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曼的遺言:在種族問題上黑人總統歐巴馬註定失敗

2021-01-10 澎湃新聞
鮑曼的遺言:在種族問題上黑人總統歐巴馬註定失敗

齊格蒙特·鮑曼

2017-01-11 09:51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英國當地時間2017年1月9日,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在英國利茲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鮑曼代表作《現代性與大屠殺》《工作、消費、新窮人》《被圍困的社會》《廢棄的生命》等中文版均有在國內出版,成為研究後現代社會的經典著作。

除了這些經典學術著作,鮑曼在晚年也留下了大量時事評論文章,收入在《此非日記》和《來自液態世界的44封信》等中,這些短文極具洞察性,甚至預言了當下的世界。比如本文(原題《巴拉克·歐巴馬現象》)原收入在《來自液態世界的44封信》一書中,此文很早就預言了歐巴馬作為一名黑人總統為何會失敗,尤其是在種族問題上。

在上屆美國總統選舉幾個月前的一次訪談中(此處的美國總統選舉是指2008年歐巴馬第一次參選),朱利亞諾·巴迪斯頓曾經問過我這樣的問題:

在競選運動中,巴拉克·歐巴馬從未宣稱一種排外主義的族群認同(相反,他稱自己是一位「身份混合的」人),也從未試圖玩認同政治牌,而是採取所謂文化主義的認同,以至於某些觀察家把他界定為第一位「後本質主義的」(post essentialist)美國總統。那麼能否把他的這次參選理解為一種標誌,即美國政治體系已決定性地結束了人民與族群之間的聯繫,以及美國是否正走向一種更為自覺的後族群社會(post ethnic society)?

對此,我的回答是:

「讓我重述一下這個問題……歐巴馬非常小心地不以『受壓迫與受壓制的』大眾的名義來獲得權力,這些人因為受壓迫而被認為低人一等——而且由於歐巴馬在族群/種族方面先天的特質,在這些人身上背負的刻板化的愚笨、無恥與醜惡也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他也不是在『受踐踏與受壓迫者』的一波抗議或一場『社會的/政治運動』中,作為他們的代言人、全權代表與復仇者而登上權力高峰的。他的優勢與超越之處就是意在證明——很有可能這已經做到了——集體性的恥辱印記在優秀的個體身上能夠洗刷掉;易言之,在受壓迫和遭歧視的人群中,某些個體所具有的品格在價值上『超過』了他所在集體的,種屬的卑微(categorial inferiority);而且,這些品格可以媲美於那些沒有打上種屬恥辱印記的競爭者所自鳴得意的品格,甚至超越它們。但這種現象並不必然會導致種屬卑微這一假設歸於無效。它可能被(很多人)認為是從反面對這一假設的重新確認:這差不多是以拜仁·繆豪森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個人才能和努力脫離了泥沼地,這不是歸原於所屬種屬而是擺脫它。」

「出於同樣的原因,這與其說是證明了『他所屬人們』被粗暴輕視的美德,還不如說是證明了那些想對集體性帶有的缺點破例視而不見的人表現出了寬容與大度——如果被考察的這個個體奮力抗爭並成功地抹掉這些缺點。事實上,這是對它所體現的事物秩序的潛在假設與正當性的絕對可信度再次迂迴地進行了表述:一些人通過辛勤努力取得了成功,這顯示和說明其他大部分的 『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他們的懶惰和/或與生俱來的愚笨而陷於痛苦之中。(明顯令人吃驚的新聞正在出現——儘管從上面這些考慮來說一點也不令人吃驚——美國的『極右派』正欣喜若狂,並慶祝歐巴馬的當選。)」

當然,歐巴馬取得的成就將會為那些更具野心和才能的個人壯膽,從遭歧視的集體裡走出來,成為努力效仿者;同時壓制住反對者,緩和社會和政治上對於接納成功者的反對。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進步會把「此類人」從其卑微社會地位中提升出來,並為其成員打開更豐富的生活前景。瑪格麗特·柴契爾長期半獨裁的統治並沒有給女性帶來社會平等。這只能夠證明,一些女性或許會在她們具有男子氣概的競賽中擊敗男性。很多從19世紀的貧民窟走出來並被當作德國人的猶太人(或者他們試圖相信如此),很少去幫助他們身後那些先天或被強加的同胞,使他們擺脫貧困,保護他們免受法律和社會的歧視。20世紀諸類最激進的民族主思想家和實踐者當中,叫囂得最狠和最為投入的都是源自「少數族群」或「天然」外來者的新人物(包括希特勒)。建立並穩固了大英帝國的本亞明·迪斯瑞利就是一位猶太人。

所有「被同化者」的政治口號都是「你們所能做的,我們能做得更好」——這一允諾與決心比教皇更傾向於天主教,而在充實各自的文化與促進他們各自的「國家利益」方面,顯得比德國還要德國,比波蘭更波蘭,也比俄國更俄國(順便說一下,在大量例子中,這也被視為反對他們並作為他們口是心非與有陰險企圖的證據)。在所有這些情形中,正是話語所指的世界的人被賦予毋庸置疑的權利,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去判斷同化行為的成與敗。對很多被同化者而言,在所有的事情中,他們努力在所有方面比本地人「做得更好」,本身就是「當地人」以談論被同化者真實或假想的「共同體起源」的方式與手段,來加以領受和表達出來的蔑視和貶斥。

