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6個健康轉折點,走錯一步影響終身!預防方法留存好!

2020-12-06 瀟湘名醫

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人生轉折點。健康也一樣,一生中身體會有幾個健康轉折點。如果走錯任何一個,都會影響終身!

1. 30歲後,骨量轉折點

30歲,是一個人骨量的轉折點。中日友好醫院研究員劉忠厚教授在2014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在20歲以前骨骼沉積速度最快,20歲時基本上達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約到30歲達到骨量的最高點。①

這也意味著30歲前誰的骨量儲備多,以後發生骨質疏鬆及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就越小。

北京積水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鄧微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疾病,等年紀大了再預防,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的。一般來說,從30歲左右開始骨量開始流失。因此我們應該從35歲就要開始注意科學的補鈣,每日攝入鈣量為800~1200毫克(男性800毫克,女性1200毫克)。②

骨科專家建議:

① 骨量檢查:45歲的女性和年過50歲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有抽菸、嗜酒不良習慣的人群,檢測年紀要適當提前,做到早發現早控制。②

② 不挑食,多運動:攢骨量越早越好,不偏食挑食,只有飲食結構均衡,才是骨量存儲的基本保障;跑起來跳起來,這樣骨頭才結實,使中老年後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鬆的時間推遲。

③ 推薦高鈣食物:生活中可以注意補充高鈣食物,像牛奶、酸奶、豆製品、魚蝦、一些蔬菜、全麥穀物、乾果都是很好的鈣來源。乳製品的鈣吸收率比較高。基本上100毫升奶能提供100毫克鈣,而且比植物性食物來源的鈣更容易吸收。

此外,為了骨骼健康,適當曬曬陽光也非常重要。③

2. 40歲後,血管硬化爆發點

40歲後是血管硬化爆發點,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爆發的轉折點。河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振濤在個人公號上介紹,動脈硬化一般起源於嬰幼兒時期,此時動脈內膜可出現脂點或脂紋,雖然不會立即發病。但卻埋下了禍根。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發病者逐漸增多,35歲左右進展最快,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婦女更為多見,60歲以上的人可以說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④

心血管專家建議:

採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儘早預防動脈硬化。比如:

① 適當增加運動: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時左右,可分次進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

② 合理安排生活:

應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規律,防止生活無度。

③ 戒菸限酒:

堅決戒除吸菸,可飲少量低度酒,以提高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提倡每天喝茶,杜絕含糖飲料。

3. 50歲後,癌症高發的轉折點

我們身邊很多人發現癌症時,很多都是50歲左右的年紀。在中國腫瘤期刊刊發的《2003~2007年中國癌症發病分析》上,關於癌症年齡與發病率的曲線可以看出,人過中年後,癌症開始發病,到50歲左右的時候,發病率直線上升,尤其是城市人口更為明顯。⑤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黃新恩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現在癌症的主流人群依然是老年人,但40~50歲的人群有上升趨勢。在腫瘤內科病房,目前這個年齡段的病人約佔三分之一左右,較10年前明顯上升。⑥

腫瘤專家建議:

因此,很多癌症篩查項目也建議在40~50歲左右去做,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比如:⑦

① 乳腺癌篩查——超聲+鉬靶

一般建議40歲以下的女性一年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乳腺超聲和鉬靶篩查各篩查一次。

② 胃癌篩查——胃鏡

推薦50歲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胃鏡,胃癌高發區普查年齡可適當提前。

③ 腸癌篩查——腸鏡

群50歲以上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如果發現有息肉,需要隔一年再檢查一次。如果沒有可以間隔三年左右進行第二次檢查。

中年人尤其是40~50歲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孩子未曾獨立,老人需要照料,是家庭的脊梁和工作的骨幹。壓力特別大,確實比常人更累。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4. 60歲後,眼病高發

醫生們常說的一句老話,「花不花四十八,白不白六十來」,意思是說,48歲是老花眼高發時期,60歲則是白內障等眼病的高發轉折點。一項刊發在《中國現代臨床》雜誌的統計研究發現,在眼科就診的6萬多例患者中,60歲以上白內障開始增多,尤其在70歲以上,構成比均在40%以上。而視網膜疾病主要集中在51~70歲之間。⑧

眼科專家建議:

北京安貞醫院特聘專家朱思泉在2019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建議,50歲以上中老人,有必要每年檢查一次眼底,為自己建一份眼健康檔案。

因為不僅僅是眼部疾病,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甚至老年痴呆、老年人用藥不良等問題,都能在眼部一探究竟。⑨

