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強降雪持續 氣象專家解析其成因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謝忠軍報導 11月11日至12日,黑龍江中部和西北部、吉林大部、遼寧大部、內蒙古東部偏南地區出現明顯降雪或雨雪天氣,內蒙古局地積雪深度超過歷史同期記錄極值。12日,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馬學款分析,這次東北地區出現強降雪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鋒面氣旋的強烈抬升,二是該氣旋遇到來自東側偏南渤海和日本海的充沛水汽輸送,兩者共同作用產生了較大的降水量。此外,該氣旋本身具有冷暖結構,暖區主要為降雨,冷區主要為降雪,而隨著氣旋向東北推移,暖區降雨也逐漸演變為降雪。

  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12日白天到夜間,內蒙古東北部、吉林大部、黑龍江大部等地仍有大雪,其中,內蒙古東北部、吉林中東部、黑龍江東部的部分地區有暴雪(10~18毫米),局地有大暴雪(20~25毫米),上述地區並伴有4~6℃降溫,局部地區降溫幅度8℃以上。

  對於這次東北強降雪的預報工作,馬學款表示,中央氣象臺從4日的天氣會商就開始關注,之後陸續發布了寒潮、暴雪、道路結冰等相應的預警和服務信息。這一天氣過程將在13日之後逐步減弱。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地出現大到暴雪 降水量大積雪深 氣象專家解讀降雪特點成因和影響
    4月19日至22日,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等地,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西部出現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同時伴隨大風降溫過程。針對此次東北地區降雪的特點、成因、趨勢和影響等,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一一解讀。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最強降雪?氣象專家闢謠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10月11日,氣象專家指出,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由於國慶假期降溫劇烈,這些謠言又帶有極大的迷惑性,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 氣象專家解析南方暴雨成因
    藍藍天工作室記者採訪了多名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析近期氣候。 上圖:7月12日,江西省廬山市鄱陽湖中的小島落星墩,僅留一寺一塔一亭露出水面。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 我國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時節 氣象專家詳解其成因及防禦
    進入4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等地頻遭強對流天氣襲擊,部分地區還出現局地洪澇、地質災害和風雹災害,對當地農業生產和公眾出行及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五一假期期間,貴州部分地區雷電、短時強降水、冰雹等持續,湖南大部出現強降雨,福建多地遭受強雷電和暴雨侵襲,連續性強降雨、短時大風襲擊江西。據悉,相關部門隨即啟動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受災地區,指導開展救災工作。當地氣象部門也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提醒公眾和相關部門做好應對防範工作。
  • 氣象專家解析近日沙塵天氣範圍及成因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郝多)受大風天氣影響,3月28日,我國內蒙古中東部、華北中北部以及東北大部地區出現沙塵天氣,對公眾的健康和出行產生不利影響。針對本輪天氣過程,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桂海林,就沙塵天氣的源頭、成因、影響範圍等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疑釋惑。
  • 受暖性高壓脊控制 氣象專家解釋黑龍江暖冬現象
    新華網哈爾濱1月25日電 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高煜中今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黑龍江省入冬以來氣溫比常年持續偏高,實屬「暖冬」現象。  高煜中解釋說,入冬之初,東北地區多數情況下受暖性高壓脊控制,南下冷氣流多從我國中西部邊緣一帶經過,其對東北地區影響不大,所以氣溫持續偏高,且降雪偏少。
  • 近期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強降雨明顯
    隨後,「溫比亞」移入渤海變身為溫帶氣旋,給我國東北等地帶來新一輪強降雨。同時,我國西北地區也出現明顯降水天氣。我國近期西北和東北地區為何強降水明顯?為此,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了中央首席預報員孫軍,為公眾介紹降雨情況及颱風影響。  記者:颱風「溫比亞」後續發展趨勢如何?
