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7種已滅絕的野生動物,如今只留下了照片

2021-01-15 史事挖掘機

關注本平臺後,每天為您挖掘8篇罕見史事

全世界物種種類非常多,但是滅絕的物種也很多,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37種比較著名的已滅絕野生動物。


1、葉門瞪羚,學名:Gazella bilkis,主要分布在 阿拉伯半島 ,大部分在葉門共和國區域內,如今已經滅絕,滅絕原因是天氣乾旱和人為狩獵導致。

葉門瞪羚


2、琉球銀斑黑鴿,學名:Columba jouyi、銀斑黑鴿、琉球林鴿,主要生活在日本衝繩島嶼的亞熱帶雨林中,如今,由於旅遊和居住區的開發,雨林大量消失,這種鴿子也就隨之滅絕了。

琉球銀斑黑鴿

最後一次發現是在1904年,據研究發現滅絕時間應該是在1936年,由於戰火波及和人為因素影響。


3、熊氏鹿,主要生活在泰國森林,學名:Rucervus schomburgki,最後一隻熊氏鹿被獵殺於1932年。其特殊的皮毛很受市場歡迎,特別是貴族用來製作坐墊等,所以被大量獵殺。後來,隨著人口數量增長,森林被大量砍伐,其棲息地也急劇縮小,因而滅絕。

熊氏鹿


4、巴勒斯坦油彩蛙,又叫做胡拉油彩蛙棲,是一種珍貴的古生物,其有活化石的美譽,生活年代非常久遠,很有研究價值,生活在胡拉山谷,原是巴勒斯坦地域,後來被以色列佔據,所以又稱為以色列胡拉油彩蛙。

巴勒斯坦油彩蛙

其生存時間大約數百萬年之久,但是卻一直保持原有狀態,沒有發生任何進化,也沒有與之親緣關係相近的種族,是單一的物種,也是地球數百萬年來的被進化論遺忘的種族。由於當地局勢等多種原因,對於保護這種珍貴的野生動物並沒有來得及重視,最終棲息地喪失而在1955年滅絕。


5、粉頭鴨,生活在印度、緬甸和孟加拉等國的湖水中,屬於遷徙鴨,雄性粉頭鴨顏色華麗,身體大部分是朱古力色,脖頸部分粉色,群居生活,雜食性動物,水草和小魚小蝦都是它們的食物。

粉頭鴨

由於人類的對其棲息地的開發利用,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溼地變成良田,另外還有人類大量的獵殺,最終在1949年滅絕。


6、阿拉伯鴕鳥,也叫中東鴕鳥,曾經在阿拉伯半島常見,其生存時代也比較久遠,在遠古時期的壁畫中就有當地豹子捕獵鴕鳥的描繪,後來由於阿拉伯半島氣候逐漸變得乾旱,沙漠出現,其棲息地進一步縮小,最後僅生存在敘利亞北部區域。在古代,阿拉伯鴕鳥就被作為獵物捕捉,甚至隨著絲綢之路到達了中國,當時的唐朝就有關於阿拉伯鴕鳥的記錄。

阿拉伯鴕鳥

狩獵鴕鳥被認為是阿拉伯貴族的消遣活動,即使在二十世紀阿拉伯鴕鳥數量已經銳減的時候依然如此,從來沒有保護措施,直到1966年,最後一次有阿拉伯鴕鳥的目擊記錄。


7、羅德裡格斯鸚鵡,這種鸚鵡沒有留下影像記錄,人們只能從化石中尋找它們的生存痕跡,推斷它們的生存狀態,據文字記錄顯示,它們身體是綠色,頭部很大,尾巴很長且很有觀賞性。主要生活在羅德格斯島南部海島上,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物。

羅德裡格斯鸚鵡

17世紀,隨著歐洲航海探險家的旅程,攜帶而來的大家鼠成為羅德裡格斯鸚鵡的天敵,最終在1761年滅絕。


8、義大利鼠兔,生活在地中海科西嘉島及薩丁尼亞島,其體型很大,比一般的兔子都要大,所以被認為是沒有尾巴的大兔子,是當地人比較喜歡的食物,後來由於貓等動物的引入而滅絕。

