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上帝粒子」害我輸了100美元

2020-11-26 驅動之家

「恭喜你們做出了偉大成就。我很高興可以活著看到這一天。」

——彼得·希格斯本人在發布會現場發言

「發現的那個粒子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它也許能夠解釋宇宙如何在大爆炸後的那萬億分之一秒內形成;也許它不是希格斯玻色子,而是一種比希格斯玻色子大很多的粒子,那麼,他也會打開一扇門,開啟一套比『標準模型』走得更遠的新理論。」

——歐洲核研究組織物理學家伊夫斯·西羅伊斯

昨天,對於全球物理界來說是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一天,但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可有點「悶悶不樂」,他輸掉了四年前給出的100美元賭注。他曾自信地用這筆錢打賭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不可能被找到。可就在昨天,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與「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

霍金在得知消息之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中稱讚了該發現的重要意義,並打趣地說:「這個發現可害我輸了100美元啊,哈哈!」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表示,他們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上帝粒子」是當前物質理論中最後一個未被發現的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只能宣布,我們發現一種玻色子」

歐洲核研究組織4日發布聲明,用一句話震撼粒子物理學界:「新發現的粒子與長期尋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

之所以用「相一致」這樣的表述,是因為科學嚴謹性要求科學家更加精確地證明他們所發現粒子的特徵和特性。在把誤差縮小至既定範圍後,「相一致」才能換成「就是」。

「在對自然的理解之路上,我們抵達一座裡程碑,」歐洲核研究組織主任羅爾夫·霍伊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作為一個外行人,我會說我們已經發現它(希格斯玻色子)了,但作為一名科學家我不得不問一句,『我們發現的是什麼』。」「所以,我只能宣布,我們發現一種玻色子,現在我們正在確認它是怎樣的一種玻色子。」

還要繼續尋找「上帝粒子」

過去數十年,數萬名物理學家和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投入研究,用以尋找「上帝粒子」,逐步縮小搜尋範圍,直至4日出現突破性成果。

歐洲核研究組織在4日聲明中說,兩座各自獨立的實驗室都發現了這種亞原子粒子,質量範圍在125至126吉電子伏特之間。兩家實驗室都宣布,數據結果的統計確定性為5西格瑪,或5標準差。

5西格瑪,換算成統計誤差率,大約為0.00006%

在粒子物理學界,若要證實某一發現,數據統計確定性需要達到5標準差;若要作為證據,統計確定性必須達到3標準差。

「雖然是初步結果,但5標準差和125吉電子伏特的結果讓我們確信,這是一個新粒子,」實驗室發言人喬·因坎代拉說,「我們確認,它必須是一種玻色子,而且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的玻色子。這一發現意義重大……我們必須極其努力地繼續研究與反覆核校。」

什麼是「上帝粒子」?

在長期研究和探索中,科學家們建立起稱作「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它把構成物質的亞原子結構分成3大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但是,這個模型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為了修補粒子物理學理論缺陷,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1964年提出「希格斯場」的存在,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他假設,希格斯玻色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進而構築大千世界。

希格斯認為,在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過程中,形成一種無形卻到處存在的場,希格斯玻色子就存在於這個場內。當有些粒子在與希格斯玻色子遭遇時,它們會降低速度,獲得質量,而另一些粒子則會不受阻礙地繼續前進。

「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中61種粒子已獲實驗證實,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為什麼叫「上帝粒子」?

美國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教授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做《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麼是問題?》。在此之後,希格斯玻色子經常被媒體稱之為「上帝粒子」。實際上,萊德曼本來想稱這種粒子為「該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但是編輯不讓他這樣用,因而他改為「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很多物理學家並不喜歡這種叫法,因為這樣高看了該粒子的重要性。因為發現了該粒子也不能回答宇宙起源的問題。

怎樣尋找這種粒子?

歐洲核研究組織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英文名稱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其周長27公裡,深埋在法國和瑞士的100米地下。它本質上就是個巨大的管道,質子以接近光的速度在這巨大的地下管道裡飛來飛去,並在約有三層樓高的檢測器裡相撞。

當質子相撞時,會出現一個很小但是很強烈的能量瞬間釋放。電子跑出來,夸克跑出來,光子也跑出來。但偶爾還會得到一個希格斯玻色子。但希格斯玻色子可不願老實呆著等人們找到它,它會進入一個衰變序列,自己衰變成其他粒子。這使得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非常困難,也非常耗時間。

「上帝粒子」一旦找到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花那麼大的代價,去尋找玄而又玄的希格斯玻色子,到底值不值?

