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物學進展:白介素-17和免疫誘導衰老調節骨關節炎損傷反應

2021-03-05 骨生物學


IL -17 and immunologically induced senescence regulate response to injury in osteoarthritis

作者:Heather J. Faust, Hong Zhang, Jin Han,1 Matthew T. Wolf,1 Ok Hee Jeon, Kaitlyn Sadtler, Alexis N. Peña,1 Liam Chung,David R. Maestas Jr., Ada J. Tam, Drew M. Pardoll, Judith Campisi, Franck Housseau, Daohong Zhou,  Clifton O. Bingham III, and Jennifer H. Elisseeff(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mith Building 5031, 400 N. Broadway, Baltimore, Maryland 21231, USA. )

發表狀況:J Clin Invest. 2020;130(10):5493-5507.doi: 10.1172/JCI134091.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關節炎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理影響的系統性疾病,但目前對骨關節炎中關節和全身系統的具體關係仍不明確。

1、在骨關節炎的關節中發現隨著免疫細胞IL-17a+CD4+  T細胞隨著病情加重逐漸增多,此外在小鼠腹股溝淋巴結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2、清楚小鼠關節炎時膝關節中的衰老細胞,可以減少的IL-17a+CD4+  T細胞的生成,在關節腔中抑制IL-17a的表達也可以延緩骨關節炎的進程;

3、衰老細胞可以誘導初始T細胞分化成Th 17細胞,Th17可以誘導細胞發生衰老。

Senescent cells (SnCs)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ge-related diseases including osteoarthritis (OA), in part via expression of a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 that includes immunologically relevant factors and cytokines. In a model of posttraumatic OA (PTOA),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 (ACL T) induced a type 17 immune response in the articular compartment and draining inguinal lymph nodes (LNs) that paralleled expression of the senescence marker p16INK4a (Cdkn2a) and p21 (Cdkn1a). Innate lymphoid cells, γδ+ T cells, and CD4+ T cells contributed to IL -17 expression.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IL -17–neutralizing antibody reduced joint degeneration and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senescence marker Cdkn1a. Local and systemic senolysis was required to attenuate tissue damage in aged animal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IL -17 and increased IL -4 expression in the articular joint and draining LNs. In vitro, we found that Th17 cells induced senescence in fibroblasts and that SnCs skewed naive T cells toward Th17 or Th1, depending on the presence of TGF-β. The SASP profile of the inflammation-induced SnCs included altered Wnt signaling, tissue remodeling, and cell-cycle pathways not previously implicated in senescenc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molecular targets and mechanisms for senescence induction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support tissue healing in an aged environment.衰老細胞與包括骨關節炎在內的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關,部分是通過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的表達,包括免疫相關因子和細胞因子。在創傷後骨關節炎(PTOA)模型中,前交叉韌帶切斷在關節腔和引流腹股溝淋巴結(LNs)中誘導了17型免疫反應,該反應與衰老標記物p16INK4a (Cdkn2a)和p21 (Cdkn1a)的表達平行。先天淋巴細胞、γδ+ T細胞和CD4+ T細胞對IL -17的表達有作用。關節內注射白介素-17-中和抗體可減少關節退化和衰老標誌物Cdkn1a的表達。需要局部和全身的衰老分解來減輕老年動物的組織損傷,並且與關節和引流淋巴結中白細胞介素-17的減少和白細胞介素-4表達的增加有關。在體外,我們發現Th17細胞誘導成纖維細胞衰老,SnCs使幼稚T細胞偏向Th17或Th1,但依賴TGF-β的存在。炎症誘導的衰老細胞細胞中SASP圖譜包括改變的Wnt信號傳導、組織重塑和細胞周期通路,這些都與衰老無關。這些發現為衰老誘導和治療策略提供了分子靶點和機制,以支持衰老環境中的組織癒合。

