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頁巖油開採不過區區十幾年而已,中東的油田可是開採了接近上百每年了,而且聽說現代石油開採都注水,油田越大注水也越多,這中東除了早期油田開採以外,後期都注水,這半個世紀的注水,中東地下斷裂帶到處都充滿了水,一旦錯動,難道會真的會發生當年亞特蘭蒂斯一夜之間沉入海底的悲劇?
世界上的油田很多,煤礦也很多,可是常有煤礦開採區的塌陷,卻沒有油田的塌陷,原因就在於石油的成因和自然儲存場所。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其實在石油開採中,注水是很常見的操作手法,這個方式主要是維持地層壓力,否則油田產量很快將會下降,這種注水為維持地層壓力的方法叫做彈性水驅,當然除了注水維持壓力外,還有空氣驅,溶解氣驅,混相驅,聚合物驅等,不過彈性水驅成本是最低的,所以普通油田開採同樣需要大量注水!
這水的來源到也無需太擔心,因為油田開採出來的石油中,有部分是水,後期甚至大部分都是水,回注就可以了!比如沙特的加瓦爾油田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到現在為止每天仍然產油500萬桶,自上世紀50年代起,總共開採了將近700億桶,按50%注水算,也注入了350億桶,也就是相當於注入了將近50億噸水!
液體難以壓縮,所有即便是地下空間中只有水存在,也能很好地支撐上部的巖層,因此因為開採石油導致地面塌陷的現象比較少。
還真不必擔心,因為普通油田的注水和頁巖油的注水並不一樣,普通油田的注水有些類似於回填,這些油田的地下都是多孔結構,石油採出,水就佔據了這些位置,從理論上來看原來的油田的量還是差了不大,這些水也並不會跑到其它地方去
地球上若是發生地震,最大的原因是本身地質構造引起的,尤其是地質活斷層。活斷層的意思就是會因為地殼的運動變構,當積攢到一定能量的時候會發生巖層的崩壞,連鎖導致上部地層受影響,釋放的能量傳播到地面就造成了地震。
石油開採一般並不是很深,多是3000米左右,而且不像固體礦需要打出粗大的礦洞,石油礦原理相當於壓水井,就是在地上鑽個不是很大的眼,然後管道搞個「磕頭蟲」,磕頭蟲就像壓水井一樣將油從地下抽出,對地質地層的破壞並不大,這也使石油開採不容易引發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