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霍金互看不順眼,這位84歲備受輕視的物理學家拿下諾貝爾獎

2020-09-29 曾敏敏老師

說起物理學家,大家腦海裡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是此前辭世的霍金


被視為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雖然飽受50多年的漸凍症之苦,但他絲毫不自憐,更討厭別人憐憫他。


除了出版大熱賣的《時間簡史》和《胡桃裡的宇宙》兩本書,霍金的性格也是十分高調。


他愛結交好萊塢明星,喜愛派對,更愛成為目光焦點。


他曾在美劇《辛普森家庭》和《生活大爆炸》中客串演出,經常上熱門談話性節目和伶牙俐齒的主持人對話。


媒體常把他比喻為繼愛因斯坦和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從而引起了一些同行的不滿。


比如有一名物理學教授就認為霍金的成就被媒體過度放大了,「他的明星地位給了他其他人無法享有的威信。」


這位敢質疑霍金的人就是另一名物理學先鋒──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皮特·希格斯(PeterHiggs)。



他曾和霍金互看不順眼、兩人之間還就學術打過賭,他甚至還公開批判過霍金的研究做得不夠透徹。


他和霍金之間的「相愛相殺」不僅是學術圈的博弈,也給後人留下了不少佳話。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皮特·希格斯的故事。


想當工程師的物理學天才


希格斯於1929年5月出生在英格蘭東北部泰恩河畔新堡市,父親曾在BBC擔任音控師。


童年時患有氣喘,後來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二戰期間全家移居南部的布里斯托,他也因此沒有繼續在學校接受教育。他後來進入考瑟姆文法學校就讀,並受到校友保羅·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1933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物理方面的影響。


17歲時,他進入倫敦市立中學就讀,擅長數學,於1950年拿到倫敦國王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成為愛丁堡大學研究員。


希格斯曾透露,自己並非由始至終對物理學保持濃厚的興趣,上學期間就發現物理學「很無聊」。


他本來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在實驗室裡「笨拙」的表現讓他心灰意冷,從而選擇了自己的第二志願——理論物理學。


1954年的皮特·希格斯


希格斯在愛丁堡大學最早的工作和分子物理學相關,他的工作是進行分子振動譜的計算。


1956年,他開始從事量子場論研究。


希格斯也曾在倫敦帝國學院及倫敦大學學院任職,1960年他返回愛丁堡大學擔任講師,從此再沒離開過,直到1996年退休成為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


「上帝粒子」的發現


談及他在學術成就上的突破,1964年稱得上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希格斯受一篇和自己觀點截然不同的文章啟發,腦海中開始產生「關於粒子如何獲得質量的理論」,此後他撰寫了兩篇研究論文。


諷刺的是,當時權威機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出版的《物理快報》拒絕發表他的論文,理由是與物理學無關,一些同行還嘲諷他沒有掌握物理學的基本原理。


希格斯只能進行改寫,才獲美國同類期刊《物理評論通訊》採用。在修改過程中,他在文末加上了一段,指出這一理論預測了一種新粒子,無自旋、質量不明,這就是後來聞名的「希格斯玻色子」。


根據物理學家於 1970 年代提出的「標準模型」,宇宙及萬物均是由 4 大類基本粒子構成。希格斯玻色子是 62 種基本粒子中唯一仍未發現的,證實其存在,我們就知道了賦予粒子以質量的物理機制。


然而這種粒子捉摸不定,自從1964年理論建立後,科學家尋找了許多年都無法確定它的存在。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又被稱作「上帝粒子」,表示發現它,就像證實上帝存在般困難。


媲美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突破成就


希格斯讓希格斯玻色子登上歷史舞臺後,這時候就需要實驗物理學家上場了。

此後,CERN在瑞士與法國邊境斥資百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短暫產生相當於太陽10萬倍的溫度,意圖通過模擬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情況來尋找到希格斯玻色子。


瑞士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不過,這一舉措遭到了不少專家的質疑甚至嘲諷。


霍金就曾在2008年用100美元跟人打賭,說LHC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並稱「如果沒發現它會更令人興奮,那就表示現有物理學理論某些地方出了錯,必須重新思考。」


