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3成廣島中小學生不知日本是首個核爆國

2020-12-03 騰訊網

聲音

歐巴馬曾公開宣講「無核世界」,卻暗中開啟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核武升級計劃

隨著歐巴馬即將下臺,核峰會或許壽終正寢,此去廣島有利於將「無核世界」的美好理念再炒作一把

據《金融時報》報導,沒有什麼事情比歐巴馬在核武方面的政治遺產更能反映出他總統任期內的自相矛盾之處了。27日,他將成為第一位訪問日本廣島的在任美國總統。70年前,美國成為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使用原子彈的國家。

儘管歐巴馬不會為美國當年在廣島投放核彈的行為道歉,但他的到訪將帶有濃厚的象徵意味,此行甚至可能創造政治空間。

廣島之行將展現處於最佳狀態的歐巴馬。正如古巴、越南、伊朗人民可以證明的那樣,從沒有哪位美國總統冒這麼大風險去化解過去的積怨。不過,也幾乎沒有哪位美國總統讓外界對自己寄予如此高的、幾乎不切實際的希望。

7年前,歐巴馬在布拉格發表的一次演講中承諾,將致力於建立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媒體稱,在他準備離任之際,歐巴馬將留給世界的是核分析人士所稱的「第二個核時代」。在布拉格,他曾表示:「作為唯一一個使用過核武器的核大國,美國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然而此後,歐巴馬開啟了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核武現代化升級計劃。這一由五角大樓起草的計劃將耗資1萬億美元、耗時30年,對美國核力量進行升級。

歐巴馬常因言行不一而受到批評。他的核承諾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甚至更加明顯。2010年,歐巴馬做出象徵性改變,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是,他保留了對俄羅斯等有核國家採取「先發制人」核打擊的原則。

從有利的方面來說,歐巴馬與伊朗籤訂的核協議或許掐滅了中東全面核軍備競賽的苗頭。這也將是他政治遺產的一部分。他還通過不懈的努力,促使其他擁核國家削減了鈾儲備並提高了核安全性。然而,整體來看,如今的世界似乎比他上任時更不安全了。印度、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等國均效仿美國開始對各自的軍械庫進行現代化升級。朝鮮也不斷進行核試爆。

歐巴馬提及訪問廣島的意義時表示:「(訪問廣島)將大大推動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進程。」

媒體稱,如今很難理解這句話站得住腳。

期盼道歉

邀請歐巴馬來廣島,安倍想的是什麼?

本是二戰侵略國 想洗白成受害者

聲音

他們一直在搗鼓歷史,像是要把自己國家從二戰那個既兇狠殘暴、又愚蠢莽撞的侵略角色洗白

日本政府對向中韓等亞洲國家道歉很不情願,卻在爭取美國向它道歉的道路上默默前進

歐巴馬訪問廣島,這是日本人持續了幾十年的期盼。韓國媒體稱,廣島和長崎在二戰末期遭到原子彈轟炸,日本社會對這件事情的記述方式很大程度上將自己塑造成了那場戰爭的受害者。這與世界對日本是二戰期間侵略者和加害者的定性形成了認知和情感上的距離。

過去美國外交官基本不去廣島,也不參加日本紀念受原子彈轟炸周年的活動。這種情況2010年後逐漸改變,克裡今年成為第一位訪問廣島的美國在任國務卿,而歐巴馬將成第一位訪問廣島的美國在任總統。

歐巴馬是「無核世界」的宣揚者,他去廣島很敏感,美國國內立刻出現了反對聲音,但他想借用的可能就是這種敏感勁兒。「無核世界」國際上應者寥寥,歐巴馬主持的「核峰會」一直開得很勉強,而且後來「掛羊頭賣狗肉」,從全世界消除核武器的議題變成了討論核電安全。隨著歐巴馬即將下臺,核峰會估計壽終正寢。歐巴馬去廣島,有利於將他「無核世界」的美好理念再炒作一把。

日本忍不住就想多了。日本官員沒好意思張口,但是日本輿論煞有介事地爭相發問:歐巴馬會為美國當年扔原子彈向日本道歉嗎?白宮只好出面表態:不會。

日本右翼一直在搗鼓歷史,像是要把自己國家從二戰那個既兇狠殘暴、又愚蠢莽撞的侵略角色洗白。他們不願意認真琢磨為什麼人類一共扔過兩個原子彈,日本全給挨了,成了幾乎是這種武器巨大威力試驗場的唯一「冤大頭」。

