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治療頭頸癌新進展,「iPS-NKT細胞」成為新方法

2021-01-10 網易

  頭頸癌發病率雖不及肺癌、腸癌、胃癌等廣為人知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但也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眾多頭頸癌患者在關注治療技術的新進展,為此厚樸方舟整理了2020年國外治療頭頸癌新方法,其中「iPS-NKT細胞」直接注入人體血管內的治療方法已經開始臨床應用。

  

  全球不同地區頭頸癌發病率(圖源:gco·iarc·fr)

  頭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放療或放化療相結合,具體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病灶的部位和腫瘤的進展情況選擇。

  1.手術治療(早期頭頸癌患者)

  手術是早期頭頸癌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由於頭頸癌發生的部位都承擔著十分重要的功能,且多為單一器官無法取代,因此手術切除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功能受損和生活障礙,如言語障礙、語言功能喪失、吞咽困難等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頭頸部的手術也可能會導致患者的容貌受損,出現面部畸形等。

  這些改變往往會造成患者難以回歸社會,無法正常社交,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利於患者後續的生活質量。但是近些年來,隨著醫學技能的進步,不少醫院對於頭頸癌患者術後的重建十分重視,儘可能的幫助患者恢復面部容貌和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如日本癌研有明醫院在重建手術方面就有著豐富的經驗,迄今為止,在癌症研究醫院的頭頸部部門進行的顯微外科手術重建手術已超過4,000例,血管吻合術的完成率已達到97%。世界上很少有設師經歷過有如此豐富的重建手術經驗。

  除了手術之外,放療也是頭頸癌的一種重要治療選擇。放療與手術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方面相差無幾,病癒率都在60%-90%之間。如何選擇治療方式主要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和分期。

  但是放療也可能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等短期副作用以及唾液腺功能喪失等長期副作用,對於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2.強度調節放療(IMRT)

  日本癌研有明醫院擁有可以對病灶進行精準範圍放療的強度調節放療(IMRT),通過IMRT治療頭頸癌,可以在向腫瘤所在區域施加高劑量的同時,減少對腮腺、口腔等部位釋放的劑量,從而在保證高效果的同時,減少放療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後續的生活質量。

  3.藥物治療

  除了手術和放療,藥物治療也是頭頸癌患者的重要選擇,尤其是對於頭頸鱗癌的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尤其重要。據統計,超過50%的頭頸鱗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癌症局部晚期了,此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取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治療方式綜合治療。

  癌研有明醫院頭頸科在綜合治療方面也十分成熟。對於需要綜合治療的患者,頭頸科醫生會與化療內科、放射科的專家共同診療,以多學科診療小組的方式為患者提供理想的治療方案。

  4.「iPS-NKT細胞」注入人體血管內的治療方法

  除了常規的治療方法外,日本正在啟動頭頸癌免疫細胞療法方法臨床試驗,直接向血管內注入iPS-NKT細胞,這是全球範圍內靠前次實施利用iPS細胞培養的NKT細胞「iPS-NKT細胞」直接注入人體血管內的治療方法,此次的臨床試驗旨在進一步提高生存率。目前試驗尚在進行中,希望在未來可以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為頭頸癌的治療提供新方向。

  

  利用導管將iPS-NKT細胞遞送至腫瘤供血動脈內

  據《默沙東診療手冊》所示,頭頸部癌症的Ⅰ期5年生存率接近90%,Ⅱ期75%-80%,Ⅲ期45%-75%,Ⅳ期<50%。這也意味著只要選擇權威的醫院和專家及時就診,頭頸癌患者仍然有較大的病癒機率。

  作為中日醫療資源溝通的重要橋梁,厚樸方舟將繼續致力於日本先進醫療資源引進國內,以提高和完善重疾領域的科研水平,讓人們能在患病第1時間獲得全方位、權威、前沿的醫療救助。為此,厚樸方舟與日本癌症治療權威醫院—癌研有明醫院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係,可以為頭頸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如有需要可以與厚樸方舟聯繫。

  參考文獻:

  [1]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8, 68(6): 394-424.

  [2]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3] Leemans C R, Braakhuis B J M, Brakenhoff R H.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head and neck cancer[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1, 11(1): 9.

  [4] Adelstein D, Gillison M L, Pfister D G,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head and neck cancers, version 2.2017[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17, 15(6): 761-770.

  [5] Seiwert T Y, Cohen E E W. State-of-the-art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5, 92(8): 1341.

