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上帝粒子」衰變過程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2020-11-30 前瞻網

發現「上帝粒子」衰變過程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黃琨 • 2018-08-31 18:34:02 來源:前瞻網 E498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於cnet)

本周,想必關注了科技公眾號的讀者,都被「粒子物理學家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底部夸克過程」的消息刷屏了。不過,對於普通大眾或者只是略懂科普知識的人來說,這件事的詳細過程和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很難被完全理解。本文將簡單談談,為什麼你應該關心玻色子和夸克這種組成宇宙萬物的無限小粒子。

最簡單的道理是,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是「烘焙」我們現實世界的原料和配方,這就已經值得人們關心了。難道說,平常你只關心吃喝到嘴裡的東西味道好不好,但認為它的做法和原料不值得研究嗎?

當然,道理是空泛的。不過,考慮到類似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本質的科學探索,已經產生了所有人都在享受著的突破和利益,從實時全球通信網絡,到可能會拯救你的生命的去纖顫器無一不包,你還覺得這毫無意義嗎?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我們對玻色子、夸克及其伴隨而來的神秘現象有了充分理解後,能開發新的、更清潔的能源,到其他太陽系旅行,或者活得更長、更健康。

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物理學家們早在幾十年就推測到它的存在,但直到2012年,它才第一次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這很重要,因為按照主流理論,希格斯玻色子和一種被稱為「希格斯場」的普遍能量場的相互作用,是亞原子粒子獲得質量的原因。

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共同發現者林肯表示,在希格斯提出相關理論之前,質量是一種完全神秘的東西。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的,林肯很好地把它分解了,他在幾年前就在TED中,向全世界科普了他的研究成果。

不過這次的重點不在這裡,本周的新發現是,物理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希格斯玻色子最常見的衰變過程和產物。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種輕飄飄的粒子非常不穩定,且衰變速度極快,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在過去,科學家實際上是通過觀測它衰變的產物來完成的,就像憑氣味嗅出一隻臭雞蛋一樣。

「就像蘋果砸在地上一樣,希格斯玻色子通過與時空結構的相互作用,被轉化成我們在實驗中觀測的最終碎片,」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紐曼(Harvey Newman)解釋道。

因此,通過尋找希格斯玻色子最常見的衰變產物——底夸克——來應徵其存在,應該是有意義的。「但有一個複雜的問題,」林肯解釋說,「希格斯玻色子非常非常罕見,它們在每十億次碰撞中才出現一次。而大多數碰撞都是由強大的(底夸克對)核力產生的,這些強力的底夸克完全掩蓋了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產生的夸克」。

這就像有新的玉米粒,在加熱之前是看不見的。現在,科學人員必須在一個裝滿白色泡沫塑料的白色盒子裡加熱玉米粒,而這些泡沫塑料看起來和爆米花一模一樣。從外面往房間裡看,你唯一能證實這種玉米粒存在的方法,就是指出罕見的加熱,但是沒有爆開的玉米粒。但這也無法證明希格斯玻色子的確切存在。

聖克魯斯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尼爾森表示:「如果你只能觀察到動物獨特的鼻子和尾巴,你可能會讓自己相信這是一頭大象。根據你的預期,你甚至可以對大象的身體做出一些假設,但拉下帘子,直接觀察大象的主體部分,會讓你更加滿意!」