5. 70歲後,肌肉流失高發期

俗話說「人越老越要有點肌肉」,70歲後開始進入到肌肉流失的高發期。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病內科主治醫師張寧在2015年健康時報刊文談到,70歲以後體重開始明顯下降,下降速度愈快者,壽命通常愈短,這是因為此時期的體重下降通常與肌肉質量減少有關,此現象與肌力下降的現象合稱為肌肉減少症。⑩

醫學運動專家建議:

老人要加強肌肉訓練,將這一進程延緩。65歲以上的老人,建議考慮舉重練習以加強肌肉力量,增強肌肉訓練,防止體力衰退,同時還要進行一些身體柔韌性和平衡的練習。⑩

其實,鍛鍊肌肉有最簡單的方法:找兩個礦泉水瓶裝滿水,在家裡一邊看電視,一邊平舉、側舉、上舉礦泉水瓶。每周3次,每次20分鐘以上,就能減少肌肉萎縮機率。

6. 80歲後,老年痴呆增長最快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老年痴呆大多發生在80歲左右的人群。一項發表在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的《進一步重視我國老年痴呆流行病學研究》提到,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20世紀60年代的約6%增加到2000年的10%,預期到205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1/4,其中80歲以上者是人口比例增加最快的年齡段。

「我們臨床中發現,70~75歲是輕度認知損害的迅速上升期,80歲就到頂峰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張振馨在2015年認知損害研究及標準化診治示範協作組專家研討會上說道。因此,我們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都應該去記憶門診做個篩查,這樣就能在早早期發現你是否有輕度認知損害和老年痴呆的風險。

神經科專家建議:

預防痴呆,可以試一試這些小方法:

①聽聽音樂

② 喜歡小動物的可以養個寵物,跟它多交流,多說話,也是鍛鍊大腦的好方法。

③ 體育健身,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每天堅持鍛鍊10分鐘,就對維護記憶有幫助。

過好人生每一個健康轉折點,

健康幸福到晚年!

