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康堂中醫館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生命傳感器的跨界應用

2021-01-15 百科怎麼做

2015年初,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隻可以聞出甲狀腺癌的德國牧羊犬。這隻名叫弗朗姬的牧羊犬被訓練成聞到甲狀腺癌樣本時會躺下,而當樣本正常時就會走開,研究人員對34名患者進行檢測時,成功率達到了88%。

88%的成功率,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通常甲狀腺癌的檢測和診斷需要專業的儀器和複雜的生化檢驗過程,目前是通過檢測人體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和提取細胞來進行診斷,檢測周期至少需要一天,若需要細胞培養或者通過DNA測序進行診斷,則需要長達數周的時間。

多年前曾有這樣一本書,書名叫《我在雨中等你》,是美國作家加思·斯坦創作的一本通俗小說。書裡講述了一隻擁有人類靈魂的狗狗和他的賽車手主人的故事。書裡的狗聞到了男主人老婆的腦癌,而醫院和醫生都無法提前診斷出女主人的病症。由此看來,狗能聞出癌症的故事都已經是文學作品裡的素材了。除了甲狀腺癌和腦癌,狗還能聞出哪些癌症呢?

1989年,英國倫敦的兩位皮膚病學家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描述過,一名44歲女性患者的狗狗發現了女主人腿上的一顆痣是惡性黑色素瘤(一種致命的皮膚癌),原因是她的狗總是湊到她的腿上聞這顆痣並試圖咬掉它。直到這位女主人不勝其煩找到皮膚科大夫將這顆痣切除以後,才檢查出來這是一顆惡性腫瘤。

2003年,研究人員發現狗可以從患者的呼吸中聞出腫瘤和乳腺癌。2004年,英國白金漢郡醫院使用生物檢測手段發現,狗可以從患者的尿液中聞出膀胱癌。2011年,《英國腸胃病學會志》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一隻經過特殊訓練的8歲大拉布拉多犬可以從人的呼吸中聞出人類是否患有結腸直腸癌,成功率達到91%。

德國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呼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嗅癌犬能辨別肺癌,準確率超過70%。這裡提到的「嗅癌犬」,包括德國牧羊犬、澳大利亞牧羊犬和拉布拉多犬。顯然,狗不僅能夠聞出甲狀腺癌,還能聞出皮膚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等其他的癌症疾病。很遺憾的是,狗不能告訴我們癌症究竟是什麼味道的。

除了狗能夠聞出疾病,還有其他的動物有這樣的能力嗎?

在費城,科學家們訓練出一批老鼠來識別肺癌的味道,原理和哺乳動物有靈敏的嗅覺有關。昆蟲也可以聞出疾病,世界上只有四個實驗室在進行昆蟲診斷疾病的實驗。

蜜蜂可以聞到房間裡極其微弱的氣味,科學家已經證實蜜蜂的這種能力可以用來診斷肺結核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英國產品設計師蘇珊·索雷斯設計了一種簡單的用蜜蜂來診斷疾病的裝備,稱為Bee’s。這些疾病包括像肺癌和卵巢癌這樣的癌症。這種設備的原理是一個大的容器中間有一個相互連接的大小容器,病人向容器中吹氣,裡面的蜜蜂會根據病人呼出的氣體發出某種警告。蜜蜂已經經過訓練,能將糖和疾病相關的化學氣味聯繫起來並發出警告信號。最終這種Bee’s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只能測出糖尿病。

通過訓練動物和昆蟲來診斷疾病的臨床應用,這裡有兩個門檻:一個是準確率,另一個是訓練成本和周期。為了解決這兩個門檻,科學家們開始了「電子鼻」的研究。

早在20世紀60年代,威爾肯斯和哈特曼兩位科學家利用氣體在電極上的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開始了「電子鼻」的研究。1965年,德拉弗克斯等利用接觸電勢的變化實現了「電子鼻」對氣體的測量。1987年,加德納等研發了能測量氣體的傳感器,提出了模式識別的概念,為「電子鼻」奠定了理論基礎。1993年,皮爾斯等人把傳感器應用在啤酒檢測上。1994年,加德納等發表了關於「電子鼻」的綜述性文章,正式提出「電子鼻」的概念。2005年,英國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夠聞出感染了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患者的「電子鼻」。這種電子鼻的體積大約有兩臺電腦顯示器的大小,售價估計在6萬英鎊左右。2010年,以色列科學家研發出「電子鼻「,只要通過簡單的呼吸測試,就可以查出肺癌、乳腺癌、腸癌和前列腺癌。