  • 氣象專家闢謠「所謂60年來最冷」冬天 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有哪些?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昨日,氣象專家指出,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由於國慶假期降溫劇烈,這些謠言又帶有極大的迷惑性,讓很多人信以為真。國慶長假期間為何降溫劇烈?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此次過程特點成因與影響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月13日至16日,一次強寒潮天氣過程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此次天氣過程具有哪些特點,天氣背景是什麼,將對目前春運和農業等產生哪些影響?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為您解析。
  • 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萬物有科學本報記者 付麗麗近日,一則「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加上多地氣溫驟降,甚至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很多民眾對其信以為真。「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其中典型代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說,在氣候態上,我國北方地區9月中下旬就開始出現初霜凍,條件就是地面最低氣溫降至冰點。袁媛介紹,此次降溫過程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這一天氣現象與拉尼娜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冬季天氣如何,拉尼娜就逃脫不了干係了。
  • 【中國天氣網】東北降雪頻繁局地大到暴雪 華北等地仍多霧和霾
    中國天氣網訊 今明兩天(1月26日至27日),東北地區多降雪,局地有大雪或暴雪,同時,南方地區被大範圍陰雨籠罩。
  • 高山地區明天可望降雪
    華夏經緯網1月1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相較昨日的26度高溫,今天隨東北風報到,氣溫將驟降10度以上,臺灣氣象部門今晨更在花東地區發布大雨特報,臺氣象專家吳德榮也說,今、明2天隨東北風增強,北臺灣及東半部地區將轉溼冷天氣,明天上午3千米以上高山氣溫低、水氣多,有機會降雪。
  • 末次冰消期氣候變暖過程中強降雪的地質證據被發現
    青藏高原地區新仙女木事件相對於哈因裡奇事件累積降雪異常圖以上結果激發了課題組對新仙女木事件持續千年這一科學難題的思考:降雪是否能成為淡水資源?新仙女木時期環北大西洋是否有大量的降雪?這些降雪的量是否足夠減弱大洋環流?
  • 10月颱風生成偏多近一倍 氣象專家分析成因
    氣象專家4日對這一現象成因進行解析。當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10月,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及南海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3.6個)偏多3.4個,有1個強熱帶風暴登陸中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10月13日,強熱帶風暴「浪卡」在海南瓊海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
  • 全國天氣預報:我國大部呈回暖趨勢 北方降雪有所增多
    預計,今天(1月12日)開始,我國西南地區雨雪將逐漸減弱,北方降雪有所增多。氣溫方面,今明兩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呈回升態勢,但本周冷空氣仍然較活躍,多地氣溫起伏明顯,公眾需根據氣溫變化合理調整衣物。
  • 氣象專家:江蘇省是全國龍捲風最為高發的省份
    信息 氣象專家:江蘇省是全國龍捲風最為高發的省份 2016  23日12時至15時,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根據雷達遙感觀測資料推測,14點19分至14點42分期間,在阜寧縣城西南方約5至10公裡處,在南北寬約2公裡東西長約15公裡的範圍內出現10級以上大風並持續20分鐘左右。
  • 專家釋疑強降雪原因 中高緯大氣環流明顯調整
    文/本報駐京記者趙琳琳、柳建雲  專家釋疑  強降雪原因?  中高緯大氣環流明顯調整  記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本次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的強降雪天氣?  張強:大氣環流調整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是造成近期北方強降雪的主要原因。10月底以來,中高緯大氣環流出現明顯調整,歐亞環流的經向度加大,呈現兩脊一槽型分布,這是我國出現強降水的典型分布形勢。在這種環流形勢下,利於強冷空氣直接從極地南下,強度強並且活動頻繁,給我國帶來強降溫。
  • 2018年2月28日全國天氣預報:東北今冬最強降雪來襲 南方多地將提前...
    冷空氣影響北方大部 東北降雪今日最強  預計,今天至3月1日,受地面氣旋和冷空氣影響,內蒙古、華北、東北地區、黃淮至長江中下遊等地先後有4~6級偏北風,陣風7級左右,內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區有揚沙;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黃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10℃以上。  在冷空氣影響下,華北一帶的霾將消散。
  • 北極渦旋親徵,東北降溫又降雪,南方隨後到,分析:重點江浙滬
    事實上,冷空氣南下的方式有多種,不過如今不一樣,鑑於阻塞高壓在北極高緯度壓迫下,一部分北極渦旋碎片直接南下我國東北一帶,攜裹著超強寒冷氣團直接影響我國,2021首輪寒潮到來就是明證。 沒錯,繼弱冷空氣之後,5日時新的較強冷空氣又來了,從影響來說,更大,因此官方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這是公曆新年的第一個,值得重視。
  • 氣象專家解釋龍捲風成因 支招緊急防禦措施
    圖片為網絡視頻截圖 本網從遼寧省氣象臺了解到,受東北冷渦以及蒙古氣旋前側低壓帶共同影響,7月3日下午鐵嶺地區出現龍捲、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圖片為網絡視頻截圖 據氣象專家介紹,在極不穩定的雷暴天氣下,大氣發生空氣強烈對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