義大利鼠兔


9、滇池蠑螈,生存在我昆明及其周邊區域,主要生活在溼地、池塘以及人工水渠中,由於昆明市人口數量增長迅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70年代進行了圍湖造田,導致其棲息地喪失,同時水體汙染造成了它們的滅絕。在1979年以後再未發現新的個體。

滇池蠑螈


10、馬斯卡林瓣蹼鷸,主要生活在馬斯卡林群島中模里西斯及留尼旺島嶼,這種鳥類味道並不好,但是在歐洲人到達後依然對其進行了大量獵殺,同時森林被砍伐成為種植園,貓狗、老鼠等入侵動物也對這種鳥類造成了滅絕性的影響,在1693年滅絕。


11、藍馬羚,是已經滅絕的最美麗的羚羊,藍馬羚本來是遍布非洲地區的,後來由於環境的影響逐漸僅生存於南非的東南海岸草原。17世紀歐洲人到達南非後,這種藍馬羚已經很稀少,但是殖民者依然大量獵殺,目的是為了將它們的棲息地變成農場,後來由於貿易的發展,藍馬羚獨特而美麗的皮毛又成為昂貴的商品,所以引來了更大規模的獵殺,其肉質並不鮮美,甚至被用來作為狗糧。

藍馬羚

在1880年滅絕,如今全球現存有四個藍馬羚標本,分別收藏在維也納、斯德哥爾摩、巴黎及萊頓的博物館,藍馬羚是第一種大型的在非洲滅絕的哺乳動物。


12、 日本狼 ,是西伯利亞狼的亞種分支,在本洲、四國、九洲的山林中很常見,在古代,它們並不被認為是人類的威脅,相反當地人認為它們是森林的守護神,因為它們主要狩獵林鹿,並且驅趕熊,這樣就避免了林鹿對田園的糟蹋,也間接保護了當地居民。

日本狼

同時由於日本狼體型是全世界最小的狼,所以它們對人類又不產生威脅,因此在當地生存了很久。


直到20世紀,日本為了發展經濟,一切讓路工業化,大量森林被砍伐,大約4400公頃的森林消失,日本狼也被獵殺殆盡,1907年,最後一頭日本狼在居民家門口被獵殺。


13、波圖格薩北山羊,又名葡萄牙羱羊,主要生活在葡萄牙山區、加利西亞、阿斯圖裡亞斯及坎塔布裡亞西部,19世紀以前,這種山羊依然數量很多,它們是當地居民喜愛的獵物,肉可以食用,特別是產出一種胃糞石,被當地居民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解毒劑,很受歡迎。

波圖格薩北山羊

19世紀後,科技的發展,狩獵方式的改變,讓這種山羊數量銳減,最後在1892年滅絕。 


14、原牛,原牛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牛,體型比大象略小一些。寓意是原始的牛,是現代牛的祖先,但實際上它們生存的時間很久,但滅絕的時間卻不久遠。在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就有大量的相關記錄,它們被用來與獅子、老虎凳搏鬥。

原牛

14世紀,波蘭澤母維持公爵最先意識到保護原牛的重要性,在他的保護下,波蘭成為原牛最後的棲息地,但仍然阻擋不了對原牛的獵殺,1627年,最後一頭原牛死亡。


15、 大海牛 ,又名巨儒艮或斯特拉海牛,大海牛是海牛中體型最大的,一頭大海牛可以足夠33名水手吃一個月時間,所以遭到了歐洲航海者的獵殺。

大海牛

從1741年第一次發現,到1768年,最後一隻大海牛被獵殺,僅僅27年時間,就被吃光了。


16、加那利黑蠣鷸,相關信息很少,主要少數的圖片記錄和文字記載。

加那利黑蠣鷸


17、高加索野牛,生存在高加索山脈的 歐洲野牛 ,由於人類對棲息地的逐漸擴張,和狩獵方式的改變,歐洲野牛數量在19世紀銳減,從1860年的2000多頭到1921年僅僅剩餘50頭。

