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環球航行命名太平洋,扮演上帝涉及部落糾紛在菲律賓被砍死

2020-12-05 三味新知

/欄目主理人/邵聖懿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導讀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達伽馬和哥倫布我們都分別介紹完了,那麼在此時麥哲倫在做些什麼呢?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01 麥哲倫閃亮登場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前兩期分別介紹了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海上探索的先驅國家在做什麼,在1494年的時候,由於海上探索方面權益的衝突,在教皇的調解之下簽訂了《託德西利亞斯協議》,拉出了一條南北走向的經線,劃分了西葡兩國探索未知世界的權限,這樣就造成了西班牙向西、而葡萄牙向東。

葡萄牙這邊在1497年達伽馬繞過非洲來到印度之後,他們很快就向著更遠的東方來探索了,在一五零幾年的時候他們就到了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海上航運的咽喉要道,今天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海上航運樞紐,它的位置是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的中間,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它連通的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所以它至今仍然是有非常重要的海上航運戰略意義的。

所以在16世紀初,葡萄牙人抵達這裡時也發現,如果要前往中國,他們就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而且這個地方對於亞洲的航運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在1511年的時候,葡萄牙人就發動了一場武裝侵略,佔領了馬六甲這個地方,擊敗了當時叫做「馬六甲王朝」這樣一個小國家。

在那支葡萄牙的船隊,或者你可以叫探險隊當中有一個著名的軍官叫麥哲倫,這個名字各位肯定非常熟悉,這兒我們先埋一個小扣,麥哲倫出現了。

在完成了1511這場小戰鬥,擊敗了馬六甲,佔領這兒之後,麥哲倫就跟隨一部分船隊回到葡萄牙去了,但是另一部分船隊留在這兒,繼續探索東方世界,探索前往香料群島的航路。【上一期】我們講過,尋找香料群島也是大航海開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512年的時候,留在亞洲的這一部分葡萄牙的海員就真的找到了香料群島,因為香料群島就在今天的摩鹿加群島,就是印尼這個位置,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後就非常近了。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歐洲,傳到了麥哲倫那兒,他馬上明白了一件事,就是葡萄牙人其實已經建立了從歐洲出發走東線,繞過非洲南端,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香料群島的航路,這條航路已經建立起來了,他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好,這是葡萄牙這邊發生的情況。

02 歐洲人初見「太平洋」

那我們再來說西班牙這邊,西班牙這兒哥倫布從1492年開始先後四次前往美洲大陸探索,雖然他自己始終堅持到達的是亞洲,但是另一名航海家阿美利哥在一五零幾年的時候就已經明確表示,我們到達的是新大陸。實際上就建立起了西班牙人對於新大陸的一個初步的認知,於是就有大量的西班牙的航海家、探險家都去美洲大陸探險了。

在1513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小事」,當時有一個叫做巴爾博亞的西班牙探險家,他在今天的巴拿馬地峽這個位置——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地峽。「地峽」是兩片海洋中間的一條狹長的陸地,各位可以打開地圖看一下巴拿馬地峽所在的位置。

打個比方,大家想像一下,南美洲和北美洲,它整個的形狀是不是有點像一個老鷹抓著自己的獵物?北美洲像一隻展翅翱翔的老鷹,它的爪子叼著一個南美洲這樣的「一塊肉」,就是一個獵物。那麼它爪子鉤的位置就是巴拿馬地峽所在的位置。

今天很多朋友當然都知道,在這兒有巴拿馬運河,這是人工開鑿的一條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正是因為巴拿馬地峽比較狹窄,所以你在這兒開運河,它所需要的裡程最短、成本最低。

當然這是人類在近代做的一件事情,那個時候的巴拿馬地峽就是一條狹長陸地,完全分開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巴爾博亞當時就是在巴拿馬地峽登上一座小山,看到了太平洋。當然當時這片海水還沒有被命名成叫做太平洋,巴爾博亞是把它命名成叫做「南海」。

