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網後院
有句老話說,「要想做,就做好」。所以對於那些電影劇本資源你沒必要去抱怨,有些電影改編的非常衷於專著(有些電影版連原著的名字都會保留),而其他的就會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版本。這些電影(改動看起來比較大的),有時候只是用了原著的點子或者某些橋段。
改編於某些經典原著作品並不意味著這部電影也是經典。但是這已經足夠吸引住觀眾了。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情願去看艾瑪·斯通主演的《緋聞計劃》而不是海絲特·白蘭(《紅字》女主角)悲慘的一生,不是嗎?
8、《緋聞計劃》(2010)
緋聞計劃
靈感源於:納撒尼爾·霍桑著《紅字》
對於那些用「紅字」這種方式(即「放蕩」的方式)在校園裡吃得開的人,他們心裡清楚的知道這只是一場胡鬧。比較麻煩的是,在清教徒的社會裡,有通姦歷史的女人都會被社會遺棄,就這麼一個女人,海絲特·白蘭,在當時的殖民地時期要背負這些罪名而活。而《緋聞計劃》中艾瑪·斯通只需要面對來自高中的誹謗,她比海絲特·白蘭更有能力去對抗這一切負面因素。以前那個時候更艱苦一些。
7、《獅子王》(1994)
獅子王
靈感來源:威廉·莎士比亞著《哈姆雷特》
對,沒錯,即便像是迪士尼這麼有創造力的動畫工廠依然需要從歷史和文獻中尋找其靈感來源。當然,《獅子王》並沒有完全參照《哈姆雷特》,但是經典的戲劇橋段中依然可以看出與《獅子王》的各種眾多相似之處:兩個都是皇族家庭,都有一個壞叔叔,都是在族長(木法沙和哈姆雷特王)死亡之後,以託夢的方式跟主角們說讓他們向壞叔叔們復仇。哈姆雷特和辛巴都照做了。然而,辛巴與其家族人的命運結局比哈姆雷特的要好一些。
6、《顛倒乾坤》(1983)
顛倒乾坤
靈感來源:馬克·吐溫著作《王子與貧兒》
這部其實並不是原著的完美照搬,但是其相似性是不可忽視的。《顛倒乾坤》講述的是一個成功的華爾街能人(丹·艾克羅伊德飾演)與一個街頭混混調換身份的故事;《王子與貧兒》講的則是王子與貧兒調換身份的故事。兩部作品都是講述了一個人體驗另外一個人生活的故事,最後都是富的那個人拉了窮的那個人一把。你說還有哪裡不夠相像?
5、《蟲蟲特工隊》(1999)
蟲蟲特工隊
靈感來源:《伊索寓言》中的《螞蟻與蚱蜢》
雖然皮克斯憑藉其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自信滿滿,但是接下來的這部電影卻扯了他的後腿,是扯了很很很遠的後腿。《伊索寓言》中的《螞蟻與蚱蜢》向觀眾展示的是蚱蜢整個春天和夏天都在到處玩,而螞蟻同時卻在忙著準備過冬食物的故事。不出所料,冬天來了,草蜢蒙圈了。當然了,《蟲蟲特工隊》比原著中的結局好多了。
4、《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
靈感來源:卡洛·科洛迪著《木偶奇遇記》
史蒂文·史匹柏的這部科幻經典改編於每個小孩子都熟悉的童話作品的說法很有爭議,但是電影《人工智慧》改編於其他的短篇故事是沒有疑問的:《整個夏季的超級玩具》(出版於1969年)。然而,在《人工智慧》和《木偶奇遇記》之間的共同點也還是不可忽視的。小木偶男孩(相當於《人工智慧》中的機器人男孩)從他的主人那裡獲得了生命,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這部電影裡影射的匹諾曹也是一個小男孩,由海利·喬·奧斯蒙特飾演。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相似點(匹諾曹就是想要變成一個小男孩)。
3、《我恨你的十件事》
我恨你的十件事
靈感來源:威廉·莎士比亞著《馴悍記》
這是這個表單裡最普通的一個。不僅僅是因為捧紅了朱麗婭·斯蒂爾斯、希斯·萊傑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等眾位明星,還起到了讓一群青少年引起了去電影院看莎士比亞著作的作用,就這一點,肯定讓世界各地的英語老師足夠開心的了。這兩部作品的情節都很類似:溺愛孩子的父親不願意讓小女兒在姐姐找到男朋友之前就開始處對象,所以妹妹和妹妹的男朋友就充當媒人急切的要為姐姐找到對象。當然了,劇情很簡單,但是很有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莎士比亞的作品幾百年來還能引起共鳴的原因。
2、《獨領風騷》
獨領風騷
靈感來源:簡·奧斯汀著作《艾瑪》
《獨領風騷》講述的一個90年代的美麗尤物的故事,但是其中的很多故事素材來自簡·奧斯汀的著作《艾瑪》,因為艾瑪也是自我感覺很重要和固執的;雪兒很無私,行事目的也很好。但是,兩個人都有點犯迷糊,都很有錢,也都喜歡做媒。當然了,這不是完美的複製,這也是好事,這也是我們喜歡《獨領風騷》的原因。
1、《不羈的天空》
不羈的天空
靈感來源:威廉·莎士比亞著《亨利四世第一部》、《亨利四世第二部》、《亨利四世》
當然了,格斯·范·桑特獨立製片的、由瑞凡·菲尼克斯和基努·裡維斯主演的這部電影不可能只是一部名著改編的,而是三部。這幾部作品中有兩個主要情節貫穿其中,電影的情節也參照名著中亨利四世的兒子對抗亨利四世的故事。不過電影裡現代感極強的情節讓觀眾怎麼也想不到兩個失足的青年的故事與名著有什麼關係。
本文為自媒體驚蟄網後院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每天挖掘深層次的電影秘密,最及時的娛樂資訊,歡迎大家關注
驚蟄網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