物理學家會用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人和螞蟻不同,我們有求知慾,我們需要了解生命和宇宙的機制。

歷史的經驗總是證明,科學真理的發現一定會給我們的實際生活帶來有用的影響。比如說,當年創建量子力學的那些物理學家,他們的興趣也許只為探索物質世界的終極奧秘,但如果沒有建立在量子力學基礎上的半導體理論,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就完全不可能,我們今天資訊時代的生活也就不可想像。

[原理闡釋]

「上帝粒子」是質量之源?試著用託盤、砂糖和桌球來解釋

根據希格斯模型,一個粒子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越強烈,它擁有的質量就越大。據英國《衛報》的視頻報導,解釋「上帝粒子」的作用,可以用託盤、一包砂糖、一些桌球來表示。

託盤就是最初的宇宙,把它用粒子(桌球)裝滿。在宇宙形成的最初期,所有這些粒子都完全沒有質量,它們都以光速跑來跑去。但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極短時間裡「希格斯場」出現了。

那麼拿來另一個空的託盤,給它填滿希格斯場,也就是砂糖,這就是早期宇宙。把一些電子和夸克扔進去,像夸克這樣較重的粒子陷進了希格斯場,陷得越深,質量越大。一旦希格斯場打開,就對宇宙中的運動粒子產生了一種阻礙作用,它們再也不能以光速在宇宙中竄來竄去。但有一個例外——光子,它對希格斯場視而不見,依然不受任何阻礙,自由地以光速穿梭其間。

關於這個原理的解釋,1993年,英國科學部長威廉·瓦多格列佛曾向科學家們發起挑戰,讓他們用一頁紙的篇幅向他解釋希格斯場。獲勝者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物理學家戴維·米勒。米勒把希格斯場比作一個房間,房間裡均勻分散著一大群為政客聚會服務的工作人員。一個無關緊要的人可以不受阻礙地在人群中穿來穿去。然而,如果是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到場,一定會吸引大量的關注:聚會工作人員會圍攏在她周圍,減慢她穿行的速度,使她帶上某種「質量」。


彼得·希格斯


霍金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的檢測器


科學家模擬的「上帝粒子」衰變圖

(文/瀟湘晨報)