為什麼叫南海?因為當時他登上的巴拿馬地峽,它的走向是東西走向的一條陸地,所以那一片海水是處在陸地的南側,因此巴爾博亞把它叫做「南海」。

這個實際上就是人類在地理大發現的過程中又向前突破了一步,用我們之前比方來講,在黑暗當中的摸索,又摸出一塊拼圖來,又補上了一塊。人類就知道除了此前已知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之外,地球上還有另外的一片大洋,當時命名稱叫南海。

03 500年前,麥哲倫開啟環球航行

在這個消息很快的傳遍歐洲之後,麥哲倫就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或者說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希望驗證南海和大西洋是不是連通的,也正是因此他產生了這樣的環球航行的想法。於是在1519年的時候,麥哲倫就出發了。

這兒再往前多說一句,麥哲倫在1518年,最早他找的是葡萄牙的王室,因為他是一個葡萄牙人,他當然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去完成這樣的一個環球航行的壯舉了。但是葡萄牙國王不知道為什麼拒絕了他,最終麥哲倫是說服了西班牙的國王卡洛斯一世給他資助,來開啟這樣的一次環球航行。

1519年的9月20號,他從西班牙出發,首先向西、向著新大陸的方向出發了,這就開啟了宏偉的環球航行的一次勇敢嘗試。今年是2019年,所以今年正好是麥哲倫開啟環球航行的整整500周年,還是挺有紀念意義的。

麥哲倫當時首先就抵達了美洲,但是當時大家對於美洲的探索還沒有完全的完成,所以對於美洲整個的地形還是一點一點在建立認知,當然就不知道美洲有沒有這樣的一條通路,或者美洲大陸有沒有一個盡頭能夠繞過去,進入到當時巴爾博亞命名的「南海」這片大洋當中去。

這個中間探索的過程當然是充滿了艱辛,就不詳細展開講了。但是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在1520年的10月份,在南美大陸的南側找到了一條天然水道,穿過這條水道就進入到了南海當中。

各位可以用地圖查一下,這條水道最終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那麼穿過這條水道之後,就進入到了當時所謂的叫南海。

但是在那個時候,麥哲倫其實計算上也出現了一些偏差,他的判斷認為南海向西只需要幾天就可以抵達亞洲,但是我們今天的地理知識很清晰的知道太平洋是非常廣闊的,從美洲西海岸你要穿越太平洋來到亞洲的話,那真是萬裡之遙。

所以當時麥哲倫的船隊在海上整整走了三個多月,才抵達了今天的關島這個位置,終於見到了陸地。但是這三個多月的航行當中,麥哲倫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這片大洋沒有什麼風浪,它非常的平靜,於是麥哲倫就給它命名叫做「太平洋」,這就是太平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麥哲倫命名的。

04 麥哲倫中道崩殂 夥伴接力完成環球航行

在1521年的3月份,他們首先是在關島登陸,然後繼續向西找到了今天的菲律賓這個位置。但是在這兒就發生了一個重大變故,麥哲倫不太明智的介入了當地兩個原住民部落的衝突,他希望去調和。

因為當時歐洲這些航海家在發現新的陸地、新世界的同時,也在進行傳教的工作,他們總是聲稱自己是上帝的使者,到一個地方就給當地的這些原住民、土著人來傳天主教,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是神的使者,就可以調和人間的矛盾。

但是麥哲倫這次調和,在今天菲律賓的宿霧這個地方,調和不成、反而引火燒身,最終在兩個部落的衝突當中,麥哲倫被打死了。

麥哲倫一死,這事兒就群龍無首了,當時被迫只能夠推選兩個船長,因為當時只剩下兩條船了。一條船是向西,也就是經過印度洋、非洲南端回到歐洲。

這個走的實際上是葡萄牙人的航線,所以這條線其實是要避開葡萄牙的船,避開葡萄牙的據點偷偷的走。

另外一條船,選的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線,就是再次橫穿太平洋,回到美洲大陸,然後再渡過大西洋試圖回到歐洲。結果最終西線那條船,也就是走比較成熟的非洲航線回歐洲的這條船,在1522年順利的回到了西班牙。

那麼到這兒歷時三年,麥哲倫包括他死後他的夥伴,接力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海上環球航行。