目前「電子鼻」已經廣泛用於工業生產的各個部門,如菸草業、化妝品、食品工業、石油化工、糧食貯存與加工、酒類和飲料、環保監測、臨床診斷。此外,「電子鼻」還用於商檢、微生物鑑別、藥物分類與辨別、宇航等部門,以及檢查爆炸物品、槍枝彈藥、毒品與其他違禁物品等。

其實這種神奇的「電子鼻」,就是生物傳感器。隨著生物傳感器的不斷發展,物聯網也進入了老百姓的生活。

關於生物傳感器我們在第二章中有詳細的介紹,不過多展開,但生物傳感器的應用範圍除了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涉及醫療診斷、食品毒性檢測、農業檢測、工業過程控制和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其中醫療診斷是目前最流行的應用領域,而醫療診斷中即時檢測是生物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

根據2014年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PMR發布的報告,2014年生物傳感器市場的市值為129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2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7%。其中北美是全球生物傳感器的最大市場,2014年市值57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5億美元。亞太地區由於醫療保險普及率的不斷擴大、人口基數大以及衛生保健系統的不斷升級,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

目前參與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的包括雅培、西門子醫療、Nova Biomedical、拜耳、強生、美敦力、羅氏等企業。想想國內企業在生物傳感器研發上面已經落後了許多,也許在服務應用層面上能通過網際網路產業的推動實現「彎道超車」。

在多年前美國化學協會召開的一個會議上面,曾經有科學家展示過DNA傳感器的應用場景。這種DNA傳感器也稱為基因傳感器,是生物傳感器的一種,能將目標DNA的存在轉變為可檢測的電信號。這種靈敏快速準確的傳感器非常適合醫學檢測,包括傳染性疾病、遺傳學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上面的檢測。在納米膜技術發展推動下,DNA傳感器在即時檢測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目前,生物傳感器的跨界應用已經實現。

2014美國知名時尚品牌拉爾夫·勞倫和加拿大初創公司OMsignal合作研發出來一種帶有生物傳感器的智能短袖襯衣。這種智能衣物能夠通過生物傳感器和移動技術收集用戶的運動和方向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分析處理,最終通過手機App實現用戶端的可視化信息統計。

在消費者市場的熱捧下,生物傳感器的跨界應用會推動消費者慢慢接受更多的可穿戴產品「侵入」。像智能手錶、健身手環以及隨身攜帶的一些追蹤器這樣的產品,很有可能最終的歸宿是抽屜。

傳感器的跨界應用,對生物傳感器的需求能做到無縫切入,將是未來的趨勢。有人大膽預測,10年內即時檢測的潮流會到來。生物傳感器的物理形態和應用情景將實現個性化。

智能設備通過網際網路讓我們實現了健康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德國柏林的夫朗禾費研究所開發了一套名為MyRehab的應用系統。整套系統包括一部特殊的攝像機、一臺電視機和一條裝有多個感應器的胸帶。一個電視裡面的虛擬人物通過系統指導病人進行鍛鍊來實現康復。同時系統還實現了醫生、治療師和病人雙方通過網際網路視頻進行實時交流。

這樣的智能設備實現了醫生和病人的互聯,而這在國內已經不是新鮮事物。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不斷發展,遠程醫療已經能夠通過智能設備實現這樣的情景應用。除此以外,家具業也加入了智能設備的行列。隨著新一波智能化浪潮進入傳統行業。國內也從人人互聯進入到物物互聯。無論是人人或物物互聯,還是業業互聯,網際網路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交流的方式實現了數位化,社交世界也搬到了線上。任何的互聯都需要互動才能產生社交,社交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數據的價值體現。在這樣的社交網絡裡面,出現互動產品是必然趨勢。