高加索野牛

1927年,最後的三頭高加索野牛死亡。


18、日本海獅,在1940年代滅絕。日本海獅主要是被獵殺滅絕的,日本具有獵殺大型海洋生物的傳統,而且不顧是否瀕危,僅僅日本海獅有記錄在案的獵殺數量就達到16500隻,在1974年在北海道以北的禮文島附近捕捉到最後一頭幼海獅。

日本海獅

日本為了紀念海獅在一些地方以海獅等為名,如海獅巖、犬吠崎等,但是承.認.錯.誤、死.不.悔.改是這個龜.松的特徵。


19、歐洲野馬,原本是遍布歐洲的野馬,19世紀開始,人口數量增加,大面積的草原開發,讓歐洲野馬的棲息地不斷縮小,後來由於戰爭等的影響,一部分歐洲野馬被捕捉馴化,與家馬雜交失去種族特性。

歐洲野馬

1876年,最後一匹野生歐洲野馬在烏克蘭的草原上被獵殺。


20、敘利亞野驢,分布在敘利亞北部山區的亞洲野驢,其耐力很強,當地居民用來馴化後協助背負貨物,敘利亞野驢群體生活,一般由一頭雄性帶領。20世紀初期,法國佔領敘利亞後,敘利亞野驢遭受滅頂之災,它們獵殺野驢作為食物,開始是槍枝獵殺,後來直接用大炮轟,最終無論大小老幼野驢都被滅絕。

敘利亞野驢

最後一頭敘利亞野驢死於維也納的動物園中。


21、北海道狼,是西伯利亞狼的後代,群居生活,善於奔跑,主要以鹿為食物,也以海岸上鯨魚等的死體為食物,1878年,由於大雪導致大量鹿被餓死,當地狼開始襲擊牲畜,造成與人類的衝突,被當地居民毒殺、驅逐。

北海道狼

後來由於瘟疫等原因數量不多的北海道狼在1889年滅絕。 


22、啟利氏地鶇,生活在小笠原群島的主島上,由於島嶼開發和哺乳動物的入侵而在1830年滅絕。

啟利氏地鶇


23、阿特拉斯熊,16世紀奧斯曼帝國時期被大量獵殺,因為肉質不錯,皮毛價值很高,阿特拉斯熊遭受了毀滅性的獵殺,後來由於經濟發展,當地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其棲息地喪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後一隻阿特拉斯熊在摩洛哥被獵殺。

阿特拉斯熊


24、紅瞪羚,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地區,它們生活在土地肥沃的地區,與人類生活區相近,這也是它們滅絕的原因之一,1894年就因為獵殺而滅絕了。

紅瞪羚


25、塞席爾綠鸚鵡,信息很少,主要生活在塞席爾,因為當時種植椰子樹等而遭受獵殺導致滅絕。

塞席爾綠鸚鵡


26、擬斑馬,又叫 斑驢 ,是南非地區一種罕見的動物,半驢半馬的身體很奇特,正是由於這種奇特的外觀,歐洲各地的動物園對其趨之若鶩,不惜高價收購,最終大量的斑驢被運往歐洲,由於旅途遙遠和環境的不適應,很快就都死亡了。

隨後只能源源不斷的捕捉、運輸,1873年,最後一頭野生斑驢在南非被捕捉,1875年,最後一頭斑驢在德國動物園中死亡。


27、 模里西斯 藍鳩,又名馬島藍鳩,模里西斯著名的鴿子,全身藍色,非常美麗,如同另一隻著名的滅絕動物模里西斯渡渡鳥一樣,它們的滅絕主要是歐洲殖民者帶來的貓狗、老鼠等哺乳動物的入侵導致的。在1830年滅絕。

藍鴿


28、德拉氏馬島鵑,又名食蝸牛馬島鵑,在馬達加斯加生活,以蝸牛為食物,最早在19世紀初期發現,但很快就滅絕了,主要原因是當時雨林環境的破壞,大量的砍伐導致棲息地的喪失,同時大黑鼠隨著歐洲移民的船隻而來,貓狗也是導致它們滅絕的原因之一。

