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大爆炸實驗將最終讓我獲諾貝爾獎(圖)

2020-11-23 搜狐網

CMS探測器的中心磁鐵

霍金的黑洞噴射發射物的理論將被此實驗證實

正待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位置圖

大型強子對撞機插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儘管全球科學家都在熱切期待有史以來世界規模最大的科學實驗--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啟動的那一刻,但沒有人能比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更為激動的了。

  耗資50億英鎊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旨在重建宇宙大爆炸後的宇宙初始狀態。如果此次令人關注的實驗能夠驗證霍金有關黑洞噴射放射物的理論,那麼將為霍金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提供最佳機會。

霍金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產生微小黑洞,並且這些黑洞表現出我所預測的特性,那麼我相信自己將一定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我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擁有足以產生黑洞的能量的可能性還不到1%,所以我沒有必要屏住呼吸。」

  這位著名物理學家於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這一黑洞理論,當時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因為很多科學家相信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束縛。之後,大多數科學家慢慢接受了這一理論,不過他的理論至今仍沒有得到證實。

  由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只在有實驗根據能證明新現象的前提下才會授予。因此,如果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粒子加速器能夠證實霍金教授這一理論的話,它將給他提供了獲取諾貝爾獎的最佳機會。據科學家推測,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產生微型黑洞,此微型黑洞可能還會以霍金輻射方式很快消失。為了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在日內瓦附近的法國與瑞士邊界地下建造了一條長達27公裡的隧道,用於撞擊達到99.99%光速的高速質子。

  北京時間10日下午,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最終啟動,科學家將把首個完整的質子束導入隧道並讓其跑完此27公裡隧道的全程。專家們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試驗可能是繼阿波羅登月之後最為複雜且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壯舉。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目的之一是尋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尚未被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據信是產生質量的關鍵所在。如果科學家能夠證實它的存在,將為操縱存在於所有質量中的重力鋪平道路。

  然而,霍金表示,即使尋找希格斯粒子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說:「如果未能發現希格斯粒子,我想這將更令人興奮。因為這說明這些想法是錯誤的,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賭100美元給我們將不會發現希格斯粒子。無論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或者沒發現什麼,其結果都將告訴我們有關宇宙結構的更多知識。」

  科學家希望,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得到的發現還能用於實際應用中。事實上,在歐洲核子物理研究組織(CERN)進行的早期粒子加速器實驗已經產生重要的「副產品」,已經派生出一些神奇的用途,比如幫助治療癌症、摧毀核廢料以及洞察氣候變化。

  曼徹斯特大學的布賴恩·科克斯(Brian Cox)教授是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的科學家之一,同時還曾擔任過「D:Ream」樂隊的鍵盤樂器手。他承認曾由到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反對者的死亡威脅。反對者認為此對撞機實驗將產生吞噬整個地球的黑洞。對於這種恐懼,科學家認為是無稽之談。霍金說:「如果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發生的撞擊製造出一個微型黑洞--這種事情也未必會發生,即使發生了,此黑洞將最終會消失並產生一系列粒子。類似這樣可產生巨大能量的撞擊在地球大氣層每天要發生數百萬次,但任何恐怖事情也沒有發生。」(元元)

