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得諾貝爾獎?霍金和吳健雄都是代表

2020-11-23 騰訊網

供圖:Shutterstock網站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Yuen Yiu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10月2日揭曉。如果你曾在物質領域發表過自己的重大發現,可能會非常期待在當天清晨接到那個通知你獲獎的電話。不過,我們通過對以往諾獎得主們的分析,發現了其中的一些規律。

從歷史上看,實驗主義者比理論學家更容易獲獎

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實驗物理學家,只有三分之一屬於理論物理學家。

一般而言,理論物理學家要冒著遠遠超前(而無法被及時驗證)的風險來發表自己的成果。他們可能會想出重要的開創性的理論,但常常要等到很久以後,這些理論才能被實驗技術所證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但他從未因其最著名的理論——相對論而正式獲得諾貝爾獎。雖然反猶太主義可能是諾貝爾委員會不願意承認愛因斯坦的原因之一,但委員會堅持認為,這是因為相對論還沒有得到證實。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在1922年(其中有很多故事限於篇幅無法提及)才被授予愛因斯坦,但只是表彰他在普通理論物理學方面的工作,特別是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將某些材料暴露於光線中會發射出電子的現象。

史蒂芬.霍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之一,在今年早些時候去世,但他從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他最著名的理論,即利用「霍金輻射」來觀測黑洞的方法發表於1974年,但至今還沒有得到實際觀測的證實。同樣的,「暗物質尚未被明確發現」這一事實可能也是已故的維拉.魯賓(Vera Rubin)未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她發現了牛頓力學與星系自轉速度之間的矛盾,這是誕生暗物質理論的一個關鍵點。

圖註: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他關於黑洞的理論研究一直不能被確鑿證實,故終生未曾獲得諾貝爾獎。

一些諾獎得主在他們的理論研究發表幾十年後才獲得了這個獎項,其中就包括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和弗朗索瓦.巴倫.恩格勒特(Francois Baron Englert),他們最終能在2013年獲得他們的獎項,是因為大型強子對撞機終於證實了他們在49年前就曾預言存在的希格斯玻色子。

但是,有時實驗對理論的證實來得太晚了,讓一些科學家遺憾地錯過了諾貝爾獎——因為目前的頒發規則不允許將其授予已故科學家。比如去年,LIGO引力波探測項目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羅納德.德雷弗(Ronald Drever)去世僅僅幾個月後,諾貝爾獎就被頒發給了取得這項研究成果的其他聯合創始人。

圖註:LIGO引力波探測項目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羅納德·德雷弗,他因提前過世而未能獲得諾貝爾獎。

不是每個參與重要研究的人都能獲獎

必須指出,如果羅納德.德雷弗還在世的話,負責LIGO建設的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可能就無法拿到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了。

因為諾貝爾獎的評獎辦法還規定,該獎項每次最多只能授予三人

最近在《公眾科學認知(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雜誌上發表評論的歷史學家尼爾斯.漢森(Nils Hansson)指出,多年來,「只能從龐大的研究團隊中挑選出一至三名獲獎者」 的問題一直讓諾貝爾獎飽受詬病。

儘管希格斯和恩格勒特公開承認了數千名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的科學家所作的貢獻,但這些科學家的名字並沒有被諾貝爾獎評委會所認可。在2017年,宣布引力波被證實的論文由100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聯合撰寫,但只有其中的3人分享了大約100萬美元的諾貝爾獎金。許多人都曾爭論道,這種做法延續了所謂「孤獨天才」的概念——這種概念忽視了許多現代研究中所必須的團隊協作。

然而,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獎評委會一直堅持著這種規定。

運氣和政治也很重要

有時,一些重大發現的相關研究可能反而會把原發現者的諾貝爾獎「奪走」。比如,在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了三位日本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明了藍光LED——再加上紅光和綠光LED,就使得節能的白光LED照明成為可能。但是,紅光和綠光LED的發明者都不曾獲得諾貝爾獎。

圖註:發明了藍光LED的日本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比其更早發明紅光與綠光LED的科學家們卻不曾獲諾貝爾獎。