德拉氏馬島鵑


29、模里西斯鴨,1690年滅絕,模里西斯上獨特而美麗的物種很多,模里西斯鴨子肉質鮮美,在1680年代的時候還很常見,但短短十幾年就被獵殺滅絕了。

模里西斯鴨


30、 金蟾蜍 ,又稱環眼蟾蜍,生活在哥斯大黎加,1980年還有了兩千多隻,但1989年後就一隻也沒有了,可能是由於酸雨等自然氣候環境的改變導致。

金蟾蜍


31、黑足雪貂,北美地區唯一的原生雪貂,穴居動物,晝伏夜出,在加拿大和美國大部分地區可見,由於其皮毛被廣為喜歡,所以被人類大量捕捉,最終滅絕。

黑足雪貂


32、馬德拉大白鳳蝶,生活在葡萄牙馬德拉群島的溫帶雨林中,由於當地旅遊的開發,建築業的興起和農業的發展,最終引起棲息地的縮減和農業汙染使其無法繁衍後代而滅絕,滅絕時間大約是在2007年。

馬德拉大白鳳蝶


33、彩虹蟾蜍,是最為神秘且美麗的兩棲動物,20世紀20年代被發現,隨後就迅速消失了,主要生存於馬來西亞,滅絕原因未知,1924年最後三隻被發現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彩虹蟾蜍


34、基奈山狼,基奈山半島最常見的狼,大約有2萬多隻,是群居生活的動物,類似獅群的生活方式,雄性帶領一群母狼生活,狩獵主要由母狼完成。16世紀,英國人到達後時期為邪惡的動物,大規模的獵殺,在300多年的時間裡,數量就銳減到不足40隻。

基奈山狼

1925年就完全滅絕了。


35、大海雀,大海雀最早被命名為企鵝,由於大海雀的滅絕,企鵝這個名字才被命名給現代企鵝,它們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島嶼上,由於歐洲早期航海者大量獵殺作為食物補充,最終在1844年,多達數百萬隻的大海雀就被滅絕了。

大海雀


36、開普黑獅,也稱好望角獅、開普敦獅,是地球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比東北虎更大,也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獅子,歐洲殖民者到達南非後,大量捕捉送往歐洲動物園中,甚至用來獲取皮毛等,在1858年滅絕。


37、南極狼,也被稱為福克蘭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是地球上最南端的狼,生活在阿根廷南部的弗蘭克群島上,其生性呆萌,對人類沒有警惕,由於畜牧業的發展,南極狼由於狩獵家畜而被大量獵殺,在1875年滅絕。