日本政府對向中韓等亞洲國家道歉很不情願,但卻在爭取美國向它道歉的道路上默默前進。

媒體稱,歐巴馬去廣島本來就是一個很廉價的姿態,日本花幾十年心血的「大價錢」,買來的很可能是世界的莫名其妙。

歐巴馬作為世界第一核大國的總統,去那裡宣揚一下他的「無核世界」構想,估計只會說幾句冠冕堂皇、國際社會什麼也記不住的話。而安倍為了給自己在接下來的任期中撈政治成本,花大力氣的舉動目前看來成效不大。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據新華社、參考消息、人民網

動態

密談1小時都沒有笑容

七國集團(G7)峰會26、27日在日本三重縣舉行。美國總統歐巴馬除了參加七國峰會之外,今日前往廣島,參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大體行程是訪問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並獻花,還可能和安倍晉三發表一個如何建立無核世界的講話。

衝繩事件

歐巴馬訪日蒙上陰影

G7峰會召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到訪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5日晚在三重縣誌摩酒店舉行了日美首腦會談。會後的記者會上,兩人都沒有露出笑容。

據悉,安倍與歐巴馬的會談進行了近1個小時。安倍就衝繩美軍人員姦殺日本少女事件向歐巴馬表達強烈抗議。歐巴馬表示哀悼,但並未提及道歉。白宮同行官員透露,「衝繩事件」毫無疑問給這次歐巴馬訪日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即便是提前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也無法消除「衝繩事件」對歐巴馬訪問廣島產生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主要媒體迅速報導了安倍晉三在會談中向歐巴馬表示強烈抗議一事。《華盛頓郵報》在報導中用「令人震驚的強烈言辭」來描述安倍晉三的抗議。《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歐巴馬作為首位訪問廣島的美國總統,這次行程本來是為了彰顯日美同盟關係。然而,從記者會上歐巴馬站在安倍晉三身邊時一臉嚴肅的表情來看,事情恐怕未必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華爾街日報》也用了「對日本整體產生巨大衝擊」來描述安倍晉三的發言。《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5萬名駐日美軍中,半數以上都集中在衝繩。安倍在首腦會談中提及這件事,說明該事件煽動了日本國內對駐日美軍的批判情緒。

篡改講話

日本翻譯稱歐巴馬「反省」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歐巴馬25日在日本再次強調:「訪問廣島是為了悼念在戰爭中死亡的所有人,再次確認『世界無核化』的理念,同時也是為了彰顯日美同盟關係。」不過,他再次明確強調:「去廣島訪問並不是去向那些原子彈爆炸的受害者道歉。」

歐巴馬表示:「儘管我堅定認為使用武器應對攻擊是正當的,但是無法否認這引發了悲劇與痛苦。為了重新銘記(reflect)到這一點,我決定訪問越南與廣島。」但是日語翻譯官將這部分發言中英語原文的「重新銘記(reflect)到這一點」翻譯成為了「這種反省的心情」。歐巴馬表示:「戰爭令雙方都承受痛苦,因此訪問廣島也是為了強調預防戰爭最為重要」。

安倍晉三表示:「(歐巴馬總統訪問廣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領導人與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領導人共同對犧牲市民的撫慰。」當美國記者問道「(作為對歐巴馬總統訪問廣島的回應)是否有訪問珍珠港的想法」時,安倍回答道:「沒有特別的計劃」。

根據共同社此前報導,歐巴馬27日前往廣島,參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大體行程是訪問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並獻花,還可能和安倍晉三發表一個如何建立無核世界的講話。

重審歷史

美國人可以不再感情用事?

儘管各方都懷揣小九九,但美國歷史學家、喬治梅森大學教授馬丁·舍溫日前在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廣島之行將成為一個轉折點,它將為美國社會不再拘泥於投下原子彈是對的這一固有觀念,而從客觀角度重新審視歷史提供可能。

據共同社5月25日報導,有關歐巴馬首次訪問廣島的意義,馬丁認為,在美國,存在認為是原子彈結束了戰爭的固有觀念。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應有的報應,如果有人提出異議,甚至會被別人懷疑不愛國。但這是錯誤的。歐巴馬的訪問將給自由、客觀地討論投下原子彈的是非曲直開闢一條道路。這將是一個轉折點,從此人們可以不再感情用事,而是能站在歷史的角度談論投擲原子彈一事。

歐巴馬表示不會在廣島為投下原子彈道歉。在馬丁看來,美國應該不會向日本道歉。就算有道歉也是虛的。「對於投下原子彈真正意義上的道歉不正是廢除核武器嗎?」馬丁表示。

馬丁表示,歐巴馬應該繼2009年的布拉格演講後再次發表呼籲實現「無核世界」的真正的演講。他可以用一顆原子彈瞬間毀滅了廣島為例,提醒人們現代的核武器一旦被使用會有怎樣的後果。

