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人生轉折點。健康也一樣,一生中身體會有幾個健康轉折點。如果走錯任何一個,都會影響終身!
1. 30歲後,骨量轉折點
30歲,是一個人骨量的轉折點。中日友好醫院研究員劉忠厚教授在2014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在20歲以前骨骼沉積速度最快,20歲時基本上達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約到30歲達到骨量的最高點。①
這也意味著30歲前誰的骨量儲備多,以後發生骨質疏鬆及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就越小。
北京積水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鄧微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疾病,等年紀大了再預防,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的。一般來說,從30歲左右開始骨量開始流失。因此我們應該從35歲就要開始注意科學的補鈣,每日攝入鈣量為800~1200毫克(男性800毫克,女性1200毫克)。②
骨科專家建議:
① 骨量檢查:45歲的女性和年過50歲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有抽菸、嗜酒不良習慣的人群,檢測年紀要適當提前,做到早發現早控制。②
② 不挑食,多運動:攢骨量越早越好,不偏食挑食,只有飲食結構均衡,才是骨量存儲的基本保障;跑起來跳起來,這樣骨頭才結實,使中老年後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鬆的時間推遲。
③ 推薦高鈣食物:生活中可以注意補充高鈣食物,像牛奶、酸奶、豆製品、魚蝦、一些蔬菜、全麥穀物、乾果都是很好的鈣來源。乳製品的鈣吸收率比較高。基本上100毫升奶能提供100毫克鈣,而且比植物性食物來源的鈣更容易吸收。
此外,為了骨骼健康,適當曬曬陽光也非常重要。③
2. 40歲後,血管硬化爆發點
40歲後是血管硬化爆發點,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爆發的轉折點。河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王振濤在個人公號上介紹,動脈硬化一般起源於嬰幼兒時期,此時動脈內膜可出現脂點或脂紋,雖然不會立即發病。但卻埋下了禍根。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發病者逐漸增多,35歲左右進展最快,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婦女更為多見,60歲以上的人可以說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④
心血管專家建議:
採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儘早預防動脈硬化。比如:
① 適當增加運動: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時左右,可分次進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
② 合理安排生活:
應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規律,防止生活無度。
③ 戒菸限酒:
堅決戒除吸菸,可飲少量低度酒,以提高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提倡每天喝茶,杜絕含糖飲料。
3. 50歲後,癌症高發的轉折點
我們身邊很多人發現癌症時,很多都是50歲左右的年紀。在中國腫瘤期刊刊發的《2003~2007年中國癌症發病分析》上,關於癌症年齡與發病率的曲線可以看出,人過中年後,癌症開始發病,到50歲左右的時候,發病率直線上升,尤其是城市人口更為明顯。⑤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黃新恩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現在癌症的主流人群依然是老年人,但40~50歲的人群有上升趨勢。在腫瘤內科病房,目前這個年齡段的病人約佔三分之一左右,較10年前明顯上升。⑥
腫瘤專家建議:
因此,很多癌症篩查項目也建議在40~50歲左右去做,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比如:⑦
① 乳腺癌篩查——超聲+鉬靶
一般建議40歲以下的女性一年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乳腺超聲和鉬靶篩查各篩查一次。
② 胃癌篩查——胃鏡
推薦50歲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胃鏡,胃癌高發區普查年齡可適當提前。
③ 腸癌篩查——腸鏡
群50歲以上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如果發現有息肉,需要隔一年再檢查一次。如果沒有可以間隔三年左右進行第二次檢查。
中年人尤其是40~50歲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孩子未曾獨立,老人需要照料,是家庭的脊梁和工作的骨幹。壓力特別大,確實比常人更累。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4. 60歲後,眼病高發
醫生們常說的一句老話,「花不花四十八,白不白六十來」,意思是說,48歲是老花眼高發時期,60歲則是白內障等眼病的高發轉折點。一項刊發在《中國現代臨床》雜誌的統計研究發現,在眼科就診的6萬多例患者中,60歲以上白內障開始增多,尤其在70歲以上,構成比均在40%以上。而視網膜疾病主要集中在51~70歲之間。⑧
眼科專家建議:
北京安貞醫院特聘專家朱思泉在2019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建議,50歲以上中老人,有必要每年檢查一次眼底,為自己建一份眼健康檔案。
因為不僅僅是眼部疾病,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甚至老年痴呆、老年人用藥不良等問題,都能在眼部一探究竟。⑨
5. 70歲後,肌肉流失高發期
俗話說「人越老越要有點肌肉」,70歲後開始進入到肌肉流失的高發期。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病內科主治醫師張寧在2015年健康時報刊文談到,70歲以後體重開始明顯下降,下降速度愈快者,壽命通常愈短,這是因為此時期的體重下降通常與肌肉質量減少有關,此現象與肌力下降的現象合稱為肌肉減少症。⑩
醫學運動專家建議:
老人要加強肌肉訓練,將這一進程延緩。65歲以上的老人,建議考慮舉重練習以加強肌肉力量,增強肌肉訓練,防止體力衰退,同時還要進行一些身體柔韌性和平衡的練習。⑩
其實,鍛鍊肌肉有最簡單的方法:找兩個礦泉水瓶裝滿水,在家裡一邊看電視,一邊平舉、側舉、上舉礦泉水瓶。每周3次,每次20分鐘以上,就能減少肌肉萎縮機率。
6. 80歲後,老年痴呆增長最快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老年痴呆大多發生在80歲左右的人群。一項發表在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的《進一步重視我國老年痴呆流行病學研究》提到,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20世紀60年代的約6%增加到2000年的10%,預期到205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1/4,其中80歲以上者是人口比例增加最快的年齡段。
「我們臨床中發現,70~75歲是輕度認知損害的迅速上升期,80歲就到頂峰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張振馨在2015年認知損害研究及標準化診治示範協作組專家研討會上說道。因此,我們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都應該去記憶門診做個篩查,這樣就能在早早期發現你是否有輕度認知損害和老年痴呆的風險。
神經科專家建議:
預防痴呆,可以試一試這些小方法:
①聽聽音樂
② 喜歡小動物的可以養個寵物,跟它多交流,多說話,也是鍛鍊大腦的好方法。
③ 體育健身,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每天堅持鍛鍊10分鐘,就對維護記憶有幫助。
過好人生每一個健康轉折點,
健康幸福到晚年!
【來源: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