南極狼

但是隨著南極狼的滅絕,當地的畜牧業並沒有發展起來,原因是當地鼠兔等大量繁殖,最終破壞了草場。


這三十七種已滅絕的野生動物時刻為我們人類敲響警鐘,要想物種豐富就需要每個人都儘自己的努力來保護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已經滅絕的3種老虎:人類獵殺是最主要原因,如今只留下黑白照片
    已經滅絕的3種老虎:人類獵殺是最主要原因,如今只留下黑白照片老虎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被譽為獸中之王,是亞洲獨有的物種。其中,裏海虎、巴裡虎和爪哇虎均已在20世紀滅絕,現在我們只能通過一些黑白照片了解它們。那麼,這3種老虎是如何滅絕的呢?1.裏海虎。裏海虎也叫西亞虎,曾廣泛分布在裏海的西部地區,分布在新疆的裏海虎曾被稱為新疆虎。19世紀末期,歐洲東部一些國家的人開始了對裏海虎無情的獵殺。
  • 10種近半百年來在全球滅絕的代表性動物,現今只留下影像
    地球經歷了四十多億年的演化歷史,而地球物種從單細胞動物到現在也已經經歷了五億多年的進化史,這其中更是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和無數次的物種小滅絕過程。無數的物種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而上演著從誕生到進化巔峰再到滅絕的過程,當然,在人類誕生之前,這一切都遵循著自然選擇的規律,直到人類這種高等級生命誕生後,人類對自然萬物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如今更是超越自然選擇的基本屬性,成為了地球萬物實質上的主宰,很多的野生動物在人類的影響下滅絕了。
  • 曾被判定「已滅絕」的4種動物,如今卻再次出現,引人深思!
    眾所周知自然界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世界,但是現在很多人為了賺取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壞自然界,所以導致有些動物瀕臨滅絕,或者再也見不到了。但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說4種曾被判定「已滅絕」的動物,但如今卻再次出現。1、豪勳爵島竹節蟲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大型竹節蟲,原本生活在豪勳爵島上,但自從1918年,運輸船將黑鼠帶進島內後,因為外來優勢物種的入侵,這種昆蟲於1930年就被宣布了滅絕,但在2001年卻被重新發現。2、寮國巖鼠具有肥胖的身體、短短的圓耳朵、大大的眼睛、長長的尾巴。喜在多巖石地方活動,故名巖鼠。
  • 全球23種面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其中我國有10種
    根據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我們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經有96951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它們代表著這些動物數量稀少,物種的繁衍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代表著它們它們已經接近於無法存續物種的基因。
  • 全世界11種因人類滅絕的國寶級野生動物
    人類是地球進化史上誕生的最高級的生物,我們有了研究地球,飛向宇宙探索的能力,有了控制自然萬物的能力,然而,我們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特別是近兩百多年來,工業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長足進步,為人類帶來了福音的同時,暴增的人口數量給自然萬物帶來了深重災難,因人而滅絕的動物很多。今天我們介紹一下11種國寶級種動物。
  • 因人而滅絕世界十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
    人類是地球進化史上誕生的最高級的生物,我們有了研究地球,飛向宇宙探索的能力,有了控制自然萬物的能力,然而,我們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特別是近兩百多年來,工業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長足進步,為人類帶來了福音的同時,暴增的人口數量給自然萬物帶來了深重災難,因人而滅絕的動物很多,今天我們介紹一下這幾種動物。
  • 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滅絕!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要行動!
    新疆獨特的地形地勢、氣候土壤等環境,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王國!新疆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有115種,佔全國總數的32.6%。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8種。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經滅絕!
  • 科學家稱50年後一半物種將滅絕,回顧10種已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
    >近年來,由於人類的活動,大量動物已經滅絕,人類只能從最後留下的影像中才能看到它們:1.石南雞(1932年)石南雞曾廣泛分布在北美大平原;由於人們發現石南雞味道肥美,於是被人類大量捕殺;到了19世紀,石南雞已經在北美大陸消失
  • 7種極度瀕危的動物,第5種只存在中國,可能已滅絕
    原產於西非科特迪、賴比瑞亞等地區,倭河馬實際上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如今野生倭河馬只剩下不到3000頭了,十分稀少。務川臭蛙,中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已知唯一分布地區在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喀斯特洞穴中,常棲息洞穴中,鮮有人知,對環境要求高,數量非常少,臨近滅絕。
  • 炮轟野驢,圍捕老虎,人類滅絕的九種野生動物,如今只剩圖像