如何評判歐巴馬的反應?有關這一問題,在馬丁看來,歐巴馬決定訪問廣島,卻又顯得謹小慎微。「我只能認為是因為擔心招致美國國內的政治不滿。明明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卻沒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歐巴馬政府這種謹慎、妥協的傾向令人惋惜」,馬丁指出。(中國日報)

淡忘歷史

越來越多廣島中小學生不知日本是「首個核爆國」

日本共同社5月25日報導,由日本廣島縣內教職工組成的「廣島和平教育研究所」24日公布了2011年對縣內小學和初中學生實施的「和平意識調查」結果。約67%受訪學生知道日本是首個被投下原子彈的國家,與1996年那次調查結果相比下降了約20%。

該調查始於1968年,以經歷過核爆的教員等為中心實施。2011年為第7次調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情況。調查對象為縣內包括廣島市在內的8市1町小學五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的約550名學生。據悉,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結果統計工作滯後。

問卷中詢問「世界上首個被投下原子彈的國家是哪裡」,67.2%答出正確答案「日本」,而1996年調查的正確率約為90%。

該研究所認為,隨著核爆倖存者年事已高及教職工新老交替,在學校及當地聽到核爆經歷的機會減少,造成此次結果。

相關焦點

  • 美實驗室稱日本廣島核爆蘑菇雲照片或是火災煙霧
    美國1973年向日本提供的「歸還資料」中,美國軍機拍攝的被認為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照片。【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8月7日報導,研發了原子彈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近日指出,廣島被投下原子彈後拍攝的著名照片中的「蘑菇雲」似乎並非爆炸後立即形成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由地面大型火災生成的煙霧或雲。
  • 日本西部出現5年不遇揚沙天氣 日媒稱來自中國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日本福岡市12日上午被沙塵籠罩,能見度下降。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進入11月後,日本西部地區近日連續出現揚沙天氣。日本媒體報導稱揚沙來自中國戈壁沙漠。日本共同社11月12日報導稱,日本西部地區12日早晨出現揚沙天氣。日本氣象廳表示此類天氣一般出現在早春,上一次11月出現沙塵還是在2005年。
  • 每經16點 | 日媒:安倍稱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因此決定辭職;日本前外相...
    每經16點 | 日媒:安倍稱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因此決定辭職;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稱準備好成安倍接班人;164人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抵港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8 15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要退位了 日媒稱明仁訪華意義非凡
    海外網4月30日電 今天(30日),現任日本天皇明仁將正式退位。明仁主張「國與國之間親善友好」,他在位期間共訪問過36個國家,是兩千年來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明仁承擔著接待外國「國賓」及訪問外國的「皇室外交」工作。自即位以來,從1991年訪問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3國起,到2017年訪問越南為止,明仁總共訪問過36個國家。
  • 日媒:中企成日本液晶巨頭最大股東 將掌握近五成表決權
    日媒稱,日本大型液晶面板製造商JDI決定接受三家中企聯盟出資,這意味著中企將掌握JDI近五成的表決權。
  • 七國外長到訪日本廣島 克裡拒為原子彈道歉
    七國外長到訪日本廣島 克裡拒為原子彈道歉 原標題:   【環球軍事報導】在日本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11日閉幕。日本政府和媒體當天大肆報導G7外長,特別是美國國務卿克裡等參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並向「原子彈爆炸慰靈碑」獻花的經過。曾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美國,以及英法等有核國家現任外長訪問廣島核爆紀念地是第一次,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興奮地歡呼稱「這將成為歷史性的一天」。日本顯然是利用這次G7會議打起了如意算盤:塑造其核受害者形象,妄圖洗白其二戰侵略者罪行。
  • 日媒:秋刀魚漁獲量較上年減三成,日本遇近50年來「魚荒」
    日媒:秋刀魚漁獲量較上年減三成,日本遇近50年來「魚荒」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日媒報導
  • 這部日本動畫片40年經久不衰 日媒分析個中秘訣
    原標題:這部日本動畫片40年經久不衰 日媒分析個中秘訣——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萬代南夢宮集團推出的動畫《機動戰士高達》迎來開播40周年。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23日報導,高達一直是集團的支柱業務,相關銷售額增長至800億日元(1日元約合人民幣0.06元——本網注)規模,截至今年4月高達的塑膠模型「Gunpla」的累積出貨量達到5億個。高達誕生40年後依然繼續盈利的原因是什麼呢?在日本東京臺場,遊客在巨型「高達」頭部模型前拍照。