我們想像中未來10年生物傳感器的發展,不再是像智能手錶或者健身手環那樣,而是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個性化的需求。近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一種3D列印的可植入血壓傳感器裝置。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創造了一個納米級別的「模孔蛋白」,這種碳納米管能在體內用於運輸藥物,作為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和DNA測序的應用基礎。梅奧診所和無線傳感器公司Gentag日前也宣布,雙方計劃開發一次性的無線可穿戴貼片傳感器,面積只有藥膏般大小,能和智慧型手機整合進行糖尿病、肥胖症和相關疾病的監控。

在生物傳感器整合3D技術和納米技術的推動下,更多的可穿戴設備將被重新定義,不僅在物理形態上,在和人類身體無縫對接上面,更是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生命傳感器的跨界應用
    其實這種神奇的「電子鼻」,就是生物傳感器。隨著生物傳感器的不斷發展,物聯網也進入了老百姓的生活。關於生物傳感器我們在第二章中有詳細的介紹,不過多展開,但生物傳感器的應用範圍除了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涉及醫療診斷、食品毒性檢測、農業檢測、工業過程控制和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其中醫療診斷是目前最流行的應用領域,而醫療診斷中即時檢測(POCT)是生物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
  • 物聯網應用和傳感器至今聯繫有多深
    物聯網系統的「物」以及傳感器構成前端。這些都是經過信號轉換和處理後直接或間接連接到物聯網網絡的。隨著物聯網應用的發展,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有多種傳感器可用。但對於物聯網應用來說,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和物聯網平臺也非常重要。 在物聯網(IOT)生態系統中,有兩件事非常重要:網際網路和傳感器類的執行器等物理設備。物聯網系統的底層由傳感器連接和信息採集網絡組成。
  • 傳感器對物聯網有多重要
    本文介紹了一些常見的物聯網傳感器。 在物聯網(IoT)生態系統中,有兩點非常重要:網際網路以及諸如傳感器和執行器之類的物理設備。如圖1所示,物聯網系統的底層由傳感器連接性和收集信息的網絡組成。該層是物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下一層即網關和網絡層建立網絡連接。
  • 傳感器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標配
    打開APP 傳感器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標配 儀表網 發表於 2020-12-01 10:25:45 智能時代是社會科學概念,1999年,提出網際網路這個概念。
  • 中醫的崛起之路:靈機文化引領網際網路+轉型新趨向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擁有2000多年的中醫醫學文化是其中的國學瑰寶。歷經千年傳承到21世紀,中醫醫學文化目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並在現代醫學的競爭中,中醫的傳統道路何去何從?網際網路+轉型發展是擺在中醫眼前的迫切需求!  不可否認,中西醫之爭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最易引起爭論的話題之一,科學性這一點也是中醫最容易被攻訐的部分。
  • 物聯網應用領域有哪些呢?
    0 引言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技術,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的定義在不同的方面,會議不同的理解和解釋。目前,有關物聯網的定義的爭議還在進行之中,尚未形成一個世界範圍內認可的權威的定義。
  • 智能傳感器在物聯網應用開發中的挑戰分析和應對措施
    反觀物聯網,傳感器信息層次對確定測量數據重要與否至關重要。不具備可行性的數據基本無法使用,從而導致大部分應用程式中存在大量冗雜多餘的數據。  直觀地說,簡單地將傳感器永久地保留下來,等待識別有用信息(例如計步應用中的加速度計)通常更有效。傳感器系統需智能地篩選出值得傳輸到雲端的數據,從而有效利用可用的帶寬和功率。
  • 解讀溫度傳感器應用於物聯網+冷鏈行業
    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從物聯網的角度測試動作往往是由溫度傳感器來完成。溫度傳感器如何感知溫度的變化,還要解釋一下溫度的傳導方式:熱傳導、對流和輻射。  1、熱傳導實質是由物質中大量的分子熱運動互相撞擊,而使能量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至低溫部分,或由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的過程。比如一頭手握鐵棍在一頭加熱,不多時就會感覺燙手,就是指熱傳導方式。
  • 物聯網核心是傳感器,靈魂是數據
    部署是物聯網基礎  物聯網自提出到如今已經二十多年,但傳感器部署規模並未普及,致使沒有足夠物理層,導致數據不足,從源頭上制約產業發展。傳感器部署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多年前就有國家提出萬億傳感器革命,旨在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並預計在2030年後將100萬億傳感器嵌入到各種場所。  數以「億」計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個角落,城市建築、橋梁,智能終端、電錶和工業機器等,傳感器把人、機器、數據給連接起來,讓一切可以被量化,工廠可實時監控機器的運轉狀態、改善生產線運轉,提升效率、釋放潛能。
  • 高靈敏高速度,光纖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解析
