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出現大到暴雪 降水量大積雪深 氣象專家解讀降雪特點成因和影響

2021-01-10 中國氣象局

4月19日至22日,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等地,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西部出現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同時伴隨大風降溫過程。針對此次東北地區降雪的特點、成因、趨勢和影響等,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一一解讀。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新華網記者郝多

東北多地出現暴雪過程 局地降水量刷新歷史同期極值

記者:很多公眾感慨這個季節有如此大的雪,請您介紹一下此次降雪過程及未來發展趨勢。

孫軍:受東北冷渦和地面氣旋的影響,從4月19日開始,東北地區自西向東出現降雪、雨轉雪天氣過程。過去三天,東北地區降水量比較大,東北大部、內蒙古東部累計降水量普遍達5毫米到25毫米,其中,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等地出現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累計降水量達30毫米到56毫米。

目前,遼寧北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積雪,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和北部、吉林西部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3釐米到12釐米,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齊齊哈爾和黑河局地積雪達15釐米到25釐米。其中,內蒙古的扎蘭屯積雪深度最大,最深曾達47釐米。

4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出現33.9毫米特大暴雪。圖為氣象職工在清理觀測場積雪。春花 攝影

受冷空氣影響,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雪過程,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積雪。暴雪主要出現在黑龍江西部和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局地出現了超過50毫米的降水量極值。和常年同期相比,東北地區降水明顯偏多,其中,黑龍江齊齊哈爾局地、內蒙古扎蘭屯的降水量達到或超過歷史同期極值。

截至目前,東北地區的降雪已開始減弱。4月22日白天,黑龍江中東部和吉林中東部還有小到中雪,隨後,這次降雪過程逐漸結束。

四大特點:持續時間長 降水量大積雪深 伴隨大風過程 氣溫偏低

記者:此次降雪過程有什麼特點?

孫軍:此次東北地區降雪共有四個特點:一是降雪持續時間長。4月19日到22日,東北一些地區持續出現降雪或雨轉雪天氣,持續時間總體較長。

二是降水量大,積雪比較深。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部累計降水量超過30毫米,一些地區甚至達到50毫米,積雪深度達到20釐米,有些地區甚至超過30釐米。

三是伴有大風過程。在降雪期間,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還出現了5級到7級偏北大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8級到9級大風,風吹雪現象比較明顯,導致一些地區積雪比較深。

四是氣溫偏低。從4月20日開始,東北地區氣溫持續偏低,4月21日到22日,內蒙古東部日最低氣溫在-5℃到-10℃,吉林和黑龍江日最低氣溫在-2℃到-5℃。與常年同期相比,內蒙古東部的氣溫要偏低8℃到12℃左右,吉林、黑龍江的氣溫要偏低4℃到8℃左右。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幾天,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的氣溫仍將偏低,4月28日後,上述地區氣溫將開始明顯回升。

兩大成因:東北冷渦和地面氣旋共同作用

記者: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降雪?主要原因是什麼?

孫軍:此次過程受到了比較強的天氣系統影響,主要是東北冷渦和地面氣旋的共同作用。兩者在東北地區逗留時間比較長,帶來了長時間的大風、降溫和降水過程。

東北冷渦主要出現在我國北方地區,以東北地區為主,是一種高空冷性氣旋性渦旋系統,一般從蒙古高原地區東移,到東北地區加強。其在地面會對應比較強的氣旋,與之相伴的是氣溫偏低,風較大,有時會帶來明顯的降水過程。

影響:利弊兼有 影響交通出行和設施農業 但利於備耕春播

記者:降雪導致公眾出行困難,交通受阻,設施農業等也受到較大影響。除了這些不利影響外,有哪些有利之處?

