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加密通訊,中國領先 | 試讀

2021-01-19 經濟學人集團

加密者和竊聽者之間的軍備競賽永無止境。在努力為信息保密這一方,如今有許多人押注量子力學能夠幫助他們——這一理論主要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他們尤其認為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現象或許可以提供一條絕對可靠的途徑,用以判斷信息是否曾遭第三方攔截。根據量子理論,這類攔截必定會以可識別的方式改變被攔截的信息,從而令信息的接收端認識到信息是不安全的。這種現象基於一個令人吃驚但確切的事實:無論相距多遠,同時生成、屬性完全相同的粒子會形成糾纏態,其中一方狀態的改變必將導致另一方狀態相應改變。


已經有幾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嘗試了量子加密的構想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們通過在光纖或空氣中傳輸光來發送糾纏量子信息。但這種方式有一個問題:信號會被傳播它的媒介吸收。比如,量子信號能在光纖中傳送的最遠距離約為100公裡。要傳得再遠些就需要發明量子中繼器——一種能安全地接收、存儲並重新發送量子信息的設備。這樣的中繼器在理論上可行,但技術上太過複雜,因而在現實中仍不可能實現。


一個替代方案是在太空真空環境中傳送糾纏光子,那裡沒有任何東西會吸收它們。這就需要通過衛星來傳送了。很長時間裡,人們並不清楚是否能做到這一點而仍然保持光子的糾纏態。但現在已經明確了——位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潘建偉近年開展的實驗已經證明這是可能的。


高堡密鑰


2016年8月,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令上述實驗成為可能。「墨子號」(以公元前五世紀研究光學的中國哲學家墨子命名)如今在距地球500公裡的太空軌道上運行。潘博士及其同事用這顆衛星來測試創建一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所需的協議。


他們於今年6月發表的首個研究顯示,從「墨子號」發送至兩個地面站的糾纏光子仍保持糾纏態,即便兩個地面站相隔1200公裡之遙。這項實驗取得成功後,他們嘗試利用量子糾纏態從地面向太空軌道「隱形傳輸」信息。之所以稱之為信息的「隱形傳輸」,是因為並沒有任何有形的東西從一處傳到另一處。在這個過程中,發送端改變了一對糾纏光子中由它控制的那個光子的量子態,接收端隨即觀察到自己控制的另一個光子發生了同樣的改變。只要傳輸的兩端事先商定一套信息編碼,在連續傳輸的光子上發生一系列這樣的變化就能傳輸信息了。


為儘可能地減少傳輸途中接觸到的大氣,從而減小信號中斷的風險,潘博士和他的團隊將這項實驗中的地面站設在了西藏西南部海拔5100米的阿里地區。他們將一對糾纏光子中的一個發射到「墨子號」上,將另一個留在地面。而後用第三個光子來和地面上的那個光子製備出糾纏態,檢測這如何改變了地面光子的偏振,以及衛星上光子的偏振。於7月發表的實驗結果顯示,兩個光子確實都相繼改變了。這樣,研究團隊成功地將信息從地面隱形傳輸到了衛星上。


在同樣發表於7月的第三項研究中,潘博士演示了「墨子號」能將量子密鑰這種有用信息發送到位於北京附近的興隆地面站。這類密鑰的傳送對量子密碼技術至關重要。量子密鑰是長串光子的量子態。信息接收端可以使用一個量子密鑰來解密用該密鑰加密的信息。


量子加密的安全性基於這樣一個事實:竊聽者在觀察傳送的信息時會破壞量子糾纏態。它是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的現實版:箱子中的貓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直到有人打開箱子一探究竟,它才變成或生或死的確定狀態。雖然單個光子的接收端不會注意到糾纏態被破壞,對一系列光子狀態的影響將在統計數據上顯現出來,提醒接收端傳輸線路不安全。


這第三次對「墨子號」能力的展示為接下來又一項成功的嘗試鋪平了道路。研究團隊在興隆站和距其2500公裡、位於中國最西部省份新疆的南山地面站之間分享了一個密鑰。「墨子號」在經過興隆上空時向其發送一串成對糾纏的光子中的一半,而後繼續搭載剩餘的另一半沿軌道飛行,直至兩小時後經過南山的上空。


下個階段的計劃是發射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到比「墨子號」更高的軌道上,將在五年左右實現。潘博士設想的高度是兩萬公裡,這將使衛星能同時和地球表面大得多的區域展開通信,讓他能測試打造一個實用的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他還希望能在將於2022年建成的中國太空站上裝設實驗性的量子通信設備。在空間站裝載這套設備將意味著它能由人類操作員維護和升級,這會成為一個罕見的例子——由空間站的工作人員來執行一些無法由機器人輕易完成的任務。假如這一切進展順利,最終目標是發射一系列衛星到地球同步軌道上,環繞覆蓋全世界。