   正待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霍金的黑洞噴射發射物的理論將被此實驗證實

   CMS探測器的中心磁鐵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位置圖

   大型強子對撞機插圖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霍金:已找到證明新黑洞理論方式 我終將獲諾貝爾獎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月11日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0世紀70年代提出新黑洞理論,稱黑洞並非吞噬一切的重力墓場,而是會釋放輻射,並可能在過程中導致小型黑洞「蒸發」。這項理論為物理學帶來重大革命,但由於始終缺乏實驗數據證明,令他至今沒有獲諾貝爾獎垂青。
  • 霍金最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 T.Reyes在霍金去世前,提交了一篇論文,提出他關於宇宙起源的最終理論,5月2日發表了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大爆炸理論,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宇宙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以及宇宙是如何演化的。這篇題為「從永恆的宇宙膨脹中平穩退出」的論文,發表在《高能物理》期刊上。
  • 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點,大約是月球直徑的8倍,他認為黑洞的「洩露」輻射最終會被完全蒸發掉,但是蒸發的時間尺度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可能比我們當前宇宙的年齡還要長,這使得它們無法被探測到。
  • 世界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
    霍金這樣回答: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很顯然,霍金對自己的學術成就非常自信,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只能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多麼合理和漂亮。
  • 珍念,霍金與比利時科學家發表宇宙大爆炸的最終理論
    ,該理論假設以弦理論為根基,預言宇宙其實是有限而能夠窮盡的,遠比目前盛行的許多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要簡單得多。然而,我從來都不喜歡多元宇宙理論——如果多元宇宙中的不同宇宙的規模非常大或是無限的,那麼這個理論就無法被檢驗證實。」在該新論文中,霍金和赫託格指出,「大爆炸理論」中關於宇宙永恆膨脹的理論是錯誤的。赫託格說:「通常的永恆膨脹理論的問題是,它的前提假設是有一個已經存在並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發展演化的背景宇宙,而把量子效應看作是圍繞這個理論的微小波動現象。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尋找微型黑洞在提出了霍金輻射以後,霍金就想盡辦法想要證明它,正如他自己說的,霍金輻射一旦被證明,他將獲得諾貝爾獎。毫無疑問霍金輻射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理論,但要證明它談何容易,在當時別說霍金輻射,連要證明黑洞都是困難的。而對於一般黑洞,即通過恆星坍縮自然演化而成的黑洞,它的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3倍,其霍金輻射溫度遠低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這基本上是無法探測的了,但是天才的霍金找到一個很好的辦法——探測微型黑洞所產生的霍金輻射!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我想說的是,獲得諾貝爾獎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才華。/時間理論都很難被證明,因為它確實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來建立完成實驗所需的技術。如果我們有技術進入深空,在黑洞上做實驗,霍金很可能很快就獲得諾貝爾獎。但不幸的是,這很困難。例如,彼得·希格斯在31歲時就提出了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時空理論。他不得不等到他86歲時,他們才有技術來證明這一點。而這項技術(大型強子對撞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建造,耗資數十億美元。
  • 霍金獲最奢侈物理學獎 獎金為諾貝爾獎的5倍
    科學家認為,希格斯玻色子就是將物質結合在一起的神秘因素。2012年7月,兩支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的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發現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確定性超過99%。為此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家彼得沃特說,許多人因為未得到檢驗或已經顯示錯誤的研究而得到300萬美元。
  • 紀念霍金:沒得諾貝爾獎,為什麼仍被稱為偉大的科學家?
    這就引出第二個問題,也是一個經常被問起的問題:霍金為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回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的成果沒有達到諾貝爾獎的級別。並不是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有偏見或者搞什麼政治,而是因為單純科學上的原因。霍金輻射你肯定會問第四個問題了:為什麼霍金輻射沒有得諾貝爾獎?回答是:這只是個理論預測,還沒有被實驗驗證。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資料圖:2006年,霍金在北京出席國際弦理論大會。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如何才能「不」得諾貝爾獎?霍金和吳健雄都是代表
    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在1922年(其中有很多故事限於篇幅無法提及)才被授予愛因斯坦,但只是表彰他在普通理論物理學方面的工作,特別是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將某些材料暴露於光線中會發射出電子的現象。 史蒂芬.霍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之一,在今年早些時候去世,但他從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我聲稱,有觀測到霍金輻射。宇宙大爆炸不是開始。在大爆炸之前有一些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我們未來的東西。」彭羅斯表示。「我們有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所有的質量都會衰減掉,在我的這個瘋狂的理論中,那個遙遠的未來成為另一個紀元的大爆炸。」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霍金生前一直未獲諾獎。人們普遍相信,這是因為他的理論沒有實驗或觀測的驗證。現在,既然彭羅斯因黑洞而獲諾獎,大家不禁好奇,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很多人立即聯想到霍金。他和彭羅斯的名字經常聯繫在一起。霍金也對黑洞做出重大貢獻,在公眾中名氣更大,也高調得多。1990年代,彭羅斯封爵,但是霍金為了抗議英國政府將兩個科研經費管理機構合併,拒絕了封爵。霍金雖然已經去世,也繼續引起關注。 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霍金生前一直未獲諾獎。
  • 和霍金互看不順眼,這位84歲備受輕視的物理學家拿下諾貝爾獎
    、兩人之間還就學術打過賭,他甚至還公開批判過霍金的研究做得不夠透徹。有科學家甚至將這次發現,與19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相提並論。從發表「上帝粒子理論」到證實,跨過了近50個年頭,曾飽受學術界非議的希格斯在聽到這一消息時,已是83多歲高齡的他流下了眼淚。
  • 霍金去世了!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已經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
  • 如果霍金還活著,他能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將恆星坍縮成黑洞的過程倒放就可以看成是一種爆炸。史蒂芬·霍金將彭羅斯的計算結果推廣到宇宙上,發現運用廣義相對論可以推出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大爆炸開始的那個點也叫奇點,其密度、曲率都是無窮大。經過霍金的完善,宇宙大爆炸理論終於接近完整了。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