    物聯網是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以及雷射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將物品與網際網路進行連接,實現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智能化定位、智能化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包括3個層面: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 物聯網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其含義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概念」是在「網際網路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
  • 跨界融合新玩法!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屆時將由傳統醫療機構代表、醫學界頂級專家、移動醫療APP創始人、殿堂級醫師等中醫行業專業人士牽頭探討傳統中醫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模式和趨勢風向,打造移動網際網路+傳統文化中的中醫生態未來新入口。 作為該論壇的主辦方,靈機文化早已經全力涉足中醫行業,通過和兩岸三地數百位中醫師合作,已經推出了線上平臺—中醫育兒管家艾茸寶寶,並已積極籌建線下國內首家針對育兒的網際網路+中醫館,努力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
  • 潮科技 | Aernos發布新一代物聯網應用納米氣體傳感器
    AerN2S突破了核心技術,可用於構建微型、高精度且經濟型的氣體傳感器,並廣泛應用於在物聯網(IoT)互聯設備的多種氣體探測,比如空氣品質監測、危險氣體探測以及其它電子鼻應用。AerNos的AerN2S技術標誌著的一次重大的技術革新,它包括MEMS電路、混合納米結構、納米電子學、機器學習、算法,並可實現氣體傳感器模塊大規模製造的納米加工技術。
  • 十大流行的物聯網傳感器
    傳感器輸出有價值的信息,如果它們連接到網絡,它們可以與其他連接的設備和管理系統共享數據。 物聯網傳感器的類型很多,應用和用例的數量更多。以下是10種比較流行的物聯網傳感器類型及其一些用例。 1. 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測量熱源中的熱能,使其能夠檢測溫度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轉化為數據。製造業中使用的機械通常要求環境和設備溫度處於特定水平。
  • 山東仁康堂:食用豬瘦肉的禁忌你知道嗎?
    山東仁康堂作為一家專業中醫館,為大家喜歡養生的朋友分享些大家認可的中醫膳食理論,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豬肉性冷,因此手腳冰冷或消化系統薄弱的人應少吃。
  • 大紅大紫的ToF傳感器,能成為物聯網傳感器的新寵嗎?
    ,並且主要集中在3D ToF圖像傳感器,由於ToF傳感器目前最主要的是應用在成像領域,所以本文僅討論ToF圖像傳感器。 但是我們注意到ToF圖像傳感器除了在消費電子上仍然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其在物聯網領域潛力也具有被挖掘的潛力。從圖2的ToF傳感器市場佔比來看,緊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市場之後的是樓宇檢測、智能家居、汽車中控、無人機等領域。
  • 雲計算與物聯網的關係_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優勢
    它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並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通過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管理的一種網絡。由此概念可以看出,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對網際網路的延伸和擴展;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 生物傳感器比你更「懂你」
    傳感器的跨界應用,對生物傳感器的需求能做到無縫切入,將是未來的趨勢。未來10年內「即時檢測」的潮流會到來。生物傳感器的物理形態和應用情景將實現個性化。經過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專一性強且靈敏度高的酶法分析、基於離子選擇性電極的無試劑分析、酶電極、微生物電極、測抗原的免疫傳感器、熱生物傳感器、酶光纖傳感器、壓電晶體酶傳感器等發明應用階段,生物傳感器的功能應用已拓展到活體測定、多指標測定、聯機在線測定等領域,並在臨床、發酵、食品、化工和環保等領域顯示出極具潛力的應用前景。
  • 專業介紹 | 山東協和學院計算機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山東協和學院計算機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物聯網應用軟體開發、物聯網工程布線、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嵌入式開發、射頻識別與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運用、WEB程序設計等職業綜合技能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 物聯網專業前景、就業方向、收入
    計算機技術具有明顯的綜合特性,它與電子工程、應用物理、機械工程、現代通信技術和數學等緊密結合,發展迅速。首先強調一個定義,計算機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不是一回事,計算機專業是計算機類專業其中的一個,全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