潘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尤其想通過日後的實驗解答一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受引力場的變化影響?這可以通過將處於軌道弱重力環境中的光子,與它被送到地球上的量子糾纏對象做比對來實現。他也想探究量子糾纏背後的物理原理,尤其是一個糾纏態粒子是如何「得知」其遙遠的糾纏對象改變後的結果的?這將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了。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把量子糾纏現象稱作「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潘博士正在努力驅魔。■

相關焦點

  • 美媒感嘆:量子加密「競賽」,中國已領先美國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美媒稱,從谷歌到阿里巴巴,世界上領先的科技企業都在競相建造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它將比今天的計算機強大得多。量子設備可以破解用於保護數字信息的加密,使所有的數字信息面臨危險,從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商務支付,到存儲在政府資料庫的國家機密。有應對的辦法嗎?
  • 量子通訊加密技術並不安全
    這完全打破了以前量子加密信息是無法盜取的固有說法,這種研究似乎讓量子信息加密技術變得脆弱不堪。在量子信息加密傳輸的前沿科技研究中,目前多數使用的都是光子傳輸。普遍的做法都是將數據以光子的偏振方式進行信息編碼,不同的偏振光子代表不同的信息。比如說垂直偏振光子代表1,水平偏振光子代表0,或者用正負45度偏振角來代表01。
  • 「中國量子加密技術領先,美國若再等5年才投入就晚了」
    【文/觀察者網作者 程小康】 《紐約時報》12月3日發表題為《量子加密競賽方興未艾,中國已領先一步》的文章,對比了中美兩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成就。文章稱,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專家驚嘆之餘也不得不對美國發出警告:如果再等上5或者10年才投入進去,那就太晚了。
  • 中國領先世界世界的量子通訊技術有多厲害?領先世界15年!
    早前,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一直都是歐美各國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量子通訊領域的關鍵突破都發生在中國;2016年是我國量子通訊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我國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這也譜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刻!連美國人看傻眼了!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量子通信早在1984年就由IBM公司的研究人員Bennett和蒙特婁大學的學者Brassard提出,但是專管通信安全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是連經費都懶得出,原因就是量子通信用的量子糾纏在理論本身都還有很大的問題(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真正的量子通信是要通信內容都用量子加密,實用上必須製造一個一個單光子出來量子加密,做不做的出來是一回事,就算做的出來通訊速度也奇慢無比,
  • 「名家專欄」量子通訊突破 將成未來網路通訊主幹
    作者:DIGITIMES林育中量子通訊主要應用在量子加密,是未來的網絡通訊主幹。將來沒有量子通訊網絡整個國家立刻會變成信息孤島。(圖片來源:Pixabay)量子通訊(quantum communication)是量子信息(quantum information)產業中一個主要的次領域,雖然目前不如量子計算是當紅的科技顯學,但重要性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量子通訊主要的應用在量子加密(quantum cryptography),是未來的網絡通訊主幹。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將保持10到15年世界領先,到底什麼是量子通信?
    而如今中國經濟崛起,不僅早在幾十年前擁有了兩彈一星等多種拳頭類科技產品。更在高鐵為代表的多個民用項目上,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獨有成果。量子通信技術就是一個全世界獨我中國一家的科學技術成果。據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報導,日前,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活動現場,「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目前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國際相關技術水平5年,並將在未來10到15年持續保持領先。
  • 韓國5G量子加密技術正式商用,是真領先還是蹭領先
    日前,在5G還正忙著建設拓展之期,業內突然傳出另一個更勁爆的消息,韓國下月將商用 5G 量子加密技術。這無疑讓很多人驚掉了下巴。「比4G多1G的5G都還沒全整明白,咋地又來個量子技術呢?」據了解,5G 量子加密技術即將在韓國商業應用的消息是韓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 SK 電訊自家在官網上宣布的。
  • 您的手機需要加密嗎?國產「量子加密手機」來了
    目前尚存一些理論概念還未實際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但是近些年來量子技術在通訊領域可謂是蓬勃發展,現在已經開始商業化了。量子通訊據科技日報相關報導,近日中國電信攜手高通舉辦的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向我們展示了兩款新型的手機,分別是根據華為和中興來改造設計的,那麼這兩款手機與傳統智慧型手機不同的是,其配備了「量子密鑰」技術,通過提前將量子密鑰預注至安全SIM卡,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時,傳出的語音經過安全SIM卡數據加密,進而防止隱私信息被洩露