而且環球航行驗證了特別重要的一個猜想,那就是地球上的幾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是彼此連通的,這是大航海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瞬間,可以講是人類向未知世界去探索最高光的一個時刻。

這也使得地球表面散落在大洋當中的這幾片陸地,幾個大洲被連成一體,成為了一種可能,這個影響我們後面再詳細說。

再來說走東線的那條船有一個巨大的意外收穫——他們發現了香料群島。但是在發現香料群島之後,他們在橫渡太平洋的時候失敗了,只能再回到香料群島,但是在這兒被葡萄牙人給扣住了,於是最終再也沒有能夠逃脫。

05 西葡瓜分新世界 英法荷虎視眈眈

好,聽到這兒,各位小夥伴可能馬上反應過來一個事,就是西葡兩國在香料群島相遇了。而且代表西班牙探索的麥哲倫,他這一次叫「漂洋過海來看你」,他是繞過了太平洋來到了香料群島。

之前我們在講《託德西利亞斯協議》的時候講過,這個協議有一個小隱患,就是他只畫了一條線。地球是圓的嘛!你畫一條線,我從一邊我繞一圈,還是可以繞到你的領地去的。

紫色《託德西利亞斯條約》 綠色《薩拉戈薩協議》

於是在香料群島的這次相遇,就催生了另一個《託德西利亞斯協議》的後續,叫《薩拉戈薩協議》。又拉了一條線,西葡兩國在香料群島這位置、摩鹿加群島這個位置,畫了一條經線,南北又切了一刀,這樣地球縱向切了兩刀之後,這個「西瓜」就能夠分得清了,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等於西葡兩國就把海上權益給分割清楚了!

於是在16世紀初的時候,一五二幾年的時候,西葡兩國這兩個率先開啟海上探索的先驅國家,似乎擁有了全世界。但是問題是:你們兩個在這兒分贓,有沒有考慮過其他兄弟們的感受呢?等於西葡兩國籤訂這兩個協議,沒有跟其他任何歐洲國家商量,就已經把整個新世界給瓜分完了。

15世紀《紐倫堡編年史》中的世界地圖

中國人有句話叫「你吃肉我喝湯」,你多少給我留點肉湯喝,但是西葡兩國做的太絕,一點都沒給人留。也正是因此,之後的英格蘭、法國、荷蘭就完全不遵守這兩個協議,開始強搶了,這是大航海時代要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另外趕上葡萄牙國家也是不爭氣,這個國家雖然最早展開海上探索,但是綜合國力和西班牙相比還是太弱了,所以最後形成了一個局面,叫做「葡萄牙人發現,西班牙人徵服」,西班牙通過大航海一躍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甚至早於英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

隨後像英格蘭、法國、荷蘭這些大航海時代的後來者,他們怎麼樣來搶地盤呢?實際上就開啟了一個對世界的初步的瓜分,這個是大航海帶給世界格局一個巨大的影響,這個內容我們下期接著講。