孫軍:此次降雪的影響利弊兼有。不利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由於東北一些地區積雪較深,風較大,可能會對設施農業造成影響,容易導致大棚垮塌、棚內溫度過低等;目前,東北地區處於備耕春播階段,由於三江平原土壤偏溼,降雪會增加土壤溼度,不利于田間作業;降雪對交通和公眾出行會帶來不利影響,易造成道路積雪結冰,風吹雪導致低能見度等;由於氣溫低、風大,可能會增加感冒發生機率,影響公眾的身體健康;低溫雨雪天氣可能會延長東北地區的供暖期。

同時,降雪也有有利的一面,在備耕春播階段,內蒙古東部、遼寧東北部、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比較乾旱,降水會增加這些地區的土壤墒情,為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種提供比較有利的水分條件。降水對上述地區的備耕春播十分有利。此外,降水對庫湖蓄水、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抑制沙塵等都有較為有利。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此次過程特點成因與影響
    在全國多地經歷升溫之後,強寒潮天氣正蓄勢待發。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月13日至16日,一次強寒潮天氣過程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此次天氣過程具有哪些特點,天氣背景是什麼,將對目前春運和農業等產生哪些影響?
  • 聽氣象專家解讀為啥多地遭極端低溫?
    這次降溫後的低溫程度有一定的極端性,一些地方氣溫之低可能是歷史同期少見,那麼,為何多地會出現如此極端的低溫?我們再來聽聽氣象專家的解讀。除了極端降溫,這次寒潮過程第二個特點就是:風大!低溫本就讓人渾身打顫了,再加上大風 「加持」那真的是寒風刺骨!大風吹襲下,人們為何感覺格外冷?
  • 大雪和大雨,降水量差別有點大?
    大雨和大雪同樣是「大」字輩 降水量差別似乎有點大?如果近地面溫度大於2℃,但是由於高空溫度非常低,降雪到達地面時還未來得及融化成雨滴,則出現的仍將是降雪而不是降雨。如果在3000米高空出現了融化層,那麼上層雲中的冰晶和雪花就會變成低於0℃的過冷水滴,在碰到樹枝、電線、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會形成凍雨。
  • 降雪的形成條件及等級劃分
    如該冷空氣相當強烈,並帶著溼氣,1℃至10℃的氣溫同樣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氣候區屬中緯度至高緯度(即大約於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地方就會有降雪的機會,如果於低緯度地方中有些地勢高於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樣的機會。  海洋氣流也能間接影響該區下雪的機會率,如果在高緯度地區一帶有較多暖流支配,會減低該區下雪的機會(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帶)。
  • 我國東北地區強降雪持續 氣象專家解析其成因
    中國氣象報記者謝忠軍報導 11月11日至12日,黑龍江中部和西北部、吉林大部、遼寧大部、內蒙古東部偏南地區出現明顯降雪或雨雪天氣,內蒙古局地積雪深度超過歷史同期記錄極值。12日,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
  • 北京入冬季節出現大降水量雨雪 專家稱史上罕見
    延慶飄起鵝毛大雪昨天8時到20時,平原降雨較為均勻,山區出現了降雪,城區平均19.2毫米,全市平均18.7毫米,昌平辛莊最大,為41.1毫米。昨天15時,延慶開始降雪。眾多微博網友稱延慶飄下鵝毛大雪,尤其康莊、張山營等地的降雪特別猛烈,出現積雪。
  • 網傳本周末長三角大到暴雪 氣象部門:沒那麼嚴重
    大到暴雪,這樣的量級讓大家有點懵,靠近年底了,相信很多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2008年冬天的冰雪災害。  不過隨後,這個微博帳號又更新了一條微博:「長三角東部可能以雨夾雪為主,最後轉雪,純雪量有待進一步觀察。總之,上海、蘇州、杭州積雪不會嚴重,甚至不積雪,但交通壓力仍然不小。」
  • 我省全力應對極端大暴雪天氣,黑河愛輝降水量46.7毫米全省之最...
    近日,黑龍江省西部地區出現較大量級降雪,局地遭遇特大暴雪,降水導致全省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閉。19日08時至21日08時,黑河市愛輝區累計降水量46.7毫米為全省之最,齊齊哈爾單日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4月日降水極值第二位。嫩江新增積雪深度達到30釐米。
  • 中央氣象臺發布2020年首個寒潮天氣過程特點與影響評估
    2020年2月13日,今年首個寒潮天氣啟程,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受其影響,西北地區和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湖北及江南、華南的部分地區還出現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此次寒潮過程具有雨雪範圍廣、天氣現象複雜、降溫幅度劇烈等特點。
  • 明日我市可能迎來大範圍強降雪