圖1  適應性免疫細胞對創傷性關節損傷的反應是17型免疫反應

(A)流儀分析CD8 +, CD4 +和yδ+ T細胞(CD45 + CD3 +)分析ACL T術後1周、假手術組、空白組關節腔液中的免疫細胞(n = 4)。(B)免疫螢光標記ACL T術後1周、假手術組、空白組中膝關節中滑膜和軟骨IL-17的表達。比例尺:25μm。(C)流式細胞儀檢測IL -17a和IL -17f在ACL T術後4周後腹股溝淋巴細胞中的表達量(CD3-Thy1.2 +NK1.1 -)。(D)ACLT術後2w小鼠膝關節中淋巴細胞 (CD3-Thy1.2 +)炎症標記物的mRNA表達。(E)流式分析年輕小鼠(Y)和18個月齡(A)小鼠ACLT術後2和4周腹股溝淋巴結中Th17含量,免疫螢光染色年輕小鼠ACLT術後2周腹股溝淋巴結中CD4和IL -17表達。比例尺:10um。(F)量化淋巴結組織中IL 17 mRNA表達 (n = 3)。(G)量化Cdkn2a mRNA在年輕和老年小鼠ACLT術後2和4周與非手術組 (n = 3)。(H)手術組和非手術組軟骨細胞中p16染色。比例尺:25μm。* * * P < 0.05, P < 0.01, * * * * P < 0.001, F,股骨; S,滑膜; T,脛骨; RQ,相對定量。

圖2  清除衰老細胞減少了IL-17的免疫信號

(A)定量分析年輕小鼠與老年小鼠在非手術組,假手術組,手術組,以及手術後進行關節腔注射i.a.UBX0101 (UBX)、關節腔注射 UBX加靜脈注射Navi或單獨靜脈注射 Navi幹預後,各組小鼠關節關節中Cdkn2a mRNA表達。(B)定量分析上述組別內的IL-17 mRNA表達。(C)上述處理組內,比較小鼠患肢和對側健肢的重量。(D)流式分析上述組別中小鼠腹股溝淋巴結中CD4+IL -17a+陽性細胞比值。(E)定量分析上述組別中小鼠腹股溝淋巴結中IL-17a的mRNA表達。(F)上述各組別小鼠膝關節的番紅O-固定綠染色以及OARSI評分。(G)小鼠ACLT後膝關節腔中注射IL-17a中和抗體後的番紅O-固定綠染色以及OARSI評分。(H)小鼠關節注射IL-17a中和抗體後患肢與健肢的重量比。(I)小鼠關節注射IL-17a中和抗體後關節Cdkn1a mRNA的定量分析。(n = 3).


圖3  炎症誘導衰老後的成纖維細胞與Th 17細胞共培養和T細胞通過衰老細胞分化偏移

(A)小鼠CD4+IL-17a+、CD4+IL -17f+和CD4+IFN-γ+ T細胞在各共培養條件下的百分比:單純幼稚T細胞(NT)、衰老細胞共培養、衰老細胞加IL -2加TGF-β共培養、含TGF-β的培養基(每組n = 3)。以及流式分析圖。(B)定量分析原始CD4+ T細胞和Th17細胞共培養的成纖維細胞中Cdkn2a和Il6 mRNA的表達(每組n = 3)。右圖:原始CD4+ T細胞和Th17細胞共培養的成纖維細胞的SA–β-gal染色圖。(C)共培養7天後人的CD4+IL -17a+ T細胞的百分比。條件從左到右:無共培養(NT),Th17陽性對照,高比例衰老細胞共培養,高比例衰老細胞加IL -2加TGF-β共培養,低比例衰老細胞共培養,低比例衰老細胞加IL -2、TGF-β共培養(每組n = 3)。(D)正常成纖維細胞標準化的Th17共培養細胞的火山圖。虛線表示P = 0.05。右圖顯示了與STAT3和Wnt信號有關的差異調節基因。(E)免疫誘導衰老(Th17共培養) 與輻射誘導7天衰老的前50個基因差異表達。