而這一次,就是「直接觀察了大象的主體部分」。

這周的發現不僅能讓研究人員滿意,還能告訴我們關於宇宙的一些重要信息,以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來自哪裡。還是拿吃的作比,「如果你認為希格斯場是「糖漿」,在真空賦予粒子質量——這意味著我們(製作食物)似乎只需要一種糖漿,即使對於完全不同類型的粒子,」 大型強子對撞機粒子物理學家查爾頓(David Charlton)表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µ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ICHEP),ATLAS和CMS實驗公布最新的結果表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µ子。µ子是電子的較重版本,具有相同的電荷,只是質量不同,電子也是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µ子則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µ子的物理過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µ子。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 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 子則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 子的物理過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 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自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一直在研究它,以探索這種非常特殊的粒子的性質。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質子碰撞產生希格斯玻色子,幾乎瞬間瓦解(也就是所謂的衰變)變成其他粒子。研究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析它如何衰變成各種基本粒子和解體速率。
  • 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最主要衰變過程
    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於被「捕獲」
    新華社日內瓦8月28日電(記者劉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研究人員終於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裡程碑。
  • 科學家捕獲「上帝粒子」最常見衰變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於被「捕獲」。圖片來源:ATLAS/CERN  與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一起工作的物理學家如今發現最新、最奇怪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在衰變。作為一個重量為130個質子的亞原子粒子,「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持續的時間僅有1納秒的一萬億分之十,隨後它便衰變為更小的粒子。  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工作的物理學家8月28日報告說,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粒子衰變為一個叫做底夸克的粒子和它的反物質對應物—— 一個反底夸克(如圖所示)。
  • 上帝粒子是什麼?
    上帝粒子是什麼?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提及一個名詞——「粒子物理」。說起粒子物理,你會想到什麼呢?
  • 最新發現:上帝粒子也會衰變,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還能讓我們大吃一驚嗎?自2012年發現以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和CMS合作一直在積極研究這一最新、最神秘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附加特性。
  • 上帝粒子也會衰變!最新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還能讓我們大吃一驚嗎?自2012年發現以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和CMS合作一直在積極研究這一最新、最神秘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附加特性。在標準模型中,布倫-恩格勒-希格斯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物質粒子(夸克和輕子,稱為費米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的質量成正比,還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力載體粒子(W和Z玻色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質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和產生速率。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被「捕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8月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研究人員終於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裡程碑。根據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約60%的時間內希格斯玻色子都會衰變成一對底夸克,也就是6種夸克中第二重的夸克。新的觀測結果支持了標準模型對這一「常見衰變」的預測。研究人員說,如果觀測結果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不符,則會動搖標準模型的基礎並指出新的物理學方向。40多年前,科學家們建立起一套名叫「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但這一理論一直缺少最後一塊拼圖,即希格斯玻色子。
  • 法媒:科學家終於看見「上帝粒子」衰變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導法媒稱,在追蹤了希格斯玻色子(賦予物體質量的亞原子粒子,即「上帝粒子」)六年後,物理學家28日表示,他們「終於」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微小粒子。據法新社8月28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實驗室宣布,預測到的衰變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觀察到的。該大型強子對撞機因在2012年發現希格斯粒子而聞名於世,並且這一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上帝粒子是什麼?(內含福利)
    上帝粒子是什麼?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提及一個名詞——「粒子物理」說起粒子物理,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個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智商極高而情商極低,常常令身邊的朋友感到哭笑不得的物理天才「謝耳朵" Sheldon?還是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在這裡粒子衰變談到的基本粒子轉變成別的基本粒子,這類的衰變很奇怪,因為最後產生的不是初始粒子一類,而是全新的粒子。接下來我們會談到不同類型的衰變,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衰變會或不會發生。。放射性故事要從19世紀末說起。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當一束電子射到一塊金屬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射線。
  • 上帝粒子是什麼? - 科學探索 - cnBeta.COM
    上帝粒子是什麼?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提及一個名詞——「粒子物理」。說起粒子物理,你會想到什麼呢?
  • 是什麼原因導致粒子衰變?
    請點擊輸入圖片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基本粒子(例如:兩個夸克中較重的那個)「衰變」成其他基本粒子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粒子會因為他們具有惰性而衰變,它們希望維持可達到的能量最低的狀態。因此,如果衰變後產物的能量比初始粒子能量小,衰變就可以自發產生。這也意味著粒子可以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處於任何一種中間的狀態,而且它將一直持續衰變。雖然無法預測衰變發生的確切時間,但是粒子通常都會具有一個特定的壽命。
  • 陳國明:捕捉上帝粒子的中國人
    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這一發現的意義,如同人類當初發現萬有引力、進化論、DNA雙螺旋結構等。全世界共有7000多名科學家參與。在北京西南四環外的一排居民樓後面,隱藏著一個一般人很難說清楚是做什麼的機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從正門進去可以看到一尊名為「物之道」的黑色雕塑,兩個粒子纏繞在一起,旋轉的線條向外延伸。
  • 掌握宇宙生死的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比原子小卻能毀掉一切
    引言:在現實的宏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而在很多人看來,微觀世界裡最微小的粒子應該就是原子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粒子比原子還小。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能夠主宰宇宙命運的粒子,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
  • 我國科學家為發現希格斯粒子衰變到底夸克對的過程做出重要直接貢獻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工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實驗發現了希格斯粒子衰變到底夸克對的過程,這是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粒子衰變到底夸克對的過程,也是自2012年發現希格斯粒子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取得的又一項重要物理成果。ATLAS實驗中國組在這一重大成果中做出重要直接貢獻。
  • 霍金:「上帝粒子」害我輸了100美元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表示,他們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上帝粒子」是當前物質理論中最後一個未被發現的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十二:上帝粒子發現了,物理學可以終結了嗎
    不過既然到處都是希格斯場這種水,按理說應該每個粒子都有質量,那麼為什麼有的粒子沒有質量呢?還是換個比喻吧。打個比方,大家都坐在一個餐廳裡吃飯,要是走進來一個美眉,是不是都有一種走上去搭訕的衝動呀,別說你不想去呀,那些粒子可沒有你這麼高的道德規範,它們都會搶上去搭個訕合個影什麼的,要是再有點什麼深入交流就更好了,這樣一來,美眉再要往前走是不是很費力了,這就是阻力呀,有了阻力就有了質量,要是美女呢,自然阻力就大,質量也就大,要是平常一些呢,大家都看都不看一眼,該吃吃該喝喝,這樣的話,就沒有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