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確認上帝粒子至少需1年 霍金斷言找不到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綜合外媒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7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而這很有可能就是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界長期以來試圖發現的一種粒子,它對科學家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非常關鍵。

  首次高能物理跨洲際視頻會議

  CMS(緊湊繆子線圈)實驗和Atlas(超環面儀器)實驗是CERN尋找希格斯玻色子、額外維度以及暗物質粒子的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實驗目的一樣,但是兩者的磁鐵系統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和設計。

  發布會在北京時間下午3點開始。CERN所長率先上臺發言。他說:「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第一次高能物理跨洲際視頻會議。」

  兩個研究小組均稱發現新粒子

  CMS實驗組的發言人喬·因坎迪拉代表科研人員首先上臺說,發現了疑似「上帝粒子」的新粒子。「這是一個初步的結果,但我們認為這個結果非常有力。」

  據稱,此次發現的新粒子能量在125至126千兆電子伏特之間,這意味著該粒子的質量是質子的125至126倍。新粒子的質量已經確定,而且在統計學上有極高的確定性。因坎迪拉稱,這一發現意義十分重大,正是出於這一原因,我們在進行所有研究和交叉檢驗時必須非常仔細。新發現的粒子毫無疑問是一種玻色子,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重的玻色子。

  而另一個研究小組Atlas的發言人法比奧拉·吉亞諾蒂隨後也宣布,他們同樣在125至126千兆電子伏特之間觀測到了新玻色子。

  中國科學家:結果確認至少需要一年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參與CERN兩個實驗的科學家4日對媒體表示,CERN的這一初步結果,是探索微觀世界的一大進步。在全球合作的CERN實驗中,中國提供經費和參與科研人員所佔比例在百分之一左右,但中國的貢獻「遠遠超過百分之一」。

  參與CMS實驗的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陳國明說,CMS實驗1/3的端蓋繆子探測器和端蓋電磁能量器的所有晶體,均由中國研製提供。特別是實驗中用多變量分析方法區分信號與本底、提高希格斯玻色子尋找的靈敏度方面,這次採用了CMS中國組的方法,比去年採用美國組方法的靈敏度要高3%。

  參加Atlas實驗的中科院高能所婁辛丑研究員說,Atlas中國組對實驗探測器建造方面的主要貢獻,包括研製提供液氬光子電子量能器、精密繆子漂移室探測器和400臺Atlas端蓋繆子觸發探測器以及網絡計算系統等,中國組還積極參與實驗數據的物理分析,包括光子觸發效率研究、改進雙光子希格斯玻色子重建質量分辨約30%、測量雙光子希格斯玻色子重建本底噪音等。

  「CERN公布的只是一個初步結果,目前還不能最終確認觀測到的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中科院高能所這兩位科學家都表示,雖然科學家們心中都認為新粒子很可能是「上帝粒子」,但科學的嚴謹性將讓結果確認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有可能還需要新建一個直線正負電子對撞機來開展進一步的仔細研究。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觀測到的新粒子是一種其他粒子的可能性。

  裡程碑: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即將改變

  儘管實驗結果有待最終驗證,CERN的這次發布會仍引發了全球媒體和科學家的關注,許多人早在當地時間凌晨5點半就提前抵達發布會現場佔座。CERN機構的網絡主頁標題在晚些時候也變成了「希格斯觸手可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即將改變」。

  CERN總監羅夫·霍雅說:「今天是人類自然觀的一個裡程碑。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使我們有機會進行更加詳盡的研究,也對統計規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確定新粒子的性質,使探索宇宙的其他秘密獲得一縷曙光。」

  ■新聞連結

  霍金曾打賭:「上帝粒子」無法找到

  2008年,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上帝粒子」。

  不過,霍金的話未必靠譜。他曾經跟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豪賭」過3回——第一回,賭天鵝座 X-1 雙星是否包含黑洞;第二回,賭宇宙中有沒有裸奇點;第三回,賭的則是黑洞會不會徹底抹殺信息。霍金的最終戰績是3回皆負。