圖4  衰老細胞清除和IL-17減少後傷口癒合需要IL-4

(A)青年和老年小鼠關節中IL-4基因(未手術、假手術、手術組+UBX、手術+ UBX+ Navi,手術組+Navi)的表達量。(B)青年和老年小鼠淋巴結中IL-4基因(未手術、假手術、手術組+UBX、手術+ UBX+ Navi,手術組+Navi)的表達量。(C)青年和老年小鼠淋巴結中在(未手術、假手術、手術組+UBX、手術+ UBX+ Navi,手術組+Navi)CD4+IL-4+ T細胞的百分比。(D)手術肢體相對於對側控制肢體的重量百分比。(E)抗衰老藥物治療後小鼠腹股溝淋巴結IL-17a基因表達的比較。(F) 用抗衰老治療的年輕小鼠WT和IL4r-/-關節的OARSI評分。(G)年輕小鼠WT或IL4R-/-關節用抗衰老治療後的番紅O-固定綠染色圖。

 

骨關節炎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但這種局部組織病變和全身系統之間的關係是如何,仍然不清楚。本文作者通過將骨關節炎中衰老細胞和Th 17細胞結合聯繫起來,在體內研究結果發現兩者都是隨著骨關節炎的病程,逐漸表達增多。但在膝關節中抑制單獨衰老細胞或Th17,能夠緩解骨關節炎的進展,減少Th17細胞或者衰老細胞。此外,通過共培養實驗,也發現其衰老細胞核Th17細胞也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促進細胞衰老或者可以促進初始T細胞向Th17細胞分化。作者創新性的將骨關節炎中局部的衰老細胞和全身的免疫系統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發現免疫誘導的衰老細胞分泌獨特SASP效應,闡述了衰老在組織發育、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中的作用機制。