這番言論立馬惹來希格斯的不悅,他反批霍金研究「做得不夠好」,「他把粒子物理學的理論與重力學扯在一起,沒有任何一位理論學派粒子物理學家會認為這是正確的。」


霍金並不是唯一打賭的人,2009年,德國物理愛好者亞歷山大•溫茨克(Alexander Unzicker)也下了100美元的賭注。他認為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並為此建立了「打賭希格斯」(bet on the higgs)網站。


2011年,愛爾蘭一家博彩公司也開設了賭局,還為各種情況設置了賠率:如果在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賠率是4:1,2013年則是5:1。


結果證明,真理再一次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就連霍金也被啪啪打了臉。


通過無數次的質子與質子高速模擬對撞,歐洲核子中心終於在2012年實驗成功,證明了"希格斯波色子"的存在。有科學家甚至將這次發現,與19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相提並論。從發表「上帝粒子理論」到證實,跨過了近50個年頭,曾飽受學術界非議的希格斯在聽到這一消息時,已是83多歲高齡的他流下了眼淚。


他跟當時在現場的記者說:「有時候,被證明是正確讓人感覺很好。這是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我不曾料到它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就連輸了100美元的霍金也感慨:「這是一個重大成就,希格斯應該獲諾貝爾獎。」


希格斯和霍金

有趣的是,希格斯真的獲得了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為一生的學術成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愛張揚的物理學怪才

據好友透露,希格斯為人十分謙虛,喜歡獨來獨往、不受束縛,這與同時代喜歡高調的霍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回憶自己的學術研究生涯,他曾感嘆自己的性格「古怪、不招人喜歡」,很難找到願意和他一起做研究的搭檔。「沒有人認真對待我感興趣的課題,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兩個兒子出生後的幾年,他和妻子開始分居。他透露是自己過於專注於研究工作,導致婚姻走向了破滅。這段婚姻讓他育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成為了電腦工程師,另一個則是爵士音樂家。如今,他的兩個孫子都住在愛丁堡,時不時去探望他。


特立獨行的性格也在希格斯的生活中得到體現。


他曾一度認為,自己未能將其理論和物理學「標準模型」成功聯繫起來的部分原因是,他錯過了年少時物理學夏令營的一個晚上討論會。於是,他決定「將錯就錯」下去,從此早睡,以免自己的想法在夜晚輕易被人左右。


他還不喜歡希格斯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因為他是一名無神論者。


2013年11月12日,希格斯在英國倫敦科學館舉行的「對撞機」展覽上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照片前


雖然生活在科技智能時代,希格斯卻屬於「低科技一族」,沒有手機在手,家裡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從愛丁堡大學退休後,他幾乎沒有和外界聯繫的工具,只通過閱讀最新的物理學期刊來獲取資訊。早在諾貝爾獲獎者名單公布之前,就有一名記者來到他家,希望能夠提前採訪到他,結果被他怒氣衝衝地趕走了。


要不是在街上碰到鄰居恭喜他,他還不知道自己獲獎了。


當遇到路人向他索要籤名時,他坦率地表示:「老實說,有點令人討厭。」



50年前對「上帝粒子」大膽預測,被同時代天才嘲諷質疑,不為家人所理解,孤傲地行走在科技時代的潮流中,直到多年後理論被科學實驗證實……


這不僅是一個科學怪才突破成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未來的很多發現也許還會撼動人類根深蒂固的信仰。


從萬有定力定律到證實「上帝粒子」的存在,350年的歷程讓人類明白,科學發展就是在不斷地預測、否定和實驗中一步一步前進,而真正能夠得到讚許的則是突破成見、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相關焦點