很明顯,就有關統計趨勢的知識來說,人們會按照類比進行推理,但這並不足以讓一個人預測,在任何特定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無論這個大多數人會有多麼大(大到容許人們談論一種「趨勢」或「規則」),總是有一個非常大的例外空間。請把我對你問題的回答理解為一種提醒,要謹慎預測,也不要妄下結論。

就在一年多之後,人們可能就在歐巴馬總統任期的第一階段的故事中遭遇到那些「謹慎的預測」和不要妄下結論的警告。娜奧米·克萊恩(Naomi Klein)概括了後者的體驗:

非精英黑人與拉美人正失去重要的領域,他們失去家庭和工作的比率比白人要更高。到目前為止,歐巴馬尚未願意制定政策,專門針對消除這一不斷加深的對立。這一結果很可能讓少數族群面臨不堪設想的後果:種族主義的全面反彈所帶來的痛苦,同時還無法從減輕日常生活之艱辛的政策中得到任何利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34)

相關焦點

  • 弗格森騷亂擊碎歐巴馬效應,黑人總統最 多拯救黑人電影(組圖)
    有評論認為,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非裔總統,歐巴馬使好萊塢進入了「奴隸制電影」小高潮。弗格森鎮發生的抗議示威受到了各大媒體的關注,抗議者「舉起手,別開槍」的動作也作為象徵此次事件的形體符號而登上了《時代》(上)和《紐約客》(下)等雜誌的封面。
  • 歐巴馬的保守回憶:光明開場與危機四伏
    在川普執政四年後,人們更期待歐巴馬會如何重述他的政治理念。 這本新書也提醒我們,歐巴馬的崛起曾是多麼驚人。他在2000年競選聯邦眾議員失敗後,一度打算退出政壇;四年後,在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卻一炮而紅,自此一路登頂。在《應許之地》裡,歐巴馬回憶起他的第一次總統大選,數以百萬計的農村白人宣稱「他們正在考慮為黑人投票」,民主黨最終出人意料地囊括愛荷華州、俄亥俄州。
  • 趙丁琪:階級問題變成種族問題,難怪美國黑人找不到出路——與林垚...
    在傳統階級政治的視野中,種族問題是階級問題的一部分,對黑人的壓迫是嵌入在資本主義不合理的經濟和階級結構中的。比如政治理論家塞德裡克·羅賓遜(Cedric Robinson)把美國資本主義概括為一種「種族」資本主義,種族歧視與資本主義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黑人的解放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種族問題,而是一個階級問題。它要反抗的對象不是白人,而是白人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秩序。
  • 歐巴馬:都2020年了,種族歧視在美國不正常,可悲痛苦令人惱怒
    當時時間周五,身為非洲裔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對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白人警察殺死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作出回應,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對數百萬美國人的差別對待,這在2020年的美國不應該是正常的。」綜合美媒5月29日報導,歐巴馬在明尼阿波利斯抗議活動的第二天晚上在推特上發表了這一聲明,在這場抗議活動中,抗議者燒毀了這個中西部城市的一個警察分局和其他建築。歐巴馬說道,「我們必須記住,對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來說,因種族而受到的不同對待是一種可悲、痛苦、令人惱怒的『正常』現象。無論是處理醫療保健系統,還是與刑事司法系統的互動,或者在街上慢跑,或者只是在公園裡看鳥。」
  • 離開白宮已成定局,歐巴馬終於出手復仇,川普這次無話可說
    所以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的過渡期可以說是毫無進展,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出了一番犀利言辭。而對於川普拒不承認失敗的態度,歐巴馬表示,這將持續對美國產生影響。 歐巴馬還說:「黨派政治止步於大洋之濱」,據美國媒體介紹,這句話出自美國前參議院的一名官員阿瑟·范登堡,其中「大洋之濱」指的是美國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岸,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對外政策上,黨派紛爭應該站在統一戰線,保持團結一致。
  • 黑馬歐巴馬(圖)
    南方都市報2月24日報導 目前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中呼聲最高的黑人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出生於美國夏威夷,他父親是來自肯亞的黑人學生,母親是白人。當歐巴馬的父母結婚時,美國一半州法律仍然禁止不同種族通婚。歐巴馬兩歲時父母離婚,之後他僅見過父親一次,所以相比黑人父親,勇敢的母親和家教嚴格的外祖母對歐巴馬的性格和理想塑造影響更大。
  • 在反對種族歧視上,日本居然成了美國黑人的「偶像」?
    羅斯福總統看了這封信後,非常滿意。對黃種人的輕蔑,也是二戰前運動的重要原因。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軍方大驚失色,拒不相信日本人有如此實力,懷疑作戰計劃由德國專家幕後策劃。戰術角度上,奇襲珍珠港堪稱精彩,美國軍方武斷認定,黃種人不可能謀劃出這般天才的戰術,只有同為白人的納粹德國才做得到。
  • 蕭海燕:白人、黑人,是誰更美國人?