【來源: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癌症怎麼預防 6個方法效果好
    癌症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難治療的疾病,在平時主要能做的還是預防,我們知道得了癌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那麼大家知道吃什麼可以預防癌症嗎?很多人知道癌症威脅生命,但是對癌症並不了解,癌症是什麼?下面就一起看吧。
  • 快死的果汁巨頭,13年前一步走錯陷入絕境?
    但朱新禮卻走出一步當時周邊幾乎沒有人看懂的棋。他辭掉公職,下海經商。不過他不像潘石屹去搞房地產,而是選擇接手一個已經倒閉的縣辦罐頭廠。用他的話說,這家廠已經「負債千萬元、停產多年」。不過,他換了個思路:做果汁。
  • 提高用戶留存的 5 種方法
    移動應用中資訊閱讀、社交溝通和系統工具的留存率往往是最高的,在4個月後的留存率能穩定在10%左右。二、提高用戶留存的方法1.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產品,它的留存能好嗎?然而根據早期數據統計,Same的次日留存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日後的留存也能到達30%。
  • 淺談計算留存天數的三種方法
    一、留存率 vs 留存天數產品經理都知道什麼是留存率,但要向外人解釋什麼是留存率,那就有點困難了。即使是面向業內人士,不容易說清楚。他們通常會問:這是針對新用戶還是活躍用戶?為什麼7日留存和周留存是不一樣的?更別提這個指標對他們的工作有什麼影響。
  • 60分貝噪音影響心臟 9個方法預防心臟病
    我們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預防心臟病。  60分貝噪音影響心臟  噪音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對人體心臟的影響也越大。研究發現,長期生活中高分貝噪音中的人群,飛機噪音對他們的影響也要高於普通人。每天生活在至少60分貝噪音中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30%。  生活中除了噪音會影響心臟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是導致心臟病的原因呢?
  •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人類可謂是地球的幸運兒,只用了短短幾百萬年的時間,就成為地球上的主人,不費吹灰之力,比恐龍呆的時間都要久遠。人類每天過著安逸的生活,地球提供豐富的資源,適宜的環境,這些對人類而言都是必不可缺的,人類一直躺在自己的舒適圈,總歸來說並沒有對地球貢獻過什麼,只是一味的在破壞地球,科學家預測人類未來即將面臨三個致命威脅,如果無法抵抗,只能走向淘汰,那麼到底是哪三種威脅呢?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 全面解析·好醫保終身防癌醫療險
    長期以來,不管是百萬醫療險,還是防癌醫療險,都不能終身續保。一般最長的保證續保期間,也就6年。 但是這個歷史被改變了。該款產品由支付寶聯合人保健康、中再壽險共同發布。銷售平臺是支付寶,承保公司是人保健康。
  • 關於加強學校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二、血吸蟲病流行區的省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儘快研究制定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落實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項措施,並在血吸蟲病感染高發季節(每年6-10月)到來之前,將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部署到位。
  • 6個好方法教你如何預防!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嚴重時還容易影響患者的行走功能。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年紀增長之後,就必須要預防膝關節出現退行性病變。 那麼日常生活中預防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 高留存產品背後的用戶體系設計
    產品留存的高低,是衡量產品的價值最好說明,高留存也是撬動產品飛速增長的槓桿。運營好用戶留存,不管使用用戶激勵體系,還是產品激勵體系,都值得認真規劃。很顯然,維繫老用戶更划算,但對企業來說,並不是服務好老用戶就行了,而是還要服務好新用戶。如果把留存用戶的人數比喻成池塘中的水,那麼入口水要多,出水口要少,這樣池塘的水才能越來越多。換句話說,提升用戶留存率,用戶才能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高留存還意味著產品被用戶認同。高留存的產品在留存用戶上和遊戲化設計有很類似的激勵體系。
  • 健康| 20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法發布!
    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 在霧霾嚴重的時候跑步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摘要:在先進的計算機模擬和有關汙染對人類健康影響的數據的幫助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城市,騎自行車和步行對健康的好處都遠大於空氣汙染造成的損害。至於騎車的淨收益開始下跌的轉折點,天津、北京和武漢是45分鐘,成都60分鐘,杭州、重慶75分鐘,廣州和上海在90分鐘。
  • 腦梗發作危害不小,6個預防方法,可以記住
    腦梗死患者在梗死發生前的日常生活中並無自覺症狀,突然昏倒然後發病,根據腦部缺血,梗塞的部位面積不同又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通常表現為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等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那如何預防腦梗,一起來看一下。
  • 用戶留存的最強增長手段:行為模型
    二、用戶習慣養成的方法論:上癮模型(Hooked)尼爾·埃亞爾在《上癮》中,提出了新穎而實用的「上癮模型」(Hook Model),即通過四個方面來養成用戶的使用習慣。下面小編將就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並結合案例來說明實際工作中應該如何運用這個模型。
  • 保護腎臟的方法你知道嗎?養成這4個好習慣,腎會幹淨又健康
    腎屬於泌尿系統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過濾人體多餘的水分和代謝廢物,生成尿液排出體外,調節體內水、電解質的動態平衡,保持體內環境的穩定,同時,腎臟還具有重複吸收的功能,可以預防營養物質的丟失,如果腎臟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身體尿液的排出,導致營養物質的丟失等多種症狀,若出現腎功能問題,則會嚴重危害到人體生命健康
  • 高考生兩次走錯考場:孩子,對自己負責就得對高考心懷敬畏!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延後了一個月。往年,大家都喜歡說6月6日、6月7日、6月8日為高考時間,但其實真正高考的時間是6月7日和6月8日,6月6日是用於孩子熟悉考點路線的。每年高考期間關於孩子準考證丟失、遲到、走錯考場等報導,總是層出不窮。
  • 肺癌惡性腫瘤首位 預防肺癌的五個方法
    我們如何來預防呢?  肺癌或與這6大因素有關  肺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經多年的臨床研究表明,肺癌的發病因素跟吸菸、環境汙染、職業、遺傳、疾病病變、氦氣等因素有關。  1、吸菸  雖然肺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是據大量的數據顯示,吸菸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 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此前,江蘇淮安一名22歲男子因身高不足1.8米千裡迢迢赴國外接受「斷骨增高手術」,導致雙腿嚴重感染無法行走,還可能面臨終身殘疾的新聞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1.近年來,我國居民身高持續增高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居民實現了從「吃不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歷史性跨越,國人的身體素質也顯著提高。
  • 【健康】吃得好、睡得香……能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6個小習慣讓...
    廣告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簡單,從6個習慣開始改變,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事實上,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會決定和影響大腦是否更加聰明。
  • ​​​​​​​​​​​好雞不吃回頭蟲:1969年的「福氣雞」,你的喜事來了,就在2020年6月15日,你的後代有大出息了!
    生肖雞6月喜鵲叫,皆大歡喜,上有財神點名,下有橫財纏身!屬雞人的性格大氣,天生樂觀,是個十足的「苦中作樂」之人,生活越是辛苦,屬雞人越是迎難而上,不懼現實的辛苦,往往可以煥發出自己別樣的實力,壓力越大,動力越大,他們在各個行業都是抗壓能力比較強大的人,都是靠自己打破了辛勞的現狀,6月開始早一步翻身,早一步致富,求財有道是註定,財大氣粗的理想,在今年6月裡是靠自己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