  • 日媒稱日本開發新型加密技術 量子計算機也難破解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總務省下屬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開發出了新型加密技術,連新一代超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該技術的原理是將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為特殊的數學問題,可代替通信網等現有加密技術來使用。
  • 威力10倍於日本廣島原子彈
    3月23日,美國宇航局發表照片,顯示美國、俄羅斯國土之間大海上的一次大爆炸!這一爆炸,威力是日本廣島原子彈的10倍!23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衛星拍攝到的一顆神秘而威力強大的流星的衛星照片。這顆流星於去年12月出現在天空中,在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高熱中,它發生猛烈爆炸,釋放出的能量是廣島原子彈的10倍。但不知何故當時沒有人看到這一巨大的爆炸。在這一衛星照片中,一顆流星飛入大氣層、在雲層上留下的陰影清晰可見。在雲層上方的中下部可見一條灰色條紋。
  • 北京軍事模型館展示國內唯一轟炸日本原子彈模型
    這是特色之一;其次是除了以1:6軍事模型兵偶為主的展示之外,還有軍事收藏原品的展現,這是還原歷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特色之二;第三個特色是代表性展品是可以讓中小學生觸摸的,通過這種互動形式力求寓教於樂,打破了傳統的軍事模型展示只能靜態觀賞、不許觸摸的呆板方式,更強調現場體驗;第四個特色是流動性——既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展示面積、不同展示主題調整體驗館互動內容,也可以推出普及型和專業型的彈性展示內容
  • 日媒評日本十大科學新聞 「學術女神」造假登榜首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日本《朝日新聞》27日公布其評選的2014年度日本十大科學新聞,其中日本「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論文造假案名列榜首。《朝日新聞》指出,2014年是日本科學界潛力和危機並存的一年。
  • 日媒稱中國在釣魚島做法是「帝國主義回歸」
    日本自衛隊拍攝到的中國軍艦  【日本《產經新聞》10月22日文章】題:尖閣和竹島揭示了什麼?(作者京都大學教授佐伯啟思)  關於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和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問題,日本與中韓之間的緊張狀況應當已經擺脫了8月至9月期間的危機局面。
  • 日媒稱智慧型手機讓人失能:「變笨、路痴、冷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智慧型手機在方便的同時讓人們漸漸失去了3大能力(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 隨著智能型手機普及,每人身邊好像隨時跟著一位行動秘書。不過日媒警告,在方便的背後人們漸漸失去了3大能力,包括喪失「電話號碼記憶力」、「方向判斷力」、「人與人間面對面的交流能力」。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0月23日援引《RecordJapan》報導稱,日本媒體21日選出了因智能型手機普及,人們漸漸失去的3種能力。第一是喪失「電話號碼記憶力」。
  • 日媒:日本熊本縣公布「熊本熊」出道10周年紀念標誌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導日媒稱,熊本縣公布「熊本熊」10周年紀念標誌。據共同社10月16日報導,日本熊本縣政府當地時間16日公布了2020年3月將迎來出道10周年的該縣吉祥物「熊本熊」的紀念標誌。10中的「0」被設計成熊本熊的臉,據稱「包含了對支援者的謝意」。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聯合國展覽將福島核災與廣島核爆放一起,日本不滿稱將不再支持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民間一個代表「被爆者」(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受美軍原子彈核輻射影響而出現身體健康狀況異常的日本受害者)的團體稱,日本政府外務省表示,除非有關福島核災難的內容被刪除,否則將撤回對即將在聯合國舉行的展覽的支持。
  • 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據海外網10月10日報導,海底裡沉睡著無數的金、銀和寶藏,令人心動並「躍躍欲採」。不過,這樣一個「冒險故事」很有可能將成為現實。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
  • 日本用四個字徹底激怒美國,原子彈空襲警報響起,廣島居民為何無...
    1945年7月30日上午,在波茨坦的美蘇英三國首腦接到電報傳真,日本拒絕了同盟國發出的最後通牒,而且只回復了四個字——「不予理睬」。波茨坦會議之後,杜魯門乘美國軍艦回國,在途中,他就向軍方下達了命令,把那顆大炸彈投下去吧,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
  • 日媒:日本海底礦石開採技術獲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26日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由於確立了穩定開採海底礦石的基礎技術,日本朝著本世紀30年代後期商業化的目標前進了一步。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專屬經濟區,它非常期待海底礦石能成為國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