·賈人妻》、《上清傳》、《謝小娥傳》、《崔慎思》、《歌者婦》、《北夢瑣言·荊十三娘》等多個故事。以下跟著慢師傅一起去看看唐傳奇中的奇女子。
崔鶯鶯
出處丨元稹撰,原題《傳奇》,《異聞集》載此篇,還保存原題,收入《太平廣記》488卷,收錄時改作《鶯鶯傳》,沿用至今,又因傳中有賦《會真詩》的內容,俗亦稱《會真記》。
簡介丨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表妹鶯鶯一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覆,兩人終於花好月圓。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認為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一年多後,鶯鶯另嫁,張生也另娶。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
霍小玉
出處丨出自蔣防的《霍小玉傳》。《霍小玉傳》,唐代傳奇小說,略晚於《李娃傳》、《鶯鶯傳》,代表唐傳奇發展的又一高峰。
簡介丨霍小玉系霍王府庶出,淪為藝妓,與名門出身的新進士李益相愛。小玉擔心自己身份低微,不能與李益長相廝守,李益以縑素書永不相負之盟約,「引諭山河,指誠日月」。霍小玉遂和李益兩年日夜相從,之後李益授鄭縣主簿,離別之時,小玉向李益請求八年相愛之期,李益再申皎日之誓,並答應八月來娶。李益歸家覲親,其母已為他訂下甲族盧氏之女,李益憚與母親嚴威,知必負小玉之盟,遂與小玉斷絕書信及往來,並自秘行蹤,斷絕小玉想望。小玉日夜懸想,多方賂遺親知,打探李益消息,資財用盡,變賣妝奩。「懷憂抱恨,終歲有餘,羸弱空閨,遂成沉疾。」終有一黃衫豪客攜李益至小玉家,小玉曆數自己的不幸和對方的負心,長慟數聲而絕。後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三娶皆不諧,終生不得安寧。
▲張大千《紅拂女》
紅拂女
出處丨《虯髯客傳》是五代時期漢族傳奇小說。《太平廣記》、《崇文總目》、《通志‧藝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齋隨筆》、《宋史‧藝文志》等以為杜光庭作;《說郛》、《虞初新志》等則題張說作(此論並無任何證據);魯迅所編《唐宋傳奇集》亦署杜光庭。按蘇鶚《蘇氏演義》載「近代學者著《張虯須傳》﹐頗行於世」,蘇鶚與杜光庭同為唐末人,不當稱杜為「近代學者」。大約此傳曾經杜光庭刪節,收入其所編之《神仙感遇傳》,後人遂以為是他的作品。
簡介丨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楊素家妓紅拂傾慕李靖,隨之出奔,途中結識豪俠張虯髯,後同至太原,通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虯髯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遂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後虯髯入扶餘國自立為王。文中的李靖﹑紅拂﹑虯髯三人,後人亦稱「風塵三俠」。
龍女
出處丨《柳毅傳》,唐代傳奇小說,李朝威撰。一卷。收入《太平廣記》419卷, 只題作《柳毅》,無"傳「字。魯迅的《唐宋傳奇集》始為校增。汪國垣的《唐人小說》仍作《柳毅》。曾慥《類說》引《異聞集》題作《洞庭靈姻傳》,似是原題。本文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詳,約中唐時人。
簡介丨本篇寫洞庭龍女遠嫁涇川,受其夫涇陽君與公婆虐待,幸遇書生柳毅為傳家書至洞庭龍宮,得其叔父錢塘君營救,回歸洞庭,錢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與龍女成婚。柳毅因傳信乃急人之難,本無私心,且不滿錢塘君之蠻橫,故嚴辭拒絕,告辭而去。但龍女對柳毅已生愛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幾番波折後二人終成眷屬。
倩娘
出處丨《離魂記》,唐代漢族傳奇小說。共一卷。收入《太平廣記》358卷,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也收入此篇。作者陳玄祐,代宗大曆時人,生平事跡不詳。