即使你是某一發現的重要貢獻者,有時還是會被諾獎評委會所冷落。比如,核裂變和連鎖反應的共同發現者麗斯.米特納(Lise Meitner)從未獲得諾貝爾獎,但她的同事奧託.哈恩(Otto Hahn)卻因這一發現而被授予了諾貝爾化學獎。另外,吳健雄的研究為1956年的諾獎得主——楊振寧與李政道鋪平了道路,但其本人卻未能獲獎,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案例。

圖註:著名美籍華人女性物理學家吳健雄(已故),她為證實楊振寧與李政道的理論做出巨大努力,但未曾獲得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諾貝爾物理學獎的207名獲獎者中,只有兩名是女性。與之相比,阿爾伯特、威廉、查爾斯、羅伯特、詹姆斯和喬治等男性名字在獲獎者中都至少出現過兩次了。

在1963年,迄今最後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瑪麗亞.戈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說道:物理學研究就是要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但其針對的「是大自然創造的難題,而非人類意願創造的難題」。不過,「誰將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樣的問題,可能就屬於後者——所以誰也說不準。

欲了解更多關於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報導,請訪問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obel-coverage/2018

翻譯 | 孟慶宇

責編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how-not-win-nobel-prize-physics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相關焦點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世界欠她個諾貝爾獎
    就是吳健雄。哪怕在今天,女性要想在所從事的領域出人頭地,都十分艱難,更何況是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吳健雄在待遇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今天的女性差不多。但她達到的事業成就,卻遠遠比現在光打嘴炮、怨天尤人的一些人高得多。
  • 吳健雄:楊振寧背後的女人,世界卻還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最終,這個在物理學界看來,幾乎是完全不可能實驗成功得出了結論,楊、李二人的猜想是正確的,此前被視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恆定律」被徹底推翻。這個結果使得整個物理學界都大為震蕩,二人作為假說的提出人也名聲大噪,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中國最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她
    對於吳健雄,有人說諾貝爾獎虧待了她,也有人說這些頂尖榮耀虧待的是整個女性群體——諾貝爾獎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常年處於近18:1。以她的興趣、才能,又得家族師長支持,且與上世紀最傑出的頭腦相伴,一路讀到國內頂尖名校——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可因為是女性,是中國人,同時被「曼哈頓計劃」和「諾貝爾獎」選擇性遺忘,她的名字,叫吳健雄。1957 年,全中國沸騰了:地地道道的中國公民楊振寧、李政道獲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他們後來入了美國籍。而做這個實驗的,就是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吳健雄。她是楊、李二人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能把理科學好的女生本來不多,能把理科中的物理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吳健雄能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可見其出類拔萃。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諾貝爾獎,根本不無法承受霍金的重量!
    針對施鬱教授的這個預測,我在10月3號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布之前的直播點評上,做了如下評論:我確認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會授予引力波的發現,但是同時也認為霍金不會獲獎,因為:1)發現引力波是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把任何其他科學成果和發現引力波放在一起授予諾獎都是對發現引力波這個偉大成就的汙染,完全不合適;2)霍金的最大成就是霍金輻射,既不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也不是他和彭羅斯一起證明的宇宙奇點定理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本報記者 裴睿 攝應華英文教基金會之邀,享譽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昨日(10月27日,下同)攜少妻翁帆走進東大。這回楊振寧說起了物理學的誘惑,談起中國人與諾貝爾,甚至為老朋友吳健雄叫屈,卻避口不談「翁帆和我」。然而,86歲的老先生講到盡興處還是說漏了嘴:我24小時保持思考,有時睡到12點忽然像孩子似的對翁帆說我想出來了。
  • 傳奇女性吳健雄:如果沒有她,李、楊能否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
    因為在上個世界50年代和在此之前的近一百多年,華人的地位實在是太低了。國外很多對華人的歧視和輕蔑,是我們現在人想不到的,甚至不敢想像的。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半個世紀過去了,就從來沒有出現過華人、華裔的面孔。為此,西方某些另有用心的人甚至以此污衊攻擊我們中國人、華人是「智力低下的民族」。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的傳奇人生