相關焦點

  • 固有免疫系統在骨關節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目前OA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研究表明其與性別、肥胖、衰老、創傷等多種因素相關。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所有關節疾病中,OA佔導致疼痛、殘疾疾病首位。我國大型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人群原發性骨關節炎的總體患病率為46.3%,其中男性為41.6%、女性為50.4%。近年來OA治療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但仍缺乏幹預性藥物,絕大部分晚期患者需通過關節置換手術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
  • 不同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與骨關節炎
    在膠原酶誘導的骨關節炎 (collagenaseinduced OA,CIOA)小鼠模型中,Exo通 過促進軟骨修復和降低炎症水平緩解OA進展。這表明 MSC 可能主要通過 Exo 發揮治療 OA 的作用。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由於間充質幹細胞較容易獲得、對供體的影響小,分化能力強,不僅有助於組織修復,而且還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關節炎已成為中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和致殘首要原因。骨關節炎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活,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其幹預潛力源於幹細胞的抗炎、免疫調節和免疫耐受誘導。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類慢性、進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蝕性關節滑膜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特徵,全世界發病率為0.5%~1.0%。既往研究,外周免疫耐受缺陷及免疫反應異常導致免疫細胞及抗體進入關節滑膜,是RA發生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 環狀RNA在免疫炎症反應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最近研究顯示,內源性的circRNA可作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綿與miRNA結合併因此抑制它們的功能,而且一些研究已經證實miRNA與骨關節炎、糖尿病、口腔癌等多種類型的人類疾病有關,因此circRNA的海綿活動也會影響這些疾病的生物學過程。本文對circRNA在調控各類免疫炎症反應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並對其在口腔醫學領域中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 【重磅綜述】衰老細胞對壽命和疾病的影響
    細胞衰老有利於胚胎發生過程中的器官的正確發育,通過抑制細胞的增殖以及激活腫瘤免疫監視來抑制組織腫瘤的惡化,在皮膚損傷過程中促進組織修復。相比之下,衰老細胞和其導致的長期SASP會導致慢性炎症、誘導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以及形成癌症所需的微環境。
  • 白介素-17A與動物行為異常的研究又有了突破性的新進展
    我們已經介紹過白介素-17A是白介素-17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員,在機體受感染或損傷處,遷移過來的淋巴細胞會分泌白介素-17A。白介素-17A一方面會誘導炎症因子以及趨化因子的表達,從而招募更多的免疫細胞到達炎症部位加劇機體的炎症反應,另一方面,白介素-17A還會誘導一些組織修復相關因子的表達從而加速機體的恢復。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 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02衰老生物學2.1 衰老的主要誘因廣義地講,衰老是細胞生物學過程的逐漸惡化和組織損傷的累積,會導致器官健康水平和功能下降,增加機體對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敏感性,使得生物體對損傷的反應減弱以及有更大死亡的可能性。衰老的機制主要包括細胞損傷的幾種主要誘因。
  • Nat Neurosci | 免疫細胞加速衰老腦中的神經元損傷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關於衰老腦中免疫細胞加速神經元損傷的文章,題目為Neuroblast senescence in the aged brain augment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leading to impaired neurogenesis and
  • 蛋白聚糖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在骨關節炎(OA)病人的關節滑液中,蛋白聚糖4的含量明顯降低;缺乏蛋白聚糖4的關節滑液喪失了邊界潤滑的能力,導致關節運動時摩擦力增大,關節軟骨破壞;而通過補充外源性的PRG4,關節滑液的潤滑能力便可恢復。本文就PRG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做一綜述,闡述PRG4的理化結構和生物學功能以及其在骨關節炎發生發展過程中作用,為骨關節炎的實驗研究、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 中國科學家:揭示間充質幹細胞對幹預骨關節炎的可行性
    此次發現為延緩器官衰老、防治骨關節炎等衰老相關疾病提供新型潛在幹預靶標。這是繼該研究團隊揭示幹細胞「年輕因子」CBX4和「年輕通路」YAP-FOXD1後骨關節炎基因治療領域的又一創新性發現。DGCR8作為經典miRNA合成通路中的關鍵蛋白,廣泛參與非編碼RNA合成、mRNA可變剪接和轉錄後調控等重要生物學過程,但其在幹細胞衰老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氨基葡萄糖有保護軟骨的作用,可改善關節軟骨的代謝,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提高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改善關節功能,保護損傷的關節軟骨,並緩解骨關節炎的疼痛、腫脹症狀,延緩骨關節炎的病理過程和疾病進程,兼具症狀調控和結構調控效應。氨基葡萄糖持續使用8周以上才可顯效,使用1年以上療效更穩定,可聯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遏制關鍵通路才是制勝關鍵
    類風溼關節炎(RA)的治療在經歷了非甾體抗炎藥時代、傳統合成DMARDs 時代之後,靶向作用於細胞因子的大分子生物製劑革新了RA治療模式。然而,傳統合成 DMARDs 雖可緩解關節腫脹和疼痛,但起效慢、藥理機制尚不明確,並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1,2]。
  • 骨生物學進展:骨細胞Sema3A的自我調節有組織雌激素和對抗骨老化的作用
    骨細胞的存活是骨內環境穩定的關鍵。在絕經和衰老過程中骨細胞的存活會受到幹擾。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骨細胞介導的骨骼穩態維持是如何受骨保護因子semaphorin 3A (Sema3A)調節的。Sema3A是一種分泌蛋白,已被證明可減少骨吸收並促進骨形成。
  • 白介素
    目前針對抗癌藥物引起骨髓毒副反應的腫瘤輔助治療藥物有三類,分別為促髓細胞生長因子藥、促紅細胞生長因子和促血小板生成藥(包括重組人血小板生長因子和白介素-11)。-6(il-6)的同系物.人類il-6可促進骨髓瘤生長,同時刺激骨的重吸收.
  • 【重磅綜述】衰老過程中經典和非經典的細胞間通訊
    最後,還應檢測其他標記,如DNA損傷、SASP的特定分泌體的釋放或特定信號通路的激活,但這些標記更具爭議,因為一些觸發因素能夠同時誘導這些標記的出現,如癌基因通過誘導H-RasG12V表達而誘導衰老。相反,其他觸發因素,如發育衰老或αvβ3增加,不會引起一直被認為是衰老關鍵生物標誌物的DNA損傷反應。這證實了並非所有的生物標誌物都會在誘導衰老時同時表達,增加了衰老鑑定的複雜性。
  • 類風溼關節炎診療的前世今生
    類風溼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病理表現為關節滑膜炎、血管翳形成等,隨疾病進展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RA並非只影響關節,也可並發肺部損害、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抑鬱症等。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目前研究揭示環狀RNA功能廣泛,在多種疾病的發生、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