相關焦點

  •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主角麥哲倫為何沒完成航球航行呢?
    1519年到1521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通過他的探險團隊的努力向人類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論斷,包括現在的太平洋也是他所命名的。可是如此優秀的一位航海家,竟然沒有完成環球航行這一偉大的壯舉,而是死在了現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上。
  • 揭秘航海家麥哲倫,為何命喪部落酋長之手
    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隻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於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霧港,並於一五二二年九月六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就這樣完成了。」在16世紀早期,人們甚至還不知道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情況下,遠洋航行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沒有冒險精神,那是無法航行的,大部分有去無回。
  •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還原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揭開血腥的遠洋航行!
    直到麥哲倫完成了環球之旅,才真正的證實了地圓說這一說法。所以今兒個咱就聊聊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偉人麥哲倫的環球之旅。一、準備航行的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的麥哲倫,從小生活於一個落寞的其實家族。然而三十三歲回到葡萄牙麥哲倫,心中卻在想著如何進行下一場旅行探險,一場環球旅行。他去找國王,闡明自己的發現,還有更廣泛的地方值得去發掘。當時的葡萄葉國王滿足於自己的當下所擁有的航線貿易,覺得不需要再擴展。此路不通,麥哲倫便把目標轉向了鄰國西班牙。1517年,他來到了西班牙的塞維亞,並向該地司令的提出了想要出航環球的想法。
  • 是什麼樣的船,幫助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夢想?
    在495年前的今天,即1522年9月6日,對於世界而言是個十分重大的日子:麥哲倫成功完成了環球航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以及他的船。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接見了麥哲倫,並答應了他環球航行的請求。次年8月10日,麥哲倫正式宣布放棄葡萄牙國籍,改入西班牙國籍。
  • 艱難的壯舉:麥哲倫與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
    1505年,24歲的麥哲倫加入該年度的印度遠徵艦隊。在總督阿爾梅達的指揮下,船隊在東非和印度西海岸展開了一系列徵戰活動。麥哲倫也是首次接觸到擊劍和划船,並開始熟悉指南針、羅盤與鐵鍬等航海儀器。由於自己的小貴族出生,他有機會成為軍官,並積累其指揮部隊的經驗和商人式的精明思維。這些都是未來環球航行中要派上用場的技能。
  • 歷史書騙了你,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不是麥哲倫,而是菲律賓人?
    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常被認為是全球第一個進行環球航行的人。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根據歷史記載麥哲倫的船隊於1522年9月首次完成了環繞地球航行一周。但事實上麥哲倫(Magellan)早在1521年就死在了菲律賓。
  • 紀念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500周年(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9月20日(外代一線)(11)紀念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500周年9月20日,在西班牙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的羅塔海軍基地附近,西班牙海軍參加紀念活動。當日,西班牙舉行活動,紀念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500周年。1519年9月20日,著名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環球航行。途中,麥哲倫在菲律賓的一次小規模衝突中喪生,4艘船隻先後沉沒、折返、焚毀或遭劫,唯有「維多利亞」號在西班牙人埃爾卡諾的指揮下繼續西行,並於1522年成功返回西班牙,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 航海家麥哲倫:我有火槍,為啥還要講道理?
    說起人類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必然榜上有名。在關於他的介紹中,很多都說麥哲倫帶領艦隊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艦隊的大規模殺戮,從太平洋島嶼開始了。艦隊書記官皮加費塔記錄了一件事,可以充分說明此時的麥哲倫,對槍炮的喜愛程度。在菲律賓群島的時候,一個當地國王與麥哲倫關係非常好,某次交談中,麥哲倫表示:如果國王有什麼仇人,他可以讓艦隊去消滅對方。國王聽完大吃一驚,表示雖然和旁邊兩個小島的部落有矛盾,但真不至於去消滅他們。
  • 菲律賓擬建拉普拉普博物館,麥哲倫喪命之地或成新景點
    2021年,菲律賓將舉行馬克坦戰役勝利500周年以及菲律賓環球航行的紀念活動。為迎盛會,菲律賓開展了重要的工程建設,今年7月,菲律賓國家五百年紀念委員會(National Quincentennial Committee,以下簡稱NQC)公布了全新拉普拉普博物館的設計形象。拉普拉普是誰?
  • 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麥哲倫