  • 這位中國物理學家堪比霍金,備受外國人崇拜,為何在中國飽受爭議
    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讓中國逐漸和世界脫軌,導致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發展,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在科學領域,很多方面仍然落後於西方國家。從近一個多世紀來看,大部分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都來自於外國,比如愛因斯坦、霍金、波爾等等。
  • 霍金去世了!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已經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
  • 傳奇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威廉·霍金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代表作《時間簡史》暢銷全球。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留下巨大遺憾:人類無法驗證他的理論
    今天,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與世長辭,這一消息瞬間點燃社交網絡,大家在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同時,也回顧這位傑出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於人類探索世界的貢獻,然而,不少人卻也發現,家喻戶曉的霍金教授,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資料圖:2006年,霍金在北京出席國際弦理論大會。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近日有「中國諾貝爾獎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據界面新聞3月14日報導,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為知名的物理學家,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暢銷科普書籍。此外,他年輕時便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但是重病沒能讓他停下科研的腳步,這番堅持與樂觀也激勵了全世界無數人。 專題: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 物理學家是不是看不起史蒂芬·霍金?
    霍金的《時間簡史》是令人感慨頗深的,但只有關於自旋1/2的奇異旋轉對稱性的一點讓許多物理學家大吃一驚,但是對大多數物理學家來說,霍金只是20世紀70年代理論宇宙學的「大人物」之一。他那時候的工作雖然在這個正式的子領域具有影響力和開創性,但並沒有對物理學產生太大或任何更廣泛的影響,因此如果你將霍金與牛頓、愛因斯坦(也許還有狄拉克)相比,我會感覺兩者並不在同一個層次上。當然,這並不是否認霍金的成就。
  • 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
    據證實,2018年3月14日,享譽世界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與世長辭,享年76歲。,母親則為哲學和政治學領域的學者。1959年,年僅17歲的霍金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專業。21歲時,他不幸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此後他的行動和語言能力都漸漸受到衝擊。    但是,霍金憑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信念,不僅在和病魔的對抗中活了下來,還在23歲的時候就拿下了博士學位。
  • 諾貝爾獎還會搬錯?!
    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的賴爾和休伊什拿下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於他在發現脈衝星過程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但休伊什曾一度認為脈衝星的脈衝信號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而真正的英雄是一個名為喬斯林·貝爾的研究生,她在更早的時候就推斷出信號源是一顆旋轉的恆星。但因她僅僅是一名研究生,成果被「竊取」了。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據國外媒體報導,40年多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所謂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因為輻射而逐漸萎縮變小直至消失。近期,來自美國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足以支持「霍金輻射」理論的明確證據,他們的發現或將幫助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內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將隨之消亡。「霍金輻射」理論認為,黑洞應該有能力產生熱量並釋放亞原子粒子,直到它們能量完全耗盡,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據英國媒體報導,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儘管霍金一生都在為他所熟知,對理論物理學產生了影響,但這個領域最著名的獎項卻和霍金無緣。那麼,為什麼科學最具標誌性的先驅之一從未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呢?而霍金呢?霍金關於黑洞的主要觀點與霍金輻射有關,但從未觀測到。他也嘗試了一些物理學中最難的問題,如量子引力,但這個問題基本上一直在逃避物理學家,至今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雖然給他打開了知名度,但這本身並不足以讓他獲得諾貝爾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霍金太超前了,技術還有一些追趕的餘地。
  • BBC消息,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家人已經確認 霍金生平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周三凌晨發表聲明,證實霍金教授已經去世。霍金在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中新網3月14日電 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家人的發言人稱,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霍金為何與諾貝爾獎無緣?竟是這個原因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對天文學有高度貢獻、英國著名物理與宇宙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逝世,不僅讓全世界學界損失了一名天才型的學者但最讓無數粉絲好奇的一件事,是生前獲得無數榮譽的霍金,為何從未贏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殊榮?對此疑問,學界普遍認為,應該與霍金長年鑽研的「黑洞」(black holes)理論難以求證有極大關係。
  • 霍金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嗎?
    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近日,諾貝爾獎的頒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朋友針對此提出了許多有關諾貝爾獎的疑問,其實飽受關注的是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和研究宇宙的方式。
  •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霍金簡介、經典語錄
    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代界上最知名的科學思維家和最出色的實踐物理學家。他還證實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跟著時光的增添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天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接洽在一起。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早年並不容易,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
  • 霍金獲最奢侈物理學獎 獎金為諾貝爾獎的5倍
    近日,忙於宇宙時空和黑洞研究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遇到了一個地球上的現實問題,如何花自己銀行帳戶上突然增加的300萬美元?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儀式惹人眼球,然而細數獲獎者時卻不難發現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卻不在其列。
  • 霍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史蒂芬·霍金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霍金走了。他在伽利略的忌日降生,又在愛因斯坦的誕辰悄悄地離開。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家中平靜地去世,享年76歲。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現代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研究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