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粒子衰變?

2020-12-03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請點擊輸入圖片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基本粒子(例如:兩個夸克中較重的那個)「衰變」成其他基本粒子呢?如果這些新的粒子不是原先粒子的一部分,那這些新粒子又是從何而來呢?

在我看來,粒子的衰變必然是由於一些內力或外力的作用造成的,但如果所有的力都是由新粒子帶來的,這又怎麼可能呢?對於新誕生的基本粒子,我對它們在原粒子消失之後的存在能力感到疑惑。我是一名具有一定物理學知識的高中學生,並且最近才開始學習和了解有關粒子物理學的知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粒子會因為他們具有惰性而衰變,它們希望維持可達到的能量最低的狀態。因此,如果衰變後產物的能量比初始粒子能量小,衰變就可以自發產生。這也意味著粒子可以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處於任何一種中間的狀態,而且它將一直持續衰變。雖然無法預測衰變發生的確切時間,但是粒子通常都會具有一個特定的壽命。(如果您之前已經聽過這個術語,這與他們的半衰期非常接近,)。

舉個例子,中子會比質子略重,所以中子的能量就會比質子略高。事實證明,單獨一個自由的中子(一個未被束縛在核中的中子)會自發地衰變為質子,電子和中微子。(這種行為被叫做「β衰變」)。這段衰變的用時大約15分鐘。

最後,哪些粒子可以經歷這種衰變呢?事實證明,任何基本粒子(例如質子,中子以及充滿質子和中子的原子)的複合粒子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衰變。至於基本粒子本身,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電子並不能像中子那樣自發地進行衰變。至於夸克的衰變,就是一個更困難的案例了,因為我們認為夸克不可能單獨存在。

圖解:中子β衰變的費曼圖。經由一個W玻色子,中子衰變為一個質子,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中微子。

這些新的粒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就是他們來源於最純粹的能量。愛因斯坦證明了E = mc^2,即質量和能量彼此成正比,光速的平方是比例常數。所以,人們可以用能量和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在有足夠的能量作用下(並且滿足某些粒子物理規則),一個粒子可以「變成」另一種類型的粒子。舉個例子,滿足該條件之後,質子和中子可以發生反應。

粒子衰變

粒子衰變是一個不穩定的亞原子粒子轉變為多個其他粒子的自發過程。此過程中轉化成的這些粒子(最終狀態)均小於原始粒子,儘管整個系統的總質量不變。一個粒子如果可以衰變成至少一個允許的最終狀態,那麼它一定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些不穩定粒子的衰變方式有很多種,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發生概率。衰變是由一個或多個基本力導致。處於最終狀態的粒子本身可能不穩定並且進一步衰變。

