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奇女子!她,曾經轟動世界,不屑於「諾貝爾獎」;她,是鄧稼先、楊振寧的同事。她,為祖國事業「拋夫棄子」,隱姓埋名30多年,成為「兩彈一星」功臣,而她的名字卻少有人知道。她是誰?
著名科學家王承書先生!
這個奇女子,名叫王承書。人們尊稱她為「王先生」!
王承書,祖籍湖北武昌,1912年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在17歲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畢生的「摯愛」——物理學。1930年,她作為唯一女性,被保送到了燕京大學物理系。1934年,她「打敗」了物理系所有人,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並拿到了學校最高榮譽。不久,獲得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
左起:鄧稼先、王承書、楊振寧、張文裕
1951年,被認為奇女子的她,提出了一個影響世界物理學的觀點: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這個觀點一發布便震驚世界。她,被載入世界物理學史冊。
沒有停止攻關的王承書,1952年,第一個證實了索南多項式。再次震驚了世界!
此時,讓無數科學家青睞的「諾貝爾獎」正向她悄悄走來。但是,她並不感興趣。她認為,新中國需要她回國效力比什麼都重要!於是,她與丈夫張文裕準備回國。
1956年,王承書夫婦終於回到了祖國。1958年,我國創造熱核聚變研究室。面對這個陌生領域,已經44歲的王承書沒有退縮,7天7夜把一本新書翻譯了出來,為國人學習提供理論支持。兩年後,她成了我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尖專家。
年輕時與科學家一起研究的王承書!
那時,我國正在進行原子彈研究。一天,錢三強找到王承書,請她幫忙分離鈾同位素。如果同意了,就要隱姓埋名參加我國核武研究,就要與丈夫和子女分離,遠離城市。而且不是一年兩年,可能要幾十年。
為了祖國利益,不怕犧牲個人利益。1962年,王承書告別丈夫和年幼的孩子,獨自來到了某工廠,開始秘密的科研工作。當時,整個廠只有她一個女科學家。
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和工作任務的巨大壓力,不到50歲的王承書已是滿頭白髮。自從進入這個工廠,王承書便「查無此人」。就連前來視察的鄧小平不禁感嘆:「就連你丈夫張文裕都不知道你在哪呢!」
整個科研廠家只有王承書一位女科學家!
那時,王承書的丈夫作為我國某領域的專家組長,正在另一個科研崗位上為國家隱姓埋名地工作著。他們年幼的孩子只好在北京上寄宿學校。
兩年奮鬥,這個廠終於提取出了合格的高濃鈾產品,為原子彈爆炸提供了燃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終於打破了強國的核壟斷,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王承書不禁振臂高呼!
原子彈爆炸後的一天,錢三強找到王承書說:「你願意留下繼續工作嗎?」「願意!」王承書堅定地說。
老年時的王承書還在進行科學研究!
1972年,王承書擔任大型國產擴散機的總設計師。1973年,王承書主動提出研究雷射分離法。1991年研究成功,為我國的雷射分離技術奠基。
1992年,80歲的王承書有眼疾,仍然在科研一線,仍然在培養科研人員。一次,她去醫院看白內障,醫生建議打10針進口藥,每針600元。她嫌貴幽默地說:「你看,我的眼睛還值6000元嗎?」
王承書,一生不貪慕金錢。她的稿費和獎金,多半捐給單位購買書刊。退休後,她與丈夫約定,死後不留任何錢財。1992年,丈夫去世,她把丈夫一生的積蓄10萬餘元,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建了一所「文裕小學」。在她病重的時候,她立下遺囑,將自己攢下的幾萬元也統統捐給希望工程。
病房裡的王承書接受採訪!
現在,每當我們點讚為中國核武事業作出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等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還有一位奇女子:核物理學家,氣體動力和鈾同位素分離專家——王承書先生!
1994年6月18日,王承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