  • 中國量子通信佔領制高點,已實現1120公裡通訊
    據人民日報消息,近期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成功實現1000km級的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邁出了實際應用的重要,也是全球首個真正實現量子通訊遠距離實操的國家。雖然說量子通信,所解決的只是加密問題(它並不解決傳輸問題),但是,它的加密方式跟傳統的方式非常不同。
  • 量子通訊衛星有何作用?量子通訊的優勢是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16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衛星,這對於近幾年航天技術飛速發展的中國來說,發射衛星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了,甚至引不起國人多大的關注,但是這顆衛星卻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可以說,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中國來說,能夠使在落後世界十幾年的量子試驗的研究水平,趕超世界水平,並且領先世界,並且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中國的實際應用作用更大,那量子通訊到底有什麼優勢?
  • 是否量子糾纏是量子通訊的一個研究的趨勢
    不會明文通訊、解密傳播用的密鑰,是數學上安全的算法+保密性的密鑰池的保護、加密傳播時用的psk密鑰,是國際密鑰協商組織管理的,並非哪一個國家。不靠譜建議:通訊接收方不要想什麼智能密鑰,密鑰比較在上層作用,密鑰池基本都不是你要的。至於單一驗證方式,目前還沒有被研究透。
  • 量子加密sim卡技術原理是什麼?
    前面加了個量子,似乎就變得神秘而且高大上。其實這個就是一個加密的更加安全的通訊SIM卡而已。特別之處就是使用了所謂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而已。其他的和普通手機沒任何區別。1、什麼是量子加密SIM卡所謂的量子加密SIM卡就是由國盾量子、中國電信與紫光國微三家共同推廣的安全加密SIM卡而已。它的特點有三個;集成存儲:傳統SIM卡裡面的空間非常小,只有幾十到幾百K的空間。而新型的所謂量子加密SIM卡裡面加了SD存儲空間,容量達到幾G,甚至幾十G。
  • 首個開放型量子加密通信系統發布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群)記者從國盾量子獲悉,近日公司聯合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中興通訊、皖通郵電等合作單位共同發布了業界首個開放型量子加密通信系統,並進行了量子加密IPSee VPN、量子加密OTN傳輸專線等方案、量子通道與經典通道共纖波復用(WDM)傳輸、量子加密通信系統開放業務接口承載視頻會話業務等演示
  • 中國量子衛星有多厲害?領先地位無人可撼動,美國:技術應該共享
    圖為量子衛星通訊技術示意圖近期,來自中國的一條消息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那就是中國的墨子號量子通訊試驗衛星已經具備了實際通訊能力,這一成就讓全球都羨慕,那麼中國量子衛星到底有多厲害呢?不久前中國科學家首次公開了量子衛星的秘密,稱中國在這一領域內的領先地位無人可撼動,遠超西方國家,而對此美國表示請求分享技術,還稱:這樣的航天技術應該共享,顯然是眼紅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為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尋求更好的安全性,世界各國政府和其他組織一直在投資和開發與量子通信和相關加密方法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些新系統,理論上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信道。實現如何能夠集成到現有和未來的光纖網絡中。
  • 中國量子通信領先世界,主要用途有哪些?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這也是全球首個集成的量子通信網絡。 從嚴格意義來說目前這個階段並不能稱其為量子通信,而是一個量子加密的通信服務,通過量子技術對通信進行了加密,所以這次公布的量子通訊網絡,更確切的應該說是量子密鑰的分發網絡,可以看作是未來量子通訊加密這種一個加密部分。
  • 中國量子通信新成就!全球首個移動地面站與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對接
    全球首個用於發送和接收加密量子通信的移動式地面站已啟動並正在運行。這是繼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又一成就。目前該基站已經成功地與墨子號衛星建立了通訊,並以糾纏的光粒子的形式接受加密密鑰。
  • 量子及量子通訊:神州信息、國盾電子的量子「夢」
    二、量子通訊量子科技主要包含四個應用領域: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傳感和計量。量子通信已經被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也是唯一從實驗室走出來,得到應用的量子技術。其它技術還處於理論研究或者處於實驗室試驗階段。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大多活躍在量子通信領域。
  • 中國量子密鑰達到千公裡級,衛星加密從天而降!
    中國量子密鑰達到千公裡級,衛星加密從天而降!科技的發展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而在一些技術發展領域一樣適用,一些好的突破的話,是更能夠為我國發展帶來前進目標的,由於我們本身的起步比較晚,所以爭議方面也有著很多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