相關焦點

  • 疑似"上帝粒子"被發現 霍金要輸了
    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霍金要輸了!4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  而昨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上帝粒子的屬性——它可能真的就是科學家多年來翹首以盼的「上帝粒子」!
  • 沒有上帝粒子就沒有人類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比利時的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的彼得·希格斯,表彰他們在預測希格斯粒子(即「上帝粒子」)所做出的貢獻。上帝粒子對物質和生命形成有深遠影響,沒有上帝粒子就沒有人類。然而作為物理學一個晦澀的概念,上帝粒子一些事件也許並不為人所知。
  • 上帝粒子奠基者流淚見證奇蹟 霍金稱應授其諾獎
    上帝粒子奠基者流淚見證奇蹟 霍金稱應授其諾獎 在世界科學界歡呼發現了「上帝粒子」時,也有媒體提醒,「飲水不忘挖井人」,作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奠基者,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不該被人遺忘。  英國《泰晤士報》5日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這次發現的新型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所描述的粒子一致。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帝粒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理論上認為它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組成部件之一,是物質的質量之源。
  • 霍金聲稱「上帝粒子」是宇宙毀滅的種子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對於希格斯玻色子,霍金認為宇宙中不可能存在這種粒子
  • 科學網—上帝粒子:最謙卑的人贏了
    這張支票價值100美元,是霍金輸掉的賭注,而他所押注的,正是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的理論。在過去近半個世紀,學界一直爭論,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否真正存在? 答案已經揭曉。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發現與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
  • 科學家稱確認上帝粒子至少需1年 霍金斷言找不到
    綜合外媒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7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而這很有可能就是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界長期以來試圖發現的一種粒子,它對科學家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非常關鍵。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 CMS探測器捕抓的一次質子團對撞瞬間的復原圖  大名鼎鼎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要輸了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CMS探測器捕抓的一次質子團對撞瞬間的復原圖  大名鼎鼎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要輸了!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光明日報】科學家找到 「上帝粒子」了嗎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找到了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有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或將臻於完美。為了這個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惜耗費了10年時間,耗資132.5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 發現「上帝粒子」 中科大也有功勞(圖)
    這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釋物質質量之謎的最重要粒子。  記者從中國科大了解到,這一重大發現是大型強子對撞機上ATLAS和CMS兩大國際合作實驗組數千名物理學家合作的成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五家單位參與了探測器製造、科學研究及數據分析等,做出了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 和霍金互看不順眼,這位84歲備受輕視的物理學家拿下諾貝爾獎
    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又被稱作「上帝粒子」,表示發現它,就像證實上帝存在般困難。,2009年,德國物理愛好者亞歷山大•溫茨克(Alexander Unzicker)也下了100美元的賭注。從發表「上帝粒子理論」到證實,跨過了近50個年頭,曾飽受學術界非議的希格斯在聽到這一消息時,已是83多歲高齡的他流下了眼淚。
  • 霍金再發警告:上帝粒子力量巨大 可摧毀整個宇宙
    3月8日消息,霍金再發預言:上帝粒子力量巨大。量子波動在空間中形成一個真空的"泡泡",這代表宇宙有可能會遭遇一個災難性的真空衰退。處於真空狀態中的泡泡會以光速四散。這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而我們無法預知。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並不是以光速來移動的,因此現在不需要過多的擔心。
  • 再見霍金,最接近宇宙的男人
    大概他的聰明,也被上帝嫉妒了,在他終於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那年,21歲的霍金在一次和女友約會滑冰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卻站不起來了。 1997年,霍金和普蕾斯基爾打賭:黑洞會摧毀一切信息,賭注是一本百科全書。這次,他和索恩聯手,但還是輸了。2004年7月,霍金在演講中當場表示輸掉了這場科學史上著名的賭局。 2000年,霍金和凱恩及一些粒子物理學家打賭:「上帝粒子」不會被任何對撞機發現,賭注是100美元。這個賭注,也引發了宇宙物理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之間曠日持久的口水戰。
  • 上帝粒子是什麼?它才是最小的粒子?
    2013年的粒子對撞實驗不知道各位還有印象嗎?上帝粒子已經被發現了嗎?它有可能製造出小型黑洞嗎?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所謂的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指的是什麼?它緣何能引起學術界和坊間如此多的輿論。1,它存在的空間場使得這個宇宙得以不斷的推演!因為有了時空場才有了時間場應該不難理解吧?
  • 霍金:否定牛頓挑戰上帝
    霍金新書《大設計》英國在世的最知名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新書中宣稱上帝並未創造宇宙這位理論物理學家對於上帝的論斷不僅與其在《時間簡史》中的表達相左,更是向艾薩克·牛頓提出了挑戰,而同時,這或許也是他對愛因斯坦的回答。在9月9日即將出版的新書《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中,霍金認為,宇宙大爆炸是引力定律的必然結果——而非神的介入。在1988年的《時間簡史》中,霍金似乎認可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
  • 霍金:大爆炸實驗將最終讓我獲諾貝爾獎(圖)
    如果此次令人關注的實驗能夠驗證霍金有關黑洞噴射放射物的理論,那麼將為霍金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提供最佳機會。霍金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產生微小黑洞,並且這些黑洞表現出我所預測的特性,那麼我相信自己將一定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我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擁有足以產生黑洞的能量的可能性還不到1%,所以我沒有必要屏住呼吸。」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
  • 霍金「神」語錄大集合
    千年內須移民外星霍金稱,基本可以確定未來1000年內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如核戰爭或溫室效應,因此人類必須移居其他星球。他表示:「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 「上帝粒子」找到了!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15時,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將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有關上帝粒子的最新進展。據此前媒體報導,發布會很有可能宣布找到希格斯粒子即上帝粒子。如果證實上帝粒子的存在,將有助解釋物質為何有質量。所謂「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理論上認為它應當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組成部件之一。但是它仍然有待實驗觀測證實。科學家們提出的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了這種粒子的存在,其作用是解釋為何其它粒子會擁有質量。
  • 「上帝粒子」原本叫「該死的粒子」
    ,全人類對宇宙終極規律的探索——上帝粒子,就這樣被推遲了二十年。SSC是一個龐大的科學計劃,當時總預算已經高達一百一十億美元,相比之下,即使曼哈頓計劃也不過耗資二十億美元而已。投入如此巨額的資金,只為了尋找一種難以理解且早已為理論所預測到的粒子,對政客來說,自然需要多打上幾個問號。對那些支持建造SSC的物理學家來說,這是一場充滿絕望和悲劇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