    但是有一個人就一直堅信地圓說,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己漫長的環球航行計劃,他就是麥哲倫。他堅信大地是圓形的,盼望做一件人類歷史上破天荒的壯舉——環繞地球航行。麥哲倫向葡萄牙國王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但是被一再的拒絕,於是麥哲倫又向西班牙國王提出了環球航行的請求,當時的國王查理批准了他組織一支船隊出航。
  • 當年麥哲倫的船隊明明有先進的武器,為何他還會被土著人活活砍死
    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他死後,船上的水手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然而,麥哲倫的死很奇怪,他艦隊的武器比土著人先進,為何他還是被土著人砍成了碎片?
  • 終結了麥哲倫的拉普拉普,是英雄還是罪人?
    文/阿波『高中歷史知識點解讀之「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兩面性」』1521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完成了一大半,他們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再走完相對較小的印度洋,就可以回家了,可是他們卡在了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圖初登菲律賓,菲律賓人民熱烈歡迎了麥哲倫,可麥哲倫一登島即宣示主權:以後
  • ...西班牙航海家駕摩託艇環遊世界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
    新華社哈瓦那3月13日電 通訊:為世界帶來和平與愛——西班牙航海家駕摩託艇環遊世界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新華社記者林朝暉「當全世界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我帶來了和平與愛的信息這是正在進行環球航行的西班牙航海家阿爾巴羅·德馬裡查拉爾日前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時對新華社記者說的話。「我愛中國和中國人民,希望今年9月能駕著摩託艇抵達中國上海。」德馬裡查拉爾雖然已經58歲,但他仍像年輕人一樣動作敏捷。2019年8月19日,他駕駛一艘3米長的摩託艇從西班牙塞維亞港出發,展開預計歷時一年半的環球航行,以紀念麥哲倫環球航行500周年。
  • 歷史上的今天:1521年航海探險家麥哲倫被殺,證明地球是圓的
    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於是,517年10月20日他毅然離開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第二年,他晉見了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敘述了自己的計劃。1518年3月22日,查理一世同意了麥哲倫的計劃,並籤署了遠洋探航協定,組成了一支有261人組成的隊伍,分乘五艘船,1519年9月啟航遠行。
  • 497年前的10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發現麥哲倫海峽
    船長麥哲倫此行不但擔負著掠奪巨額財富的重責,還想通過他的探險歷程來證明地球是個圓球。探險船隊在大西洋的驚濤駭浪中航行,後又利用東北季風和赤道海流到達南美洲巴西海岸,並順利沿著南美海岸南下航行4個多月。第二年10月,當探險隊沿著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時,突然發現一條通往太平洋的海峽。
  • 航海家麥哲倫是怎麼死的?
    麥哲倫是歐洲偉大的航海家他曾多次向葡萄牙國王申請做一次環球航行,但沒有獲得批准。為了實現自已的願望,後來他移居到西班牙並得到了西班牙國王的允許和資助。公元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向西面進發,他們從聖羅卡啟航後,穿越了大西洋,又沿南美洲大陸的海岸南下,穿過後來被命名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至1521年4月7日抵達菲律賓的宿霧島時只剩下3條船了。
  • 麥哲倫是怎麼解決環球航行中的淡水問題的?
    麥哲倫於 1519年-1522年9月,率領船隊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麥哲倫是葡萄牙航海家,他於 1519年-1522年9月,率領船隊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那麼,他是怎樣解決淡水問題的呢?主要是靠喝啤酒。
  • 拉普拉普——一位擊殺麥哲倫而聞名於世的土著首領
    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隻——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於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霧港,並於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行就這樣完成了!」 麥哲倫是地圓說的篤信者,他認為地球是圓的,世界的海洋並非是分隔的,在美洲大陸和亞洲大陸之間還存在著一片廣大的水域(即太平洋,太平洋這個名字也是麥哲倫取的)!於是乎,為了證實這個猜想,麥哲倫決定進行一次環球遠航。
  • 麥哲倫如果知道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兩倍,有可能就原路返回了
    據後來麥哲倫的同行者,日記作者皮加費塔說,麥哲倫曾在葡萄牙宮廷機密檔案室裡看到過倍海姆的地圖,麥哲倫也曾獲準進入機密檔案室查閱資料。 低估太平洋麥哲倫的探險和遠航計劃是,向南找到溝通大南海和大西洋的海峽,或向南繞過新大陸,然後向西渡過大南海,駛向摩鹿加群島。在擬定計劃的時候,他的好友天文地理學家法利羅也熱心地參與了工作。
  • 科技日曆|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回報」土著人的是西班牙300年的...
    關島是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南端的島嶼,面積541平方公裡。1521年麥哲倫在環球旅行時抵達關島。3月6日,關島的土著查漠洛人在海邊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大航海家。麥哲倫在島上待了數月。但接踵而至的是他對救過他的命、給了他給養的關島查漠洛人的回報――300年的西班牙佔領與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