    傳統國際政治意識形態淡出今次美國大選的前臺,隨之而起的卻是階級、膚色種族、宗教、社會性別等等社會內部矛盾。誰是美國人?不管哪裡,這永遠不是國籍居留權等法律問題,歐巴馬亮出出世紙解決不了,其他人的綠卡護照更甚。但歐巴馬母親是美國白人、土生(起碼多數人相信)、常春藤名校讀法律,行為舉止與東岸文明標準似乎無異,實踐美國夢核心價值。除口音不太吵、父親基因較顯性,哪裡不夠美國呢?
  • 外媒:美主導「種族」不是白人,是「綠人」
    2016美國大選投票日就在11月8日,兩黨候選人都在忙著為自己洗白並進行最後的拉票,而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也即將結束他的任期。2008年時,歐巴馬不僅贏得總統大選,甚至後來還成功連任,但他八年來的政績如何呢?
  • 歐巴馬的影子 前總統對拜登有何影響?
    的報告,作者在報告中談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在考慮提名前總統歐巴馬時代的官員擔任重要職位。 這些官員中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和前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洛諾(Michele Flournoy)。
  • 美國如何看待黑人和白人女性通婚?黑人小男孩說出媽媽教的話
    雖說我們現在都說人人平等,但是在不同人種通婚的問題上,很多人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隔閡。就像美國部分白人歧視黑人,這樣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這也是導致如今美國發生暴亂的主要原因,黑人問題也成為了很多人重新審視的話題。
  • 黑人奴隸在美國歷史上的悖論
    自從16世紀初開始,歐洲殖民列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先後將1200多萬非洲黑人擄掠到了美洲。以1619年第一批黑人奴隸輸入維吉尼亞殖民地為開端,先後有大約60萬黑人被販賣到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以解決當時北美的勞動力奇缺問題。
  • 歐巴馬父親:從巴裡變回巴拉克(組圖)
    從巴裡變成巴拉克  ●新聞背景  近日,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美國黑人參議員歐巴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他一直巧妙躲避的「種族炸彈」終於被他昔日的恩師、黑人牧師的一次抨擊種族歧視的演講引爆,在民意調查中
  • 歐巴馬走出夏威夷(圖)
    10月23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走上飛機準備離開印第安納波利斯前往夏威夷。 新華社/路透  夏威夷,一處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突然間成了政治新聞的熱點,因為47年前誕生在這裡的歐巴馬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 白宮宣布歐巴馬夫婦將赴南非悼念曼德拉
    原標題:白宮宣布歐巴馬夫婦將赴南非悼念曼德拉  南非總統祖馬當地時間5日深夜證實:南非國父、前總統、反種族隔離鬥士納爾遜·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歲。圖為在霍頓,民眾聽收音機收聽南非總統祖瑪宣布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死亡的消息。
  • 「是審視悲慘失敗的時候了」
    具體表現在:謀求連任的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立場明顯相左,川普與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帶領的民主黨人間立場衝突加劇,國會參眾兩院的共和黨保守派和民主黨自由派意見觀點不同,川普與歐巴馬、小布希等前任總統的立場不同等。
  • 討論川普種族問題時,拜登忍住不說髒話:我得注意我的語言
    在費城圓桌會議上討論川普時,喬·拜登忍住不說髒話。這位77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周四被攝像機拍到幾乎要說髒話。當時,川普關於種族問題的記錄成為了討論的話題。他說,「當總統講話時,不管他是好是壞,人們都會聽。
  • 再見,巴拉克·歐巴馬!再見,米歇爾~
    若任何人能提出一個更好的醫療計劃,並切實證明新政策比上一屆政府提出的醫保改革更加有效,能夠儘可能地以較低價格覆蓋廣大美國人民,我會公開支持這種新的醫保政策。移民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一些人認為美國已經進入後種族時代。儘管這種種族融合的願望是好的,但是卻不太可能真正實現。目前,種族問題仍然是一個可能造成社會分裂的重大問題。
  • 美熱播劇中魔鬼「撒旦」演員酷似歐巴馬引爭議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出席婦女歷史月接待會活動,與會者用手機拍照。  保守派評論員格倫·貝克(Glenn Beck)在其推特中問道:「有其他人發現《聖經》中的魔鬼與那個傢伙(歐巴馬)看起來很像嗎?」他的推特引發了數以千計的轉發或贊同。  一些人質疑該電視劇含有「隱喻」歐巴馬的政治目的,也有人批評製作方有種族歧視嫌疑。
  • 機器學習把歐巴馬識別成白種人!AI 也有種族「偏見」?
    技術編輯:芒果果丨發自 思否編輯部SegmentFault 思否報導丨公眾號:SegmentFault作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的膚色有太多意義。從而衍生出更多社會問題,包括種族差異問題。訓練數據集導致算法結果的偏向性PULSE 的創建人表示,當使用該算法放大像素化圖像時,該算法更經常生成具有白人特徵的臉部,這一趨勢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