    根據動物保護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在整個18世紀,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達32種。19世紀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有56種。在整個20世紀,動物滅絕的速度更加迅速,有120種野生動物因人類活動而滅絕。 有專家曾估計,21世紀結束,將有包括大熊貓、藏羚羊、東北虎、揚子鱷在內的超過600餘種滅絕。
  •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
    4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最後一種已經不剩於70隻!第一種:爪哇犀牛爪哇犀的分部區原本非常廣泛,遠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國和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有分布,但由於人類的不斷摧殘,印尼的爪哇島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倖存地,越南的種群已在2010年因偷獵全部滅絕,是全球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三個亞種已有兩個已經滅絕。
  • 野生動物第六次滅絕正在加速
    科學家一致認為,全球野生動物第六次大滅絕已經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10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受人類活動影響,全球野生動物數量自1970年以來已銳減58%,如不採取行動,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可能會在10年內消失。日前新研究指出,生物滅絕已經加快了速度,如今連獵豹、獅子、長頸鹿這樣的常見野生動物也陷入了生存危機。
  • 一百年來,在中國滅絕了多少種珍稀動物?
    在同一時期,中國亦有大量野生動物滅絕,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對動物的保護做好宣傳教育。目前全球僅存的斑鱉只剩下3隻,均為雄性,一隻在蘇州動物園,其他兩隻在越南。全世界人工飼養華南虎數量共有110隻左右,最近華南虎的關注度提升是2008年的周正龍造假野生華南虎照片事件。
  • 全球八大已滅絕猛獸,好望角黑獅、基奈山紅狼、中華黃虎僅剩照片
    可惜的是,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多其他物種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即使是一些曾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也不例外,它們在與人類的競爭中被滅絕,當有部分人類開始保護它們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那麼,有哪些猛獸被人類滅絕了呢?今天我們介紹八種。
  • 9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第一種已宣告滅絕!
    圖1、渡渡鳥:生活在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嶼東部,是一種不會飛的巨鳥,體型比天鵝還大,該物種已宣告滅絕。圖2、環尾狐猴:環尾狐猴屬於晝行性動物,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和西部的乾燥森林中。據《Primate Conservation》雜誌報導,環尾狐猴如今幾乎在森林中消失不見,估計數量已經下降到了2000-2400隻左右,導致環尾狐猴種群數量下降的因素包括棲息地的快速喪失、狩獵以及非法寵物交易。圖3、小熊貓:它們外表可愛、憨態可掬,深受人們的喜歡, 小熊貓遭盜獵,非法捕獵,目前數量不到3000隻。
  • 3種被認為滅絕,但實際上還活著的動物,如今怎麼樣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為了保護動物的多樣性,分別為每個動物都建立了檔案,並根據該物種的稀有程度以及數量,將生物分為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未評估。
  • 最美的野生貓科動物,如今瀕臨滅絕,人類想救都難了
    與人類、黑猩猩情況相似的可能還有大型貓科動物以及小型貓科動物,前者最具代表性的恐怕是老虎、獅子,後則則是家貓。那麼是否存在著體型介於大型貓科動物與小型貓科動物之間的物種呢?答案是存在的,就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一帶。下面要介紹的這種中等體型貓科動物名叫「安第斯山虎貓」,即使不看它的照片大多數讀者都能從它的名字上推測出這是一種綜合了貓和虎特點的動物。
  • 7種已滅絕的動物 第4種在去年剛消失?
    邊肖為每個人統計了7種滅絕的動物,其中第四種去年剛剛消失!   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的一個亞種,直到2011年人們調查後正式宣布該亞種滅絕後,才於2006年被發現。   犀牛羚羊,一種曾經廣泛分布於北非的大型哺乳動物,在因其皮毛和羚羊角而被大量獵殺後,現已成為野生動物中的滅絕物種。
  • 老虎日:九種老虎,三種已滅絕,多種已瀕臨滅絕,野生虎不足四千
    每年的7月29日,被定為「全球老虎日」,倡議共同努力促進野生虎及棲息地的保護!老虎作為食物鏈最頂級獵食者,對完整生態鏈有重要作用,認識老虎種類,保護野生虎刻不容緩!體型最大的虎——東北虎,也稱西伯利亞虎,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體重達到350千克左右,分布於亞洲東北部,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世界上僅存野生西伯利亞虎僅500頭之內!
  • ...蝙蝠100萬隻,10餘種藥用動物滅絕,國家擬百億買斷野生動物養殖業?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的數據顯示,中國人這兩年大概食用了100萬隻穿山甲。它也成為世界上走私最多的哺乳動物。穿山甲鱗片被製成中藥材來催奶或壯陽,世界上全部8個品種的穿山甲如今都面臨滅絕威脅。排名第二的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臭名昭著」可能攜帶傳染源的蝙蝠。它在國內的年消費量大約有50多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