  本組稿件據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上帝粒子奠基者流淚見證奇蹟 霍金稱應授其諾獎
    上帝粒子奠基者流淚見證奇蹟 霍金稱應授其諾獎 在世界科學界歡呼發現了「上帝粒子」時,也有媒體提醒,「飲水不忘挖井人」,作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奠基者,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不該被人遺忘。  英國《泰晤士報》5日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這次發現的新型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所描述的粒子一致。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帝粒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理論上認為它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組成部件之一,是物質的質量之源。
  • 疑似"上帝粒子"被發現 霍金要輸了
    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霍金要輸了!4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  而昨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上帝粒子的屬性——它可能真的就是科學家多年來翹首以盼的「上帝粒子」!
  • 霍金:「上帝粒子」害我輸了100美元
    可就在昨天,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與「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霍金在得知消息之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中稱讚了該發現的重要意義,並打趣地說:「這個發現可害我輸了100美元啊,哈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表示,他們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沒有上帝粒子就沒有人類
    1、上帝粒子從哪裡來?4、科學家可能在十幾年前就捕捉到上帝粒子了?2000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當時的旗艦加速器——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打算結束運行,結果發現了一個跡象,看起來就像上帝粒子,擁有大約115 GeV的質量。科學家說服管理層,讓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超期運行了6個星期,在超期服役期間,更多看起來像是上帝粒子的事件出現了。
  • 霍金新書稱宇宙非上帝創造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新書中稱,上帝並沒有創造宇宙,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結果。在《泰晤士報》周四刊登的《大設計》的摘選片段中,霍金稱新創立的一套理論認為宇宙造物主是多餘的。《大設計》是霍金和美國物理學家裡奧納德•曼羅迪諾共同撰寫的。
  • 霍金聲稱「上帝粒子」是宇宙毀滅的種子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對於希格斯玻色子,霍金認為宇宙中不可能存在這種粒子
  • 什麼是「上帝粒子」 找它意義何在
    ■背景資料什麼是「上帝粒子」 找它意義何在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2日宣布,該實驗室最新數據「強烈表明」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不過這些數據只是接近證明它的存在。有專家稱,如果真能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直接證據,有關發現將獲得諾貝爾獎。那麼,到底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尋找它的意義何在?
  • 「上帝粒子」帶來眾生狂歡
    其實,成功預言該粒子的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並不喜歡「上帝粒子」(GodParticle)這個流行的暱稱,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物理學家萊德曼的編輯,它可能被叫做「該死的粒子」(GoddamnParticle),但它的確讓「希格斯玻色子」這個對外行人高深莫測的名詞更加「親民」。
  • 【光明日報】科學家找到 「上帝粒子」了嗎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找到了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有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或將臻於完美。為了這個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惜耗費了10年時間,耗資132.5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 霍金VS上帝:誰通往終極真理?
    霍金認為,宇宙的起源是可以用一種超弦理論來解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M理論。他表示,對於牛頓的質疑起源於1992年對於圍繞一顆恆星的行星的觀測——這顆行星幾乎看上去跟地球沒什麼兩樣,過於普通,所以我們的世界並不是上帝特別設計出來的。
  • 微觀世界的「上帝粒子」是怎麼一回事,它和「上帝」有沒有關係?
    希格斯說,多年前有人在撰寫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文章時,由於覺得這種粒子實在太難找到,便開玩笑地將其稱為「上帝詛咒的粒子」。但後來某位編輯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就將其改成了「上帝粒子」。所以,「上帝粒子」是對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希格斯粒子的風趣稱呼。 希格斯說,科學家們在進行嚴肅討論時都不用「上帝粒子」這個名稱,但它的確非常吸引普通公眾的眼球。
  • 科學網—上帝粒子:最謙卑的人贏了
    這張支票價值100美元,是霍金輸掉的賭注,而他所押注的,正是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的理論。在過去近半個世紀,學界一直爭論,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否真正存在? 答案已經揭曉。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發現與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
  • 霍金再發警告:上帝粒子力量巨大 可摧毀整個宇宙
    3月8日消息,霍金再發預言:上帝粒子力量巨大。量子波動在空間中形成一個真空的"泡泡",這代表宇宙有可能會遭遇一個災難性的真空衰退。處於真空狀態中的泡泡會以光速四散。這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而我們無法預知。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並不是以光速來移動的,因此現在不需要過多的擔心。
  • 看清「上帝粒子」的真面容!
    所有實驗測量得到的數據均與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預測相吻合。標準模型是粒子物理學中涵蓋了自然界中所有亞原子粒子,力以及相互作用關係的理論,自從上世紀70年代被提出以來經受住了所有的實測檢驗——除了希格斯玻色子。 這種粒子是標準模型中預言應當存在的一種粒子,但一直沒有能夠在實驗中被發現,它也因此成了標準模型中缺失的最後一環。
  • 對撞機有了比上帝粒子還神秘的新發現
    這可能暗示著存在一種新的,未知的大質量粒子,其質量要比CERN在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大出6倍。如果能夠證明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將是一件極其令人興奮的消息,因為目前為主流科學界所廣泛接受的粒子物理學基礎理論,也就是著名的「標準模型」並無法解釋我們在周圍的世界裡所目睹的一切現象。
  • 「上帝粒子」原本叫「該死的粒子」
    ,全人類對宇宙終極規律的探索——上帝粒子,就這樣被推遲了二十年。這六十一種粒子,除了一種之外,其他已經全部被實驗所發現和證實(當然在1993年,頂夸克尚未被證實,不過很快於1995年被費米實驗室發現)。但讓人頭痛的是,最後那一種,也是極其關鍵的一種粒子卻始終不見蹤影——這就是希格斯粒子。它的存在與否,不但對我們認識宇宙的本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檢驗標準模型的關鍵所在。正因為它是如此重要,萊德曼把它徑稱作「上帝粒子」,並作為本書標題。
  • 上帝粒子發現六大影響:宇宙或數十億年後毀滅(圖)
    北京時間3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們上周四(3月14日)宣布他們發現了所謂「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堅實證據。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搜尋這種神秘莫測的粒子的蹤跡,而如果這一粒子的存在最終被證實,那麼它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