粒子的衰變通常不同於放射性衰變,即使這兩者在概念上相似並且經常用相同的術語去描述特徵,在輻射的過程中,伴隨著粒子或輻射的發射,不穩定的原子核轉化成較輕的核。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Miette-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在這裡粒子衰變談到的基本粒子轉變成別的基本粒子,這類的衰變很奇怪,因為最後產生的不是初始粒子一類,而是全新的粒子。接下來我們會談到不同類型的衰變,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衰變會或不會發生。。放射性故事要從19世紀末說起。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當一束電子射到一塊金屬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射線。
  • 發現「上帝粒子」衰變過程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發現「上帝粒子」衰變過程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這很重要,因為按照主流理論,希格斯玻色子和一種被稱為「希格斯場」的普遍能量場的相互作用,是亞原子粒子獲得質量的原因。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共同發現者林肯表示,在希格斯提出相關理論之前,質量是一種完全神秘的東西。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的,林肯很好地把它分解了,他在幾年前就在TED中,向全世界科普了他的研究成果。
  • 為什麼有些粒子不衰變?
    儘管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粒子,但是它們大多數在遠小於一秒之內就衰變了。但是為什麼一些類型的粒子從不衰變?或者為什麼有些粒子衰變極為緩慢,其壽命甚至超過了當前宇宙的年齡(138億年)?自然界中已知的穩定粒子包括電子、最輕的中微子、光子,以及引力子(理論假設的粒子,尚未檢測到),以及它們所對應的反粒子。
  • 為什麼大多數粒子會衰變?
    沒有什麼可以天長地久,包括吉他或小提琴等樂器上的琴弦撥動時產生的聲音。事實上,在產生聲音前,首先要有琴弦來回振動。為啥你可以聽到聲音,儘管琴弦離你很遠?你能聽到它,是因為琴弦的振動可以使空氣振動,產生可以在空氣中穿行的聲波並抵達你的耳朵。
  • 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最主要衰變過程
    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於被「捕獲」
    新華社日內瓦8月28日電(記者劉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研究人員終於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裡程碑。
  • 科學家捕獲「上帝粒子」最常見衰變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於被「捕獲」。圖片來源:ATLAS/CERN  與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一起工作的物理學家如今發現最新、最奇怪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在衰變。作為一個重量為130個質子的亞原子粒子,「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持續的時間僅有1納秒的一萬億分之十,隨後它便衰變為更小的粒子。  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工作的物理學家8月28日報告說,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粒子衰變為一個叫做底夸克的粒子和它的反物質對應物—— 一個反底夸克(如圖所示)。
  • 準粒子衰變並重新組裝自己!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然而,在量子世界中,其他定律也是有效的:新研究表明,所謂的準粒子能夠衰變並重新組裝自己,因此幾乎是不朽的。這些都是開發持久數據存儲器的良好前景。俗話說,沒有什麼是永恆的,物理定律證實了這一點:在我們的星球上,所有過程都會增加熵,從而導致分子無序。例如一個破碎的玻璃杯再也不能把自己重新組裝起來。
  •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作為一種最尋常的基本粒子,中子可能有著不同尋常的黑暗秘密。美國科學家新近提出,中子會衰變成暗物質粒子,這種中子「暗衰變」可以解釋中子壽命「測不準」的原因。被束縛在原子核裡的中子很穩定,但自由中子的壽命大約只有15分鐘,它會進行貝塔衰變,產生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測量自由中子的壽命有兩種主要方法,一種是根據衰變產物來推算,另一種是把中子束縛在容器裡,統計特定時間後剩下的中子數量。
  • 法媒:科學家終於看見「上帝粒子」衰變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導法媒稱,在追蹤了希格斯玻色子(賦予物體質量的亞原子粒子,即「上帝粒子」)六年後,物理學家28日表示,他們「終於」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微小粒子。據法新社8月28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實驗室宣布,預測到的衰變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觀察到的。該大型強子對撞機因在2012年發現希格斯粒子而聞名於世,並且這一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質子衰變意味著在遙遙無期的未來,其他一切都分析崩離後,僅黑洞會保留。所有事物都可以由一小組粒子創建時,為什麼世人似乎對其他九個粒子如此陌生呢?似乎缺少了什麼,我們面前有一些東西是看不到的。探索這些粒子的感覺就像是在數學線索包圍中獲得更大,更全面的圖像。夸克能夠感受到強大的核力量,輕子卻不能。它們之間的差異意味著夸克可以變成其他夸克,輕子可以變成其他輕子,但是夸克永遠不能變成輕子,反之亦然。兩種類別之間有界限。但在萬有理論中,兩種粒子可以相互跨越。質子的衰變是可能的,因為夸克可能衰變成輕子。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質子衰變意味著在遙遙無期的未來,其他一切都分析崩離後,僅黑洞會保留。所有事物都可以由一小組粒子創建時,為什麼世人似乎對其他九個粒子如此陌生呢?似乎缺少了什麼,我們面前有一些東西是看不到的。探索這些粒子的感覺就像是在數學線索包圍中獲得更大,更全面的圖像。夸克能夠感受到強大的核力量,輕子卻不能。它們之間的差異意味著夸克可以變成其他夸克,輕子可以變成其他輕子,但是夸克永遠不能變成輕子,反之亦然。兩種類別之間有界限。但在萬有理論中,兩種粒子可以相互跨越。質子的衰變是可能的,因為夸克可能衰變成輕子。
  • 自由中子容易衰變的原因
    為避免結構崩塌,自由中子要儘快釋放一個電子,衰變為質子以消除庫倫引力,增加庫倫斥力,所以自然界中很難存在自由中子(一般存在時間不超過15分鐘)。自由中子衰變後變為質子、電子和中微子。 2.還有,因為質量是一種能量(E=mc²)的形式。組成中子的三個夸克中,兩個下夸克的質量遠大於一個上夸克的質量。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µ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ICHEP),ATLAS和CMS實驗公布最新的結果表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µ子。µ子是電子的較重版本,具有相同的電荷,只是質量不同,電子也是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µ子則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µ子的物理過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µ子。
  • 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的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的意義
    6年後,物理學家觀察到了粒子是如何衰變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對科學家理解粒子物理和宇宙標準模型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除了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存在,標準模型還假設60%的情況下,希格斯玻色子粒子將衰變為基本粒子,即底夸克(b夸克)。
  • 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學的意義
    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物理學家觀察到了粒子是如何衰變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對科學家理解粒子物理和宇宙標準模型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 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ICHEP),ATLAS和CMS實驗公布最新的結果表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 子。 子是電子的較重版本,具有相同的電荷,只是質量不同,電子也是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
  • 真空衰變:無盡的追問
    在這樣一個希格斯場的值極端變大的世界中,變重的電子將很難繼續繞著原子核分布,同時,強作用力的影響將會變弱,而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正是由3個夸克在強力的作用下結合所形成的,所以中子與質子會發生衰變,釋放出其中的夸克,原子核也無法維持自身的形狀。由此一來,真空衰變就會導致所有的結構,在原子尺度上土崩瓦解。
  • 科學家從未找到質子衰變證據,它是宇宙中的永恆力粒子嗎?
    到2020年初,我們只有潛在的質子衰變的限制,但始終沒有檢測到相關的有信號。足以讓人懷疑我們所知道的最輕的「穩定」複合粒子(質子)究竟是否真正穩定,或者如果我們等待足夠長的時間,它最終是否會衰變。即使宇宙只有138億年的歷史,我們已經可以自信地說質子至少在大約10^34年內是穩定的。
  • 科學家提出新的物理學來解釋亞原子粒子的衰變
    在粒子物理學中,CP對稱性指電荷共軛奇偶性對稱性,是電荷共軛對稱的C對稱性和奇偶性對稱的P對稱性的組合。CP對稱性指出,如果粒子的空間坐標反轉(「鏡像」或P對稱),則粒子與其反粒子互換(C對稱)時,物理定律應該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