  [6] 世界初、iPS-NKT細胞を血管內に直接投與―頭頸部がんの免疫細胞療法で治験を開始―

  [7] 日本癌研有明醫院頭頸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本文由醫麥客原創,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2019年12月2日/醫麥客 eMedClub/--自京都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創建第一個人類誘導多能幹(iPS)細胞以來,這一開創性技術已成為藥物開發中的重要新工具
  • 2020年腫瘤治療的新進展!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腫瘤研究學術會議之一,2020年第111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於4月27日-28日召開。腫瘤的發展日新月異,今日給大家盤點一下本次大會有哪些腫瘤有了新進展!1、阿美替尼在2020年4月27日舉行的「II期臨床試驗專場(Phase II Clinical Trials)」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口頭報告了豪森藥業自主研發1類創新藥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在EGFR T790M 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Ⅱ期臨床最新研究結果,並對肺癌腦轉移療效進行披露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
    日本體檢:iPS細胞治療癌症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市場信息網   2020-10-26 18:06:27   來源:    評論:   千葉大學和物理化學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其內容為從人體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中生產特殊的免疫細胞,並將其使用在面部和頸部發病的「頭頸癌」患者身上。
  • NKT細胞免疫療法,癌症患者新希望?目前來看,還不能小瞧癌細胞
    早前一段時間,日本研究人員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移植的免疫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第一次嘗試用ips細胞治療癌症。NKT細胞免疫療法又被稱為「癌症終極殺手」,在國際上已廣泛投入臨床使用,幾乎無副作用,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殺傷力,給癌症患者治療帶來新希望。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國內: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臨床進展2020年2月27日,雲南保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研究人員聯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醫學部暨EICU/MICU、昆明學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等單位在我國預印本平臺 ChinaXiv 上發表了最新研究——Clinical remission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07年11月,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銜的Thompson實驗室和山中伸彌實驗室幾乎同時報導,成功地誘導人皮膚纖維母細胞成為幾乎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樣的ips細胞,所不同的是日本實驗室依然採用了用逆轉錄病毒引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種因子組合,而Thompson實驗室採用了以慢病毒載體引入Oct4、Sox2加Nanog和LIN28
  • 2020年 Cell Press-IPS B細胞新視野國際研討會在滬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推動B淋巴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聚焦於該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1月 13日至15日, Cell Press B細胞新視野國際研討會(Cell Press Presents-New Horizons in B Cell Biology)在上海市奉賢區南郊賓館隆重舉行。
  • 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胰島是胰臟中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可分泌降低血糖值的胰島素。如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會患上糖尿病。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研究揭示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B細胞反應
    研究揭示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B細胞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9:54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Rafi Ahmed、Andreas Wieland等研究人員合作定義了頭頸癌患者的HPV特異性
  • 2020年醫藥板塊亮點在哪?沉寂一年多的細胞治療能否迎來新突破
    摘要 【2020年醫藥板塊亮點在哪?沉寂一年多的細胞治療能否迎來新突破】看醫藥研報,至少2019年下半年以來,研究員們推薦來推薦去的也就那麼20來只醫藥股。這些被反覆推薦的醫藥股大多表現不俗,但有些估值已很貴了,是否值得繼續投資有了分岐。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2020年5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 腎細胞癌和頭頸癌一線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在日本獲批...
    2019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日本藥品與醫療器械管理局(PMDA)已批准抗PD-1療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三個新的一線治療適應症:(1)聯合Inlyta(axitinib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用iPS細胞進行安全治療的方法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擁有發育成各種細胞的能力,但也存在發育成癌細胞的危險,而日本研究人員日前開發的一種新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先調查iPS細胞發育成癌細胞的風險,發現了一種安全性很高的iPS細胞。
  • 2020年:吹響NK細胞免疫治療的衝鋒號
    另一種免疫細胞——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與T細胞治療構成了免疫治療的雙雄寶劍,是另一種抗癌潛力股。20年前,NK細胞介導的免疫療法就被認為是晚期白血病患者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以NK細胞為基礎的癌症治療領域呈指數級增長,目前已成為免疫治療創新的主要領域。
  • 2020年:吹響NK細胞免疫治療的衝鋒號
    免疫療法開創腫瘤治療的新紀元,逐漸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以及靶向治療之後的第五大療法。目前,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使用了免疫細胞,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的數據[1],截止2020年3月,全球有1438個癌症細胞免疫療法管線正在進行中。