    東北可能遭遇大範圍強降雪!>,其中內蒙古東北部、遼寧北部、吉林、黑龍江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5~20毫米);東北地區南部、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降雪過後,東北北部以及內蒙古東北部的積雪深度將普遍達到10釐米以上,部分地區甚至將超過20釐米。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而且這樣的大氣環流形勢穩定少變,先後在我國黃河及其以南地區接連出現了四次明顯的天氣過程,即發生在10-16日、18-22日、25-29日和31日-2月2日,並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多種災害並發等四個特點。影響範圍廣。此次天氣過程涉及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廣西、重慶、廣東、浙江、四川、陝西、江蘇、雲南、甘肅、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19個省(區、市)。
  • 西安的雪又「爽約」了 氣象專家:因為「熱島效應」
    陝西這場大範圍雨雪天氣,從4日夜間開始抵達,5日凌晨,陝北、陝南多地大雪紛飛,唯獨西安,一片雪花也沒見到。這是為什麼呢?氣象專家表示,還是因為西安有「熱島效應」,溫度太高,導致雪太難形成了。  6日一早,等雪等的著急的西安市民發朋友圈說:「我懷疑雪是被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吹走的說好的漫天飛舞呢?說什麼下雪是對冬天最基本的尊重,說什麼雪已發貨請接收……統統不靠譜!等了一個周末,毛都木有啊。真羨慕局部地區,經常雨雪不斷啊。」相信這代表了許多西安盼雪市民的心聲。
  • 2020-2021跨年寒潮最新消息:將迎來最廣範圍降雪
    今天(12月28日)開始至31日,寒潮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影響中東部大部地區,中央氣象臺今早升級發布今冬首個寒潮橙色預警。此輪寒潮呈現移動速度快、降溫劇烈、大風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局地降溫超16℃,風寒效應明顯,中東部大部將陸續度過今冬最寒冷時段。其中,今明天雨雪範圍最廣,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
  • 新年首場大範圍雨雪天氣來臨 降雪波及十餘省份
    新年伊始,新一輪大範圍雨雪天氣將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據氣象預報,4日起,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及西南地區東部將出現大範圍較強雨雪天氣過程,十餘省份將迎來降雪。而南方將繼續升溫,江南部分地區將超過20℃,挑戰1月上旬紀錄。
  • 哈爾濱大到暴雪 地面溫度低於0℃要結冰|氣象部門連發寒潮、降雪...
    大到暴(雨)雪要來了哈爾濱新聞網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今天夜間至明天白天,哈市將有一次強雨雪過程,今天前半夜以雨夾雪為主,後半夜降水相態轉為雪,主要降雪時段在明天凌晨至中午,過程總降水量在4-8mm,其中降雪量在5mm左右,另外,今明兩天風力較大,氣溫下降,易出現嚴重的道路結冰,請注意防範。25日和28日還有降雪天氣。
  • 「全國天氣」今起進入寒潮核心降溫時段 周末南方將遇大範圍雨雪
    雨雪方面,今天東北地區降雪仍持續,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南方雨雪周末明顯增多,公眾外出需注意防範。昨天,北京佛爺頂雪花與霧凇不期而遇。(圖/韓文興)寒潮來勢洶洶 中東部氣溫將「大跳水」進入1月中旬以來,氣溫整體呈現回升趨勢,大多轉為偏暖,雖然處於「三九天」,但有些地方暖得堪比常年3月甚至4月。這種不合時宜的暖,往往意味著氣溫「滿減」又要開始了。
  • 今年冬天首輪大範圍雨雪天氣即將上線,多地降水量同比超歷史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數據,11月17日至19日,有大雨或暴雨,而東北中南部至黃淮等地則有局部大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以及中國東北北部有中度到大雪或雨夾雪。地面有暴風雪或暴風雪,新增加的積雪超過15釐米。長江中下遊及其北部地區的溫度下降4-6℃,在某些地區下降8-10℃,伴有4-6和7-8陣風。東北地區以及渤海和黃海的陣風可以達到9級以上。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最強降雪?氣象專家闢謠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10月11日,氣象專家指出,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由於國慶假期降溫劇烈,這些謠言又帶有極大的迷惑性,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 河南開展大範圍人工增雨(雪) 全省大部有小雪
    (原標題:河南開展大範圍人工增雨(雪) 全省大部有小雪) 映象網訊(記者 胡威)11月9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氣象局獲悉,從1月8日晚間開始,我省氣象部門開展了大範圍的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