簡介丨本篇以離奇怪誕的情節,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願望,歌頌了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鬥爭,具有典型意義。篇末寫到倩娘的離魂與肉體相合時,巧妙綴上「其衣裳皆重」這樣一個細節,給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覺。
李亞仙
出處丨《李娃傳》又稱《汧國夫人傳》,是唐代傳奇小說之一,共一卷。作者白行簡(776-826)。《李娃傳》作於貞元十一年(795),可能根據唐代民間說唱故事一枝花話改編而成,收入《太平廣記》484卷。
簡介丨滎陽公子鄭生到長安應試,在平安裡與與名妓李娃一見傾心,後來資財耗盡,被老鴇設計逐出。輾轉入兇肆(協辦喪事的殯儀鋪),靠唱輓歌自給。在天門街的輓歌比賽中,鄭生以聲情並茂的動人表演為其所在的東肆打敗了西肆,卻被他進京入計的父親認出。其父以他玷辱門庭,「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與他斷絕父子關係,棄之而去。經兇肆同輩搭救,鄭生保住了性命,卻淪為乞丐。在一個大雪之夜,鄭生行乞到安邑東門,被李娃認出。經李娃調護,鄭生恢復了健康,並且科舉連中,登第為官,與李娃結為夫婦。李娃被封為汧國夫人,鄭生也與其父和好如初。
長恨歌傳
出處丨《長恨歌傳》是歷史題材的傳奇小說。共一卷,陳鴻作。陳鴻,唐代小說家,字大亮。生卒年不詳。貞元二十一年(805)進士﹐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長慶元年(821)﹐太和公主遠嫁回鶻﹐他曾充赴回鶻婚禮使判官。文宗大和初﹐其人尚在。嘗自稱「少學乎史氏﹐志在編年」(《大統記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編年史《大統記》30卷﹐今不傳。《全唐文》存其文3篇。
簡介丨楊妃故事,本為唐人津津樂道,大曆以後,見於歌詠叢談的不少。陳鴻此傳,筆酣墨飽,為其他作者所不及,因此,本篇和白居易的歌辭就早為世人所熟悉了。它追述了開元年間楊妃入宮,在安祿山叛亂後,她跟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於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與楊札相見的事情。故事情節和《長恨歌》一樣,不過白居易採用的是詩歌的形式,作者採用的則是散文的形式,兩者實相得而益彰。
聶隱娘
出處丨裴鉶所撰小說《聶隱娘》。《太平廣記》收錄本篇。羅燁《醉翁談錄》所錄宋人話本篇目中有《西山聶隱娘》一目﹐當是據本篇編寫。清人尤侗據以編為戲曲《黑白衛》﹐頗受王士禛愛賞。
簡介丨聶隱娘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五年後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鏡、餘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聶父死後,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欲令聶隱娘暗殺之,聶卻轉而投劉。主帥另派精精兒與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後劉昌裔入覲,聶告別而去。劉死後,聶又至京師劉柩前慟哭。
▲任率英《紅線盜盒》
紅線女
出處丨唐代漢族傳奇小說。袁郊撰。原為《甘澤謠》中的一篇。袁郊所撰《甘澤謠》中的一篇。今收於《太平廣記》。明代梁辰魚據以撰《紅線女》雜劇,無名氏又將它與梁的另一劇本《紅綃》合為一劇,稱為《雙紅記》。京劇中《紅線盜盒》亦取材於此。
簡介丨紅線女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五年後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鏡、餘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聶父死後,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欲令聶隱娘暗殺之,聶卻轉而投劉。主帥另派精精兒與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後劉昌裔入覲,聶告別而去。劉死後,聶又至京師劉柩前慟哭。
資料/《唐人傳奇》、《唐五代傳奇集》 整理/德維 排版/甌南 編輯/Hienwey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