    良師引路  吳健雄是吳家出生的第一個女孩。幼時的吳健雄長得眉清目秀,十分討人喜歡。和其他許多小孩一樣,在學習方面,吳健雄也是從詩文背誦、識方塊字和算學起步的。在學習過程中,吳健雄已顯現出頗不尋常的智力。  1923年,11歲的吳健雄到離家50裡的蘇州去讀書。吳健雄就讀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是當時一所相當有名的學校。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專題: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袁家騮與吳健雄:華人科學家中的"神仙眷侶"(圖)
    吳健雄到美後,能以一個外籍女科學家的身份參與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一緣其時她本身已嶄露頭角,更得力於她的老師、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原子彈之父」、這項計劃的主持人奧本海默對她的賞識和厚愛。  吳健雄在柏克萊的導師、195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塞格瑞對她更是關照有加。他們共同發現了對鈾原子核分裂連鎖反應有關鍵影響的惰性氣體「氙」。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 把兩位科學家推上諾貝爾獎獎臺
    除了諾貝爾獎,吳健雄幾乎拿遍了一個物理學家可以拿到的所有榮譽。吳健雄對自己的實驗要求非常高,經常通宵達旦工作,她的實驗,從來沒有出過錯誤。她說:「任何想不花費勞力就取得成果的僥倖心理,都是有害的,也不會成功。」當原子彈的反應堆建好以後,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原子爐裡的連鎖反應開始幾小時以後停止了。
  • 霍金預言是什麼?為什麼他沒能得諾貝爾獎?
    霍金的偉大,不單單表現在他對人類的貢獻上,更難得的是,他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21歲的天才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也叫「漸凍症」,隨著病情的加劇,他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動,這對於平常人來說,說難聽點,是個十足的廢人,然而他的成就,絕對是一個奇蹟,他是個英雄。
  • 中國學術賭博:豪賭換不來諾貝爾獎
    尊意以為如何?」雖然這個賭局最後是否成行不得而知,但這個賭注的設計,其實已經形成了現代醫學對照組實驗的雛形。1684年,英國著名建築師Christopher Wren宣稱,說誰能從反平方律推導出克卜勒諸定律,就給誰價值40先令(約合現在的260英鎊)的一本書。這個賭局的應戰者中包括牛頓,他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後來都寫入了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
  • 中國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世界物理女王—吳健雄
    吳健雄的學術工作具有世界性的貢獻,是世界一流實驗物理學家,參與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著名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大貢獻,世界上首顆原子彈研製人員中唯一的女性,被人們稱為"原子彈之母";吳健雄的實驗多次證實了楊振寧、李政道的設想,但吳健雄未能與楊李二人共同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許多著名科學家都為她沒有因該項成就同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而疑惑不平,但吳健雄已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吳仲裔與幼年時期的吳健雄(右),圖片來自網絡因為父親的堅持,吳健雄從小便能和家中的兄弟一起讀書識字。十一歲,吳健雄從明德女子學校畢業,以第九名的成績考入蘇州女子師範學校。這時的吳健雄,唯一的課外活動便是看小說,其中最得她喜愛的小說,莫過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和《拿破崙傳》。在不經意間,吳健雄的物理學之路似乎已經萌芽。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十一歲,吳健雄從明德女子學校畢業,以第九名的成績考入蘇州女子師範學校。這時的吳健雄,唯一的課外活動便是看小說,其中最得她喜愛的小說,莫過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和《拿破崙傳》。在不經意間,吳健雄的物理學之路似乎已經萌芽。
  • 比林徽因優雅,和胡適傳緋聞,全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就是吳健雄。哪怕在今天,女性要想在所從事的領域出人頭地,都十分艱難,更何況是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吳健雄在待遇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今天的女性差不多。但她達到的事業成就,卻遠遠比現在光打嘴炮、怨天尤人的女人高得多。
  • 不止是霍金,這些人都應該分享這次諾貝爾獎,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那可就是四個人獲獎了,去掉誰都不合適,而諾獎委員會早就憋著勁頒獎給黑洞,要是霍金不去世這獎還真沒有辦法給,這麼看來霍金確實有點委屈。不過,從黑洞的研究歷史上,有無數偉大的科學家都做出了貢獻,很遺憾的是他們大多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要是這麼看的話,霍金也算不上委屈,當然了所謂委屈不委屈都是戲謔之言,對於真正的科學家來說,是不是獲獎本來就無所謂。還是讓我們來看看黑洞的歷史,一起來緬懷一下這些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